地球和地球仪_第1页
地球和地球仪_第2页
地球和地球仪_第3页
地球和地球仪_第4页
地球和地球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地图出版社SINOMAPSPRESS第1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自主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7页图文资料

1.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的漫长过程2.标出地球的形状,找出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3.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根据课文内容提

出问题和质疑。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的想象(盖天说):“天圆如穹顶”,地方若棋局,古人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认为宇宙是由天地构成的,天是圆的,地是方的。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新盖天说”:但一圆一方怎样连接起来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于是就有人对“天圆地方”的说法加以修改。认为天像一斗笠,中间高四周低,盖在地的上面;而地像一个倒扣的大盘子,也是中间高四周低。二者都是圆拱形。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到了汉代,张衡的“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认为宇宙像一个鸡蛋,天地都为圆球形,地就像鸡蛋中的黄。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麦哲伦环球航行

麦哲伦1480年生于葡萄牙北部的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10岁左右进入王宫服役,充当王后的侍从。16岁时进入葡萄牙国家航海事务厅,因而熟悉了航海事务的各项工作。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是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在1519-1522年9月实现的。在途中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不仅开辟了新航线,还通过他的探险船队进行的探险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地球是个圆球。

不断地探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一个闭合体。现在我们知道是一个球体。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不断地探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一个闭合体。现在我们知道是一个球体。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不断地探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一个闭合体。现在我们知道是一个球体。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不断地探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一个闭合体。现在我们知道是一个球体。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见证全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进入了太空,终于从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1934年3月9日—1968年3月27日),世界第一名航天员,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也是第一个看到地球是个球体的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科学研究需要经过探索过程,从猜想到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学探索创造了有利条件。思考:你还能想到哪些地理现象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呢?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提供现象1------海边看船如果大地是平的,那么小旗就(不会、会)消失,如果大地是圆的,那小旗(不会、会)消失。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分是圆弧形的。提供现象2-----月食

月球进入地球阴影,地球遮挡了太阳到月球的太阳光。地球的影子挡住月球。日食:月球挡住太阳光,证明月球为似球体。不能证明地球为球体。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实依据:(1)麦哲伦的环球航行(2)卫星图片(3)海上行驶来的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4)月食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北极半径:6356千米地球的南极半径:约比北极半径短40米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赤道半径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仔细观察地球仪,可以看到上面有很多点和线,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和作用吗?认识地球仪上的“装备”。地轴地球自转轴北极点经线南极点纬线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赤道检测1.地球的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3.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4.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5.地球仪是指:仿照地球外形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的模型6.地球仪中地球自转的所绕的轴是:地轴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地轴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与赤道平行的线叫做:连接南北两级并与纬线垂直的线叫做:

地轴北极南极纬线经线随堂检测1.下列四种现象,不能说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A.月食

B.海边望船,先见桅杆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D.地面高低起伏2.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

)A.大地是运动的

B.大陆是不断漂移的C.地球是一个球体

D.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3.作为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应该做成(

)DCA随堂检测A.天圆如张盖

B.地球是个圆

C.地方如棋局

D.地球是个球体4.图1实验能够揭示的地理事实是(

5.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图数据说明了我们“家园”的(

)A.海陆分布B.质量C.高低起伏D.大小DD检测1.地球的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3.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4.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5.地球仪中地球自转的所绕的轴是:地轴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地轴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与赤道平行的线叫做:连接南北两级并与纬线垂直的线叫做:

地轴北极南极纬线经线6.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实依据有哪些?学习目标:1.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纬线、北极、南极、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等地理事物。2.看图说出纬线和纬度的特点3.说出南北半球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定义:同赤道平行的线。每条纬线自成一圈,叫做纬线圈纬线长度:不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长,极点为0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指示方向:东西数量:无数条形状:圆

除两极外,每一条纬

线自成纬线圈

为了区别各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叫做纬度。

纬线的纬度大小,能反映地球上不同地方距离赤道的远近。

由于不同纬度地区的地理现象常常差别很大,人们引入了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概念。纬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纬度的确定0°~90°N北极点南极点赤道0°~90°S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北极圈南极圈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北极圈南极圈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90N90S66.5°N66.5°S23.5°N23.5°S0°重要纬线: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南北半球的划分:0°~90°N北半球0°~90°S南半球北极点南极点南北半球的划分:0⁰纬线(即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南北纬0°~

30°南北纬30°~

60°南北纬60°~

90°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纬线经线定义同赤道平行的线形状圆(除两极点外)指示的方向半球:不等

全球:同纬度相等度数范围0°~

90°度数的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到南北纬90°相同度数的区分方式南纬(S)、北纬(N)0°的确定赤道划分半球的界线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半球比较经纬线的不同特征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长度是否相等东西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重要纬线:练习:写出各点的纬度150

00

150

A

B

A:北纬150(150N)

B:南纬150(150S)

400

300

500

C

00

C:南纬400(400S)700

800

600

D

00

D:北纬700(700N)

五带的形成

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受到的太阳照射也不相同,冷热也有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人们将其划分为五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五带的划分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寒带风光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寒带风光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温带风光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温带风光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热带风光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热带风光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定义:连接南北两极点,垂直于纬线的半圆经线长度:都相等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两侧递增0°~180°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数量:无数条指示方向:南北经度的确定本初子午线西经0°~180°东经0°~180°北极南极经度跨度360°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假如以本初子午线将地球分开······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北极南极东西半球的划分:20°W,160°E0°经线,180°经线不是: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练习:写出各点的经度、东西半球150

00

150

A

B

A:西经150(150W)

B:东经150(150E)

400

300

500

C

00

C:东经400(400E)700

800

600

D

00

D:西经700(700W)

250

350

450

A

B

A:(150S,150E)

450

550

350

F

500

400

600

D

400

300

500

E

700

800

600

C

150

250

350

南半球

南北半球:

经纬度:

东半球

东西半球:

低纬度区

纬度区:

热带

五带:

利用经纬网可以:辨别地表事物的方向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经纬网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经纬网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视频资料思考: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第一节地球和地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