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敬告青年读后感【篇一:敬告青年读后感】
像这样读书看法一类的文章,我一向难以下笔。尤其是老师指定书目,并下出任务。及到要交时去匆匆一读,便来引经据典、高谈阔论。这样,全然是亵渎。而如今,我也要赶着写这样一篇文章,有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味道。
了解陈独秀,只是从历史书上,他是革命先驱者,也是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历史书里,他永远是那样一副样子。侧着脸,眼神有些空滞地看着前方,却也显示出仿佛一切都不容置疑的坚定;前半个脑袋空白着,后脑留着浓黑的短发,双唇紧闭,身着西服。这一切都极富象征意义地显示了那个特殊时期的革命者形象。
除此之外,我别无所知。他若从历史书里走出来,走到我面前,我怕是认不出来的。这是一个写进历史书的人,既然如此,便也肯定了他对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但同许多沉寂在历史里的人一样,时代变迁,他们最后的归宿也只有沉寂。后人不会为因他们的血泪而有切肤之痛。
这篇《敬告青年》,不知道现代的青年读来会有什么看法,或者,现代的青年,还有几人会怀着热忱去品读。我自己,若不是老师布置这一项任务,我或许今生都不会想到要去读它。但如今读了,才发觉它不该只活在历史里。
文中,陈独秀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对青年的期望和要求,即自主、进步、进取、开阔、务实、科学,使其“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这些词句在当时想必是新鲜的,也究竟不知,这样的呼喊唤醒了多少青年。而今的青年读来,又会有多少启发。我想,起的作用怕都是寥寥。人是麻木的动物,因为意识感官太丰富,丰富起来反而错乱迷失,抓不到要义。人整日在纷繁的意识中飘飘浮浮,却从不知道自己真实清晰的思维。这篇文章的作用或许也就在于给人一个积极的暗示,我不相信大家读了这篇文章会有什么深刻的启发,甚或觉得它是无味的,大概只是交付差事罢。
《敬告青年》是革命者绝望又希望的呐喊。那时的中国,几千年来从无民主、自主、人权的黑暗岁月,逐渐地明亮起来,到今日这个处处“阳光”的社会。不是“雄鸡一声天下白”,是千万只啼出血的雄鸡,在日复一日驱散着中国几千年来的黑暗。即便如此,而今中国的社会也没有就此“白”下去,中国青年也没有因此变得多么的“新鲜活泼”。还有许多人在黑暗中沉酣。革命,革命,我们不知道其中的艰难,日子久了,我们甚至对这两个字应有的敬意也不再有。因而革命者的道路才会如此艰难漫长。
我们今日读来,并不要觉得这是压在柜底的老黄历,那鞭策激发的青年也如老黄历上的申酉戌亥。若如此,则无异于读着《敬告青年》,而又做着陈独秀想激励的那班麻木的青年。评论文章写得再好,把陈独秀夸得再高尚,也是徒然。不然,这样一位伟人的最后归宿,只能是死在历史书上那一张单薄的照片里面。
【篇二:敬告青年读后感】
陈独秀于1915年写下《敬告青年》作为《青年杂志》的发刊词,以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提出“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显而易见,国家倘若要进步,必要广大青年奋发向上,作为国家之大栋梁,撑起富国强兵的一片天,必要青年们开拓眼界,冲破陈腐思想的牢笼。而事实上呢,就在1915年之前,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欲意复辟帝制,大兴尊孔复古逆流,举国上下,更有大批腐朽之人趁机举起重回旧时代的旗帜。眼见辛亥革命所推翻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将要重回舞台,仁人志士们又怎能袖手旁观。此刻,唤醒广大青年的强国意识成了亟不可待的事。
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几千年来的守旧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很多青年也不例外。面对这样的现状,陈独秀担忧万分,更是批评那些妄自菲薄,不思进取的青年们与腐败者们称得上为一丘之貉。他指出,有些青年起初是新鲜活泼,而后却为陈腐者所同化。有些青年本是壮志雄心,而在顽固派的威胁镇压下竟也变得萎靡,退缩起来。这般青年哪能为国家富强所用,这样的青年又哪能推动时代向前发展,只能落得被碾死在顽固派的车轮底下的悲惨下场罢了。因此,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郑重提出,只有自觉勇于奋斗,革命起来快刀斩乱麻的青年才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陈独秀指出国家所需要的青年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是进步的而非保守的,是进取的而非隐退的,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是实利的而非虚文的,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大抵而言,青年需是有主见,有向前展望的眼界且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要有自觉奋斗且敢于牺牲的心。说起自主,陈独秀认为作为一个人而言,首先得有自己的人格。言听计从,奴隶般生活着与傀儡又有何异。那个年代,封建思想仍为主要思潮,女子地位低下,而陈独秀却敢提出向西方学习,破坏君权,与封建礼教作斗争,女子也可参政,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志气。再谈青年需要的进步性,从古至今,我国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乃至于沾沾自喜,实则与西欧国家相比,我们落后甚远,直至林则徐,魏源等人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强技以制夷,我国才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因此,作为青年,必要用包容的态度去看待这个世界。纵观历史,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让中国人民饱受战争的残虐,让无数人民流离失所,的确,历史的灾难不可遗忘,但陈独秀也看到了列强入侵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是打开了中国面向世界的大门,对推动中国走向世界也起着重要作用。作为青年,不可片面排外,而应忍一时之辱,为中华崛起而奋斗。陈独秀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因此,他认为西周所谓的礼制,汉朝时候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对社会进步的阻碍。新时代的青年们不应该被旧道德所束缚,而应发扬新文化,新道德。不该冠冕堂皇,须有言辞,而应将言语付诸实际,运用科学与理性,医治国家长久遗留的弊病,使其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读完《敬告青年》,我耳边仿佛听到了清脆的钟声,又想起了巴金在《家》中塑造的觉慧这个角色。觉慧生存在一个封建的大家庭里,家里的许多亲戚身不由己,一切听从长辈的安排。活得看似体面,但灵魂早已空洞。觉慧不甘走上这样的道路,他认为,必须冲破牢笼的束缚,革命是需要牺牲者的,那么,他就去做这样一个牺牲者吧。因而,他毅然决然离开了这个沉闷的大家庭。从觉慧的身上,我看到了陈独秀所期望的新青年的影子,真正的青年,必然是将小我置身事外,必将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前进而自觉勇敢奋斗的。现今,离1915年过了多少个日夜,多少个春秋,一代一代的青年们在觉醒,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高。但我们仍需反省,并且是要深刻地反省。现在的青少年,虽不是再自我束缚,但无病呻吟的人多了,虽不是毫无理想,但夸夸其谈的人多了。眼见趋炎附势,攀比成风的现象日益严重,我们又怎么能不担忧呢。不知勤恳,虚度时光的人更是多了去了。就连我自己,很多时候也会陷入茫然之中,长久一段时间变得无所事事。因此,《敬告青年》真的是为当代的青年们也敲响了警钟,没有青年的奋发,何来国家的图强。人们得想想,没有骨架的躯体又如何站立,我们的国家的青年要是都被腐蚀了,那国家还如何能屹立。我想,我必须得醒过来,青年们也都得醒过来了,祖国的未来是掌握在我们手中的。那么屈辱不是让我们重蹈覆辙,而是让我们奋发图强的。青年们,让我们携手共进,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为他国所敬仰。
【篇三:敬告青年读后感作文】
《敬告青年》是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表达了他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的强烈愿望。而谁又能完成这个壮举?陈独秀寄希望于广大的青年,但怎样判断“孰为新鲜活泼而适于今巨之争存,孰为陈腐朽败而不容留置于脑里”呢?陈独秀继而提出了六项标准。在如今来看这六项标准也是非常适用的,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人理解并能做到。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等一人也,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人们都有自主的权利,并没有奴隶他人的权利更没有做他人奴隶的义务。我认为这第一条便是教我们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中国在经历了古代君主的暴政之后,很多人有了主奴之分的思想。有势力有金钱的人想要做穷人的主子,而弱势的人们也习惯了低声下气,但是人都是一个平等的个体,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陈独秀看到了这一点,他号召青年们自主,号召青年们做自己。而我们当代大学生也应该不畏权势,不做他们的奴隶,独立自主的做我们想做的,并且做到最好。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正如这句谚语所说,我们只有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创新,突破旧规则,才能够赶上形势,取得成功。如今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经济、科技、发展都快速的进步,为世界所瞩目。而青年人作为祖国的未来接班人,更应该做一个不断进步的人。我很高兴的看到如今的科研队伍青年主力越来越多,青年人挑起了创新的担子,更能利用他们先进的思想帮助我们的祖国更加快速的发展,创新才是发展进步的源泉。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夫生存竞争,势所不免,一息尚存,即无守退安隐之余地,排万难而前行,乃人生之天职。”陈独秀呼吁青年人勇于进取而不是隐退。当时的社会风气萎靡不振,作为青年人应该战胜恶社会而不是躲起来过安逸的生活。我认为如今的社会也是如此,虽说没有当时的形势紧迫,但青年人还是过于懒散。以我身边的大学生举例,大多是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如果有一天真的有一天战争来临,又能有几个人不躲起来而是冲上前线保家卫国呢?所以,我认为当代的青年人也应该反思,做一个进取的而非隐退的青年。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谈到闭关锁国,不禁让人想到古代君主的昏庸。可能有人会说,如果中国坚持闭关锁国怎么会被西方所觊觎,引来那些不必要的战争?但是我想说,闭关锁国只是能得到一时的安稳,失去的确实一个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所以我们中国应该打开大门向世界敞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带来了多少的商机?给中国带来了多少的收入?解决了多少就业的问题?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只有加入了这个大家庭,才会有人在危难时刻深处援手。而我们青年人也应该多出去走走,多交流,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在文中,陈独秀通过对比告诉我们只有实利才能够让祖国更加强势。确实,看看近代历史,当西方已经进行一次次的工业革命时我们中国在干什么?有句名言说的好,做行动的巨人,语言的矮子。相比较重于形式,我们更应该注重内涵。只有舍弃那些虚势,才能够更快更强的发展。我们当代青年也应该分清虚实,不玩虚的,踏踏实实做人。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想象者何?既超脱客观之现象,复抛弃主观之理性,凭空构想,有假定而无实证。”科学是客观理性的,想象则是超脱客观缺乏理性的。我们需要的是客观的,真正能够帮助我们进步的科学,而不是一个个凭空的想象。可以说,中国人很喜欢“想象”,就拿如今来说,一个个谣言以讹传讹,大家宁愿去相信凭空想象出来的谣言,也不愿相信科学。我认为这可能和中国的历史有关,但什么都不能成为借口,现在是用科学说话的时代。作为一名青年人,有着超前的思想,敏捷的思维,我们更应该相信科学,并且让身边的人也相信科学。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我不仅感受到了陈独秀当时对青年人寄予的迫切希望,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青年人的责任。文章并不是用白话文所书,有些句子还是有些晦涩难懂,所以我还会继续研读,希望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动力,做一个符合这六条标准的青年。
【篇四:《敬告青年》读后感】
近日,在“青年读书班”的氛围影响下,我开始有意的关注青年相关的书籍,也从众多著作中挑选出一本陈独秀的《警告青年》来看。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与思考,我也进一步感受到了青年对一个国家及社会的重要性,尤其在中国目前的高速发展阶段,青年所表现出的生产力及社会影响力尤为突出。
陈独秀对于青年的阐述,主要是结合着自己丰富的社会阅历,提出自己对当代青年认识上的独到见解。在当初的社会背景下,他提出了“自主而非奴隶”“进步而非保守”等一些列观点。时过境迁,陈独秀当年的观点在当今社会下已经不再为人所评论,而随着国家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我们当代的青年又该如何从这本书中汲取精华,来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呢?
关于青年的字眼,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然而作为青年人自身来讲,深刻的思索过这个阶段使命的人,确是不多。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过一句“少年强则中国强”,为国人所熟知,然而少年亦青年,青年何谓强?如何强?在此之前,我并没有客观的认识。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触动很大,也对青年的时代使命有了一个自己的认识。青年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肩负着国家的后备能源储备,青年的整体使命感是一个国家将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一个青年,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使命,才会主动的在自己的人生过程中去用学习来充实自己,用工作来证实自己,用奉献来诠释自己。使命,简单的说,就是责任与任务,使命感是每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动力源泉,或学习,或工作,或生活,没有使命感的人,是不会有成就感的,就如同没有目标的徘徊,永远处在迷茫之中。
我们暂且不谈生活,但就工作而言,青年占据着很大一部分,青年的使命感,对我们团队的整体工作水平,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使命感是我们职业素质的决定性因素,而“立德、忠诚、敬业、奉献、感恩、包容”却是对使命感恰到好处的诠释。没有使命感的职工,是不会理解这些精神状态的,这其实也是一种职业状态,是一个人在职场中所反映出来的职业品质。因此,在现阶段,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的使命就是自己在心中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时刻惦记自己的岗位职责,时刻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以踏实务本的工作态度,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只有这样,才会将自己的精神信仰与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主动工作、快乐工作的良好氛围。
【篇五:敬告青年读后感】
《敬告青年》的作者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一大至五大党的最高领袖。他以诚挚情感、锐利的目光写下了《敬告青年》。该文是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贯穿于六项标准中的一条红线是科学与民主,即“德先生”和“赛先生”。
该文主要围绕四个主题来谈: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一直强调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要求青年要做到以上六点。作者认为“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因此陈独秀将希望寄托于他们身上。这篇文章充分表达了“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主张、体现出他瞩望于处于蓬勃时期的青年们能改造国民性的深刻意识。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的同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面对这股反动逆流,许多文人则感到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此时,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却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陈独秀在写下《敬告青年》的时候,已经是1915年了。1840年中国的被动开放,至此已有75年。在这个过程之中,中国封建统治的大门被西方列强强行打开,以通商贸易为名逐步逐渐的向古老的中国渗透西方资本主义。经历了“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再到后来的“辛亥革命”,中国正逐步的摸索着出路。《敬告青年》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而今年的我们,作为当代的青年,依旧是如百卉萌动的时期,再回头看看陈独秀曾经“呐喊”过的对青年的主张,每一句还依旧有着自己的活力。
首先来看看陈独秀的第一个观点,自主的而非奴隶的。当下的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强国,有必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我们因该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自主的研发过程,而不是一味的向国外买进技术,“奴隶般”的为外国人赚钱,因该创造、发展自己的产品。
其次是“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古往今来,依旧是人生恒言也。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只有不停进步进取的民族,才能持久不衰亡。
再者还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作为一个朝气蓬勃的进取青年,对于机会因该懂得极力争取,而不是坐等机会送上门来,积极的乐观的面对一切。文中说,“以善意解之,退隐为高人出世之行;以恶意解之,退隐为弱者不适竞争之现象。”
所以,宁愿去做一个进取中的“失败者”,也不愿意作一个出世的“高人”。
还有便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我们现在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去接受国外的所有事物,但是在今天看来,我们依旧需要“保守一点”。因为,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我们本土文化却在悄悄流失。但也不能固步自封,掌握其中的平衡是个大学问。
下一个是“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在文中,陈独秀认为,当时的社会制度、人心思想出自周、汉。周礼崇尚虚文,汉则罢黜百家而尊儒重道。而这些不与社会现实生活背道而驰。因该回归实利,与现实生活相符合。而现今,一切虚无的口号依旧抵不过实干。
最后便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什么是科学,陈独秀认为,科学就是人们对所了解的概念综合客观的阐述,而想象则是脱离客观事实的凭空捏造。现今,社会上一些所谓的科学创新层出不穷,当然其中不乏有当代科学家们的智慧结果,可是一些没有事实依据的科学理论也依旧在社会上”横行“。抄袭的学术论文,伪造的科学发现漫天横飞,这不禁让人思考,什么事科学,什么是想象。
至此,当代青年依旧因该以上述六义,平心观察世间万事,以明辨是非,以供抉择。
【篇六:敬告青年读后感】
《敬告青年》作为该杂志的第一篇文章是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对国民的改造,首先应该放在对青年人的思想上,因为他们才是历史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国家和民族的振兴重任自然落在了他们的肩上。
因而,他在《敬告青年》中,提出了要求青年人的六项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陷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其中,贯穿这六项标准的一条红线是民主与科学。
在这六项标准里,我想简单谈一下他的第一项和第六项标准的积极意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这条集中反映了陈独秀的西方民主平等思想。
他认为人应该具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人应该是自由平等的,我们应该打破君权神授这种封建等级观念,求人权之解放,这是作为人的基本权力和人格。
陈独秀深受西方进化论和人权平等说的影响,极力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想把中国人彻底从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的枷锁中解放出来,重视人的国民性的改造,尤其是人格和新道德的培养,以适应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条是反映出他的“民主”大旗,这也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共同追求。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反映出他对西方科学和科学精神的狂热追求。“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的确,西方近代社会的兴起和发展,根源于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几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划时代的变化。陈独秀目睹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深感中国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的匮乏,使他深刻认识到在中国推崇科学的巨大作用和历史意义。
然而,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陈独秀的有些思想和认识存在一定缺陷。他曾指出:“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道德方面,一概排斥和反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接纳和吸收西方文化道德,把问题和方式绝对化,走向了极端,这不仅不适合中国所特有的国情,而且从现在看,历史证明这样做有失偏颇。
【篇七:敬告青年读后感】
1913年陈独秀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当时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受刺激,他认为在中国搞政治革命没有意义,而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经过努力,上海群益书社应允发行由他主编的《青年杂志》,他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并且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该文开明宗义指出“人权说”“生物进化论”、“社会主义”这三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征,要实现这社会改革的三事,关键在于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觉悟和观念更新。陈独秀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要有世界眼光,要创刊号讲求实行和进取。他总结近代欧洲强盛的原因,认为人权和科学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两个车轮,从而首先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短短数千字就将青年对于社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说得至情至理、淋漓尽致。
他满怀激情地讴歌“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他以进化论的观点,论证“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陈独秀“涕泣陈辞”,寄希望于活泼之青年,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号召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但怎样判断“孰为新鲜活泼而适于今巨之争存,孰为陈腐朽败而不容留置于脑里”呢?陈独秀提出了六项标准。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陷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他提出的这六点,总的是向青年人可以做到:民主、科学、人性、理性、改革和开放。我也很同意他提出的这六点,因为,它指出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研究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指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弱点,这也更突出了它的呼吁是多么迫切,而且也正如他所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将希望寄托于他们身上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陈独秀也清晰地看到:“吾见夫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焉;?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华其发,泽其容,直其腰,广其膈,非不俨然青年也;及叩其头脑中所涉想,所怀抱,无一不与彼陈腐朽败者为一丘之貉。”就是这样的对社会有着重大责任的青年人,其生理年龄虽处于“青年期”,但是思想却极其的陈腐朽败,完全不符合人们对一个青年人的期待,或者说,根本不配称之为青年人。
其实现在我们当代的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我觉得也可能开始有点向非青年人堕落了。现在有的大学生变得很懒散,生活根本没有激情、严谨意识。如果说进入大学前还有“跨过高考这道坎考入大学”的被动的动力的话,现在的他们已经失去了唯一的动力了,开始变得颓废,放纵,堕落。从以前的上课担心迟到到现在的随意迟到和“专业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心理;从以前的门门功课都争取能考多少就考多少最好考满分到现在的所谓的“及格万岁”;从以前的“考试作弊隐秘化”到现在的“复制粘贴公开化”;从以前的放假即学习到现在的学习也放假;从以前的按时休息到现在的晚上熬夜打游戏、看电影白天上课来补觉,甚至有的人一睡就半天;从以前的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到现在的上课随便讲话,睡觉,吃东西,玩手机、电脑?许多的许多,难道这就是将来要挑起社会重担的青年人吗?
有很多人都有梦想,只是那些梦想同前人比起来太狭窄,还有多少人会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虽然现在这听起来有点和我们不切实际,但前人已经给我们我们做出了表率,我们也应该努力。我们总喜欢瞻仰先人,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但却有多少人会跟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为什么他们能成功?没有人能够预计到自己的未来,包括伟人自己,但是为什么他们最后却成了伟人。我们可以说是时代造就了他们。但是没有他们自己的努力他们能够成功吗?他们能够站到世界的顶端吗?今日之中国,表面风平浪静,实际上呢?却是表面平静,内里蕴含着很多不明因素。
我们可以没有伟大的理想,但我们起码要对得起生我们,对得起养育我们的父母,养我们的这片土地,不要因为环境的安逸而造就了我们的堕
落,麻木。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我们应该尽我们的那份力。我们要好好珍惜每一寸光阴,珍惜每一个机会,用时间来记住我们的“不可复制”,永载我们的辉煌。
【篇八:敬告青年读后感】
一、写作背景
陈独秀写下《敬告青年》的时间是1915年,1840年中国的被动开放至此已有75年。在这个过程里,中国自身的变革一直在不停地进行。先是局部地区被西方打开,后来逐渐变为被西方全面控制;再是经济上被西方渗透,逐渐变为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经济全面地被控制。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中国同外部世界的联系逐步地加深了。
在这75年的过程中,矛盾不断产生,然后被以各种方式尝试解决。从初期被动接受西方的技术,到“洋务运动”全面地学习西方技术,到“百日维新”,到“立宪”,最后到辛亥革命。被动的保守的也罢,积极的理想的也罢,中国在75年中,不能不说是一直在朝着一个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新更强的目标前进。但是时至今日,我们能看到的,是这一系列的变革过于崎岖和缓慢了。
到了十九世纪的时候,东西方的平衡已经因为工业和商业的原因发生了倾斜。中国的国民性格中的积极与消极的对比也因为衡量的标准发生了变化而变化。积极方面被削弱,消极方面却越发膨胀。仅在这方面看,我们中国在革新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思想方面的阻力可想而知。对国民性的改造也就越发重要了。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就提出了对青年一代的国民性进行改造,作者在文章开头便写到,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理念上有所区别,我们注重的是“少年老成”,而他们注重的则是新的创造思维,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思维,一个渴望进取的思维,“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份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准斯以谈,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非予之所忍言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他告诫青年们要恢复本属于自己年龄的那份朝气,那份活力,那份敢于奋斗的勇气,那份敢于探求真理的士气。作者提醒青年们,要懂得奋斗,当时大部份青年都被那种陈旧的思想同化了,没有了奋斗的士气,于人身则死,于社会必亡。他呼吁青年们放弃那种陈旧腐朽,追求新鲜的真理,努力救自己,救国。
二、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里,陈独秀提出了六点: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进取的而非退隐的;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六点对青年人的希望可以总结为民主、科学、人性、
理性、改革和开放。陈独秀提出的这六点,正是分析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研究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指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弱点,向中国青年提出了六点希望——因为青年之于社会“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他呼吁广大青年们要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权利。人们有自己的人身权利,没必要甘心做统治阶级的奴隶,我们同是人类,生下来时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就是“人权”即“民主”思想。这些如今听起来好像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在当时,在一个被这种文化渲染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古国,这一思想听起来是多么的荒诞。陈独秀在当时提出这一观点,无疑是对传统思想的一次巨大冲击。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不进则退是中国的古老语录。当中国在封建社会下自甘堕落了这么多年,一个伟大的文化古国在封建社会停滞了这么多年,一个本来领先于世界的泱泱大国沉默了这么多年,直到现在成为了一个落后的国家,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房屋建筑工程瓦工承揽协议书
- 高级岗位竞业禁止条款与信息保密协议
- 公司质量体系年度开展计划
- 智能家居与纺织品创新应用考核试卷
- 家用纺织品的设计与人机工程学应用考核试卷
- 橡胶制品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分析考核试卷
- 国庆节后安全生产强化安全意识确保有序恢复考核试卷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员工电气安全技能的实际操作培训考核试卷
- 托儿所服务的沟通与纠纷解决考核试卷
- 稀土荧光探针检测多巴胺及类似物.
- 完整版幸福感指数测量量表
- 管理-制度万科房地产应收帐款管理办法
- 5w1h分析法讲义ppt课件
- 动稳定和热稳定的计算
- 上海市高等学校依法治校创建指标体系
- 组织架构图PPT课件
- 技工英语教案(共46页)
- DDL法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研究
- 关于新冠肺炎污水应急监测的技术探讨
- 北信源-终端准入控制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