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扎格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_第1页
西藏扎格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_第2页
西藏扎格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_第3页
西藏扎格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_第4页
西藏扎格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藏扎格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西藏扎格拉金矿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扎格拉乡,是一座含金矿床。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属于蚀变岩型,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上部的岩浆和水热流体。其主要地质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质构造特征

扎格拉金矿床地质构造复杂,主要有四系结构构成:冈底斯山系统、扎日曲岩群、太阳镇地区康西岩体和扎拉日贡特殊地区多种岩浆。矿床区域内普遍出现具有东西和南北向走向的褶皱构造,这表明了该区域受到了强烈的挤压和变形作用。

二、岩石特征

扎格拉金矿区主要出露晚古生代中期至新生代的多种岩石,其中包括侵入岩、火山岩和沉积岩。较为典型的侵入岩有花岗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石英钾长花岗岩等。火山岩则以安山岩、流纹岩和角闪安山岩为主。与此同时,周期的沉积作用散布于矿区的西南部和东北部地域。

三、矿体分布特征

扎格拉金矿床矿体分为火山岩和侵入岩型金矿,火山岩型占据较大比重。金矿体多分布于花岗岩侵入杂岩和火山岩顶板相互接触带。矿体成矿物质主要为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方铅矿等。

通过对扎格拉金矿床的地质来看,降低成矿物质运移的阻力是关键的,在矿区内的各种岩石类型之间的界面交界处为目标区域,此区域对于矿床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区域内挥发性成矿物质的释放、淋滤、沉淀等物理化学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根据这一点可通过在矿体周围布置井田,利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技术手段找到潜在的金矿体。扎格拉金矿床是西藏自治区的重要金矿床之一,研究其相关数据能够更好地了解其开采价值和发展潜力。

一、矿化特征:

从扎格拉金矿床的采矿实践来看,该矿床属于高硫化型矿床,其金成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方铅矿等矿物。矿床分为火山岩和侵入岩型金矿,其中火山岩型占据较大比重。金矿体多分布于花岗岩侵入杂岩和火山岩顶板相互接触带。矿体的形态包括薄层、脉状、散在等,呈现出分散性。

二、储量:

经过勘探,扎格拉金矿床的总储量达到了23.35吨金,其中地表储量为9.11吨。而在实际开采中,已经挖掘出金矿储量约14吨,矿石品位在2-10克每吨之间。由此可见,扎格拉金矿床的储量较小,利用价值有限。

三、开采现状:

扎格拉金矿床的开采已经持续了30余年,目前采用的采矿方法有露天开采和地下采矿两种方式。其中露天开采主要是在采矿区的山坡上整理金矿石,同时铺设矿石运输道路,将金矿石转运到附近的加工厂进行加工。地下采矿则是采用隧道开采的方式进行,由于矿体为脆性岩石,所以采矿作业工艺较为复杂,采矿效率较低。

四、发展前景:

扎格拉金矿床的开发利用目前已经面临了储量枯竭和成本过高等问题,不得不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在未来的开采中,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探索其露天矿和深部矿藏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同时,在经济环保方面加大投入,优化开采工艺,并能够充分发挥该区域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拓展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支持经济增长。此外,通过拓展科研领域,进一步研究开采的技术创新、流程升级,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利用和重复开发,为扎格拉金矿床的发展打开更加宽广的道路。中国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然而,其开发利用却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一些新型水电站方案得到了探索并开始实施,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可供借鉴和借鉴的经验。

一、新型水电站介绍

随着新能源领域的不断发展,新型水电站成为了水电领域的一个热点项目,它与传统水电站相比,具备更多的优势。新型水电站通常可以被分为三类:波浪能发电站、潮汐能发电站以及水力蓄能电站。其中,水力蓄能电站是利用水流等“水动力”驱动涡轮机,将水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二、案例分析

山西省太谷县旧县镇洛河水力蓄能电站是一个成功的新型水电站案例。该电站是根据太行山北坡三岔子河流域“大型风机+水力蓄能+光伏”多能互补电网建设项目的建设需求而设计和建设的。电站装备4台66000KW和2台33000KW水轮机组,总出力419700KW,年发电量达到29亿千瓦时。

该电站的优点在于通过可变速调节技术,将风电和光伏带来的峰谷差值,转化为潜水蓄能时的输出功率差,提高了电网输出的品质。同时,在电网失稳的情况下,水力蓄能电站可以进行快速调节,起到“过载保护网”的作用,保证了开关设备的安全稳定。

三、总结与启示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新型水电站在环保、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其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因而在其实施过程中,需要开展相关的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以提高设备和系统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启示性的经验。

首先,越来越多的新型水电站利用计算机仿真、模型研发、实测验证等手段来设计工程,使项目的效率和安全性更好地得到保障。其次,搭建完整的电力系统和电网,通过固定式发电以及可控、可调峰式发电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最后,实行绿色工程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