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道歉信中外婆的人物形象分析9300字(论文)】_第1页
【外婆的道歉信中外婆的人物形象分析9300字(论文)】_第2页
【外婆的道歉信中外婆的人物形象分析9300字(论文)】_第3页
【外婆的道歉信中外婆的人物形象分析9300字(论文)】_第4页
【外婆的道歉信中外婆的人物形象分析93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婆的道歉信》中外婆的人物形象分析目录TOC\o"1-3"\h\u12455引言 332496一、外婆独特的成长教育方式 322522(一)另类的爱与守护 32454(二)疯狂的性格之下尽显体贴 525926二、外婆的性格特点分析 519615(一)认同自己,拒绝世俗的偏见 6904(二)用心倾听和体会,建立同理心 617249(三)要与众不同,才能活出自己人生的光芒 65067三、儿童视角下的人物还原 631135(一)童年记忆的苏醒 728191(二)角色互换的代价 723832四、创伤书写下的人性观照 812144(一)小女孩的限制视角是叙事的基础 83212(二)死亡主题和小女孩的稚嫩叙述之间形成的张力引起情感共鸣 98954五、互文叙事与反差艺术 106108(一)童话与现实的交互沟通 103173(二)人物塑造的反差艺术 11557六、结语 1132728参考文献 13

引言《外婆的道歉信》是瑞典小说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目前授权已售卖给四十个国度,已经遍及欧美每家书屋,推出十个月全国总销售冲破一百五十万册,推出后持续霸占《美国纽约时代》的畅销排行榜五十周。巴克曼凭借这部小说成为2016年瑞典年度作家,并在美国亚马逊作家榜排名第一。这本作品的中文版已在二零一七年五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发行,国内外读者都对其非常期待。作品中主要介绍了一位离婚家庭的小姑娘在外公去世以后,为了帮助外公而去给她的父亲七封道歉信,并和身边的人彼此认识、相互守护的故事。作品以其疯狂、怪诞、富有想像力的结构,对伤痛与失去的坦诚与洞察力,以及勇敢地面对所有人的不同的人性关怀,而得到了诸多赞誉。我们将从作者特有的成长过程与教育方法、在儿童视野下的角色还原、在创伤写作下的人文观照、互文叙述和反差美学等多个视角,来研究这本作品的出版价值。一、外婆独特的成长教育方式《外婆的道歉信》构筑出了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模式,由外婆以超乎普通人的言行和精神引导,呵护外孙女爱莎的童真,并引导爱莎由心灵闭锁逐步迈向心灵开放,使她完成了对自己生命的重新认识。巴克曼这种关于成长与教育的另类写作方式,既表达了对母爱和亲情的温度,又表现出了基于个人而独特的教养宽度。在小说中,7岁的爱莎无疑是一个问题小孩——早熟、不合群、内心封闭。外婆怀着满满的爱,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帮助爱莎成长。为了保护爱莎的童真,外婆构建了独属于她们的不眠大陆。不眠大陆里有7个王国,还有形形色色的各种神奇生物。这个世界奇幻、怪异、绚烂,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童话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爱莎被封为光荣骑士,她可以自由自在地纵横驰骋。爱莎的早熟源于父母离异造成的情感缺失,敞开的外部世界让她变得敏感、执拗而且情绪化,失去了一个7岁孩子应有的单纯和快乐。不眠大陆成为守护爱莎童真的最好屏障,它不来自任何一本童话书,是外婆为爱莎独创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可以容纳爱莎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以对抗现实世界对爱莎童真的蚕食。(一)另类的爱与守护文中写了一个“疯癫”的外婆,她“离经叛道”,不走寻常路,即使老了也“没有正形”。她的各种搞怪动作和行为是为了打破这个世界的条条框框,她不想被这些所谓的规则束缚,她想要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外婆将现实生活中的各个人物都搬进了童话故事,赋予他们新的角色,演绎着另一段唯美的故事。整个故事的构思无一不体现了外婆对爱莎深沉的爱。爱莎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外婆为了保护爱莎幼小的心灵,竭尽全力让她得到爱。她做的各种事情都是为了爱莎,以至于不惜与全世界为敌。而另一方面,外婆对人生精辟的“金句总结”又说明外婆经历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正是有过各种苦难的生活体验,才让她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活,而不是循规蹈矩地做着各种违心的事情。为了使爱莎从自卑和不安中走出来,重新肯定自己,外婆以出格的行动引领着爱莎开始了发现自己之旅。作品中的外婆,可以说是一位“疯狂”的外婆——她带着爱莎在零点五夜翻入了动物园,朝警察扔屎球,吓唬邻居,生病了不在医院里好好待着,却策划了一场场逃跑行动,带着爱莎在外面自由玩耍可以说,外婆做了许多出格的事情,她很少去做社会认为对的事情,也很少用金钱与名利去衡量一件事的价值,她只听从于自己的内心。她尝试将这些教给爱莎,并告诉她:“特别,是不同于他人的最好方式。”“最伟大的人总是与众不同的——看看那些超级英雄。”爱莎曾因另类、不合群而不受人喜欢,甚至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老师和校长也不同情她,这使她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并坚信自己不会有朋友。但是,外婆却以自己“疯狂”的行为给爱莎树立了与众不同的超级英雄形象,也促使了她重新找到并确立自我生存的基本价值——不合群并不是什么很丢人的事,而另类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禀赋。为打开爱莎封闭的内心,外婆还通过找信与送信的方式,引导爱莎一步步与现实和解。在外婆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她交给爱莎一项找信和送信以表达歉意的任务。怀着对外婆的爱与思念,爱莎克服内心的恐惧,在一封封道歉信的引领下,勇敢地闯入邻居的生活,听他们讲述他们自己,以及他们与外婆之间的故事。渐渐地,爱莎发现,不眠大陆与她所住的楼房慢慢融合,童话世界里的"怪物"其实就是她身边的人。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爱莎打开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走出封闭的内心,学会理解和接纳别人,与许多邻居变成了朋友;脆弱的她逐渐缓解了失去外婆的痛苦,开始变得坚韧而勇敢。外婆正是以一封封信引导爱莎学会聆听他人内心的想法和理解他人,学会宽容看待他人的与众不同,学会面对真实的世界。全书结尾,爱莎收到了外婆写给她的道歉信,此时的爱莎已经与父母、弟弟、身边的邻居,甚至自己达成了和解。她学会了原谅、接纳与勇敢,她终于可以在现实空间中自由而勇敢地成长,不再需要外婆和不眠大陆的层层保护。(二)疯狂的性格之下尽显体贴外婆让爱莎去送道歉信的过程,既是通过信让她自己和这个世界达成和解,又让爱莎通过送信去了解外面的世界。住在公寓里的邻居在过去都有着各种不能言说的痛苦人生,最后都在外婆的一己之力下聚在了一起。这些内心充满痛苦又很难自己走出阴影的可爱又可怜的邻居们通过和爱莎的聊天自我解剖,从而走出阴霾,活出了自己全新的人生。外婆给爱莎缔造了一个充满爱的童话王国,王国里的故事越神奇,构造越复杂,越能体现外婆对爱莎的浓浓爱意。童话故事里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两个亲兄弟王子为一个美丽的公主不惜反目的故事,童话故事里的唯美让人心碎;可现实却是,两兄弟相争导致这个公主一辈子也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幸福。布里特·玛丽每时每刻都在掸着看不见的灰尘,拉平看不见的褶皱,她充当着租户协会的负责人,对邻居们过多的要求让人烦不胜烦。表面上看这是一个过于神经质的老太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她只想跟人说说话,得到别人的重视。她没有孩子,丈夫出轨,为了能和丈夫在一起,她忍受了对方几十年如一日的谎话,心甘情愿为他做着一切。爱莎给她送信,一开始她非常排斥,直到某一日警察来寻找呜嘶,布里特·玛丽不知不觉中成了爱莎的同谋,而后肯特的各种反常行为让布里特·玛丽开始觉醒——她必须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什么地方都没看过,只能站在自家阳台上吹吹风”。巴克曼用疯狂却细腻的文笔,让外婆以独特的教育方式引导爱莎不断去发现——发现每一个不可测的灵魂,都值得被尊重;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是一种禀赋,不必感到羞耻;发现在所处的世界行事,其实不必完全墨守成规。从这个层面来看,《外婆的道歉信》关于教育的思考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启迪人们思考教育的独特内在。二、外婆的性格特点分析外婆坚定地站在爱莎这一边,她的行为看起来有些霸道,但她打破的,却是传统对女孩有色眼睛的偏见,更是教育与言行的一致。用外婆的话来说,这是一次伟大的冒险,她赋予爱莎勇敢的骑士精神,让爱莎在送信的过程中,体会到每个人的不同境遇,并在一次次冒险中理解以下三个人生智慧。外婆坚定地站在爱莎这一边,她的行为看起来有些霸道,但她打破的,却是传统对女孩有色眼睛的偏见,更是教育与言行的一致。用外婆说话来讲,这是一场巨大的历险,她给与了爱莎英勇的骑士奉献精神,使爱莎在送信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各人的各种遭遇,从而在一次次历险中掌握了以下的三个人生智慧。(一)认同自己,拒绝世俗的偏见外婆从不取悦于世界,她用行动告诉爱莎,勇敢做自己才是真正的超级英雄。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掉入世俗的误区,比如你明明不喜欢一部电影,当别人都在夸赞这部电影时,你害怕被嘲笑,也违心地说电影很好看。但这样的心理,很容易就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学会认同自我,才能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二)用心倾听和体会,建立同理心外婆给艾莎所听的所有童话故事,都是通过对接收者的童话故事加工创作而成,艾莎在送信的整个过程中,就是不断听童话故事的流程。她在一次次地与人交往时,也学到了用心聆听,并将他们的故事和童话的世界相连结,这就是形成同理心的重要过程。而同理心,是一份对爱心的表达,使我们更易于获得别人的信赖与认同。(三)要与众不同,才能活出自己人生的光芒在外婆给爱莎的信中,最让人动容的一句话是:“好好长大,做个与众不同的人,不要被他人的言行所影响,因为所有的超级英雄都是与众不同的。”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这样教育孩子:“要听话,向谁谁谁学习,做一个乖孩子。”可是,每一个乖孩子的表象下,都有一颗叛逆的心。最明显的表现是,我们越让孩子做什么,孩子偏偏不去做什么,他们用叛逆宣誓自己人生的主权,而不管行为的对与错。在见到最后合着一本书时,我终于知道,外婆的道歉,其实就是说再见,同时也是身为医者的她,在人生的最后,为爱莎开出了一个勇于对抗生命的良方。通过给艾莎送信的途径,来认识外部的世界,进而走出人生阴霾,活出自我生命的光彩。三、儿童视角下的人物还原《外婆的道歉信》中的外婆是小说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但有意思的是,巴克曼将外婆置于爱莎的视角下,以儿童的眼光构建外婆的形象,展示人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笔者觉得,通过选择从儿童角度进行创作,就能够在感触爱莎心灵变化的基础上,逐步还原一种真切而富有人文深度的外婆形象,这也是一个极具探索性和营造陌生化体验的创作手段。(一)童年记忆的苏醒在《外婆的道歉信》中外婆与外孙女构成一对潜在的对比关系。一位同样是七岁的小姑娘——爱莎,被人视为“太老成”“成熟”,她明白这只不过是“小小年纪却这么烦人”的另一种解释,“她明白自已当七岁孩子当得不这么称职,也明白自已与众截然不同。校长说她得‘健康些’才能‘加入一些小同学朋友’”。一位已是七十七岁的老太太,但人类却觉得她“活泼”,虽然看上去确实很老。但外婆的内心里却有一位小姑娘,这便是一位因为被离异家庭所影响而看起来老成的小姑娘,她便是爱莎。而外婆对儿时记忆的苏醒不仅是希望找回过去,而且希望以潜在的童真激发爱莎隐藏的童年。在爱莎的眼中,外婆最初是一个活泼过头、不被规矩桎梏、自由而疯狂、喜欢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从来不在乎别人眼光的人。但这一位性格大大咧咧的老外婆却是爱莎惟一的依靠者,她用自己的温和、细致与体贴来对待面临着父亲离婚和学校霸凌的爱莎,也为了驱散爱莎的恶梦、守护爱莎的童真,她创建了一座属于她俩的童话世界——不眠夜大陆。(二)角色互换的代价因为爱莎能受到应有的尊敬,她以至不惜耗费很大的资金去恶搞报馆。应该说,外公是爱莎坚强的家园与城堡,是爱莎的超级功臣,她消解了爱莎的懦弱和孤独,帮爱莎收藏不为别人所了解的真正自己。然而,这并不是外公的全部生命。巴克曼以信件为线索,让爱莎开启了一场发现自我之旅,这同时也是一场发现他人、发现外婆之旅。在这段旅程中,爱莎看到了一个独特的、追求自由与事业而又充满愧疚的外婆。爱莎从与收信邻居的交谈中,拼凑出了更为完整的外婆的人生——在女性不被社会认可的年代,外婆摒弃偏见,披上外科医生的白袍,成为一名医生;在人们逃离灾难,大多数女人还固守家庭,围着孩子和厨房打转时,外婆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和灾难突发地,与死亡争夺生命;当爱莎降生后,她毅然回到爱莎身边,当起世界上最棒的外婆。爱莎看到了外婆的另一面——果敢而又充满人性温度,勇于打破世俗成规,遵从内心的自由信仰。爱莎同时也明白了外婆与妈妈的关系为什么一直很差——外婆奔赴战地挽救和帮助了100多个孩子,却将自己的孩子扔在家中,母女关系因缺乏沟通变得疏离,外婆为此充满了愧疚,这也成为外婆在爱莎降生后毅然回归家庭的情感引力,或者说,这是外婆的一种情感弥补。晚年的外婆身上的儿童生活经验并不能真实地回归自然本身,她只能以行为的天真提示着爱莎,她还只是个小孩。而爱莎的内心也并未领悟到外婆的真实意思,她也仅仅领悟了外婆只是在为她所作的事情。而外婆的活泼和爱莎的老成,也明显不合乎现代社会生活的伦理规范。而外婆和爱莎的到人物也被完全颠覆了过去,外公常常被爱莎嫌弃,甚至于遭到打骂,爱莎反而总是板起了大人的面目说些世俗话。而外公在被虐的这个世间里,需要做的就是挽救爱莎被创伤的灵魂,并以被爱莎惩罚为荣,她的心理逻辑就是期待因为被虐而对爱莎进行救赎,并期望她成长;爱莎则在大人的这个世界里受到了一位撒娇的外公,想要完成自身所期望成长的想法,希望能够完成内心的自我,也想要摆脱外婆因自身犯错而产生的负疚感。两人因为同一个目标而在作着无尽的斗争,希望对方能够脱离苦海。透过爱莎的视角,外婆的形象逐渐丰满。同时读者也看到了,无论是选择离家做一名战地医生,还是毅然决定回家做一个好外婆,贯穿始终的是外婆对内心的坚守。她从不惧怕社会与舆论的旋涡将自己裹挟,她只遵从自己的内心。在对外婆解密的过程中,爱莎打开了自己封闭的情感世界,可以说,了解外婆的过程,也是爱莎成长的过程。巴克曼通过儿童视角为我们还原的外婆形象,成为一个独特另类又充满人性温度的人物典型。四、创伤书写下的人性观照《外婆的道歉信》是一部治愈型小说,几乎书中出现的每个人都心有创伤,并以某种不可理喻的行为举止对抗创伤带来的心理压抑。在这部小说中,巴克曼并不执着于救赎,因为有些创伤不能轻易愈合,因此,巴克曼倾力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宽容与理解,尊重每个个体的生活方式与独特存在,让书写充满了人性温度。(一)小女孩的限制视角是叙事的基础爱莎的认知与了解根本无法和社会接轨,她是那样软弱,那么善良,以至于了解发生在周围的某些事物时,只能借助互联网上维基百科信息的援助。情感世界是繁复感人的,和人类认识经历的整个系统是相互平行的,科学知识无法解释复杂性心理情感。而爱莎也接受不了单纯的成人社会的情感问题,因此她企图用简单合理的东西了解更复杂性的人类感情。比如外婆与外公没有结婚,而后又离妈妈而去,爱莎无法原谅外婆这个错误。在爱莎看来,纵使有一千条理由也不能构成妈妈离开女儿的借口。儿童世界只认识真理,这个真理是儿童自我认定的真理,哪怕是情感也是由真理构成的,这是他们认知的基础。透过一个不谙世事的儿童的眼光观察成人世界,相当于以单纯解释复杂,以有限的知识翻译无限的情感,难免让人啼笑皆非,但也会油然产生一种敬意,这种敬意来源于小女孩看待世界、阐释世界的眼光和勇气。然而当读者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去体会小女孩的这种眼光和勇气时,会产生一种同情、怜悯和忧伤之情。(二)死亡主题和小女孩的稚嫩叙述之间形成的张力引起情感共鸣死亡是沉重的,小女孩爱莎的叙事是脆弱的。读者难免会担心外婆的死亡会压垮爱莎的天空,可是并没有。因为爱莎学会了外婆处理事情的态度,学会了面对死亡的勇气。爱莎在外婆的世界里收获了对抗死亡的勇气。因为死亡的可怕之处不是死亡,而是使人厌世。死神是现实世界最大的敌人,而外婆的孩子一辈子都在与死神作战争。不睡大陆中某个国度的名称便是“我战争”,与之作搏斗的对象又是谁呢?经过对死神的研究,搏斗的对象或许并非死神,而与死神作搏斗也并非外婆的最终目的。而姥姥教会给爱莎的是要以被动的坐以待毙的处世心态做搏斗,而积极地、阳光地对待生命才是姥姥应对死神的正确心态,这正是在姥姥死时给爱莎所设定的生存方向。后来经过改造,它也成为了不睡大陆的冒险行动。将爱莎幻化成了一名骑士,和狼心一起联手对抗着她内心深处希望走近的外婆。而爱莎也总是要了解姥姥在她出世以前的模样,而姥姥最怕外孙女所要知道的正是这种事情。外公在病逝以前写下的七封道歉信,不仅仅是对过去生命的内疚与回顾,同时更是通过信的内容使这个求知愿望旺盛的小姑娘明白了外公的行为人。究竟一位超级英雄应当什么模样的人呢?当小女孩们发觉,外公其实是一位教给了她爱心、保护与宽恕的人。外婆是以童话的形式引导爱莎理解、包容和保护身边每一个心灵受伤的人。值得一提的是,不仅邻居被巴克曼置于创伤书写中,爱莎、爱莎的外婆和妈妈也被他置于创伤书写中。爱莎因父母离异形成早熟与内心封闭的性格,外婆因追求事业错过了与女儿享受亲情的时光,爱莎的妈妈因母爱缺失对外婆充满愤怒。巴克曼的创伤书写揭开了每个普通人内心的隐秘与悲痛,这些创伤虽然无法完全抹去,却向读者昭示了选择对待他人的正确方式是理解与宽容,爱与守护。巴克曼的创伤书写偏重温情,是一种隐痛式的委婉表达,他试图以儿童视角消解内心创伤带给读者的阅读疼痛,这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温情的慰藉。巴克曼以这种慰藉来实现建立在人与人理解与宽容基础上的心灵治愈。五、互文叙事与反差艺术《外婆的道歉信》有二种特殊的叙述方式,有童话和真实人物之间的互文叙述,还有对角色塑造的反差艺术。这二种手段让文字在叙述中得到了迥异于他者的艺术气质,同时又使文字内容得到超越电影情节的巨大张力。童话与现实的交互沟通巴克曼在作品中构筑了二种世间,一类是虚拟的童话故事世间,一类则是真正的现实世间,这二种世上间构成了某种互文关联。童话世间指关于真实的人和事,而真实世界则以某种变形的想象方式寄居在童话叙事当中。童话故事世间实际上是由姥姥为爱莎所构筑的世间,被定名为不眠大陆,由七个王国所组成,有蚁象、憾马、诺温、呜嘶、狼心、海天使、公主、国王等多种神秘生物和人,也有世上最恐怖的敌人暗影。而外婆所营造的童话故事世界实际上也是对人类真实生活的影射,如呜嘶实际是在楼下叫喊声如雷般的大狗,而海皇则是身穿黑裙的醉酒女子,而暗影则是生存在黑暗中的山姆,等。童话故事这个世界,说到底是实际的人性这个世界,外婆把实际中的人物重新带入了童话故事,同时又赋给了儿童全新的人物,从而构成了一个个富有童趣的美妙世间。而所有童话故事实际上都是隐喻,特别是关于艾莎的家人和邻居的过去。后来,外婆将道歉信作为揭秘的钥匙。外婆用她独特的方式,保护、激励、引导爱莎,让爱莎在潜移默化中成长,学会爱与善良。通过7个王国的故事,爱莎学会了“我爱、我梦、我敢、我哀、我舞、我战斗、我原谅”。童话与现实的交互沟通,打破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令小说展现独特的魅力。人物塑造的反差艺术爱莎七岁,但她早熟性就像一位十二岁的幼女,她把"哈利波特"一系列作品每本都读了十二遍之上,遇到不懂的东西就去查维基百科,理解成人的情感,她甚至于还会打电话。而外婆,77岁,却像一位二十七岁的女孩,活跃、任性、狂妄,只按自已的节拍和爱好生存,从不取悦世人,只取悦自我。爱莎与外婆,一位是“不称职”的孩子,一位是“不称职”的老者,巴克曼对这二位主角性格的刻画,有着二个反差—一种是来自于角色本身性格的反差,主要体现在角色本身年纪与个性、行为特征的反差上,因为她们都有着与自身年纪不相匹配的特点;二是来自于角色与人物形象相互之间的性格比较,艾莎的老成与外公的活跃构成了鲜明对比,人物角色形象似乎完全被颠覆了。而这些个性比较也把角色的个性扩大了,使人物形象强烈而富有棱角,但在反差背后,也隐含了极大的心灵创伤(爱莎)与深沉醇厚的爱(外婆)。另外,在不眠夜大陆中的神秘生物和在现实世界中的邻居相互之间也具有照应和比较关系,又存在巨大的反差,童话世界里充满奇幻色彩的生物在现实世界中往往有着痛苦的经历,他们或乖戾或沉默的行为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孤独与创伤。巴克曼在《外婆的道歉信》上将角色反差的美学手段运用到了极限,并把这个手段运用到了作品中的主要角色头上,展现了他们的情感世界,并在关爱、保护、宽恕的主旨诠释下,对角色的情感反差展开弥合,从而升华了以爱情治疗伤口的美学主旨。六、结语《外婆的道歉信》也带有教育启示性。它并不仅仅是一本教育作品,而且还可以说是一本启蒙作品、哲理小说、成长作品、童话小说。而贯通其间的重要线索就是外婆的道歉信中所喻示的生命真谛:关爱、守护、宽容。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曾为你付出。外婆的爱是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爱,小说结尾,当读者看到外婆的道歉信时才明白,原来这位外婆的内心深处从来都是充满爱的。“我的爱莎骑士:抱歉,我不得不死去。抱歉,我死了。抱歉,我老了。”外婆竟然为了一个无法逃脱的理由说抱歉,除了对爱莎的爱之外,还能有什么解释?爱莎感受到了外婆的爱,感受到了外婆的道歉信给他人带来的愉悦。通过道歉信,爱莎终于明白外婆的过往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