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福建丝织业的考古发现与研究_第1页
宋代福建丝织业的考古发现与研究_第2页
宋代福建丝织业的考古发现与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代福建丝织业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它以其优秀的质量、美丽的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福建丝绸业历史悠久,考古资料中出土的大量陶纺轮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福建先民就已经开始从事纺织活动。福建武夷山悬崖船棺墓葬中出土的距今三千多年的随葬物里,就有丝织品被发现。宋代,随着全国丝织业重心南移,福建的丝织业有长足的进步,不仅生产规模大,而且产品以质地优良取胜,其丝织品式样丰富,花色艳丽繁多,深受海内外欢迎。北宋南安人苏颂在《黄从政宰晋江》诗中咏赞泉州“绮罗不减蜀吴春”反映了这里的丝绸质量已可与国内丝绸著名产地江浙、四川等地媲美。1975年,福建省博物馆在福州浮仓山北坡发掘了南宋黄昇(淳佑三年,即公元1243年)的石圹墓穴,出土了南宋时期女式衣饰、衣料、被褥等丝织品三百余件,这是当时出土宋代服饰最多的一次考古发掘。墓主黄昇,系宋代赵氏宗族的贵妇,其父亲为福州状元黄朴,官至泉州知州兼提举市舶司。黄昇16岁嫁与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赵与骏,17岁便命薄而亡。由于身份的显贵,黄昇的随葬品十分丰厚,其中包括了其父亲为她精心准备的陪嫁和夫家为其添置的华贵的四季衣裳。正是这座富存福建古代丝绸的宝库,为研究宋代福建丝织业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实物资料。黄昇墓共出土服饰及丝织品达354件之多,这其中不仅有大量的丝织品衣物,还有整匹织物及剩料153件,品种相当齐全。面料上几乎囊括了古代高级织物:有平纹组织的纱、绉纱、绢,平纹地起斜纹花的绮,绞经组织的花罗,异向斜纹或变化斜纹组织的花绫和六枚花缎等七个品种,以罗居多,近200件。罗和绫多是提花,绢和纱则为素织。出土的褐黄色梅花璎珞绫,长1104厘米、幅宽56厘米,匹端墨书“宗正坊染金丝绢官记”,可能是官营手工业作坊的产品。随葬衣物的款式也极为丰富,有袍、衣、背心、裤、裙、抹胸、围兜、围件等二十多种,连香囊、荷包、卫生带、裹脚带这样的小件物品也包含其中。它们质地轻柔、纹饰精美,除黄昇身上裹殓的之外,其他衣物均捆扎成若干个包袱后放于墓中。尽管过去了千年,但绝大多数的丝织品和服饰保存较好,集中反映了南宋纺织工业水平的高超。这批随葬的服饰用料名贵,制作讲究,尤以一件褐黄色罗镶花边的宽袖大袍(封三:1)最为引人注目。该袍服身长过膝,袖口用印金或彩绘花纹作为镶缘,因其袖子极大,相当于袍长的一半,《宋史·舆服志》谓之“大袖”,又被称做“广袖袍”。此类大袍是后妃及命妇在隆重仪式上穿著的一种礼服,所使用的衣料十分珍贵,主要为通幅染成褐黄色的罗织物。罗在炎热的夏季,尤其在南方,因其质地轻薄、透孔,凉爽舒适,成为人们非常喜爱的高级丝织品。宋代是中国生产罗织物最多的朝代,据《宋史·舆服志》记载,各地上贡给皇室的“贡罗”,每年多达10万匹。此袍质料属四经绞罗,袍服的大小襟边、腋下、下摆、袖口缘均以二经绞罗组织镶边。四经绞罗代表了中国古代织罗技术的最高工艺。这种罗以四根经丝为一绞组,并且与左右邻组都相绞,在大孔眼的横向,每一组都为四根经丝一绞组,并且每四根经丝各自回圈,表面形成胡椒眼状的椒孔,所以古人有“方孔曰纱,椒孔曰罗”的说法。裙,汉代称裳,用以遮蔽下身。按宋代舆服制度,男女亦皆着裙,但妇女嗜爱花裙,尤以褶裥裙最为珍贵。褶裥裙起于晚唐五代宫廷,后传于民间。宋代贵妇服饰,推崇时尚,褶裥裙比较盛行。黄昇墓中所出土的一件褐色罗印花褶裥裙(封三:2),裙长78、腰高10.7、腰宽69、下摆宽158厘米。整体裙身上窄下宽,下摆呈弧形如扇状,上接横腰,两端系带。质地为二经绞罗,透明轻薄、褶纹飘逸,如临风水漪,给人以轻拂、秀丽之感。裙身下半段印金小团花,造型优美,织工精致,保存较好,是具有时代特色的流行服饰。值得一提的是这批随葬丝织品高超的制作工艺。一方面它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创制了一批新产品,如二经绞花罗、三经绞花罗、四经绞花罗以及缎、绉纱的织造成功,代表了宋代织造新工艺的成就;另一方面这批织品的种类和工艺技术基本上与江浙等地的产品类同,但其中有些质地比较轻薄、织造技术别具一格、采用粗细纬轮流投梭的织造法,以细纬衬地,粗纬起花,充分表现出花纹的丰满和立体感,而且织物的色染匀透,光泽、手感和弹性等均十分良好,表现了宋代福建丝织工艺的杰出成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是宋代诗人陆游对当时福建织造的轻绢的形容。轻绢的质地轻薄漂浮,质感细腻滑嫩,是当时贵族们竞尚华美,追逐时髦的衣着。黄昇随葬的一件深烟色牡丹花罗背心(封三:3),仅重16.7克,其质地之轻薄,手感之柔韧,远胜江苏武进县金坛宋墓中的丝织品,令人叹为观止。整件背心不仅轻盈若羽,同时剔透似烟。要制成这样精美绝仑的高级服饰,其拈丝技术,以及使用纺车、线架进行缫丝、并丝、络纬等一系列工艺操作,都必须具备相当熟练的技术和比较先进的设备。从这些丝织品实物来分析,当时福建地区的栽桑、养蚕、缫丝、织造等生产技术,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些出上丝织品与史书记载相印证,说明宋代福建丝织技术,在全国的确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昇墓中所出土的服饰制作样式极为考究,泥金、印金、贴金、彩绘、刺绣等装饰技法在服装缀饰上被广泛运用。这些印花与彩绘丝织品,花色品种十分齐全。如服饰的对襟和缘边,多镶上一条彩绘或印花与彩绘相结合的花边。如一件“紫灰色绉纱镶花边窄袖袍”(封三:4)上的花边纹饰不仅有彩绘的百菊,也有印金的芙蓉花和菊花。印金的使用使得这批丝织品更添色彩,在随葬的9件袍子中,仅两件未用到印金的纹饰,而其他织物使用印金纹饰达到了80%以上,可见印金技法在该批随葬物品中的重要地位。而印金和填彩相结合制作出来的纹样也是一项新发现的工艺。在印金的叶子里敷以色彩,鲜艳夺目,富丽堂皇,如在蔷薇、菊花、流苏、芙蓉等的印金纹饰轮廓线条里,填敷以各种颜色,显得绚丽多姿。彩绘工艺也颇具特色,在绘彩的叶子里填绘了极其精细的人物与楼阁、山水、花鸟的组合图案,可以说是宋代彩绘工艺的精品。刺绣技法的高超也是该批丝织品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出土丝织衣物中有刺绣17件,其中佩绶2件,香囊1件,荷包1件,镶在单、夹衣对襟的花边及单条花边13件。这批绣品的针法多样,同时富有特色,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批刺绣技法完整的南宋刺绣品。应用在每件刺绣品上的针法,多少不一,有齐针、铺针、接针、抢针、擞和针、打子、结子、施毛针等十余种针法,其中辫绣、贴绣、钉金、打子是运用得最为纯熟的。两件佩绶的图案和绣工是这批绣品中比较精细的作品,采用了擞和针、铺针、齐针等多种针法刺绣,花纹以花卉为主,杂以小的蝴蝶、蜻蜒、鱼藻纹等。不仅运用的针法多而灵巧,而且把花的外形勾勒得十分生动,体现了绣工的精细。还有一件“蝶恋芍药刺绣花边”上的四只蝴蝶绣饰,纹样配置相宜,构图巧妙,线条流畅,色泽调和而又互相辉映,十分引人注目。每只蝴蝶的神态不同,针法各异。四朵芍药花瓣繁复,枝叶分布周围,配合得体,针法以铺针和齐针为主,亦有斜缠针法,绣面显得淳厚丰满,达到了形象真实的艺术效果(图一)。整批丝织品的图案设计也别具匠心,丰满瑰丽。花纹图案设计趋于写实奔放,纹样繁多、百花陈杂。纹式以花卉为主,还有一些大胆的创造,如以复瓣的牡丹、芙蓉为主体的折技花卉,织造得十分生动,配以那枝头上点缀的梅花、海棠、四季花一类较小的花蕾,并且在叶子中再填以各种碎花,富有花中有叶、叶中有花、花叶相套的奇特效果,使写实与装饰图案相结合,更能增添画面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清新的美感(图二)。在服饰的对襟和缘边所镶的花边上,也布满了瑰丽华美的各种纹饰,有白菊、牡丹、芙蓉、木香、海棠、水仙、山茶、桃花、白萍等花卉,有鸾凤、鹿寿、狮球、蝶恋芍药、飞鹤彩云等动物纹,有印花人物花边。在敷彩的大叶子上,还用工笔绘就人物、楼阁、鸾鸟、花卉等图案。叶的间隙也绘有手执折枝花或荷叶的童子,站立于几凳上。泥金印花再填彩纹的花边,纹饰除常见的花卉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