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肾损害_第1页
白血病肾损害_第2页
白血病肾损害_第3页
白血病肾损害_第4页
白血病肾损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血病肾损害大头医生编辑整理英文名称renaldamagebyleukemia

类别肾内科/继发性肾脏疾病/血液病与肿瘤所致肾损害ICD号N16.2*概述白血病是白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当癌细胞进入血流后,浸润并破坏其他系统组织和器官。白血病可引起肾脏损害(leukemianephropathy),肾脏为急性白血病的第3个容易浸润的器官,主要为白血病细胞的直接浸润或代谢产物导致肾脏的损伤,也可通过免疫反应、电解质紊乱损伤肾脏,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等。据尸检材料分析,肾脏受白血病细胞浸润的检出率为50%~100%。

病因白血病细胞肾损害的发生可能与胚胎期肾脏亦属造血组织有关。急性白血病引起肾脏浸润为最常见,其中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更易浸润肾脏。白血病细胞常直接浸润肾脏,其可浸润肾实质、肾间质、肾血管、肾周围组织及泌尿道。发病机制

1.白血病细胞浸润白血病细胞常直接浸润肾脏,其可浸润肾实质、肾间质、肾血管、肾周围组织及泌尿道。肾浸润的发生率高可能与胚胎期肾脏亦属造血组织有关。急性白血病引起肾脏浸润为最常见,其中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更易浸润肾脏。

2.免疫反应慢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可并发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电镜下可发现纤丝状亚微结构,这种纤丝状沉积物是IgG与抗IgG抗体组成的免疫复台物。另外,细胞免疫致病也有可能。发病机制

3.代谢异常白血病细胞核蛋白代谢加速,血尿酸生成增多。以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最高,其次为急性粒细胞型和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发生尿酸性肾病者占30%。血尿酸增高常达893~2975μmol/L,尿酸增多的程度与肿瘤细胞代谢和破坏速度有关。急性白血病多表现为急性尿酸肾病;慢性白血病特别是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多引起泌尿系结石,而血尿酸增加不如急性白血病者明显。在化学药物治疗时,特别是强烈的化疗,肿瘤细胞迅速崩解,尿酸生成大量增加,脱水或尿pH值偏酸时更易使尿酸沉积于肾组织、泌尿道,导致泌尿系统结石或急性尿酸肾病,甚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机制

4.电解质紊乱及其他有高血钙者占2.5%,大多是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其次为干细胞型和慢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骨质破坏,释放过多钙进入血液。持续长期的高血钙可导致高钙血症性肾性肾病。在白血病病程中可出现低血钾,也可导致肾小管的损害。单核细胞型和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可产生大量溶菌酶,可使近端肾小管受损害,表现为低血钾、酸中毒、肾性糖尿等。治疗常用的甲氨蝶呤,其在尿中的代谢产物7-羟基甲氨蝶呤的水溶解度比甲氨蝶呤低4倍,在酸性环境中形成黄色沉淀物,甚至形成大块结晶,在肾小管内沉积,引起肾小管扩张和损害,造成尿路梗阻及肾功能不全。临床表现白血病引起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有:

1.梗阻性肾病梗阻性肾病为白血病引起肾损害的主要表现,大多由尿酸盐结晶或结石引起,少数由甲氨蝶呤治疗所造成。尿酸性肾病常出现单侧性腰痛,有时表现为肾绞痛。尿镜检有红细胞,有时呈肉眼血尿,尿中可检出大量尿酸盐结晶,有时可有尿酸结石排出。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常为少尿或无尿。根据尿酸沉积部位不同,梗阻性肾病分为肾内梗阻和肾外梗阻性尿酸肾病。肾内梗阻性肾病主要由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引起,血尿酸显著增高,尿酸快速沉积于肾小管,引起急性肾内梗阻性尿酸肾病,表现急性少尿或尿闭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而慢性白血病,血尿酸轻度缓慢增高,尿酸逐渐沉积于尿路,形成结石并引起肾外梗阻,长期可产生肾外梗阻性肾病。上述两型可同时并存。

2.肾炎综合征白血病细胞浸润肾实质或通过免疫反应引起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表现。甚至可呈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的表现,在短时期内引起少尿或无尿和肾功能衰竭。

3.肾病综合征部分患者因免疫功能失调,造成肾小球损害,出现大量蛋白尿(大于3.5g/24h),血浆白蛋白蛋白低(小于30g/L),血脂高和水肿。临床表现

4.肾小管-间质病变临床表现为多尿、糖尿、碱性尿,严重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偶表现为肾性尿崩症。其发生原因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肾小管和间质、电解质紊乱、大量溶菌酶生成、或化疗药物而引起。

5.尿毒症随着化疗药物治疗的进展,白血病患者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白血病的并发症随之增加,特别是肾脏受累,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血肌酐上升,肌酐清除率下降,酸中毒,双肾缩小,直至尿毒症等。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泌尿系结石,尿毒症及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除白血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外,肾损害时可有血浆白蛋白蛋白低(小于30g/L),血脂升高。血肌酐上升,肌酐清除率下降,血尿酸高于773.24μmol/L(13mg%)以上,酸中毒直至尿毒症等改变。

2.尿液检查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有时呈肉眼血尿),尿中可检出大量尿酸盐结晶,(有时可有尿酸结石排出)。除血尿外可见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时可出现大量蛋白尿(大于3.5g/24h),另有糖尿、碱性尿,严重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改变,偶而有肾性尿崩症的表现。其他辅助检查

1.骨髓检查具有特异诊断的意义。在疾病初期,骨髓改变可帮助白血病的诊断。

2.X线检查常见尿酸沉积于尿路形成的结石,并有肾外梗阻表现。

3.B超检查肾脏B型超声波检查,可以发现肾外梗阻和尿路结石及肾脏形态改变。

4.病理检查肾脏重量明显增加,主要与白血病细胞浸润、出血、及肾脏其他非特异性改变有关。肾小管有钙质沉着,有时肾小球亦有钙质沉着。白血病细胞浸润病变为主时,受累肾脏的病理改变可分二型呈弥漫浸润型和结节型两种(1)弥漫浸润型:

其他辅助检查肾脏肿大,颜色变白,切面上髓放线纹理不清,镜下见肾单位被浸润的白血病细胞分成间隔。见于急、慢性白血病肾损害。

(2)结节型:可见数毫米到数厘米大小不等的结节,通常分布于皮质,多见于急性白血病。白血病细胞浸润肾脏,以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最严重,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次之,粒细胞型白血病最轻。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肾小球病理可为微小病变性肾病,也可能为膜性肾病和系膜毛细血管性病变。某些患者的肾小管、肾盏、肾盂有尿酸盐结晶沉积,甚至形成尿酸结石,同时发现肾小管扩张及损害等梗阻性肾病组织学改变。其他辅助检查肾间质呈间质性肾炎的病理改变。但以微小病变居多。高尿酸血症时在肾间质-肾小管内可见尿酸盐沉积,晚期肾间质纤维化。诊断鉴于白血病的肾脏受损多无明显临床表现,故在白血病诊治工作中须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尿异常、高血压、肾区疼痛或肿块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