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桃花源记教案导入(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当怎么制定才适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共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教案导入篇一
2.突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
1.文言字词
2.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
理解陶渊明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字词、课文诵读
一.导入:由成语“世外桃源〞或陶渊明诗句导入
二.陶渊明简介
三.学生自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勉励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和解释,相互探讨,学习字词,教师指导、点拔
四.概括文章各段内容(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五.分析本文写作线索(以渔人行踪为线索)
六.分小组进行诵读比赛,部分同学能当堂背诵。
七.字词训练(投影)
1.重点实词和虚词:缘、穷、然、属、闻、具、足、之、志、规、寻、向、诣
2古今异义词:鲜美、交通、妻子、绝境、间隔、无论
3特别用法字词:异:意动用法;通:使动用法
4通假字:“要〞同“邀〞
5.同义词:都:悉--咸--皆--并;邀请:要--延
6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
教学内容:感受桃花源美好社会生活,探讨陶渊明写作目的。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象桃花源的美好画面
三、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三个词概括
学生回复、教师归纳(美丽、神秘、幸福)
四、分类感受
(一)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1.桃花源美在何处?(学生回复,教师归纳)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2.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幽美
(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桃花源神秘在何处?(学生回复,教师归纳)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独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三)感受桃花源幸福
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学生回复,教师归纳)
1.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2.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3.渔人(侧面衬托):杀鸡作食,皆出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学生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五.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
(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想)
六.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七文中哪一句话还表现了林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受到干扰的心理?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八.深入探讨
1.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
(不能,这是虚构的)
2.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
(反衬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
3.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自由辩论)
九.总结终止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书后思考练习。
摘录一些谈理想的名人名言。
桃花源记教案导入篇二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优良的诗人,他的诗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库中的宝贵遗产,其中最卓越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桃花源记》乃《桃花源诗》的序文),已经成为我国人民雅俗共赏的精彩作品。《桃花源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虚构这个故事是有寄托的。他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频繁的环境里,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设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
读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看到的美好理想,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努力追求的愿望。
教学中运用视听及多媒体技术,采用诵读、探讨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理解课文。
教学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借助解释和工具书弄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致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但大赛组委文件通知说参与课堂学习的是九年级的学生,这篇文章已经学过,且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高,鉴于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欣赏桃源之美,感悟桃源价值,体会陶渊明的思想境界及对后世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努力追求的愿望。
1、确凿、流利地朗读,理解课文。
2、欣赏桃源之美,感悟桃源的价值。
3、体会陶渊明的思想境界及对后世的影响。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和作用,理解副词的作用。
2、感悟“桃源〞的价值,体会陶渊明的思想境界及对后世的影响。
多媒体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经典作品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在读……〞的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一篇这样的经典之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重读它,希望能在熟悉的字里行间里发现新的风景。
1、视听朗读
2、齐声诵读。
(屏显)朗读要求:
必需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
3、解题:
(1)再读课题,从课题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a、点拨:桃花换成菊花,可否?
(屏显)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桃夭》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桃花:美丽、美好的象征。
b、讲解“源〞《说文解字》:源,水源,泉水的本原。
造字本义:从岩隙涌出的山泉,为河川之始。
总结对“桃花源〞新的理解。
(一)领会桃花林的自然美
1、描写桃花林用了哪些词语?各描写了什么?
夹岸数百步(溪)中无杂树(树)芳草鲜美(草)落英缤纷(花)
(屏显)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输赢。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九
(二)体会桃花源的生活美
1、令人向往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这里写的也是环境美,与写桃花林的一段相比,这里的美突出的是什么?
(宁静、富足、美好)
3、这里除了环境美,还让我们感到什么美?
(人性美)
品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重点赏析其中的副词。
4、桃花源的美我们概括出了各种美,这些美是不是桃花源最吸引人的地方呢?我们中国大山名川具有这些美的地方也不少,为什么桃花源让人魂牵梦绕让人向往呢?
生思考,回复。
师小结:中国古代战争连连,人们确实无法过太平日子,所以安居乐业,没有战乱的社会才是人们最想得到了,在战乱的年代,桃花源的宁静,便是历代人们所向往的。
天涯何处无桃花?唯有此处享盛名。所以,唐代王维、韩愈、刘禹锡把桃花源视为人间仙境,宋代的王安石、苏东坡把桃花源看作避乱的圣地,近代梁启超把桃花源看作“东方世界的‘乌托邦’〞。
1、、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可是这个桃花源终究有没有呢?
生探讨,回复。
2、悠悠千古事,留予后人说。其实,亦真亦幻可能就是桃花源的魅力所在,但陶渊明却在文章的最终留下6个字:后遂无问津者。该如何理解呢?
生思考,回复。
小结:这是陶渊明说的最悲哀的一句话。一个美丽的理想,不管实现起来如何艰难,但只要还有人在努力追寻,就存在实现的希望。但假使连做这种尝试的人都没有了,那么人类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在深深的叹惋中,陶渊明远去了,但是他追寻的身影,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里。
(屏显):仕:大济苍生
“忆我少壮时……猛志逸四海。〞
隐:归居田园
“不为五斗米折腰〞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梦: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屏显)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法的只有陶渊明。
——叶嘉莹
(屏显):世乱如倾,政乱如粥,心乱如麻。陶渊明的贡献是于乱世、乱政、乱象之中在人的心灵深处开发出了一块恬静的心田。
——梁衡《心中的桃花源》
(屏显)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但他笔下的桃源社会却具有永恒的文化魅力。后世的人们虽然没有了陶渊明当时的痛楚、迷惘与无奈,但人们所面临的种种压力并未消减,甚至还与日俱增、与时俱进。生活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往往让我们迷失了自我。面对着纷纷扰扰的尘世,我们仍旧有着不满、痛楚与无奈。我们需要一个驻足休憩的精神家园。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契合了人性中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它带给我们永远的美丽与感动。
——李迎春教授评价《桃花源记》
教师寄语:(屏显)你与其去找桃花源,不如在你的身边、在你的脚下,去培养桃花源。把事情做好,就是一个真正的桃花源。
——蒋勋《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作业:推荐阅读《桃花源诗》
桃花源诗
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花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聪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课内部分。
桃花源记教案导入篇三
《桃花源记》是第五单元第一课。第五单元是在第四单元(科普说明)之后,对文言文的又一轮学习,目的在于理解写作的愿望和人物的不可怜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加强个人的魅力,用不同时代的眼光对待古代文化,并客观的评价古代人。
本班学生听说读写与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大多数是“留守学生〞但他们的感情细腻而丰富。多数喜欢流行音乐,喜欢韩国明星,但是对历史、对传统仅仅局限于穿越剧,本单元的学习是对此一个不错的填补。
1.确凿、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把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3.学习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5.认识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体会本文幽美、精炼的语言;
2理解笔下的社会理想及寄托的思想感情。
“世外桃源〞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成语,它是出自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那么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从中来寻觅答案吧!
学生根据自查的资料陈述,老师作补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名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担忧,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幽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称赞,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协同,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桃花源美在哪里?[自然环境美、生活环境美、风俗人情美]
①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桃花源自然环境的美、生活环境的美。(师可先做示范)
②用表演的形式再现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场面,展示风俗人情美。
2.桃花源那么美好,桃花源人为什么对渔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3.渔人来过一次,回去时又“四处志之〞,按理说,应当找得到,怎么就找不到呢?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桃花源记教案导入篇四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确凿、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字词与基本内容。
3.对文章所写社会现实与社会生活有所了解。
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2.提高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1.引导学生把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兴趣,在比较阅读中品鉴文言文。
3.理解寄托的理想生活。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自主学习法、探讨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入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文章字词的理解是通过朗读及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2.学生对文章基本内容及主旨思想的分析主要通过课堂探讨来完成,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
3.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基本方法的把握主要通过教师讲授与课堂实践来完成,在实践中把握与运用方法。
(一)情境导入
1.从《消失的地平线》中对香格里拉的描写,引导学生走进“世外桃源〞。
2.引导学生说一说“你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样子〞。
导语:英国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虚构〞了一个叫“香格里拉〞的东方城市,那里有着旖旎的风光、蔚蓝的天空和纯净的土地,是一个宁静、安逸、悠远、知足、明朗、和谐的理想归宿。人们往往将自己理想中的居所成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让我们一起跟随陶渊明的脚步,探访那片神秘的土地。
从学生较为熟悉的作品入手,有助于学生走进将要学习的课文,并初步感知“桃花源〞的内涵。
(二)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尝试结合书下解释疏通文意。
3.逐句疏通文意,教师进行改正和强调。
本文解释较为详细,让学生先结合书下解释、运用所学方法疏通文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具有具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帮助学生改正和强调重点文言字词有助于学生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也为理解文章做好铺垫。
(三)理解内容
1.梳理行文线索。
(1)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不同片段。
(2)为故事的不同片段拟写小标题。
发现桃花源——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2.走进桃源生活。
教师提出问题,分小组探讨探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归纳,引导学生明确桃源人的生活及处世态度,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1)渔人进入桃花源后,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从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两个角度去思考。)
(2)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村中人是如何对待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3)桃花源中的人“避秦时乱〞之后为何“不复出〞?渔人“——为具言所闻〞后,桃花源中的人“皆叹惋〞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行文线索的梳理与文章细节的探究,学生可以从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对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有所理解,为明确文章主旨做好准备。
3.明确文章主旨。
(1)带领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桃源生活。
陶渊明为我们浮现的桃花源是一个他心中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与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2)引导学生明确文章写作主旨。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的理想社会,描写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气相处的幸福生活图景,寄托了的社会理想,隐含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抨击,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在“理解内容〞这一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明确文章主旨变得水到渠成,有利于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拓展比较
1.文意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秦时妇人》。
(2)学生借助解释与工具书,简要疏通文意,进行口译。
(3)学生逐句翻译文章,教师进行点拨和改正。
《秦时妇人》字词难度不大,由学生自读、自译,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快读阅读的能力。
2.勾连回想。
(1)引导学生由《秦时妇人》联想到《桃花源记》,并初步发现两篇文章的一致之处。
(2)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比较阅读的意识。
帮助学生调动已学内容,为后面比较阅读打好基础。
3.方法讲授。
(1)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提出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角度。
(2)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给予方法指导。
方法点拨:文言文比较阅读可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1)文章内容;(2)中心主旨;(3)写作手法。
引导学生从已知联系到未知,有助于学生迁移运用已学阅读方法,同时“降低〞比较阅读的陌生感和难度。
4.方法应用。
(1)学生结合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和要点,以小组探讨的形式就《桃花源记》《秦时妇人》进行比较阅读,发现其中的异同。
(2)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
《桃花源记》《秦时妇人》两篇故事架构“大同小异〞,但表达主旨、表达方式“小同大异〞的文章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把握方法。
5.小结。
教师在学生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角度。
小结回想,有助于学生夯实本课重点。
(五)布置作业
拓展迁移:课后运用所学方法,从比较阅读的角度,分析《桃花源记》和《乙亥北行日记(节选)》的异同。
再阅读一篇与《桃花源记》有相像之处的《乙亥北行日记(节选)》,可以帮助学生迁移所学方法,能够在“旧文章〞中有“新发现〞。
桃花源记教案导入篇五
(一)知识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二)能力目标
1.理解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事的表现手法。
2.能辩证地对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
(三)情感价值目标
了解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2、把握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认识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心中的理想社会
学法指导:1朗读法2想象法3自主和作探究法4多媒体课件教学法。
教具准备:图片、录音机、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
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相互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心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表达,它就是--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宏伟诗人。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担忧,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此后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煎熬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幽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是“田园诗人〞的代表作家。
1了解,必读此文,请欣赏的自传,听过以后说说的三大爱好.
2的诗歌名句:
采菊东篱下,清闲见南山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当时的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1、读准以下粗体字的音。
豁然开朗(huó)屋舍俨然(yn)阡陌交通(qin)
黄发垂髫(tio)便要还家(yo)刘子骥(jì)
诣太守(yì)浔阳(xún)驎之(lín)
2、a.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四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b同学齐读课文。c.利用工具书及课后解释,笔译全文
四人小组一起解读而后集中解难,或者让老师提问,学生答疑,五个段落分类处理。一段一段地探讨,落实,主要在字词及内容的疏通,领悟。
1、重点字词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作为)业。缘(沿着,顺着)溪行,忘路之(的)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夹着)岸数百步,中(中间)无杂树,芳草(地上的芳草)鲜美(娇艳美丽),落英(坠落的花瓣)缤纷(繁多夹杂)。渔人甚异(对……感到诧异)之(代这种美景),复前行,欲穷(走到终点,形容词作动词)其(这)林。
②林尽(于)水源,便(就)得(发现)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舍弃)船,从口入。初极狭,才(仅,只)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土地平旷(平坦开阔),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肥沃的田地)美池(美丽的池塘)桑竹之(这)属(类)。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织一致),鸡犬相闻((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到。)。其(那)中往来种作(耕种劳作),男女衣着(穿戴),悉(全)如外人。黄发垂髫(小孩),并(都)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竟然)大惊,问所(地方,处所)从来。具(通俱,完全,详尽)答之。便要(通邀,邀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村中闻有此人,咸(都)来问讯(打听,探问)。自云先世(去世的祖先)避秦时乱,率妻子(妻子孩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于之,兼词,从这里。),遂(就)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竟然)不知有汉,无论(更不要说)魏晋。此人一一为(给)具言所闻,皆叹惋(慨叹、惋惜)。余人各复延(邀请)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告诉)云(说):“不足为(对,向)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找到)其船,便扶(沿着)向路,四处志(做标记)之。及郡下,诣(到……去,这里是谒见)太守,说(报告)如此(像这样)。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寻觅)向所志(标志),遂(竟然)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计划)往。未果(实现),寻(不久)病终,。后遂(就)无问津(探访、探求)者。
2、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掉了路程的远近。突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娇艳美丽,落花繁多。他对此感到十分惊讶。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到这片林子的终点。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依稀约好像有光。渔人离开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广阔敞亮了。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的样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景观。田间小路交织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到。这中间,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就好像桃源外面的世人。老人和孩子们各个都安闲开心,显得心满意足。
(村人)看见了渔人,都十分惊奇,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复(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县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跟桃花源以外的人不再来往。(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慨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去。村里人交代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已经出来,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四处都做记号。到了郡下,去拜见太守,述说了这番经历。太守马上派人跟着他前往,寻觅以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不再找到原来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品质高尚的人,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没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具答之“具〞通“俱〞,完全,详尽。
(2).古今异义词:鲜美古义:娇艳美丽芳草鲜美今义:(味道)新鲜交通古义:交织相通阡陌交通今义:交通运输妻子古义:妻子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今义:指男方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来此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今义;不管(连词)缘古义:沿缘溪行今义:起因,缘分延古义: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今义:延长.延伸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今义:口液
如此古义:像这样。如,说如此。今义:这样。
(3)一词多义
舍: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子)。
寻:寻向所志(寻觅)寻病终(不久)志:四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
向:寻向所志(以前)眈眈相向(对着)
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捕鱼为业(作为)
乃:见渔人,乃大惊(就)乃不知有汉(竟然)
遂:遂迷(竟然),后遂无问津者(就)(4)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异〞
欲穷其林穷,形容词活用动词,走到终点。
(5)同义词
沿着:缘溪行/便扶向路
都:悉如其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咸来问讯/皆叹惋
便要还家--延至其家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
(6)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7)省略句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8)出自本文的成语
世外桃源: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空想中的美好世界。
豁然开朗: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广阔敞亮的样子。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
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相互听到。
怡然自乐:安闲开心,显得心满意足。
无人问津:没有人探求。
与世隔绝:和世俗隔绝。
1、熟读并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表达这个故事,可以适当地加进自己的想象。(写练笔本上)
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写书上)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发现桃花源风景忽逢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灿烂
桃源内所见自然风景,土地平旷……鸡犬相闻环境幽美
桃源人精神其中往来种作………并怡然自乐愉悦宁静
桃源内的社会风俗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热心好客,真诚淳朴
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四处志之。
再寻桃花源寻向所志,不复得路欣然规往,未果冰终。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事
①.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探讨并归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②.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风景的?探讨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③.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探讨并归纳: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④.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心好客的?探讨并归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⑤.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探讨并归纳: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长久。
⑥.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探讨并归纳: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⑦.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探讨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搅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⑧.渔人出桃源时,“四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探讨并归纳: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示意桃源是虚构的。
⑨.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探讨并归纳: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风景幽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宁静,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全文以武陵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幼儿园元旦活动总结范文5篇
- 2022年建筑施工工作总结三篇
- 豫满全球电商培训
- 石河子大学《足球》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食品工艺学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心理测量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家畜环境卫生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法律文书》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商务俄语翻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建筑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农村夜校班国语试卷完整版
- 外国新闻传播史 课件 第十八章 埃及的新闻传播事业
- 四川航空介绍
- 从销售到营销的转变与发展
- 机关食堂食品安全
- 氨氮的测定讲解
- adidas阿迪达斯简介
- 表 3.0.12-4 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 新能源汽车技术职业生涯规划
- 新版查对制度专项检查表(涵盖患者身份识别、临床诊疗行为、设备设施运行和医疗环境安全等相关方面)
- 企业法律合规与纠纷解决策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