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旧书为题的作文【篇一:旧书】
只翻开第一页,便知字里行间都写了些什么。——题记
有这样一种称谓叫做记忆,有这样一种群体名字叫做旧书。我绝非什么收藏家,也绝非集邮那般的爱好者。
我只是纯粹的喜欢书,因此离不开书。喜欢书,自有那满架的书橱可以例证。喜欢书,喜欢在字里行间品味,捉摸。喜欢书,也自然喜欢买书,可不管有多少书,在书橱最不起眼的一角,始终都放着几本并不起眼的旧书。
书已经很老了,纸张也已经开始有些微微发黄,连封皮上的出版日期也已有些斑驳,只是知道,这里面“年龄”最小的一本也决计不会比我年轻。可那的确不是我的书,我又未尝去过旧书摊淘宝,或许,那里今后会成为我一个顶重要的去处。
那些书,都是上一辈的人留给我的,承载着他们那一代人的心灵寄托。我的书,就在那几本书的旁边,比那些稍稍年轻了十几年韶光,它们是我长大后自己买的。我的旧书,总是翻旧的。
当我终于翻开旧书,看着那相识的话语,望见那点缀于其间的笔画,也给我以性灵的迷醉。有些章节我也注解的密密麻麻,让我也顿时豪气一生,直欲与文章比一比,看谁的字更多一些。正是一个人,启开书。只细望那些写下的字,回首当年的时刻,许久不见,仍带有那几分犀利;再细细品味当初写下的话语,有的似乎我已不大同意,略显幼稚,不成熟,那是如今成长的标志。我拿起笔来,不时地勾画涂抹着什么。
有时它们也会给我以启示,当初的某些观点,我或已忘记,今日又重拾,大有茅塞顿开之感,好不痛快。重读旧书,特别是一本好书,在我看来,与其说是记忆的回归,毋宁说是对于情感的再一次冲击,这种情感的冲击一般是第一次读最为强烈,但每一次重读都会有不同的新的感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话绝非空穴来风。手握一本旧书,就好像抓住一个幸福。而今,这个幸福感还在不断的扩大:在墙角书橱里,翻旧的书还在不断的加入,溢满整个空间,直至“流”了出来。
直到有一天,有人问我:“你有什么财富?”我有旧书,满屋。
【篇二:旧书】
闲来无事,总会蹲在旧书摊旁,小心翼翼地翻开泛黄书页,贪婪地嗅着那特有的馥郁古朴的味道,伴着那柔曼隽永的韵律,悉心感受这古老的舟撩拨的文字的海。
那深沉的纸页,以一种无华平缓的语调讲述着一个个干枯如柴的人生、衰落的家族、殷红如血的事实,以及纯真饱满的幸福、温馨深邃的大爱、浩瀚抽象的哲理。它像一位老人,褪去世间的浮华,语重心长地告诉你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让你的思想走向深刻纯净,教你抛开烦恼与重负,笑对人生。旧书实实在在,没有复杂的插图,没有突兀的栏目,更没有天花乱坠的包装。它只有质朴的装裱,只有占满书页的文字。
一页浅色的纸做封面,几个庄重的宋体字做书名,几句富有情意的话做前言,几列简单的目录做索引,接下来,便是洋洋洒洒的正文。若是能够有幸翻到附有批注的旧书,那便如同得到了书中珍宝。你可以与旧书原有的主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发现自己没有领悟到的思想层面,给自己再添一颗颗深藏在箱底的钻石。让原来还肤浅的思想渐渐丰腴起来。这不是名家所做的批注,你不必毕恭毕敬地全盘接受,不敢质疑。
这是一个思辨的过程,你思维的广度由此打开。阅读文学巨著、古典名著,若是能够拥有一本古老的简装本,这超越时空的韵调,便能够带你走进那个时代,真切感受那时社会的氛围,感受那时人们的情感,追循历史人物的足迹,那古时的空气都能够荡起你心中的涟漪。
这时的你,自由翱翔在历史的天空,畅游在历史的长河,那俯瞰历史的曼妙,打捞历史的神秘,如梦如幻。旧书,是被遗忘被尘封的记忆。它布满尘土的封面下,包含着永不落伍的知识,旧书被一次又一次的翻新,不变的,是其中永恒的富有深远意义的常读常新的文字。它不像市面上有些装裱华丽而内容平淡甚至低俗的书籍,它补给包含着文学史上沉积下来的精华,还蕴含着一种简单沉稳的心态。
捧一本旧书,泡一杯浓茶,与阳光交织的黄晕中,让心灵恬然地律动。翻开旧书,深吸一口历史的气息,让它,教给你文字的真谛,人生的真谛。
【篇三:旧书作文】
一只带有金属环扣的紫檀木箱,轻轻打开,没有预料中的金银首饰,一阵灰尘过后,映入眼帘,是厚厚的几捆旧书。
我轻轻的掸去灰尘,翻开发黄又起卷的书页,有陈年药材的古老香味。有些字迹是模糊不清了,保留下的字迹有的却还是繁体中文,我看不太懂,但却能感到那历经多年弥香的书卷中沉淀的文化底蕴。
古代人们每年都有晒书节,那必定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家家户户把阁楼里放藏的旧书拿出来晒,除去那潮湿,除去那霉气,让那书角在阳光下舒展开来,吸收灵气。对于读书的贤士来说,晒书是尤为重要的节日,他们自是把那压箱底的旧书当作传家的宝贝,会细细擦去屋子里最好的桌子上的污渍,才肯把心爱的旧书小心翼翼地放上去。晒的旧书多,是值得夸耀的事,书香门第的旧书文化便是这样源远流长。
在中华文化中,旧书是历史沉淀下的智慧;在现代都市中,旧书是追求知识,回首往事的珍宝;在我们的心灵中,旧书是一份内心的从容、淡定,是对更高境界的执着仰望,又是对如花的年华岁月的一段留守。旧书蕴藏的是整个民族,记录的又只有自己。
毛主席在抗战期间与解放战争期间唯一不肯丢弃的,是几箱看似累赘的旧书,却跟随了几年行军的旅程。在微弱的油灯下,主席在旧书上做下了密密的批注,在那些寂寞艰苦的岁月,革命的希望被点燃。
旧物总该丢弃,书本总会读完,可是我们不舍得把自己爱不释手的书卖到废品收购站,我们宁愿一读再读来说服自己不要把它丢弃。其实我们不愿丢弃的,是对知识的尊重,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是对自己心灵的坚守,是一份淡淡的宁静从容。
爷爷告诉我,以前的书种类很少,而且在战争年代,饭也不一定吃得上。他静静的抚摸着几本《论日本帝国的兴衰》,眼里满是怀念与珍惜。我想象着几十年前他欣喜地躲在被窝里看书,看完后又犹豫地把它们藏了起来。那只紫檀木箱的确装过首饰、嫁妆,但最后还是成为了旧书的家园。
是啊,金银珍珠,比不过旧书中的黄金屋,比不过旧书中静如流水般的岁月……
【篇四:童年的连环画】
搬了几次家,书橱里的书也整理了好几回。新书不断的添加,旧书陆陆续续地被清理出来,送进了废品收购站。童年时读的书所剩无几了,只有一些连环画,虽纸质已经微微发黄,但依旧被我珍藏着。每次整理书橱,当翻到这些薄薄的小册子时,一种久远的依恋漫上心头。这依恋似乎一直就藏在我心田的某一个角落,当回忆的闸门打开时,她就会流溢出来,在我的心头漫开,带着童年的那份纯真、那份甜蜜、还有那份淡淡的酸楚。
记得第一次接触课外书时,我已经上三年级了。由村上的教学点(一二年级)进入村小本部上学,我才感到自己真正成为了一名小学生。一切都是那么令我兴奋。特别是语文老师经常带给我们一份份惊喜。这位姓程的老师,每次进城回来,总会买来一些连环画,什么《大人国》《小人国》《阿拉丁的神灯》等等,每次当他在讲台上将连环画(我们当时称小人书)高高举起时,我们的脖子伸得老长,睁大着眼睛,想看到封面是什么样的。似乎有一个神秘的世界就藏在小人书里,等待着我们去探知。
小人书发下来了,由于每次只买了十来本,老师就让我们几个人合看一本,轮流传看。教室里,一群一群的小脑袋凑在一起,静静地看着小人书。虽是几人合看,但没有人喧哗,大家都被这另一个世界所深深吸引。下课时,同学们在一起谈论着小人书里的情节,评论着小人书中的人物,谁是好汉,谁是坏蛋等,争着辩着,虽面红耳赤,但心里那份痛快就甭提了。
上了四年级后,那位为我们打开课外阅读启蒙之门的程老师不教我们了。少了小人书陪伴的失落、焦渴感伴随我有一个学期。好在一次随哥哥上城,东溜溜,西逛逛,在县城电影院前的场地上,一片热闹的景象犹如新大陆似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东一块西一块的,广场上摆设着好几家书摊。所谓书摊,就是由几张竹床(夏天乘凉时用的简易床)作摊位,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花花绿绿的连环画。走进这片场地,就犹如走进小人书的天地,弯着腰从这家书摊,走到那家书摊,走走停停,眼睛扫视着一本本连环画的封面,从书名、封面来猜测里面的内容是不是有趣、精彩。有时,猜得心里直发痒,忍不住伸手去翻一下,常常会得到摊主的一声呵斥,便又有点不甘的缩回手。捏捏口袋里少得可怜的两角钱,这两角钱是妈妈特批给我上城买小吃的零花钱,它忍受了炒板栗香气的诱惑,抵住了糖葫芦色彩的迷惑,终于等到了“英雄有用武之地”——租看小人书。看一本小人书要二分钱,虽说能看十本,但在这浩瀚的小人书世界,确只算得是一滴水珠而已。于是精挑细选,于是手捧小人书,于是沉浸在故事中的喜怒哀乐中,一天下来,饥肠辘辘,可小人书带来的那份阅读的快感让我忘记了饥饿。
从此,我便常常盼着星期天的到来。可是,家中的农活常常压制了我上城的欲望。即使有了上城亲密接触连环画的机会,可家里的经济是不允许我每次上城都有零花钱的。捡废品换得零花钱,成了我积攒上城看连环画费用的重要渠道。一次次光顾电影院前的小广场,一本本连环画让我的童年生活变得色彩斑斓,变得有滋有味。但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远离了这一片童年的乐土。
又是一次上城,又是一次坐在书摊中,又是一次津津有味的翻看着小人书,又是一次忍不住偷偷的发笑。突然,有人叫我的名字,抬头一看,原来是同村的一个小伙伴,他偶尔也来光顾小书摊。打了一个招呼,我便又埋头沉浸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中。终于,囊中见底,我恋恋不舍地打道回府。刚转过一个街头,忽然,有人追上来抓我的衣领,将我吓了一大跳。只见连环画的摊主一脸怒气,他厉声质问我,为什么伙同他人偷窃他的连环画,我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所措。在摊主的叫骂声中,我才明白原来和我打招呼的同村的小伙伴偷走了他的连环画。惊慌的小小的我只会无力的说自己没有偷书。那摊主咬牙切齿,揪着我的衣领要我带他去追那位小伙伴。我忍受着大街上行人投来的鄙视目光,哭哭啼啼地去找真正的“偷书贼”。可那个小伙伴早就溜之大吉了。摊主无奈,将所有的怒气喷向我,直到骂累了,才放了我。后来,不知怎的,班主任老师知道了我“偷书”的事,在班上不点名的批评“有人手脚不干净,败坏学校名声”,我真是“跳进黄河洗不清”。
自此以后,我再也没有走进那曾经带给我无数快乐的连环画世界了。只是积攒了一定的零花钱,我才到新华书店里,买一两本连环画。好在后来我上了初中,年龄的增长、阅读面的扩大,使我对连环画的兴趣减弱了。
好多年以后,当我从师范毕业,再到电影院前走走,去寻找童年的足迹,寻找着童年的关于连环画的记忆,可那片书摊已不见了。空空的场地上,我怅然若失。
这种感觉,在我每次整理书橱的时候,在翻看着珍藏的连环画的时候,会变得愈加强烈。哦,童年的连环画,永远抹不去的童年的印记。
【篇五:旧书】
旧,是个哀伤的字。正如它的结构——一日被一墙阻隔,我的记忆被时光阻隔,它徒留下幻影,昔日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旧”于是危险,因为我无法判断它是否真实。纪伯伦说:“诗人用云雾塑成形象,他也是废墟中捏弄残灰的王。
云雾与残灰,区别于何方?书与旧是同一的——书承载着旧的重量,旧编织了书的涵养。曾经听人说起他最爱的书,我便在脑隙中搜寻我的最爱——是柏氏的《理想国》,还是尼采的《查氏如是说》?是托氏的《魔戒》,还是疯叔叔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我费尽心机地拿它们来比较,落得一场空。用哪种度量衡评判?一千种眼光有一千种哈姆莱特,我不忍心为一枝独秀的奇葩而放弃九百九十九朵“略逊”的花啊。
书于我是等价的,因我太贪婪,见不得一丁点儿损失。书都是旧的,而旧的东西都是要仰赖想象的,所以我爱书。书给我自由,使我不必拘束于现实的镣铐而能够带着镣铐起舞。在旧书中,我得以膜拜赫拉克利特隽永的残篇,也得以为唐吉诃德的癫狂咏叹,也抛泪于百年前的瓦尔登湖畔,也为饥肠辘辘的佛罗多煮一锅野菜。且不说物质与精神哪一个更值得珍藏,单就“存在了的必定有理”讲,存在了千年或许甚至万年的旧书也必定有不可被蔑视的军功章啊。它也必定再次受命为人类在时光的疆场上冲锋陷阵以求取荣耀。但旧书却不是所谓“功利”的,如若非要“功利”,那么书顶多只是个人精神的食粮。
毕竟书只是个人的事啊。“焚书坑儒”已让国人痛恨了两千年。不为人道的是,秦始皇帝既是焚书者又是作者兼出版商。他用火烧尽一个时代积累下来的精神,把多愁善感的儒生的想象空间变作蘸含着血泪的焦土。同时,他也用篆体写下了他的书。后来,始皇帝将他的书出版在广袤的时空里。再后来,中华文明无奈地购买了这书——因货架上只有它。中国一次次地修订它,把它列为“华夏子孙必读书目”之一了。
其实,国人斥责始皇帝只不过是这书的注脚罢了。有些书是注定要钻进人的皮骨的,这些书不仅厚重,还散发着樟脑味儿。历史就是这么一本被揉掉了封皮的旧书。想必有人要宣称“书是现实的摹本了”。现实与想象本就是扑朔迷离、难解难分的。谁能说清楚它们之间的关联?我只知道哲学家还不清楚。然而为何非得把这二者割开?这岂不类似于挑拨同胞相残?摹本论者大概起初就对旧书不怀好意吧。书是重要的,别轻易断定它的本质,否则人会因此失去很多。
细细想来,生活与书其实异曲同工。生存着的人一边抚摸着旧文字,一边掂量如何填补后面的空白。这书日渐更新,也日渐泛黄。这就是生活啊,只不过书的主人与书的用途目前依然待定着……
【篇六:旧书】
淡淡的月光从窗外照进来,浅浅地映在房间的地板上,投下柔柔的光辉。
轻轻打开书柜,我看到了我熟悉的书目。目光在一本本书上游移,不知道该拿出哪一本,本本都是我最熟悉不过的,有厚厚的《红楼梦》,薄薄的连环画,深奥得我至今看不懂的《论语》……一本本书都是我能倒背如流的。我犹疑地看着,突然,一种莫名的心情跳动了一下,只是微微看了一眼,便毫不犹豫地把最底下那本早已破旧不堪的一年级教科书抽了出来。
轻轻地翻开,“嚓啦啦”的一响,泛黄的书页硬邦邦的,我先是一愣,然后不禁笑了起来。我想起来了,快上二年级的时候,我边看它边洗脚,一不小心,手一滑,它就像一只泥鳅似地滑进了水盆。
一页页翻开,先是拼音,然后便是教我们写简单的生字了。虽然上面的字迹都随着水迹模糊了,却还是大致辨得清楚。我看见一个女孩,用又白又胖的小手,紧紧地抓住铅笔,一笔一画地写着,写得歪歪斜斜,脸上却满是童稚的欢喜。
“一”字突然映瞒了眼帘,满页纸上都是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一”字,一开始的“一”,画得像蜈蚣似的,压抑得让人难受。后来的虽然算不上清秀漂亮,至少也没有一开始的难看了。在书边的角落里,我看到了一行稚嫩的字体:wohuixiezile(我会写字了)。虽然是拼音,但我还是看明白了,那个女孩,在满满的一页上画满了“一”字,最后欢天喜地地在角落里写上了一行拼音,明丽的阳光从发丝里穿下来,圆圆的小脸上映满了纯真的微笑,就像浮在水面上的阳光一样灿烂。
继续往后一页页翻着,每一页都有东倒西歪喝醉酒似的字迹。有一页上的纸不知为何破了半张,一看到这,我就明白准是和父母闹别扭了。从小我就有这个毛病,一来气,碰到什么撕什么。
一页页翻着,有一页上画了两个小人,歪歪扭扭地杵在纸上,不知正说着什么,对话早已模糊,但一种久违的心情从我心上悄悄滑过。
小时候用的书,现在看上去非但不陌生,反而感到了分外的亲切。从小学一年级的幼稚,到初中二年级的成熟,我的变化真的不小呢!但是心里的童真似乎并没有变,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结了一层厚厚的茧,随着这本旧书一页页翻开,那茧,一层层地打开了,童心飞出来,童年的快乐像漫天的阳光一样撒了下来……
静静的月光洒在手里的旧书上,虽然书页早已泛黄,我却看见了童年的笑,童年的泪……
【篇七:旧书】
好风如水,月夜读书,寻得旧书,名曰:《昭君怨》。尘封许久,视之黯然,常以为书即美人,往昔之书,岂非古之美人乎?遥想当年,初出青梓,皓齿明眸,读之心如浴雪,而今黄尘满面,素蟫灰丝,蠹鱼百出。人生百热,终有一冷。好书如玉,兰心蕙质,然亦有生老病死,朱颜零落,纵玉貌绛唇,亦将委骨穷尘,莫不埋魂幽石;千古以来,历尽劫波,不禁喟叹。梦中与之语,对泣不能言:
三更无眠书当枕,一朝醒来梦无痕。旧梦一去生新恨,缣缃黯淡书蒙尘:“蠹鱼昼寝作旧宅,素蟫夜宴到新晨。可堪香销芳骨折,应是情绝累故人。几经寒暑肌色衰,往昔红颜不复存。自叹自怜还自怨,凄凄自语到黄昏:我知歌哭皆百态,自知此生在红尘”。“佳人秋士莫嗟叹,壮怀遂志本无门。黄金台上昭王死,望夷宫前徒逡巡。列侯将相轻千金,满朝朱紫尽王孙。纵然明日有万劫,此恨难消与谁说?”“一误流光悔后迟,半生青春便永诀。而今四月芳菲歇,只余子规空啼血:青春苒苒芳草茵,紫陌纷纷杏花雪。可怜东风唤不回,梦断故国旧山岳。帝城歌舞春色深,君臣欢娱醉日月。今日境遇竟如此,前世红尘何难越。烛影摇红光破碎,孤枕独眠双泪绝。愁肠百转不得结,虫噬鼠啮肝胆裂”。“平生非无沧海志,岂能空被尘埃没。长空白云向天拍,问君岂是容颜改?我今为君歌一曲,麒麟一夜呼天籁:美人黄卷今非在,豪杰埋骨凤凰台。白云苍狗复白云,沧海桑田复沧海。斯既帝秦五刑具,却道天子重英才。宁戚饭牛歌《下里》,不能逐兔至上蔡。貂裘角弓生尘埃,欲骑青牛真可哀。茫茫黄沙秦关道,漠漠白云汉边塞。隐者行处没苍苔,何人高吟归去来?”“古来兴亡皆如此,如今方知伤我怀:秦淮灯影何茫然,汉水归舟只影单。梦沉书远鸿声断,绿浓红稀莺语缓。蓬莱无处觅蓬莱,关山难越越关山。遥夜举杯清酒暖,日暮倚楼翠袖寒。少年鬓发渐渐老,唯有春发今又还;当时年少春衫薄,如今鬓白心已远。看惯世间人悲欢,卷听川上水潺湲。山花烂漫清梦残,回首夕阳望乡关。盛宴归去人尽散,欲往东岳行路难。然则莫道桑榆晚,少年不可等闲看”。
学得古人句,铅华满面,不得要旨。书旧,尤需怜惜。智慧难得。“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青灯易灭,黄卷难销。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健康养生中心加盟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度美甲店美容护肤项目合作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特种耐火材料采购及技术服务合同4篇
- 2025版农产品电商平台客户服务外包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民政局离婚协议书模板版权授权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应用股权质押担保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恋爱双方子女抚养权及探望权合同2篇
- 2025年度抹灰工程施工材料采购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农场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合同-@-1
- 二零二五年度高标准大棚建设与农产品加工合作合同2篇
- 2024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内部状况三维探地雷达快速检测规程
- 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政治试题 含解析
- 2024年高考真题-地理(河北卷) 含答案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课件
-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卷
- 2024风力发电叶片维保作业技术规范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光储充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 202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物理真题(含答案)
- 处理后事授权委托书
- 食材配送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