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案_第1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案_第2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案_第3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案➊教学目标一、结合秦速亡背景,解释西汉初“与民休息”政策、文景之治、郡国并行制等概念二、归纳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其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意义,培养民族认同感,了解推恩令、独尊儒术等概念。了解武帝时期对外战争、丝绸之路的开通,三、知道西汉、东汉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四、结合史料,能够概述“光武中兴”、“党铜之祸”“黄巾起义”基本历史概念。体会其蕴含的社会矛盾,概括两汉崩溃的历史原因与经验教训五、通过学习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体会“特定时期的文化是特定时期经济、政治的产物”,在此基础上,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尊的心态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及意义,光武中兴教学难点:汉武帝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及意义➌教学过程设计两汉政权的兴亡西汉的建立:BC202年,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注:西汉皇帝(仅作了解)汉高祖→汉惠帝→吕后专政→汉文帝→汉景帝(汉初·文景之治)汉武帝(鼎盛)→汉昭帝→汉宣帝(昭宣中兴)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汉末)西汉的灭亡(1)汉武帝多年的对匈奴战争,使国库日益空虚,晚年颁布《轮台罪己诏》(2)昭宣中兴(3)元、成、哀、平四代君主一代不如一代,政治腐败,外戚专政,土地兼并盛行,中央集权衰落,阶级矛盾尖锐。外戚出身的王莽于公元9年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3、新朝的建立与灭亡(1)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权,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王莽推行一系列改革,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改革不切实际,反而加深了社会矛盾注:王莽推行王田制,封建土地国有,不许买卖(3)王莽末年出现严重灾荒,爆发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4)23年,绿林军在昆阳击败王莽主力,随后攻入长安,新朝灭亡4、东汉的建立(1)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即汉光武帝(2)此后用十二年平定地方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5、东汉的灭亡(1)东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地方豪强地主壮大,阶级矛盾尖锐(2)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宗教形式组织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注: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在各地发动起义意图推翻东汉王朝(仅作了解)(3)起义被镇压,但地方长官拥兵自重,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4)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东汉正式灭亡二、两汉的政治制度1、中央官制(1)汉初:汉承秦制(三公九卿);丞相位高权重(2)汉武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①频繁换相②中(内)外朝制A、外朝:三公九卿→执行权B、内朝:皇帝的亲信近臣(尚书、侍中、大司马)→皇权下的决策权(3)东汉前期·汉光武帝刘秀加强皇权(光武中兴)①严格控制外戚干政②削弱三公权力,提高尚书台地位(实质是中外朝制的延续)(4)中后期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黑暗注:东汉中后期,诸帝大多年幼继位,并年寿不长。皇帝年幼不能亲政,于是以太后为首的外戚集团掌控朝政。皇帝长大后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又因此掌握朝政(仅作了解)②“清议”与“党锢之祸”注: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抨击时政,称“清议”。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蔑为“党人”,遭到镇压,史称“党锢之祸”(仅作了解)2、地方行政(1)汉初:郡国并行制注:汉初郡国并行制的情况(仅作了解)①起初刘邦分封了7个异姓诸侯王,但因其拥兵自重,威胁中央,后被逐渐剪除②刘邦又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③汉景帝听从晁错《削藩策》建议,打压诸侯。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诸侯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后被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势力基本清除,中央集权加强(2)汉武帝(削弱地方,中央集权)①推恩令(众建诸侯而少其力)②设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设司隶校尉监察京师及重要地点③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3)东汉前期·汉光武帝刘秀加强中央集权①兼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②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4)中后期①地方行政变为州(州牧)、郡、县②豪强地主壮大,地方权力增大,也导致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3、选官制度(察举制)(1)时间:汉武帝时期(2)内容:察举制/乡举里选,选官标准为德行和才能(有德之人称孝廉;有才之人称贤良)(3)影响①打破了世官世卿局面,扩大了官吏来源,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②具有封闭性,以官举士,操纵于上三、两汉社会经济1、农业(1)西汉初采用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2)西汉在关中地区出现了“井渠”(坎儿井)(3)东汉田庄经济模式①特点:豪强地主控制;自己自足;宗族观念浓厚;拥有私人武装②影响:战乱时期起到了保护生产作用;加速土地兼并;造成地方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4)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轻徭薄赋;释放奴婢;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但遭到豪强地主强烈反对,被迫妥协)(5)东汉二牛抬杠变成一牛挽犁(加速牛耕普及和荒地开垦);出现翻水车(人力提水)(6)东汉王景治黄河2、工商业(1)汉武帝时期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2)汉武帝时期推行均输平准政策,平抑物价,国家插手商业(3)汉武帝打击富商大贾,推行算缗告缗令,征财产税,入市籍不得为官(4)汉武帝时期推行盐铁官营制度(汉昭帝时期“盐铁论”后,国家放松了对盐铁的控制)(5)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冶铁)四、西汉思想文化1、思想上(汉代儒学)(1)背景①汉初吸取秦亡教训,采用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但汉武帝时已不适用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需要③董仲舒形成新儒学体系,适应大一统需要(2)思想主张(重点)①核心: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②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发挥儒家仁政思想,强调三纲五常(3)特点:外儒内法(4)表现:设五经博士;中央设太学(国家培养人才的官立学校,东汉时期规模扩大)(5)著作:《春秋繁露》(6)影响①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有利于巩固统治②有利于加强政府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但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2、文学史学(1)西汉司马迁著《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2)西汉乐府诗:乐府为国家专管音乐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为乐府诗(3)东汉班固所著《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4)东汉民间五言诗流行(5)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成为汉字学的开山鼻祖(6)汉赋:介于韵文和散文,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司马相如、杨雄)3、科学技术(1)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2)西汉《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3)西汉出现了植物纤维纸(4)东汉《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5)蔡伦改进造纸术(有利于文化传播)五、西汉国防军事1、汉初匈奴势力强大,西汉主要采取和亲政策2、汉武帝时期开始反击匈奴。重用卫青、霍去病,经过三次战争,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并设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3、为配合匈奴作战,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并开辟丝绸之路4、BC60年,汉宣帝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5、西汉也加强了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补充:西汉一系列国防举措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➍板书设计一、两汉政权的兴亡:文景之治、汉武帝鼎盛、昭宣中兴、王莽新政、光武中兴二、两汉的政治制度时期中央官制地方行政汉初汉承秦制、丞相位高权重郡国并行制汉武帝中/内外朝制推恩令、设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东汉削弱三公权力,提高尚书台地位州、郡、县三级三、两汉社会经济:东汉田庄模式、汉武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