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案[16]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6讲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2023·河南安阳)清政府在1901年发布上谕称,“现在振兴庶务,亟应加意澄清,嗣后无论何项事例,均不准报捐买官,自降旨之日起,即行永远停止”;还规定以后官吏主要从专门学校的毕业生中挑选,并且须参加招聘考试,合格者方可录用。这些举措(C)A.解决了清政府内忧外患困局B.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C.有利于现代官僚体制的形成D.开启了中国民主化进程[解析]根据材料“清政府在1901年发布上谕……官吏主要从专门学校的毕业生中挑选,并且须参加招聘考试,合格者方可录用”可知,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在选择官员上从学堂进行选官,有利于现代官僚体制的形成,C项正确;“解决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改变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开启了中国民主化进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2.20世纪初,“国民之母”与“女国民”作为新女性形象为知识分子所期许和倡导,许多女革命家、女性知识分子皆把着男装看成是“由外而内”实现由文弱到勇武、由贞静到侠烈的新女性的重要手段。这反映出当时(C)A.男女平等初步实现 B.女性爱美意识强烈C.革命思想得到传播 D.西式服装成为主流[解析]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传播。依据材料“许多女革命家、女性知识分子皆把着男装看成是‘由外而内’实现由文弱到勇武、由贞静到侠烈的新女性的重要手段”可以看出,革命思想对女性的影响,是革命思想得到传播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革命思想对女性的影响,不能说明男女平等初步实现,而且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不是女性爱美意识增强的体现,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西式服装的影响,而且“主流”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3.(2023·江西赣州)1903年,年仅18岁的邹容出版《革命军》一书,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章太炎为之作序。书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军》一书风行海内外,畅销一百余万册。材料可用于说明(A)A.中国民主革命思潮的涌动B.辛亥革命赢得国际支持C.辛亥革命的社会基础广泛D.三民主义顺应历史潮流[解析]庚子国难之后,中国知识分子对腐朽清政府的本质认识得更加深刻,也更加明白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腐朽统治的必要性。根据材料“‘革命军中马前率邹容’……《革命军》一书风行海内外,畅销一百余万册”可知,中国民主革命思潮涌动,A项正确;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爆发,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辛亥革命的社会基础广泛”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C项;三民主义的提出是在1905年同盟会成立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4.(2023·湖南永州)20世纪初,新的知识精英群体开始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准则,“专制太甚,人心难收,自费留学、国外求学或著书立说以图学制革命者,颇不乏人”。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国社会(D)A.清朝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成为主流C.救亡图存的方向发生转移D.形成了政治变革的思想和群体基础[解析]20世纪初,伴随着新式学堂和教育的发展,接受西方思想、不同于传统教育体制下的知识分子群体日益壮大,他们成为传播新思想、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结合材料,这些新的知识分子群体主张教育改革,反对专制体制,成为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社会基础,D项正确;“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与材料关联度不大,排除A项;新式知识分子的壮大有利于革命队伍的扩大,但不是所有的新式知识分子都拥护革命,排除B项;中国救亡图存的方向与内涵发生变化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排除C项。故选D项。5.晚清绅商向来主张由上而下的立宪,反对激烈革命。武昌起义后,长沙新军响应,“各商民人等,欢迎义师……绅学各界人等前往投效者,络绎不绝”。在起义各省,绅商都不同程度地协助了反清的“独立”运动。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D)A.三民主义得到社会各界认同B.资产阶级充分动员社会各界民众C.革命党人政治势力迅速壮大D.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政治处境[解析]由材料可知,晚清绅商由反对激烈革命到协助反清的“独立”运动,表明清政府在预备立宪中的倒行逆施促成了各种政治力量的联合,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政治处境,D项正确;“得到社会各界认同”“充分动员社会各界民众”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革命党人政治势力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6.1907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河南》月刊,发表了大量涉及中外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文章,如《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青年肖像》《华盛顿指挥军士肖像》《易水送别》《樊于(於)期以首付荆卿》《田光自刎以报太子丹》等,产生了很大影响。据此可知,当时的留日学生(D)A.复古与媚外观念并存B.主要追求民主与科学C.试图借助列强来排满D.存在暴力革命的倾向[解析]根据材料“1907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青年肖像》《华盛顿指挥军士肖像》”“《樊于(於)期以首付荆卿》《田光自刎以报太子丹》”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留学生意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主张用暴力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D项正确;材料不是复古与媚外观念并存,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追求民主与科学,排除B项;材料不是借助列强来排满,排除C项。故选D项。7.(2023·广东期末)下图为晚清的一份电报原文。该电报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C)军咨府致萨镇冰函稿八月二十三日(10月14日)敬启者:湖北事机危迫,时期万不可缓。贵大臣所辖之军队,务令迅赴汉口,攻击匪徒,沿途万勿延误为要。此颂日祺。军咨府启A.太平天国战局激烈 B.清末新政成效显著C.辛亥革命的突发性 D.晚清民族危机加深[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后,10月14日,清廷军咨府发电报要求军咨府长官萨镇冰快速派军赴湖北镇压,可见辛亥革命的突发性,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时,中国还未使用电报通讯,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清末新政成效显著,排除B项;当时汉口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外来侵略战争,不能体现民族危机加深,排除D项。故选C项。8.(2023·河北保定)1911年12月南北会谈中,南方代表伍廷芳声明,今日人心倾向共和,若非承认共和,别无议和之法。北方代表唐绍仪认为,请国民大会决定君主民主问题,开国会之后,必为民主,使清廷易于下台。这说明南北方(C)A.意识到预备立宪的必要性B.赞同以革命手段结束清朝统治C.希望以和平方式应对时局D.认可南京临时政府的施政方针[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南方代表伍廷芳强调以“共和”为前提的“议和”,北方代表唐绍仪主张“国民大会”“开国会”“民主”“清廷易于下台”,这表明南北双方均希望以和平方式应对时局,C项正确;“预备立宪”是清政府的改革举措,当时已经失败,排除A项;南北方都没有明确以“革命手段”结束清朝统治,排除B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1月1日,排除D项。故选C项。9.武昌起义前后,南方口岸城市地方精英希望通过签办团防,稳定地方秩序。在筹办过程中,支持“新政”“立宪”的绅士和经营现代工商业的新式商人取代传统乡绅成为筹办团防的首要领导者。这反映了(D)A.不同政治力量的利益诉求B.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C.地方精英迥异的政治态度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解析]根据材料“南方口岸城市地方精英希望通过签办团防,稳定地方秩序”“支持‘新政’‘立宪’的绅士和经营现代工商业的新式商人取代传统乡绅成为筹办团防的首要领导者”信息可以看出,此时中国正在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趋势,D项正确;材料未反映不同政治力量的利益诉求,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地方精英政治态度的迥异,排除C项。故选D项。10.(2023·宁夏期中)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于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次日(3月11日)由孙中山颁布。南京临时政府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在(C)A.传播民主共和理念 B.敦促清帝加紧退位C.保卫民主革命成果 D.获取广大民众支持[解析]材料“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于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次日(3月11日)由孙中山颁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不久,被迫同意袁世凯迁都北京,为维护民主共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要实行责任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政治,因此南京临时政府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在保卫民主革命成果,C项正确;传播民主共和理念是材料所述内容客观产生的影响,不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帝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项;南京临时政府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在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政治,而不是获取广大民众支持,排除D项。故选C项。11.(2023·安徽黄山)作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写道,“其后二年,辛亥革命到来了。我们乡僻地带,交通阻梗,不知秦汉,遑论魏晋,如‘革命’这样的名词,从来没听过;乡间所说的,还是‘造反’。”据此可知,辛亥革命(D)A.推动了共和观念的传播B.在农村遭到百姓的抵制C.并没有取得实际的成效D.未引起广大民众的共鸣[解析]根据材料“我们乡僻地带,交通阻梗,不知秦汉,遑论魏晋,如‘革命’这样的名词,从来没听过”可以看出,当时偏远的乡村等地对于革命并没有产生多大的认同,因此说明辛亥革命的影响力有限,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共和观念的传播,排除A项;材料反映辛亥革命未引起广大民众的共鸣,而不是“在农村遭到百姓的抵制”,排除B项;仅从材料不能说明没有成效,排除C项。故选D项。12.(2023·江西期末)1912年5月9日,广东《民生日报》在“论说”中写道:“从前正绅,既多遭盗贼蹂躏,逃亡殆尽;其未遭挫折者,亦自以所得亡清头衔,不足以慑服乡里,且鉴于前车,不复挺身任事,于是地方办事机构,扫灭净尽。”此记述可说明,当时(D)A.乡村社会秩序已弃旧趋新B.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基层C.下层民众的民主意识觉醒D.地方传统旧势力受到冲击[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农村的乡绅或“逃亡”或“不复挺身任事”而导致了原来旧的地方办事机构不再理事,这说明地方传统旧势力受到了冲击,D项正确;材料现象说明地方社会处于无序状态,而不是弃旧趋新,排除A项;材料中的“不复挺身任事”说明乡绅没有积极共建民主共和政府,民主共和观念对基层影响较小,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下层民众的民主意识,不能说明“觉醒”,排除C项。故选D项。13.(2023·陕西渭南)武昌起义之后,在新疆伊犁的革命党人冯特民、杨缵绪等人担忧沙俄乘乱入侵,动员回民响应革命,发动伊犁起义。起义后,各方“当众申明和平解决,组织汉、满、蒙、回、藏五族共进会”,杨缵绪被推为该会会长,宣布实施五族共和,出示安民。这说明辛亥革命(B)A.强化民众对新政权的归属B.推动边疆地区民族国家认同C.有着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性质[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疆伊犁起义之后,各方“当众申明和平解决,组织汉、满、蒙、回、藏五族共进会”,实行五族共和,这说明当时新疆地区民族认同感较强,意味着辛亥革命推动了边疆地区民族国家认同,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众对于新政权的归属,而且无法判断当时是否成立了中华民国,排除A项;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C项;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D项。故选B项。14.(2023·广西期中)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由此可见,辛亥革命(C)A.变中国由臣民国家为公民国家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C.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进步D.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民众对于留辫子这件事的态度在辛亥革命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人民民主平等意识增强,社会习俗的变化体现了社会进步发展,C项正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无法体现公民国家,实际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排除A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是政治制度方面的影响,而材料说的是社会习俗的变化,排除B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说法错误,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D项。故选C项。15.武昌起义刚胜利,革命士兵们即把有“资望”的黎元洪推上了都督宝座;浙江革命党人尚在筹划起义时,就已确定让有“资望”的汤寿潜当都督;湖南光复后,在当地势力非常大的谭延闿取代年轻革命党人焦达峰担任都督。据此可知,辛亥革命(B)A.极力维护传统社会秩序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未提出社会法制的计划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武昌起义后,有些起义胜利的省份推举封建旧官僚和立宪派担任都督,这表明辛亥革命具有明显的妥协性,B项正确;A项的“极力维护传统社会秩序”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表述太绝对,亦与材料不符,故排除;辛亥革命先由革命党人暴力发动,属于自下而上的革命,而不是自上而下,故排除D项。故选B项。16.(2023·河南期末)从武昌起义至民国二年底,“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据统计,当时全国公开成立的团体达682个,其中政治党团者312个。这可以用来说明辛亥革命(A)A.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推翻了封建制度体系D.铲除了专制的社会土壤[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可知,当时政治党团建立的数量较多,结合所学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结社的权利,而政治党团数目的增多体现了民主政治成为时代潮流,这离不开民主共和理念的传播,A项正确;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制度依然存在,排除C项;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但专制主义思想仍然顽固,并没有被彻底铲除,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大妥协”……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材料对辛亥革命“大妥协”的两种评价,你同意哪一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答案]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否定)。理由:“大妥协”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未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导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开始了中国的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共和名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速冻栗肉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中国眼镜业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充棉球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男丝棉袜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生物解剖实验台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斜锥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双摇手护理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门禁免提可视主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软化水用盐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天丝绒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2年全国应急普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大全-中(多选题库-共2部分-1)
- 神经病学运动系统
- 妊娠合并甲减的护理
- (新版)船舶管理(二三副)考试题库及答案【正式版】
- 《危机公关处理技巧》课件
- 科学活动会跳舞的盐
- 第六单元除法 (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 幼儿园手足口病教师培训
- 浦东机场使用手册考试V7-R2
-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手册》
- 2024时事政治考试100题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