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大单元思维强化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第三单元大单元思维强化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第三单元大单元思维强化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第三单元大单元思维强化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第三单元大单元思维强化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大单元思维强化大单元思维知识整合一、单元学习目标整合1.研习史传作品,领略人物风采,理解史家对笔下人物的认识和评价。2.把握作者观点,理解文中反映的历史观念。3.研习史论作品,把握论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学习和借鉴他们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方法。4.鉴赏作品的叙事艺术和说理艺术。二、单元学习重难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回到历史现场”,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由四篇历史类散文组成。《屈原列传》本文将屈原的生平事迹放在楚国日趋衰亡的大背景下展现,既有对史实的粗笔勾勒,又有对细节的工笔描绘,揭示了屈原个人的身世沉浮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充分彰显了屈原的人格风采。《苏武传》文章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逼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地刻画了-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过秦论》本文论述了秦王朝兴亡的过程,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作者总结了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即希望汉文帝以秦王朝为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王朝的覆辙。《五代史伶官传序》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之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应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三、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一、建立正确的阅读观——整体阅读整体着眼,局部入手,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原则。所谓整体着眼,就是指通读全文,了解全篇大意。只有做到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才能在解题时迅速找到答题区间,找准相关字句,从而联系具体语境准确作答。实词义项的选择、句意的理解和翻译都必须回归原文,联系上下文,考虑其所在段落乃至全篇内容;文意的分析和概括更离不开对文本中心人物、中心事件、中心内容、中心论点的整体把握。因此,整体把握全文,对考生迅速、准确地解答题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看整体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都是要先把握的。考生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先要弄清文章的整体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2.整体看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文后注释、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再看标题、选文出处、文后注释及试题这些内容,看它们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总之,把标题、正文、出处、注释、试题全都看完了,才能整体把握文意。二、文言文整体阅读“五方法”1.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勾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勾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2.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怎样”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3.借题解文法:要借的这个题就是几乎每卷都有的文意概括题。该题所给的四个选项均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只有一项不正确,即使是不正确项,也不是完全不正确,错误只在个别词语上。这样,该题绝大部分的正确文意便是考生读懂文意最好的“提示”和“拐杖”,考生一定要“借”此题来解文。4.以文解文法:借用文章中的话来理解。文章中的诸多因素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考生解文的一种依据,阅读时要仔细发掘。5.以注解文法:命题者往往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能给解文、解题带来一定帮助。解题时,考生千万不要对其视而不见,一定要充分利用。大单元综合试题训练现代文阅读。材料一: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便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思想,“家国一体”思想随之成为国家架构与治理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政治上的理念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文化习俗与价值取向,使得中国社会弥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个人、家庭(族)、国家三者均受其影响。第一,从个人来说,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人生价值的核心。在家尽孝,不仅是外在的道德约束,更是个人内在的道德自觉。其实,“孝”早已成为中国人内心自发衍生出的一种情感。这种发自内心的“孝”被后世儒家推崇到极高的地位,在儒家的推崇与统治者的宣传下,“孝”就不再是外在强加的道德约束,而成为个人自觉的价值追求。为国尽忠,是在家尽孝观念的扩展,是个人面对国家这个大“家”时的价值情怀。“爱国如饥渴”,道出了个人对国家最朴实、最真挚的情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道出了身居高位者必须为国担当,为民请命,不考虑个人之利弊祸福。“位卑未敢忘忧国”,道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平民布衣,也应有担当意识,在家国危难之时,敢于挺身而出。每一次抗击外来侵略,都有无数人为此浴血奋战、奉献牺牲。第二,从家庭(族)来说,助个人成才,助国家治理,是家庭(族)的价值核心。传统社会的家庭(族),都将儒家思想作为家规族训的指导思想,将抚育儿女、凝聚社会力量和尽忠报国作为其存在的价值所在。家庭(族)对于中国人而言,实在有太多的内涵和无限的意蕴。个人对家庭(族)的眷恋和奉献,除了缘于血缘亲情外,还与家庭(族)倾力培养、扶持个人成长有密切关系。家庭(族)为个人的生存、成长不遗余力地提供支持、帮助,个人与家庭(族)荣辱与共,休戚相关。在家国思想的影响下,传统家族文化的主流,均将国家利益和中华大一统摆在首位。许多族训中均强调“国难尽忠”,当家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家庭(族)选择舍家报国。第三,从国家来说,民为邦本,君主以天下之心为心,成为治国理政最基本的指导思想。从家国思想出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与此同时,作为天下最大“家”的操持者,治国理政者必须对天下人负责,为天下人谋福。也就是说,君主也必须受到相应制约:必须以民为本;必须严于律己,做天下人的榜样;必须以天下为公,公私分明。上述三方面对统治者的道德诉求与制约,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政治思想之一。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和封建专制文化的禁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里,对“国”的概念主要理解为两点:一是“疆土”,二是“君主”。而第二种理解往往使人们把“君”和“国”连在了一起,君是国的代表和象征。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不断宣扬和强化这种认识,统治者打着“家国同构”的幌子,强调“忠君”就是“爱国”,不仅要求民众对君主从理性上绝对服从,而且诱使民众作感情上的父权认同。这种“君国一体”的理念,把“国”的真正意义异化了。(摘编自刘紫春、汪红亮《家国情怀的传承与重构》)材料二:“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几千年斗转星移,家国情怀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情感长河,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的历程中,流淌在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血脉里,成为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精神动力。进入新时代,实现宏伟蓝图,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家国情怀,自觉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努力投身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家庭和顺美满,整个国家和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一个家庭的梦想才有最坚实的依靠。“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家庭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这就是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弘扬家国情怀,要求我们注重家风建设,弘扬优良家风,自觉将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共融互通,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涵养全社会的好风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每个人都要敢于担当,主动奉献,至死不渝,这是一种对国家、民族的大爱,也是真正的家国情怀。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秉持这种家国情怀,恪守兴国之责,舍小家为大家,让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无论是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豪情,还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取义,都生动诠释了家国情怀的内在要义,体现出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为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前仆后继,奋斗不止。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奇迹,需要更多的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新时代是属于奋斗者的时代,是心怀梦想、奋力追梦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奋力担当兴国之责,勇立潮头,奋勇搏击,让自己的人生在为国家、为人民的服务奉献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摘编自陈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解析:A.“孝”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经过儒家的持续推崇和统治者的积极宣传,逐渐成为中国人内心的一种情感。B.“爱国如饥渴”“国难尽忠”都直接表现了当家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将国家利益摆在首位,舍家为国。C.抚育儿女、凝聚社会力量和尽忠报国都为儒家所提倡,因此它们成为传统社会的家庭(族)的家规族训的指导思想。D.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从个人来说,要做到为国尽忠;从国家来说,治国理政者要以天下为公,以民为本。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上无数人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前仆后继,可见,无论是位高者还是位卑者,都需要勇于担当,尽职履责。B.君主作为大“家”的主政者,应超越一家一族的利益,以天下为家,如此才能得到天下人的拥护,从而治国、平天下。C.家庭扶持个人成长,个人以“孝”回报家庭,就会形成和睦的家庭氛围,这样一来,社会的良好风气也就形成了。D.“孝”培育感恩情怀,“忠”体现担当精神。当今的“孝”与“忠”表现为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建设好小家,服务好大家。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古诗文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表面上是在批评“商女”,实际上谴责了只关心家庭幸福美满而漠视国家前途命运的达官显贵。B.“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不顾惜自己的身体,愿意为国家效劳,表现出个人对国家朴实而又真挚的情感。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通过乌鸦反哺的故事委婉表达了报养祖母的愿望,晋武帝被李密的孝心感动,这表明“孝”是中国人普遍认同的情感。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主在国家中并无至高无上的地位,治国理政者只有为天下人谋福利,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护,这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家国情怀”下定义。5.学期结束,学校将举行以“家国情怀,感动2022”为主题的校园活动,拟邀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驰援各地的医护人员参加。请你据此写一段抒情性文字,作为本次活动宣传海报的一部分。要求:主题明确,感情真挚;120字左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瓒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迷而能反乎?”云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备之自新野奔江南也,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而刘巴独北诣魏公操。时诸葛亮在临蒸,以书招之,巴不从,备深以为恨。巴遂自交耻入蜀依刘境。及璃迎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巴闭门称疾。备攻成都,令军中曰:“有害巴者,诛及三族。”及得巴,甚喜。是时益州郡县皆望风景附,独黄权闭城坚守,须璋稽服乃降。备处巴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益州之民,是以大和。成都之围也,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刘巴曰:“此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令吏为官市。”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时议者欲以成都名田宅分赐诸将。赵云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不宜夺之,以私所爱也。”备从之。(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云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B.云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C.云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D.云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7.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不竞劝”中“劝”指的是“勉励”,与《劝学》中的“劝”意思相同。B.孤,文中是刘备的自称。孤可以用作古代王侯的自称,也可以指幼年丧父。C.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战国时游牧于燕、赵、秦以北地区,其首领称为可汗。D.桑梓,古代常在家宅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后世常以“桑梓”来代指故乡。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孙瓒因为刘备立下了战功,任命刘备担任平原相;赵云率领人马来投奔公孙瓒时,公孙瓒询问赵云能迷途知返、归顺自己的原因。B.刘备从新野逃到江南,荆、楚之地的很多士人追随他,但是刘巴却向北投靠曹操。诸葛亮写信招降刘巴,被刘巴拒绝,刘备因此憎恨刘巴。C.刘巴深知刘备为一代枭雄,劝刘璋不要让刘备入蜀;刘备入蜀后,刘巴又劝刘璋不要让刘备讨伐张鲁,结果刘璋没听从他的建议。D.赵云目光长远,颇懂封赏之道。在有人建议将成都的良田和名宅分赐给各位将领时,赵云引用典故,结合当时情形,认为此时不宜封赏。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时益州郡县皆望风景附,独黄权闭城坚守,须璋稽服乃降。(2)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10.刘备年少时“孤贫”,为何能够逐渐发展壮大自己?请结合文章概括原因。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的创作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常常被细微之事困扰的道理。(3)《过秦论》鉴于秦由盛及衰的过程,提出其灭亡是由于“______________”;《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则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割地而灭亡的教训,不要被敌国胁迫而进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一群红上衣红裤子的人,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一样的耀眼炫红。前面的手拿铜镲,后面的拥着大鼓。(A);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①雷,闪,雷,闪,雷闪,雷闪,雷闪!一只只甩起的重头鼓槌,一片片拍天的金黄镲片……②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拥,推拥起伏,让人想到一次次洪峰的冲击,一座座堤坝的高垒,一排排人墙的坚持。③领舞的女子忍不住,从高台上跳下,跳入这波涛中。波涛更加亢奋了。从小就见识过漫漫大水、从小就担惊受怕的这群汉子、这群婆娘,把自己变成了涛,化作了浪。大雁列阵而过,台风要来了,后面还有霜雪,还有冰凌。(B),他们站在这坚固的黄河大堤上,看着滔滔涌涌的黄浪,就像看着十万亩小麦浩荡的景象。威风锣鼓仍然在响,众志所趋的气势,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涌在一起。女声的尖嗓,男声的粗吼,同锣鼓铜镲混在一起。那是痛快的迸发,是放浪的欢畅。你看呐,随着鼓、镲,随着吼叫,他们匍匐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④入海口一片苍茫,从天上飞驰而下的黄河,浩浩汤汤,又流到了天上。1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一连串独词成句,表现出大鼓和铜镲击打由缓到快的节奏变化,状难以描摹的事物如在眼前。B.②句运用顶真和排比,形象地表现了人阵的连绵起伏,也表现出洪峰来临的力度和抗击洪峰的坚韧。C.③句运用比喻和拟人,将个体描写和群体描写结合起来,把舞蹈阵势的激昂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D.④句运用夸张和拟人,表现出因黄河入海口地势开阔,远望水天相接,好像黄河又流向天上的场景。13.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他们起来再蹲下,左倒右歪,不停地起伏、斜歪、狂喊,这一片天地山海呈现轰鸣、烟尘蒸腾的景象!”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14.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何谓“精神”?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①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因为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的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民族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人伦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②作为“刚健有为”基本精神的中国文化精神,其具体表现或凝结的文物、制度、风俗可谓俯拾皆是这样。以文学人物形象而言,《列子·汤问》中每日挖山不止的愚公、鲁迅笔下“每天孳孳”的大禹,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不过是被鲁迅称为“中国的脊梁”的无数英雄豪杰的写照,而这些形象又反过来激励千百万中国人民勇往直前。以文学艺术题材而言,从古至今无数骚人墨客所吟咏、所描绘的青松、翠竹、红梅、苍鹰、猛虎、雄狮、奔马之类,也都体现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15.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做出修改。16.如果将文段作为一篇独立的论文,请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A项,“经过儒家的持续推崇和统治者的积极宣传,逐渐成为中国人内心的一种情感”错,材料一第二段中说的是“‘孝’早已成为中国人内心自发衍生出的一种情感。这种发自内心的‘孝’……在儒家的推崇与统治者的宣传下……成为个人自觉的价值追求”;B项,“都直接表现了当家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将国家利益摆在首位,舍家为国”错,材料一第三段中说的是“‘爱国如饥渴’,道出了个人对国家最朴实、最真挚的情感”;C项,“因此它们成为传统社会的家庭(族)的家规族训的指导思想”强加因果,材料一第四段中说的是“传统社会的家庭(族),都将儒家思想作为……其存在的价值所在”。2.答案:C解析:“……就会形成……也就形成了”说法绝对。3.答案:A解析:“只关心家庭幸福美满”错。诗句讽刺的是达官显贵贪图个人享乐,跟“家庭”无关。4.答案:家国情怀是根植于儒家思想,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中,以个人尽孝尽忠,家庭扶人成才、助国理政,治国者以天下为公为要义,对国家怀有高度认同感、责任感,能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对修养自身、构建和谐家庭及振兴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习俗与价值取向。解析:此题要求给“家国情怀”下定义,首先要明确下定义的格式一般为“家国情怀(种概念)是×××(基本特征)的×××(属概念)”,然后回到材料中筛选出有关“家国情怀”的信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中的“政治上的理念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文化习俗与价值取向,使得中国社会弥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可知,可以把“文化习俗与价值取向”提取出来作为“家国情怀”的属概念;这一段还提到了“儒家思想便成为……‘家国一体’思想随之成为国家架构与治理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由此可知,“家国情怀”根植于儒家思想。材料一第二至七段则从个人、家庭(族)、国家这三个层面对“家国情怀”进行了阐述:从个人来说,“家国情怀”表现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从家庭(族)来说,“家国情怀”表现为助个人成才,助国家治理;从国家来说,“家国情怀”表现为治国理政者必须对天下人负责,为天下人谋福,以天下为公。这些都是“家国情怀”的要义。材料二第一段中指出了“家国情怀”的存在时间,即“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的历程中”。材料二第四段中指出,“为了国家富强……每个人都要敢于担当,主动奉献,至死不渝,这是一种对国家、民族的大爱,也是真正的家国情怀”,由此可知,“家国情怀”对振兴国家等具有重要意义。上述内容都是“家国情怀”的基本特征。最后梳理上述信息,用下定义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可得出答案。5.答案:“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驰援各地的英雄们,你们勇敢逆行、连续奋战,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临危不惧、义无反顾、舍己救人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医者品质和平凡人的家国情怀。你们必将感动中国!感动2022!解析:本题要求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驰援各地的医护人员所参加的以“家国情怀,感动2022”为主题的校园活动的宣传海报写一段抒情性文字。在具体拟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写作对象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驰援各地的医护人员;二是宣传主题要明确表达出对这些医护人员的“家国情怀”的赞美;三是要使用抒情性语言,表达的情感要真挚;四是要符合字数要求。明确了这些,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即可。6.答案:C解析:“民”为“有倒县之厄”的主语,“民”前面应断开,排除A、B两项。“忽”意为“不重视”,宾语为“袁公”;“私”意为“私下”,修饰“明”,“私明”的宾语为“将军”,故“袁公”后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C。7.答案:C解析:“其首领称为可汗”错,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8.答案:B解析:“刘备因此憎恨刘巴”错误,文中的“深以为恨”是“深感遗憾”的意思。刘备对没能招降刘巴深感遗憾。9.答案:(1)这时候益州各郡县都观察情势,像影子一样纷纷归附,只有黄权闭城坚守,等到刘璋拜服他才投降。(2)益州的百姓刚刚遭受过战争,应该把土地和房屋都归还给他们,让他们安定地居住,恢复事业,这样以后才能役使与调遣,得到他们的欢心。解析:(1)“景”,同“影”,影子,此处活用作状语,像影子一样;“附”,归附;“须”,等待;“稽服”,拜服,敬服。(2)“罹”,遭受;“复业”,恢复事业;“役调”,役使与调遣。10.答案:①身为名门之后,而且胸怀大志。②向贤者学习,有军事才能。③不计前嫌,拥有容人之心。④招贤纳士,重用人才。⑤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解析:由“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可知,刘备是名门之后,且胸怀大志。由“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可知,刘备向贤者学习,有军事才能。由“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以及刘巴先投靠曹操,后依附刘璋,与刘备为敌,刘备降服刘巴后,不计前嫌,重用刘巴等可知,刘备能容下才能出众的赵云,能包容曾与自己为敌的刘巴,说明刘备拥有容人之心。由“备之自新野奔江南也,荆、楚群士从之如云”“及得巴,甚喜。是时益州郡县皆望风景附”“备处巴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等可知,刘备能招贤纳士,重用人才。由“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赵云曰……备从之”等可知,刘备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据此整理作答即可。[参考译文]涿郡人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母亲一起以贩卖草鞋为业。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双臂下垂,手可以超过膝盖,回头可以看见自己的耳朵。他胸怀大志,沉默寡言,喜怒都不在脸上表现出来。刘备曾经和公孙瓒一起跟随卢植学习,因此前去依附公孙。公孙派刘备和田楷去掠取青州,刘备立下战功,公孙瓒就任命刘备为平原相。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将士投奔公孙瓒,公孙瓒说:“听说贵州的人都愿意归附袁绍,你为什么唯独能迷途知返呢?”赵云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谁非,百姓有倒悬的灾难,我们州的百姓议论纷纷,向往仁政存在的地方,并不是由于轻视袁公,私下敬重将军。”刘备见到赵云后认为他与众不同,真诚接纳他。赵云于是跟随刘备到平原,为刘备统领骑兵。刘备从新野逃到江南,荆、楚一带的士人追随他的像云彩一样多,但是刘巴却独自向北投靠曹操。当时诸葛亮在临蒸,给他写信招降他,刘巴不同意,刘备深感遗憾。刘巴于是从交阯进入蜀地依附刘璋。等到刘璋迎接刘备入蜀的时候,刘巴劝谏说:“刘备,是一代枭雄,入蜀一定会成为祸患。”刘备入蜀后,刘巴又劝谏说:“如果让刘备去讨伐张鲁,就是放虎回归山林。”刘璋不听,刘巴就称病闭门谢客。刘备围攻成都,在军中下令说:“如果谁敢伤害刘巴,诛灭三族。”等到得到刘巴,刘备很高兴。这时候益州各郡县都观望情势像影子一样纷纷归附,只有黄权闭城坚守,等到刘璋拜服他才投降。刘备把刘巴提升到显要的职位,尽其所能,有志的士人,无不争相勉励,益州的百姓,因此非常和睦。在围困成都时,刘备与部下约定:“如果事成,府库的财物你们随便拿,我不干预。”等到攻下成都后,士兵们都放下武器奔赴府库,竞相拿取府库中的宝物。军用物资不足,刘备很忧虑。刘巴说:“这很容易。只要铸造一种面值相当于百钱的钱币,稳定物价,命官吏设置官市进行买卖就可以了。”刘备采纳了他的建议。经过几个月,府库就充实了。当时有论议之人建议将成都的良田和名宅分赐给各位将领。赵云说:“霍去病认为匈奴没有消灭,不考虑自己的家业。现在国贼不仅仅是匈奴,我们不能贪图安逸。等到天下都安定后,各自返回故乡,耕种自己的田地,才是适宜的。益州的百姓刚刚遭受战乱,应该把土地和房屋都归还给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