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太古里调研报告_第1页
成都太古里调研报告_第2页
成都太古里调研报告_第3页
成都太古里调研报告_第4页
成都太古里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古里景观设计调研报告PRE-RESEARCH

REPORTOFTAIKOO

LI融合好的城市之道,是把民众的日常生活、人文历史的雅致以及像公园,

时尚生活体验式设计半开放空间的自然环境转变为街巷空间宜行城市,新旧融合

人文历史所谓资产,不光是文化历史的物质遗存、传统与时尚的激烈碰撞第三层次的概念:第一层次—建筑的结构;切快慢呼应

感舒适、安全、宜行快耍慢活而应是更为软性的文化资产,多少是一种隐形的传统,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温度第二层次—建筑的围护;街巷氛围亲第三层次—建筑延展出的理想街区设计要素(如雨遮、街灯、座椅、艺术品等)。01项目概况02研究理论03研究内容04思考总结05总监建议CONTENTS目录项目概况 PROJECT

PROFILE1.1 项目区位1.2 基本指标1.3 项目背景1.4 项目定位和发展格局1.5 设计理念01

地理位置成都远洋太古里,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商业零售核心地段、与春熙路购物商圈接壤。是一个楼面积逾10万平方米的开放式、低密度的街区形态购物中心。项目毗邻大慈古寺,是一个融合文化遗产、创意时尚都市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综合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

交通情况太古里北侧、东侧、南侧、西侧分别与大慈寺路、东顺城南街、东糠市街、北纱帽街交通接驳。其中西侧靠北纱帽街设有两处公交站台,北侧靠大慈寺路设有一处公交站台。直至2015年11月,成都地铁2号线春熙路站,C出口与太古里商业区负一层直接相连,交通便利,可通达性高。1.1

项目区位太古里天府广场春熙路太古里IFS顺城大街总 府

路人民南路东街大1.1

项目区位

人、车流线太古里商业区周围道路均可双向行驶,以西侧的北纱帽街及北侧的大慈寺路,车流量居多。在太古里的东侧及南侧均设有地下车库入口,在南侧博舍酒店一侧,特设有户外的VIP停车区。在太古里商业区呈全开发式,北侧、西侧、南侧共四个主要的入口,但西侧由古迹广场及IFS商场方向,进入太古里的人群居多。南、北侧则人流量小。还有较大一部分人群由地铁直接进入太古里商业区负一层。VIP停车区停车入口车行动线次要人流主要人流1.2 基本指标购物中心——太古里(10.6万平方米)

博舍酒店(100间房,1.52万平方米)

服务式公寓博舍(42间客房,0.76万平方米)甲级写字楼——睿东中心(12.3万平方米)区位交通

成都市锦江区大慈寺片区大慈寺路以南、纱帽街以东,与春熙路购物商圈交通接壤;

直接了连通地铁2号线和兴建中的三号线的交汇站。占地面积

约70,800平方米建筑面积

逾25.1万平方米业态构成

零售街区:逾10.6万平方米

博舍酒店:逾1.52万平方米(100间客房)构成

服务式公寓:逾7,600平方米(42间客房)

办公楼:逾12.3万平方米开业时间

2014年起分阶段开幕开发商

远洋地产控股有限公司(50%)

太古地产有限公司(50%)设计单位THE

OVAL

PARTNERSHIP

(香港)单位MAKE

ARCHITECTS(英国)停车位

约1,000(零售)

约610(办公楼,地下约500个,地面约110个)出租率

超过80%品牌数量

约250家1.3 项目背景成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宜居之都完善的宜居条件融合之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尚之都时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追求文明古都三国文化、巴蜀文化休闲之都独特的休闲文化文化之都深厚的文化底蕴

社会背景1.3 项目背景大慈寺范围之内。大慈寺是成都乃至中国久负盛名的佛教重地

大慈计划理念概要

大慈计划的一个主要特色是高质量和精心策

划的公共空间氛围。与自然结合的广场、街巷、庭院、店铺、茶馆等一系列多元文化的空间网络建立了一个创意文化商业活动的基本条件,而大慈寺古刹恰恰为这一社区提供了独有的人文特质。大慈计划亦同时通过创意空间促进商业繁荣。人们将乐于至此,沟通与交流、品茗、体验国际美食、娱乐购物、欣赏表演、或是园间漫步。我们相信让不同界别的人交流和合作,创意可在一个自然环境中发生。

历史文化街区概要•要点本发展项目,在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的

现存架构中保护组成历史风貌的文化古迹、历史建筑。并保存现有的构成历史风貌的要素和真实历史遗存,如历史街里巷肌理、现存历史院落,尊重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既要保护历史的记忆与痕迹,又要将历史地段的风貌融入现代城市总体结构和未来发展中,实现片区建筑的现代化和现代化建筑的成都化:发展具有时代感的历史街区,既有地方传统神韵,又有强烈时代气息,达到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方法基于地方历史文化和城市与建筑特色,历史片区的基本发展原则为主,体现格局、保护遗产、丰富肌理、尊重尺度、维系风格、着重场所、秉承文化、活跃生活、融合时代、永续发展、创意街区、多远融合。

商业定位:城市中心新地标

建筑定位:复古街区购物中心

业态定位:国际一流品牌旗舰店引领时代潮流,快慢生活相结合的体验式消费集聚地。

发展格局:成都大慈寺片区延续古代的繁荣和空间个性,特别是商业与文化共融的特质和寺与市棲的形态,注入现代元素,形成低密度的创意文化商业街区和开放空间。与春熙路大型商业形态相辅相成,为东大街CBD区金融办公区和东北侧住宅区、行政区和所有访客提供优质商业、文化和休闲服务和生活环境,形成最具人性化的城市中心,对既有“二轴四片”总体规划格局有利补充和整合。1.4

项目定位和发展格局1.5

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探寻: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城市与生活?太古里项目所处的成都大慈寺片区,因为其场地规模、所处位置、历史渊源,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可能发展成为成都独具魅力的城市中心,它跳脱了单一都市建筑的思维,而是从都市跟新和公共空间创建的角度、落实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公共性和聚落特质的都市计划,整合性地思考集约城市、营商模式、多元化混合发展、公共与共享参与空间、慢活社区、文化遗产的保育和活化利用、创意街区这些因素。设计之道,简单地说是把公众生活的空间、文化历史的资产、公园般的环境,升华为街巷的氛围,并转为营商和地区经济活跃的机遇,对可持续发展的都市更新具有启示意义。对于成都远洋太古里的专案,可以概括出来的关键因素是

“开放街区、新旧融合、快慢呼应、文化传承、空间共享、

永续都市”。

发展目标:

成都大慈寺发展项目提升大慈寺在片区中的主体地位,并有机融合与保护性利用现存的历史建筑,是一个融合文化资产,

创意时尚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商业地表项目,是成都一个世界级都市生活亮点和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新典范。研究理论 RESEARCH

THEORIES2.1 研究框架2.2 主要理论02太古里景观空间研究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理论广场、街特

里征

巷、院落空间空间界面环境设施使用评价舒适性安全性私密性交往性领域性场所感设计导则2.1

研究框架规划布局空间形态环境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街道尺度理论:D/H比值理论设计更符合大众需求的人性化空间

格式塔心理学——“图与底”理论现代科学证明,人类大脑能组织变化不定而且混乱的景象,使其成为有意义的空间单元,当图形的光特性有最轻微程度的不匀境界时,人立即把视觉组成两个相对的成分一一图像和与之相对应的背景(底)。我们所讲的造型实际上包含着创作

图和底

两个具有同等造型价值的因素所谓的图与所谓的底,就造型意义而言,具有同等价值。在视觉领域中没有什么东西是负的,所谓图像周围的空白对于图像本身来讲也可作正的图像。我们在处理造型空间中的各种要素时,要用严密的思维来考虑这些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艺术家在处理图形与四个边框的关系时,对于地的刻画要求与图形的刻画具有同等的价值,同样都需要具有变化与秩序。在研究街道和广场空间时,其具有清晰的“图形”性格。如在研究街道立面时,建筑成为主体,街道则成

为联系其空间的“背景”。一幢幢建筑物多样而统一,

则可以将街道看成“图形”的构成方式。图2.2-12.2

研究理论埃德加·鲁宾的“杯图”对于看到此图中的杯子的人来说,杯子成为“图形”,两侧的黑色部分成为“背景”。对看到两个相对面孔的人来说,面孔成为“图形”,白色部分成为“背景”。“图形”和“背景”可随时替换。

街道D、H比值理论在芦原义信的《街道的美学》中对街道的研究上表明,街道左右前后被形态各异的建筑物包围、分割、穿插、封闭,赋予人们不同的感受和认知。而飘渺的虚空和踏实的硬地除了布置设施小品外还不能变动许多,因此街道两侧建筑物的形态和高矮就成为不同空间的塑造者。为了分析方便,仅以建筑物的高度作为对象,假定建筑物是方块形的,来讨论街道宽度D与两侧建筑高度H的比例关系(如图2.2-2)。德国的建筑师梅尔坦斯用实验方法证明:视角=45°,是观赏任何建筑细部的最佳形象位置;视角=27°,既能观察对象的优视整体,又能感觉到它的细部效果;视角=18°,能够看清建筑全貌,视距是建筑高度的三倍;

界于18°~45°之间是理想的观感区域,在可以获得最佳的观感效应。人在不同空间有不同感受。街道宽度B与两旁建筑高度H相协调是给人以舒畅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建筑间距大小与通道视觉感受关系。(如图2.2-3)

D/H=1高度和分隔有匀称感

D/H>1有离开感

D/H<L有接近感

D/H>4失去相互间的影响力。而人们所喜爱的空间有封闭力,但无建筑压迫感的

D/H,是比1大比2小的比值:1≤D/H≤2。2.2

主要理论图2.2-2图2.2-32.2

主要理论城市中转角围合紧密形成封闭性强,亲切的令人安心的空间。而外部空间的转角豁缺者要比转角确实成为“阴角”

空间质量差,如图2.2-5。利用格式塔心理学的法则分析,梅茨格在《视觉法则》中所述,当认识形时有所谓”包围法则“或”内侧法则“。即:由轮廓先包围或包含于内侧,那

么作为”图形“来说就更容易看到。在外部空间中,这种”阴角“空间实际是在领域上包围广场,包含于内侧之中。在这些地方,就像流水淤塞一样,或是人流汇集或是摆上椅子休息。保持转角的”阴角“空间,多为城市增添魅力而吸引人们。当沿着棋盘状道路布置建筑时,全都成了”阳角”空间,

形成要把人挤出去似的非人性城市空间。相反,“阴角”空间可以创造出一种把人拥抱在里面的温暖、完整的城市空间。(如图2.2-6)图2.2-6 道路上的阴角(即使已有道路,只要令建筑物后退仍可创造阴角空间)已有道路阴角令已有建筑物后退转角围成的城市空间建筑围成的城市空间

阴角空间理论在研究广场空间时,“阴角空间”是重要的一部分。所谓“阴角”,以“升”为例,系指其内

侧凹陷进去的空间,所谓“阳角”系指“升”外侧突出的空间(如右图所示)图2.2-4令已有建筑物后退人行道阴角由于死角道路而豁阴角阳角缺封闭性较差图2.2-5研究内容 RESEARCH

CONTENTS03街10m巷6m

字库街文化遗产走廊里8m

主要广场

总体空间格局太古里商业区总体空间格局3.3

广场空间分析3.3

广场空间分析——西广场

地理位置西广场位于太古里商业区西侧,与IFS古迹广场隔北纱帽街相望,承接来自西边春熙路方向最主要的人群。同时西广场位于太古里商业区主街的开端处,具有重要的集散功能以及入口展示的功能。

空间形态西广场呈矩形状,东西进深48m,南北宽29m。广场偏南侧内嵌一个18.6m×16.8m的下沉空间,直接与负一层空间相连,下沉入口周围设有溢水池景,辅以绿植。大慈寺博舍16.8m28m18.6m48m

底界面

广场运用统一的铺装,并延续渗透到其他区域空间,形成统一性。

空间界面边界是线性要素,是两个部分的分界线,是一种横向的参照。它包括形成空间的侧界面(建筑)、底界面(地面)、及项界面(楼层连廊等)

侧界面1.西广场南侧、西侧均临路,为开敞性空间。其北侧、东侧则由建筑围合,形成半包围性空间。两栋主体建筑为原有场地保留下来的古建,后期的修整保留了原有的川西民居风貌。在入口处奠定了街区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特色基调。按格式塔心理学分析来看,将传统川西风貌作为街区的底图,突出点缀其中的时尚元素。

空间尺度

西广场南北向长度D1≈48m,北面建筑高H1

12m,

H1

:D1

=12:48=1

:

4

(见图3.3-1)。国外多数理论家研究表明,如果当广场的高宽比是1∶

4时,1

处于中心的观察者就可以转动身体欣赏空间的所有面。

西广场中偏南侧布置有一处水池环绕的下沉空间入口,因而将原本48m×28m的广场空间打破,将广场北侧新划分出一处尺度为22m(南北向×28m(东西向)的小广场(见图3.3-2),满足

凯文·

林奇(Kevin

Lynch)

在《场地规划》所提出的“25m

左右的空间尺度是城市空间中最舒适得当的尺度”。同时,水池尺度的设计及位置的布置,打破原有大广场尺度的距离感与空旷感,营造亲切尺度的广场空间。D2≈22mH1

12mD1≈48m图3.3-1图3.3-2D1H1下沉空间22m28m

划分出的北侧小广场东西向约28m,南北向长D2≈22m

,东侧建筑高H1

12m

H2

:D1

1

:2

,视角约为30°

,(见图

3.3-2)。

费雷德里克·吉伯德研究表明“

当建筑高度等于人与建筑物距离的1/2

时,这和人的视野最大值30°角一致,这是创造封闭感的低限。”因而此时的小广场在东、北面获得一定的围合性,对广场边界进行限定。同时2倍高度的观赏距离也提供了欣赏周边建筑形态的极佳视角。H1

12m

空间序列

水平方向上

1.西广场处于与IFS交界出,承接来

自古迹广场的主要人群,作为太古

里商区的主要入口区域。从平面观察来看,由于太古里的位置偏离传统的春熙路商圈,因此,从古迹广场开始,设置系列导向性的景观将人群向太古里区域引入,如利用导向性极强的三角形地下入口,以及东西向的雕塑布置等,将人群导向西广场入口。春熙路太古里

空间序列——水平方向上街区新建的建筑比原有古建突出一部分,遮挡视线,避免通视而丧失的吸引力。同时,突出部分成为良好的展示墙,以格式塔心里学理论来看,

伸出的墙面作为图底,设立于前面的银杏树则作为图形,两者相衬,强化了银杏树应季变化的景观效果,而成为视觉焦点。西广场与太古里商业区主街道相连,在主街沿线至广场的位置设有雕塑,以强化广场的标识性及主街道入口,预示着空间的转换。广场呈矩形,承接东侧保留古建之间的空

地,广场尺度向东逐渐缩小,新建街区建

筑再次缩短了建筑之间的距离,形成更紧凑的街道空间。

因而,由古迹广场向东至太古里街区,形成了收—放—收的空间序列,成功的引导了人群,并形成良好的空

间韵律感。西广场作为太古里最主要的入口广场,具有标识性及重要的集散功能,因此,其不仅承接了水平方向的主要人流,还完成了竖向上的交通接驳。并形成了“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室

内空间”的空间序列性。• 溢水池结合下沉空间入口设置,隐藏入口,保证广场的完整性。• 下沉空间墙面采用垂直绿化,将一层户外绿植空间向下渗透进入负一层,同时为下行的人提供可观之景。• 下沉广场墙面的垂直绿化与瀑布水景结合,为灰空间的休闲茶座提供可观之景。通过直行电梯,由一层的开敞空间逐渐进入地下空间。

空间序列——竖向上20m14m10m12m

小品设施西广场设有两座主要雕塑小品,一座为近路边的20m高太古里标识牌,另一座为近主街入口的10m高人形雕塑。空间布置上来看,20m

的标识牌、12m高的单体建筑以及10m高的人形雕塑,在画面中构成稳定的三角状态,给人以视觉上的均衡感,倒三角的朝向,也将人们的视线引导向主街道空间,吸引人群继续向里游览。广场小品、建筑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天际线3.532.521.510.50韵律感 场所感 协调感 互动性 愉悦性 吸引力评价等级

环境评价——西广场太古里西广场景观空间综合评价表

通过对西广场的调研分析评价如右表,广场在处理与IFS古迹广场的衔接以及对太古里街区的引入上比较到位,利用空间序列变化及景观小品的设置给人以引导性。

主要利用两个高分别为20m、10m大尺度的主题雕塑,增强广场的标识性;

喷雾水景的设计巧妙的美化了下沉空间入口,使环境整体协调统一

广场上各元素独立性较强,相互之间呼应性不强,而且与人的互动性较弱。大慈寺博舍Zara25m30mN

地理位置东广场位于太古里商业区东侧,在主街的东西段与南北段交界处,为太古里内部人流汇合处东侧临近博舍酒店,

空间形态西广场呈矩形状,东西进深约25m,南北宽约30m,中部设有一处大小约为14.5m×14.5m的音乐旱喷,广场西侧南北向直行种植四棵树,附设两处座椅小品。3.3

广场空间分析——东广场

空间界面N视角B视角A

广场底面主要运用太古里特色铺装,中部喷泉运用60cm×

60cm的方砖来区别。视角B视角A

广场北侧为层高为13m的川西风格建筑,一层为Swarovski

店面

广场西侧为三层高为13m的川西风格建筑,一层MAC店面。

广场东侧为三层高为13m的川西风格建筑,一层为Zara店面

广场南侧为长方体状的、以清水混凝土和巨幕玻璃组成的独栋建筑,为苹果旗舰店。

空间尺度

东广场南北向长度D1≈25m

,两侧建筑高H1

12m,东西向长度D2≈30m,两侧建筑高H2

14m,站在广场中心位置处观察,H1

:(D1/2)

=12:12.5

1

:

1,H2

:(D2/2)

=14:15

1:

1

(见图3.3-3)。

研究表面,当人与周围建筑物能构成1:1的视距和物高比例时,该空间形成良好的围合感。形成最理想的空间围合感的视距与物高比在1—3之间。H2≈

14m

人们在公共空间中青睐空间的边界,因为这些边界提供了保护。随着广场面积减小,广场的边界空间相对增加,“庇护所”(refuge)

效应增加,可能是这种小广场空间偏好的主要原因。室外空间用此比例能得到良好的围合感1125m25mD2/2≈

15m东西向:H2

:(D2/2)

=14:15

1:1H1≈

12mD1/2≈

12.5m南北向:H1

:(D1/2)

=12:12.5

1:1

林奇在《场地规划》一书中指出25m

左右的空间尺度是城市空间中最舒适得当的尺度。这样的尺度可以辨认出建筑细部和人脸细部,产生亲切感,是优美的古典街道的尺度(见图3.3-3)。图3.3-3图3.3-4

空间序列——水平方向上

东广场位于主街东西向与南北向交汇处,承接太古里街区内东西向和南北向最主要的人群。

联合两个入口广场及主街共同组织于

一体,形成了太古里内部商业区“放—收—放—收—放”的空间节奏。空间空隙使视线能从封闭空间中看到外面

空间序列—竖向上

围绕东广场,二层的连廊有全方位的联通,提供了对广场360度的高层观赏视角,视觉集中于广场中央。

二层挑出的连廊,在一层

形成具有顶界面的灰空间,良好的过渡了室内的店

铺空间—室外广场开发空

间。同时提供了可遮阴避雨的空间。

25m左右见方的广场空

间,尺度亲切,中间设

14.5m

方的

喷泉,使广场不仅具有集散

功能还兼具观赏性,吸引人目光于广场中心。多层次的观赏视角,视线向心集中,广场成为良好的展览空间思考:为什么东广场会是成为商品户外展示的空间?为什么成都第二家Apple

Store

会选址于此?

地理位置:东广场位于主街转折处,是南北方向与东西方向主要方向人群的交汇处,人流量最大,人群集中。

空间尺度:25m见方左右的广场空间尺度可以辨认出建筑细部和人脸细部,产生亲切感,城市空间中最舒适得当的尺度。

观景视线:东广场不仅具有一层水平

方向的视线集中,二层环绕广场的连

廊也提供了良好的俯瞰视线,从而广场汇聚了来自多层次的观赏视线。

行为心理:景观偏好的“庇护所-视

野”理论——由于人类的进化和生存

的需要,人们在公共空间中青睐空间的边界,因为这些边界提供了保护。

环境评价——东广场东广场拥有太古里商业区最大的人流量,

作为最重要的交通节点之一,在景观空间

设计时不仅既满足了集散又组织了良好的

焦点景观:

中心焦点景观:利用中心音乐喷泉吸引人眼球;

点景:以及尺度选择少量树木作为点景靠边界布置,并辅以少量座椅,一是保证其集散空间要求,二是考虑到利于人停留及观赏的空间设计;

观景视线:组织多层次的环形视野,将视线集中与中部,成为良好的展示空间;

空间尺度:配合周边建筑设置适宜的尺度,形成具有亲切感的空间。3.3

广场空间分析——漫广场大慈寺博舍53m53m21m21m

地理位置漫广场位于太古里商业区中部,在大慈寺南侧主入口处。广场临近太古里商业区西侧入口广场,主要承接来自IFS方向的游客。

空间形态西广场呈矩形状,东西进深约53m,南北宽约53m,中部设有一处大小约为21m×21m的镜面水池,水池两侧分别有12m(东西向)×21m(南北向)大小的木质铺地,其上分别植有两排(8棵)银杏树。水池北侧有一面长约17.6m,高约5m的照壁墙。南侧则有存有的一处字库塔。

空间界面视角A视角B

广场西侧界面为高约12m的商铺建筑,底层为餐饮类型店铺,临建筑处有少量外摆桌椅。

广场底界面主要由三种铺装界定。以条状铺装为底,中间嵌有一处21m×21m的方形水池,两侧辅以两处12m×21m的木质铺装

广场南侧界面中部北糠市街,街两侧为高约12m的商铺建筑,底层为服饰及

文具类型店铺。

广场东侧界面为高约12m的商铺建筑,底层为野兽派花店及餐饮店铺,临建筑处有宽约4m的外摆空间。

广场北侧界面为大慈寺南大门。主要以高为约3m的

红墙为主。广场南北两侧设有两侧木质铺地,并植有两排银杏,将开阔的广场空间划分成尺度亲切的小空间镜面水池照壁大慈寺南门图3.3-5

漫广场南北向长度D1≈53m

,两侧建筑高H1

12m,东西向长度D2≈53m,西侧建筑高H2

12m,北侧大慈寺大门高H3

10m。广场,H1

:D1

=

H2:D2

=12:53

1:4,H3

:D2

=10:53

1:4

(见图3.3-5)。而当比例≤1:4时,空间围合感几乎消失,广场显得十分空旷。H

:D

1

:4时,空间围合度差

划分出的尺度亲切中部水镜面小空间,观赏广场中照壁及大慈寺建筑的视距比:

H4

:D3

=5:28

1:3;

H3

:D4

=10:36

1

:3

(见图3.3-6)

。当

视距比H:D

1:3,这样的视野能欣赏到整个建筑物体的形态,由此于广场

中可以将大慈寺建筑之美纳入眼中,成功借大慈寺之景。图3.3-6空间尺度

空间序列——“大慈寺—漫广场空间渗透”:漫广场位于大慈寺南侧,联系紧密,空间上相互渗透性强北糠市街

大慈寺南门开向漫广场,为太古

里商区进入大慈寺的主要入口。以红色调为主,与广场交界处以绿植搭配红墙进行边界软化过渡。

广场北侧即大慈寺南门外设一照壁,作为大慈寺向广场处的延生元素。对于广场游客而言,照壁

有一种“抛砖引玉”的功能。

照壁前设有镜面水池,可将照壁及大慈寺之景倒映与水池之中,

远借外景,丰富景深。大慈寺照壁镜水池北糠市街

广场南侧紧接保留古街—北糠市街,南北线由大慈寺—照壁—北糠市街,将传统古典元素串联,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融合。水景倒映借景:例如丽江黑龙潭远借玉龙雪山之景

环境评价——漫广场

漫广场处于传统寺观园林空间与现代时尚街区空间交界处,广场中所设镜水池,倒映大慈寺之景,将两种空间巧妙的融合于一体,相互渗透。同时也作为良好的

视觉中心,常在节庆活动之日,作为良好的展览空间。

广场空间设计总结广场是指体积广阔的场地,特指城市中的广阔

场地,是城市道路枢纽,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或交通活动的空间,通常是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场所。与前述定义相比,本文所指的校园使用步行广场更侧重其公共活动、集散和商业功能。日本著名建筑理论家芦原义信提出了广场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广场的边界线清楚,能成为“图形”,此边界最好是建筑的外墙,而不是单纯遮挡视线的围墙;

具有良好封闭空间的“阴角”,容易构成“图形";

铺装面直到边界,空间领域明确,容易构

成“图形”:

周围的建筑具有某种统一和协调,D/H有良好的比例。快行生活“快里”由三条精彩纷呈的购物街

贯通东西两个聚集人潮的广场,众

多国际品牌将以独栋或复式店铺完

整展示他们的旗舰形象,为成都人

提供畅“快”淋漓的逛“街”享受。3.4

街里巷空间分析慢行生活“慢里”则是围绕大慈寺精心打造的

慢生活里巷,以慢调生活为主题。值得把玩的生活趣味、大都会的休闲品味、林立的精致餐厅、历史文化及商业交融的独特氛围,呈现出成都远洋

太古里另一张动人面孔。3.4

快行生活之“街”空间分析——主街

地理位置主街为太古里商业区主要道路,位于太古里商业区“快生活”部分,串联了西广场、东广场以及北面入口广场。

空间形态街道成“L”形的线性空间,东广场为街道转折节点。东西向长约140m,南北向长约300m。大慈寺博舍主街

空间界面南北向主街300m东西向主街140m主街东西段南侧面为高约12m的商铺建筑主街东西段北侧面与

南侧基本对称,为高约12m的商铺建筑。底面铺装为统一的铺装,中间设有路灯与小品主街南北段西侧面为高约12m的商铺建筑主街南北段东侧面与西侧基本对称,为高约12m的商铺建筑。底面铺装为统一的铺装类型,形成连续感。中间布置路灯与小品。

空间尺度

主街道宽D≈10m,两侧建筑高

H

12m,

H

:D

=12:10≈1:1芦原义信曾提出“当D

/

H=1

时,建筑高度与间距之间存在着某种匀称。”街道围合性强,使行走其中的人更关注于街道内部空间,将视线引导与两侧店铺之内。(见图3.4-1)D=10mH=12m图3.4-1

由于生理构造限制,人不太适应长时间、远距离的行走,距离太长,生理上显出疲劳,心理上易产生厌恶,于是在行

走一段距离后,本能的产生停

下来休息的意愿。基于这一原理,在处理步行空间时,超过一定长度的街道.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分段处理,太古里主街即利用雕塑小品的布置作为分段方式,分散行人注意力缓解疲劳之感。东西向140m南北向300m1.

穿越艺术家:范姜明道,中国台湾作品呈钥匙孔形状,象征从古至今的穿越,寄托对未来的憧憬。2.

穿行艺术家:POLO,法国表现一个正在走进里巷的人。结构设计的灵感源自传统中式的木窗。透过它,穿过一扇通往城市的窗户。3.

快活艺术家:Nathalie

Decoster,法国红红黄黄的风车,材料是青铜、不锈钢。寓意人类像花朵随风而飘的脆弱性4.

跃动

艺术家:GeorgeCutts,英国不锈钢材料制成,灵感源于幸运竹,相辅相成的造型,与中国

风水阴阳相似,象征

好运和财富的到来。

空间尺度利用雕塑小品将道路分段,

50m左右布置一处雕塑,以增强线性道路的趣味性。雕塑小品的布置使空间富有节奏感

空间序列建筑轮廓线:线指的是把建筑本来外观的形态称为“第一次轮廓”,建筑外墙的凸出物和临时附加物所构成的形态称为街道的“第二次轮廓线”,如等间距整齐排列的路灯、路牌等。

主街主要表达“快行生活”的理念,南北段建筑第一次轮廓线为直线型,空间功能明晰,所设景观小品统一于街道两侧店面风格及朝向,少设有座椅,停留感弱,极富导向性。

街道尽量减少了“第二次轮廓线”,力求把它们组合到“第一次轮廓线”中,就能使街道更有序列感,从而更加美观。

主街东西段建筑第一次轮廓线为错落递近型,使空间更富层次感。

空间序列

上层的廊架将线性的街道划分开来,辅以统一的景观装饰品,将空间组织得富有节奏感,极具重复的韵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