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历史复习思路和案例分析_第1页
高三二轮历史复习思路和案例分析_第2页
高三二轮历史复习思路和案例分析_第3页
高三二轮历史复习思路和案例分析_第4页
高三二轮历史复习思路和案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思路和案例分析二轮复习主要目的和作用1.主要目的:整合知识、构建网络、热点渗透、标准答卷,提升能力。2.主要作用:〔1〕依据考试说明,着眼应用。进一步强化落实根底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学生容易无视和混淆的知识,形成和完善专题化的知识体系。〔2〕明确方向,把握实质。明确高考考查方向对并结合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紧密结合,实现考点与热点相沟通,明确备考重点角度和应用方向。〔3〕着眼能力,全面提高。通过精选精编练习题、综合训练和讲评,使学生适应高考文综试题的命题特点、解题思路和答题标准要求,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轮复习的根本思路

〔一〕通史框架,专题讲解〔二〕深挖教材,中外贯穿〔三〕梳理逻辑,理清思路〔四〕梳理时间,形成时序〔五〕积累术语,强化概念〔六〕讲练结合,以练补讲

二轮复习的专题设置采用通史——专题模式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共设置4讲内容专题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共设置5讲内容专题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共设置4讲内容专题四:史学素养和热点专题共设置3讲内容“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开展——先秦、秦汉〞的课堂流程操作课前准备:时间:两节课内容:重做此局部的全国卷和海南卷的近五年高考试题;阅读二轮资料书和教材、笔记,回忆并掌握根底知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课堂流程:1、明确本阶段的历史阶段特征2、明确本局部的高考重点和考查角度3、深化知识、重点突破、提升认识4、专题再整合5、中外关联、比较课后自习:专题过关检测朝代阶段特征先秦中华文明的勃兴和奠基时期。宗法、分封和礼乐制是早期政治文明的典型体现;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形成;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感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一、明确阶段特征二、结合高考题明确本局部的高考重点二、结合高考题明确本局部的高考重点

政治文明局部: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的变动与战争形态的变化;西汉的中央集权经济文明局部: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化;春秋战国的商业开展

思想文化局部:春秋战国时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感、文化渊源;汉代儒学三、深化知识、重点突破、提升认识1、国家管理的演变:方国联盟————分封制————郡县制的出现。

〔天下共主、天下一家〕

〔分权统治〕〔集权统治〕〔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宗法制〔天下归宗〕亲亲礼乐制〔天下归心〕尊尊贤贤

三、深化知识、重点突破、提升认识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铁犁牛耕——土地制度变化: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

经营方式变化:租佃制个体农耕田庄

小农经济产生

社会阶级阶层变动

政治制度变化:宗法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三、深化知识、重点突破、提升认识3、小农经济的影响:对政治对政策对经济对科技对民族心理对家庭伦理对农民阶级

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开展。但是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等弱点,导致人们具有“安土重迁〞、不思进取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农业、手工业的创新开展,也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开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不仅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展,而且阻碍了中国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其剩余思想仍是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的障碍之一。拓展小农经济表达的“封闭守旧〞“安土重迁〞思想观念——阻碍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三、深化知识、重点突破、提升认识4、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开展5、中西比较:先秦儒学与古希腊人文思想的比较

先秦专题整合政治①国家形态的演变:从邦国联盟、宗法分封到中央集权的出现。②从贵族社会向官僚社会的转型。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的变动与战争形态的变化经济①农业技术的进步和新土地所有制的形成。②私人商业活动的黄金时代思想文化①从商的“天命论”到西周的“民本”:儒家思想的源头。②百家争鸣——儒学独尊:从文化的多元性、地域性到融合、统一的趋势四、专题再整合五、中外关联、比较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西方中国特征西方文明的源头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

政治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代罗马形成欧洲最早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不仅维系了统治而且对近现代西方的法律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宗法制、分封制瓦解,诸侯国进行称霸争雄,社会变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萌芽经济工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

开始进入“铁器时代”,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开始占主导地位思想文化希腊出现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

“百家争鸣”局面,科技、文学、艺术取得重要成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高峰,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形成

高考选择题命题特点及做题策略近年高考选择题考查特点及应对策略1、补充教材之缺乏,纠正教材之偏颇此类是命题者的用心之作,是以命题的方式弥补教材严重碎片化的缺乏,纠正教材因碎片化出现的结论片面、武断的缺陷,以试题为拼图,尽可能勾连历史线索,复原历史全貌。例1.〔2021·全国Ⅰ卷·25〕表1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教材立足点:王国问题得到解决,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试题考查点:王国问题得到解决,中央集权得到强化;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土地人口、资源增加,为大规模还击匈奴奠定了物质根底。命题思路:将打击豪强、解决王国问题、实行货币官铸和盐铁官营等内政措施与还击匈奴的政策整合起来,弥补教材碎片化的缺乏,揭示历史现象间内在联系。例2.〔2021·全国Ⅰ卷·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教材立足点:2007年版教材无,旧教材?中国古代史?有。 试题考查点:明代的地方政府实行三司分权;督抚制度。 命题思路:补充现行教材缺乏,考查明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革;在“中央集权-地方分权〞的大格局下,揭示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内“统-分〞的小格局。备考建议〔1〕构建通史体系。不是简单的把三本必修政治、经济和思想放在一起讲就是通史,而是要从历史开展的整体性角度,来补充某些重要时段的历史,用碎片化的教材提供的观点,论证更加符合历史开展的逻辑,形成清晰的历史开展脉络。以中国古代史为例,不仅要讲王朝之兴,也要讲王朝之衰;不仅要讲制度之初创,更要讲制度之演变,如科举制在隋唐、宋、元、明清的演进。〔2〕限于教材篇幅、史学研究进展、作者学识等方面的制约,中学教材留下了大面积空白、模糊地带,这些都成为高考命题可以落笔的蛮荒之地。在复习时,都要加以关注,适当拓展延伸。选择题类型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本质型

7

6

6比较型

3

2

2因果型

1

1

1

程度型

0

2

2

推理型

2

3

3组合型

否定型

2、从“问题设计〞看选择选择题要四审题干,明确题目要求:一审时间空间,明确考查的范围;二审肯定词语否认词,明确考察的方向;三审关键词,明确考察的内涵、外延;四审指示代词,审准指示代词的含义。要三辨选项,确定最后答案:一辨是否符合史实;二辨是否符合题干内容;三辨是否与题干要求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24题:命题范围集中在先秦时期,命题内容集中在经济史与政治史。重在历史概念的理解与历史认识。如分封制、宗法制的关系及在古代中国发挥的政治效力。25题:命题范围相对集中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有时也考中国古代史一拉到底的专题。偶尔犯宋,但近几年已稳定在本时期。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双年两道,单年一道。26题:命题范围集中在宋元,特别是宋代文化,即使是考宋元经济史,最后落脚的点依然是宋元文化。而其中最热点的是宋明理学,几乎年年考,最受命题专家宠爱。27题:命题范围集中在明清时期,或一拉到底的中古史专题。内容相对集中文化和经济开展的变化上,偶尔也考专制的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统一与分裂、治世与乱朝、融合与隔膜、明主和昏君、交流和封闭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28题:命题范围主要是集中在晚清前期,以甲午为界。命题内容前几年一直都是考外国侵略导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29题:命题范围主要是甲午到五四运动,是中近史命选择题的重灾区。命题内容主要集中经济变化、政治思想变化,特别是社会变化〔包括习俗变化〕。30题:本道题的命题范围集中在1919至1949年之间的历史。命题内容是两党交替进行,要么是继续肯定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要么歌颂共产党。当然,也可能批评国民党。31题:命题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命题内容主要集中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32题:此题根本上稳定于考世界古代史题,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