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卖炭翁》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及诗歌的写作背景,掌握诗歌大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3.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感受诗人对以卖炭翁为典型代表的广大劳苦人民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诗中精彩的人物描写和对比手法,把握卖炭翁的人物形象。难点: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诗词大会快速抢答,请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一句诗词,请学生抢答。问:大家知道这几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白居易。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卖炭翁》也是他的佳作。师生一起明确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及诗歌的写作背景,掌握诗歌大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3.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感受诗人对以卖炭翁为典型代表的广大劳苦人民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预习检测整体感知1、学生收集白居易的个人简介,并分享成果。了解白居易以及写作背景。生:介绍白居易及背景师:补充并总结。2、预习检测,读准字音两鬓苍苍辗冰辙翩翩两骑口称敕回车叱牛宫使驱将系向牛头3、听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师:播放录音生:听录音,注意字词读音及节奏4、划分节奏,熟读诗歌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提到“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作为乐府诗虽不像近体诗对节奏、韵律上那样严格,但也讲究节奏,朗朗上口,这首诗的节奏是二二三,划分节奏,朗读课文。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富有节奏、读出感情。②请同学读课文,生生互评。5.二读,疏通文意挑战自我,一决胜负:分配小组任务,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同学互助,理解诗歌大意。①收集学生问题,解答。②重点解读题下注释——“苦宫市也”,播放视频讲解,总结。6.整体感知为了检测大家对诗词的理解,设计如下问题:①这首诗讲述了什么故事?简要概括。预设:这首叙事诗讲述了卖炭翁烧炭、运炭、本想卖炭却被宫使掠夺的故事。②请围绕碳这一主题,概括三个场景。预设:烧炭——运炭——抢炭③找出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预设: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清朝龚自珍有言: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好多文章也有牵一字动全身的效果,试着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遭遇,你会用哪个字?生:怜苦难惨师:这是一曲寒冬中的贫民悲歌,《卖炭翁》字字品味都是苦,这次第,怎一个“苦”字了得!目标导学二:再读诗歌品味诗意1、深入品读,感悟形象。诗歌塑造了“卖炭翁”和“宫使”两个人物形象。分别找出描写这两个人物的句子,分析其形象特点(可结合人物描写方法、关键字词和相关情节)(1)析“翁”之苦首先分析卖炭翁“苦”在哪里?小组合作交流,请学生代表回答。用以下句式回答问题:“运用了(方法),从这句诗(这些词语)中,我读到了一位的卖炭翁,我是这样理解的。”示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了外貌描写,从这句诗中,我读到了一位烧炭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高的卖炭翁,我是这样理解的卖炭翁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通过烟火色、苍苍、黑等词语中展现出卖炭翁的烧炭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高。请学生代表回答,师归纳总结。(2)接下来分析宫使的形象,小组合作交流,请学生代表回答。用以下句式回答问题:“运用了(方法),从这句诗(这些词语)中,我读到了一个的宫使,我是这样理解的。”示例:“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运用了外貌描写,从这句诗中,我读到了一位横冲直撞、趾高气昂的宫使,我是这样理解的翩翩的意思是轻快的样子,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通过翩翩一词更能体现横冲直撞、趾高气昂的宫使。请学生代表回答,教师归纳总结。(3)分析艰苦、贫苦的卖炭翁与趾高气昂、横行霸道的宫使形成鲜明的对比。生:牛困人饥翩翩两骑满面尘灰烟火色黄衣使者白衫儿师:卖炭翁和宫使的对比体现出唐代宫市制度的罪恶。(4)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生:衣正单怨天寒: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及艰难处境。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宫使掠夺的残酷。师:通过以上对比,将作者对卖炭翁的怜、对宫使的恨表现的淋漓尽致。2、演绎文本尝“翁”之苦小组合作,用现代文演绎经典。(角色扮演的方式:叙述词、卖炭翁、宫使、路人甲/乙)3、主旨归纳炭可以带来温暖,也可以制造冰寒。炭是希望,也是绝望。炭引发怜悯同情,更激起愤慨憎恶。炭---被恃强凌弱的宫使夺走,被娇奢无能的统治者夺走,被黑暗腐败的现实夺走......《卖炭翁》通过“炭”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卖炭翁、宫使一个活得卑微沉重,一个活得轻纵骄横,在这鲜明的对比中,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也呼之欲出,对卖炭翁的怜爱,对宫使的憎恨,下面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鲜明的爱憎之情吧!4、深读文本诵“翁”之苦男女生朗读,并播放背景音乐。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拓展延伸白居易洞悉民间疾苦,为人民发声的诗不只这一首,我们再读——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dàn),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观刈麦》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安得万里裘(qiú),盖裹周四垠(yín)。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新制布裘》师:白居易听闻世间百姓的千苦万难,将民间疾苦形之于口,发而为诗,鸣尽世上不平,写尽人间疾苦。字字珠玑,生生入骨!对于他,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景仰!2、升华情感洞悉民间疾苦,为人民发声的诗人不仅仅只有白居易,还有很多其他诗人。唐朝李绅: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朝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北宋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北宋范仲淹: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师:他们都在为底层发声,关注劳动人民的苦难。(三)小结生:请同学归纳本节课的主旨。师:归纳总结。本诗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