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湖北卷)(03)(全解全析)_第1页
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湖北卷)(03)(全解全析)_第2页
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湖北卷)(03)(全解全析)_第3页
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湖北卷)(03)(全解全析)_第4页
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湖北卷)(03)(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湖北卷)(03)

生物•全解全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a为毛细血管壁细胞、b为组织细胞、c

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详解】A、图中①②④分别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A正确;

B、02最终在组织细胞内被利用,且氧气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③为细胞内液,。2浓度最低,B正确;

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较大,血浆与组织液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C正确;

D、c处细胞为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②和淋巴④,D错误。

故选D。

2、【答案】D

【解析】

【分析】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醐的作用机理: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该酶的本质为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甘酸,A错误;

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是提供活化所需的能量,B错误;

C、该能为RNA,作用的底物也是RNA,RNA与RNA之间配对不存在A-T,C错误;

D、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

外侧(由此可以判断物质是进细胞还是出细胞)。a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

运输进细胞;be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进细胞。

【详解】A、若该图表示癌细胞膜,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A错误;

B,若表示人体红细胞膜,红细胞吸收K+是主动运输,B正确;

C、b和c都属于跨膜运输中的自由扩散,图中有的物质能自由通过,有的不能,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

性,C错误;

D、若图表示肝细胞膜,进食4小时后,血浆中的血糖浓度低,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

萄糖,升高血糖,D错误。

故选Bo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溶酶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

前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和“消化系统”。

【详解】A、真核细胞通过溶酶体降解自身非必需成分,获得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由此可知处于营养缺乏

条件下的细胞,细胞自噬现象会增强,以获得更多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其成熟过程中通过细胞自噬可将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

器清除,B正确;

C、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都受基因的调控,C错误;

D、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在核糖体上合成,D错误。

故选B»

5、【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和图乙,2号个体患病,且基因带有两条,说明2个体基因型为Aa或XAxa,因此该病为显性遗传

病,条带I表示基因A,条带2表示基因a,I号个体基因型为aa或XaY,3个体基因型为aa或X%a。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病不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X染色体显

性遗传病,A正确;

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号个体基因型为aa,2个体基因型为Aa,则4号个体基因型为Aa,

致病基因A来自于2号,若该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号个体基因型为X,Y,2个体基因型为XAX”,

则4号个体基因型为X,'Y,致病基因A来自于2号,B错误:

C、若4号个体只呈现条带1,4号个体(男性)基因型为XAY,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正

确;

D、若4号个体呈现条带1和条带2,4号个体(男性)基因型为Aa,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

正确。

故选Bo

6、【答案】B

【解析】

【分析】

RNA一般为单链,circRNA是一类特殊的非编码闭合环状RNA,无游离的磷酸基团,microRNA勺靶基因

结合可对靶基因起抑制作用,有些circRNA具有多个microRNA(微小RNA)的结合位点,circRNA与

micro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后,可导致microRNA不能与靶基因结合,从而解除其对靶基因的抑制作

用。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circRNA是环状RNA分子,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

B、circRNA和microRNA通过氢键结合成局部双链,B错误;

C、前体mRNA是通过转录形成的,需要RNA聚合酶作用,C正确;

D、microRNA对其靶基因有抑制作用,可以调控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产生数量,D正确。

故选Bo

7、【答案】A

【解析】

【分析】

1、脂肪可被苏丹ni染液染成橘黄色。

2、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3、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

分布。

【详解】A、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菠菜叶的叶绿体随细胞质流动而呈环形流动,A正确;

B、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不一定要用显微镜观察,如向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苏丹III染液,直接通过

肉眼即可观察颜色变化,B错误;

C、盐酸水解口腔上皮细胞的目的是改变膜的通透性、加速甲基绿和毗罗红进入细胞将DNA和RNA染色,

用健那绿染色时不需要用盐酸进行水解,C错误;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适宜用来观察质壁分离,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是白色的,可用于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D错误。

故选A。

8、【答案】D

【解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I)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

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

体综合征)。

【详解】A、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A错误;

B、该患者由染色体数目异常造成的,不能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病,B错误;

C、该病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患者母亲也可能是父亲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C错误;

【)、该个体(染色体数为47)的性腺中存在减数分裂的细胞(染色体数可为47、23、24、46或48),也存

在有丝分裂的细胞(染色体数可为47或94),所以该个体的性腺中可能含有染色体数为46、47和48的细

胞,D正确。

故选D。

9、【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

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

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

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

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神经干细胞修复神经组织为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中

遗传信息并未发生改变,A错误:

B、神经组织损伤后,会释放多种趋化因子吸引神经干细胞聚集到损伤部位,所以神经干细胞在内环境中具

有迁移能力,B正确;

C、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细胞外液的Na+内流形成的,所以细胞外液Na+浓度下降会导致神经细

胞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减小,C正确;

D、神经细胞中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Ao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的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取芽培养可以利用其较强的分裂和分化能力培养脱毒苗,经过脱水处

理脱毒效果好与阻碍病毒进入有一定的关系,图中的③、④均属于再分化。

【详解】A、茎尖细胞含有的病毒含量极少或者没有病毒,A正确;

B、经过热水处理脱毒效果好与阻碍病毒进入有关,其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病毒在图中处理温度下部分或全部

失活、B正确;

C、过程③、④所用的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C正确;

D、图中获得脱毒苗采用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激素,该技术不改变生物的细胞核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

【分析】

从题中实验设计可以看出,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可作为乙和丙的对照,乙瓶中氧气浓度增加,是由于光合作

用大于呼吸作用,乙瓶中氧气的增加量表示净光合速率;由于丙瓶为不透光的玻璃瓶,丙瓶中只进行呼吸

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丙瓶中消耗的氧气量可代表植物的呼吸速率。

详解】A、根据甲瓶、丙瓶可以计算出植物的呼吸速率,根据甲瓶、乙瓶可以计算出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二者相加就是实际光合速率,A错误;

B、在一昼夜内,乙瓶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净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5.6-4.9)+(4.9-3.8)=l.8mg,B错误;

C、白天正午时刻乙瓶中的植物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所以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C

错误;

D、丙瓶中需氧型原核生物也能消耗氧气,D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

【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在存在

氧气的时;1分子葡萄糖和6分子氧气和6分子水分在酶的作用下生成6分子二氧化碳和12分子水分,并

释放大量的能量;在无氧条件下,1分子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2分子酒精和2分子二氧化碳,释放少

量的能量。

【详解】A、酒精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A正确:

B、酵母菌无氧呼吸时需要消耗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使营养物质减少,很难维持大量酵母菌的代谢需要,B

正确:

C、酒精发酵过程中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导致pH值逐渐下降,不适宜酵母菌生存,C正确;

D、酒精发酵时进行的是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D错误。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乙可推知,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可以促进正常拟南芥的生长:如果激素对拟南芥作用后,拟南芥

生长有所改变,说明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如果拟南芥生长没有改变,说明是激素不敏感型。

【详解】A、从甲图中看不出野生型和突变型的赤霉素浓度,A错误;

B、图乙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茎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而不是抑制作用,B错误;

C、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超矮生型突变体后均不起作用,故该超矮生拟南芥品种属于激素不

敏感型突变体,C正确;

D、实验表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对于超矮生型突变体作用不大,但不能说明其细胞表面一定缺乏赤霉素和生

长素的受体,也可能是受体异常导致的,D错误。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

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田]和少量能

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2.无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

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印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

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题图

分析:图I中,需要从外界吸收CCh,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图II中,氧气浓度为0时,苹果只进

行无氧呼吸;随着氧气浓度增加,有氧呼吸强度增加,无氧呼吸强度减弱;氧气浓度大于18%时,二氧化

碳释放量不再增加。

【详解】A、叶绿体存在于叶肉细胞中,所以对芹菜来说,图I描述过程主要发生在叶肉细胞中,在幼嫩的

茎中也可发生,A正确;

B、图1显现出该植物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CO?,说明正处于光合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的状态,B正确;

C、图H氧气浓度为3%和9%时,苹果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尽管相等,但由于这两个条件下的氧气浓度不

同,显然呼吸方式不同,因此两个条件细胞苹果细胞呼吸消耗的糖的质量不同,c正确;

D、氧气浓度大于18%后,氧气增加,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不再增加,说明氧气此时不再是有氧呼吸的限

制因素,此时的呼吸方式只有有氧呼吸,故此时酒精产生量为零,D正确。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1、记忆细胞增殖的方式为有丝分裂,伴随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周期性变化,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

和染色体变异,不发生基因重组。

2、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保持对该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浆细胞并产

生大量的抗体。

【详解】A、记忆B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分裂过程伴随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周期性变化,A正确;

B、记忆细胞增殖的方式为有丝分裂,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不发生基因重组(自然

状态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

C、丙酮酸的转化或氧化分解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或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部位在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

基质,C正确;

D、抗原A再入侵机体后,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大量的抗体,D正确。

故选B。

16、【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3)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

成。(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

10%-20%的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研究牛.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

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

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

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题意分析,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属于捕食关系,而水稻和杂草争夺资源和空间,属于竞争关系。水

稻和杂草属于自养型的生物,属于生产者;害虫和鱼属于异养型生物,属于消费者。

【详解】A、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稻田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食物链、食物

网,A错误;

B、农民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是通过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

分的实例,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C错误;

D、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水稻和杂草都是生产者,都属于第一营养级,D错误。

故选B。

17、【答案】D

【解析】

【分析】

群落演替是指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群落演替类型一般包

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越

来越高,生物种类越来越多;演替的标志是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

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在演替过程中,只有谁更占优势,而没有谁灭绝谁的问题。

【详解】A、群落演替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沙丘的人工生态改造属于初生演替而退耕还林的群落

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二者演替类型不同,A正确;

B、封山育林过程可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更加适合生物的生存,加快演替的进程,将使群落的结构更复杂,

利用资源的能力更强,B正确;

C、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

结构,若某湿地经过保护后物种丰富度未发生变化,则其群落结构可能不发生变化,C正确;

D、是在这个演替过程中,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并没有消亡,而是优势地位被取代,D错误。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

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各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

中央的一个平面上;(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

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由于间期时进行DNA的复制,在分裂前期核DNA已完成复制,但由于着丝点未分裂,染色

体数目未加倍,A错误;

B、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布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后期着丝粒分裂,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

的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B错误;

C、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开始分裂,含有细胞壁物质的囊泡聚集成细胞板,之后发展成为新的

细胞壁,C正确;

D、在有丝分裂中,亲代细胞的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

质不一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错误。

故选C。

19、【答案】C

【解析】

【分析】

甲状腺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或者甲状腺激素含量低等情况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

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详解】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因此人体长期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TH)合成与分泌减

少,负反馈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增加,进而导致人体患甲状腺

肿,A正确;

B、TH分泌增多,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增强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故可引起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

素的量减少,B正确;

C、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

甲状腺激素,该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

D、人体内若出现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则会影响促甲状腺激素与受体结合,促甲状腺激素无法发挥作

用,进而引起TH分泌减少,D正确。

故选C。

20、【答案】A

【解析】

【分析】

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

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

【详解】A、一般而言,次生演替时物种的数目会增多,丰富度增高,稳定性会增强,但若是次生演替过程

环境因素较差或人为破坏较为严重,也会出现物种数目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情况,A错误:

B、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

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若地衣被大面积破坏,则整个生态系统将会崩溃,B正确;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基础是负反馈调节,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

重要基础,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或能量流动受阻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下降,D正确。

故选A»

21、25分)

【答案】(1).探究环境(外界)温度变化对大鼠体温的影响(2).甲(3).排除1C(环境温度)

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4).毛细血管收缩,

汗腺分泌减少(5).神经一体液(6),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大鼠平均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大鼠血液

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含量。将A组大鼠的甲状腺切除,B组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向A、B

两组大鼠注射等量的一定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溶液,饲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A、B两组大鼠血

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故激素(TRH)的含量(7).若A组TRH不减少、B组TRH减少,则观点二正确;

若A组大鼠和B组大鼠TRH减少的量相等,则观点一正确

【解析】

【分析】

大鼠是恒温动物,由温度较高的环境(25℃)移到温度降低的环境(TC),体温下降,此时对身体的温度

感受器的刺激增强,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增加,

TRH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甲状腺,引起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新陈代谢加强,产热增加,体温回升到正常水平。之后,由于反馈调节的存在,使

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详解】(1)将甲组从25℃的实验室移至的低温室,乙组仍在25℃实验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环境

(外界)温度变化对大鼠体温的影响。由分析可知,图示大鼠体温先降低后增加,应是甲组大鼠的体温,

设置对照组大鼠的目的是排除(环境温度)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

(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

(2)图中0〜lh期间,随着体温的降低,大鼠皮肤发生的生理反应是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

泌减少,散热减少。由分析可知,大鼠还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通过负反馈调节,确

保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不会过多。

(3)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TSH对卜丘脑的作用是直接作用还是通过甲状腺间接作用,所以实

验分组后要分别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含量,通过切除甲状腺来判断是否

是甲状腺起作用。具体实验设计思路: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大鼠平均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大鼠血液中促

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含量。将A组大鼠的甲状腺切除,B组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向A、B两组

大鼠注射等量的一定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溶液,饲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A、B两组大鼠血液中

促甲状腺激素释故激素(TRH)的含量。若A组TRH不减少、B组TRH减少,则观点二正确;若A组大

鼠和B组大鼠TRH减少的量相等,则观点一正确。

【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体温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相关实验探究等方面的知识,对实验现象和

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并能根据实验设计原则设计实验。

22、(16分)

【答案】(1).出生率和死亡率(2).迁入率和迁出率(3).样方(4).三、四(5).捕食和竞

争(6).直接(7).绿僵菌进行(生物)(8).生物防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从而避免直接或间接地

杀死某些生物

【解析】

【分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

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②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③潜在

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蝗虫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详解】(I)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

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蝗虫幼体

跳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所以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食物链从青草为起点,到最高营养级荒漠雕鹃结束,共有青草一沙鼠—荒漠雕鹃、青草一沙鼠一蛇一

荒漠雕鹃、青草一蝗虫T蛙T蛇-T荒漠雕鹑、青草T蝗虫一沙云雀T蛇T荒漠雕鹃、青草T蝗虫T蜥蜴T

荒漠雕鹃、青草T蝗虫一沙云雀T荒漠雕鹃共6条食物链。蛇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处于第三营养级,也可

能在第四营养级。荒漠雕鹃与蛇既有捕食关系,同时都以沙鼠为食,又存在竞争关系。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

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②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③潜

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蝗虫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无防治措施相比,用虫胆畏油剂进行化学防治后,禾本科植物类群的百分比降

低,冷篙和星毛菱陵菜的百分比大幅度升高,而冷蒿和星毛萎陵菜是牧草草场退化代表植物,因此说明化

学防治使牧场退化;与无防治措施相比,用绿僵菌进行的生物防治后,禾本科植物类群的百分比升高,冷

篙和星毛萎陵菜的百分比降低,说明生物防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从而避免直接或间接地杀死某些生物,

因此更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3、(14分)

【答案】(1).不定向性(2).不利或有害(3).易感、抗病(4).2(5).非同源(6).一对

同源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7).2(8).F2抗病个体的STR与亲本甲2号染色体相同,与14号染色体

上的STR无关联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频率是

很低的;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2.据表中结果分析可知,甲x易感一子一代全是易感一子二代:易感:抗病=3:1,判断易感是显性,甲的抗

病性状是隐性;乙x易感一>子一代全是抗病一子二代抗病:易感=3:1,故判断易感是隐性,乙的抗病性状是

显性性状。

3.甲乙杂交,F1自交,F2抗病:易感为13:3,属于9:3:3:1变形,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

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否则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D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或多害少利性等特性,故EMS诱变后,非入选大豆植株可能含有

不利的基因,需要及时处理掉这些植株。

(2)利用甲、乙两品种大豆进行杂交试验,据表中结果分析可知,甲x易感一子一代全是易感一子二代:

易感:抗病=3:1,判断易感是显性,甲的抗病性状是隐性;乙x易感一子一代全是抗病一子二代抗病:易感

=3:1,故判断易感是隐性,乙的抗病性状是显性性状。

(3)已知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因此甲乙杂交,B自交,统计F2性状分离比。①预期一:

若日均抗病,F2抗病:易感为13:3,属于9:3:3:1变形,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②预期二:若R、F2均抗病,说明甲、乙两

品种抗性基因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能是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突变基因所形成的复等位基因,或同一

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

(4)题干中提出出的1、4、7与甲均表现抗病,观察电泳结果可以看出甲的DNA条带在2号染色体的位

置与1、4、7个体重合,但在14号染色体上有差异,即F2抗病个体的STR与亲本甲的2号染色体相同,

与14号染色体上的STR无关联,说明甲品系抗性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基因突变的特点等,解题关键是把握知识的内在

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

24、(15分)

【答案】(l).BamHI和EcoRI⑵.CaCb(3).设计S基因特异的引物进行PCR(或“用S基因

特异序列作为探针进行核酸分子杂交”)(4).交换(或“同源重组”)(5).卡那霉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