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一篇经典词作,通过对月抒怀,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本词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本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能够通过阅读和欣赏诗词,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有限,对于词中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可能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感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二、语文核心素养1.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反复朗读和品味,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词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2.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对词中意象和意境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升。3.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欣赏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学生能够提高审美能力,并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美的感受和理解。4.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学习本词,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意境,感受词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文化内涵。2.教学难点:掌握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词的理解和感受。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词中的情感和意境。2.讲授法:通过对词的背景、作者生平和文化内涵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涵和意义。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词的音频、图片和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5.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和写作练习,巩固学生对词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与中秋节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中秋节的氛围和文化内涵。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里,你们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作者介绍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对苏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讲解一些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和习俗,加深学生对中秋节文化内涵的理解。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洵的儿子。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3.朗读感知教师播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音频,让学生跟读,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并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意体会词中的情感和意境。4.分析词意教师逐句分析词的含义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意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下面是这首词的逐句翻译和讲解: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翻译:明月是从何时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在天上的宫殿里,现在是何年何月。我本想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担心在那美玉砌成的亭台楼阁中,无法承受天际高处的寒意。此刻的我翩然起舞,与月下的清影嬉戏,哪里像还处于人间呢。讲解:词的开头作者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何时出现的?这一问不仅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天空,也为下文的展开奠定了基础。接着,作者端起酒杯遥问苍天,表达了他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接着,作者想象自己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去,但又担心无法承受天际高处的寒意,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和无奈。“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月下翩然起舞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人间生活的留恋和热爱。原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翻译:月光穿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难以入眠的我。讲解:这句话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楼阁和窗户,以及难以入眠的作者。月光的描写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原文: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翻译:明月对人们不该有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时才这样圆呢?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以来就难以求全。只希望远方的亲人能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讲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亲人的祝福。他认为月亮不应该对人们有怨恨,因为它总是在人们离别时才这样圆。同时,他也认识到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此事自古以来就难以求全。最后,他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祝福,希望他们能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句话充满了哲理和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豁达和深情。5.赏析词作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对词进行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名作,这首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以下是对这首词从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的赏析:从语言方面来看,这首词运用了许多生动的形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词汇,使得词作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例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话以问句开头,表现出作者对明月的向往和敬仰之情。同时,“青天”这个形象也让人感受到一种高远、清新的意境。从意境方面来看,这首词通过对明月、青天、琼楼玉宇等形象的描绘,创造了一种深邃、宁静的意境。作者在词中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间真情的向往。例如,“高处不胜寒”,这句话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悲凉的意境。从情感方面来看,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间真情的向往。词中的“婵娟”这个形象,象征着人间的美好和真情,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祝福和对人间真情的渴望。整首词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热爱和对人间真情的执着追求。综上所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其优美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首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6.拓展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谈谈对词中情感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教师还可以拓展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诗词、歌曲等,让学生在欣赏中进一步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内涵。7.总结升华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8.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中秋节的作文、朗诵一首中秋节的诗词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感受中秋节的文化魅力。六、教学反思《水调歌头》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4课《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这首词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意境和情感。首先,我让学生听了这首词的歌曲,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接着,我让学生朗读了这首词,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词的意境和情感。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注重指导他们的语音、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词的情感和意境。在讲解词的内容时,我从词的写作背景入手,让学生了解词人写作时的处境和心情。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析词的上下片,让他们理解词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在讲解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让他们体会词人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讲解上片时,我让学生抓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的“明月”“青天”,让他们感受词人对明月的向往和对青天的敬仰,从而体会词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讲解下片时,我让学生抓住“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的“归去”“琼楼玉宇”“不胜寒”,让他们理解词人的矛盾心情,感受词人对现实生活的厌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我也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典故和比喻,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此外,我还注重引导学生欣赏词的艺术特色,让他们感受词的语言美和表现力。例如,我让学生欣赏词中的对仗和押韵,让他们感受到词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同时,我也让学生欣赏词中的比喻和夸张,让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身体用润肤液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合同的制片内容、制作周期与投资回报
- 纸或塑料杯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商务咨询合同:涉及咨询内容、咨询期限及咨询费用等细节
- 2024年度服装定制合同标的:企业员工工作服设计制作
- 2024年度5G基站建设项目工程承包合同
- 2024年度品牌授权使用合同with品牌管理条款
- 04年特许经营权授予合同
- 2024年度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某专利持有者将其专利许可给另一方的合同
- 2024年度环保项目评估咨询服务合同
- 上海市虹口中学2025届高三压轴卷数学试卷含解析
- 长春工程学院《西方文明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8.1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教学课件)-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 2024-2030年中国燃气发电行业发展前景预测规划分析报告
- 2024年辅警招考时事政治考题及答案(168题)
- 2024年“国际档案日”档案知识竞赛题目和答案
- 2024年广西普法云平台考试答案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一轮诊断考试 英语 含解析
- 2024年动迁房购买合同范本
- 2024年军事理论知识全册复习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