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教案 专题四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_第1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教案 专题四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_第2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教案 专题四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_第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教案 专题四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_第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教案 专题四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2PAGE1PAGE1

课题专题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课时4课时(18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含义(2)掌握改革开放与富强的关系(3)掌握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和谐社会的特征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基础,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自觉(2) 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领悟意识与履行践诺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含义;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和谐社会的特征教学难点:改革开放与富强的关系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文旌课堂APP教学设计第1节课:→→传授新知(20min)→课堂讨论(15min)第2节课:→传授新知(25min)→课堂讨论(15min)第3节课:→传授新知(25min)→课堂讨论(15min)第4节课:课堂实践(一)(20min)→课堂实践(二)(20min)→课堂小结(3min)→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

(2min)【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案例导入(8min)【教师】讲解案例“向着伟大复兴,走好关键一程”(详见教材),并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实现伟大复兴、国富民强?【学生】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的应然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我们应齐心协力,同心共筑中国梦!通过案例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

(20min)【教师】引入新知,讲解富强的相关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这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完全一致的。它实质上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是什么样的国家,从而进一步指明了我们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教师】提出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是什么样的国家?✈【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一、富强——社会主义的应然要求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毛泽东在1945年4月24日中共“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所说:“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中华民族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任务,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及其团结带领下的中国人民的肩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富强的目标。✈【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富强的目标?✈【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讲解新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科学总结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富强观。这集中体现为:一是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二是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三是提出要努力实现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大把“富强”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观念,突出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首要问题。我国《宪法》序言中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师】提出问题:把国家主要任务写进《宪法》体现出什么?✈【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讲解新知发展的目标首先是要实现国家的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我们的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富强还是一个综合国力的概念。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经济的富强是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基础,同时也需要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硬实力、软实力的发展和增强,才能使国家走向全面富强。换言之,一国除了是经济富国、强国之外,同时还是政治强国、军事强国、文化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才是一个完全意义的强国,才真正称得上国家富强。富强作为一种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观念,是民主、文明、和谐观念,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观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观念的基础,并与之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从不同层面规范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如果要贯彻“富强”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就要坚持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体内容详见教材)【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堂提问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富强是社会主义的应然要求,认识改革开放与富强的关系课堂讨论

(15min)【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要”(详见教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应如何进行深化改革?(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为什么把“富强”放在首要位置?【学生】聆听、结组、思考、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发言,并进行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解,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的理解,辩证理解富强的意义和内涵第二节课问题导入(5min)【教师】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理解“民主”的,民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思考、主动回答问题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民主”的思考,从而引出新知识传授新知

(25min)【教师】引入新知,讲解民主的相关知识二、民主——美好生活的政治保障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民主是美好生活的政治保障?✈【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讲解新知民主是人类共同的政治理想,但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发展道路和民主模式,不同国家和民族必须根据自己的历史传统与现实条件,选择和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政治道路和民主模式。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既是一个价值目标,更是一种政治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为人民民主的实现提供了政治前提;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民主的实现奠定了制度基础。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前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后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性质和归宿。权力既然取之于民,就要用之于民,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教师】提出问题:您是怎样理解“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这句话的?✈【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条道路既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又有严谨的制度架构;既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要求,又有符合国情的实现形式和可靠的推动力量,内涵丰富、体系完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我们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具体内容详见教材)【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堂提问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民主为什么是对美好生活的政治保障,掌握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课堂讨论

(15min)【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习近平谈人民民主:治不必同,期于利民”(详见教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有哪些体现?【学生】聆听、结组、思考、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发言,并进行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民主的理解第三节课问题导入(5min)【教师】提出问题我国是文明古国,文明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哪些方面?【学生】思考、主动回答问题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从而引出新知识传授新知

(25min)【教师】引入新知,讲解文明的相关知识三、文明——伟大复兴的灵魂支撑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教师】提出问题:文明包含哪些类型?✈【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讲解新知文明是个多义词,拥有多重含义。从国家层面来讲,文明是指国家发展的状态,即国家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这是唯物史观对文明的根本定义。我们熟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都包含于国家发展的状态之中。从社会层面来讲,文明是社会秩序的确立,意指社会文教昌达、文德彰显而形成的王者修德、民风淳朴、风调雨顺的和谐景象。从人的层面来讲,文明则是指人的教养和开化状态。文明是谦恭有礼,是内在的德行开放出来的一枝鲜花。西方的“文明”一词包含脱离野蛮的开化之意。所以,文明有端庄优雅、有教养之意。倡导文明、建设文明、推广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是全党全社会始终不渝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都属于文明建设的范围。社会主义科技文明、制度文明、治理文明、政党文明、军事文明、公民文明、交往文明等,逐步成为文明建设的课题。可以说,文明兴则国家兴,文明衰则民族衰。文明决定社会的发展水平,塑造社会的基本面貌,文明提升社会的组织素质和成员素质、文化素质和创新素质、心理素质和行为素质。把文明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正是要从整体上提升中华民族的素质,从根本上提升中国人民的素质,从基础上提升中国社会的素质。✈【教师】提出问题:社会文明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贯彻“文明”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首先,要坚持“五个文明一起抓”,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文明观有机结合起来。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文明观,就必须尊重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和价值建构合目的性有机统一起来。其次,要把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古今和中外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再次,要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加强文明引导和道德治理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文明的人。……(具体内容详见教材)四、和谐——社会发展的可靠保证✈【教师】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理解和谐的?社会的和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讲解新知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治国思想。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崇尚和谐、向往和谐、追求和谐的民族。我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历史绵延最长的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屡处逆境而长聚不散、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将“和”的思想、“和为贵”的思想深深植根于我们民族精神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已成为我们永远的胎记,它体现着中国文化价值观中的最高原则。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2006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作报告时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特别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师】提出问题:我国有哪些政策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讲解新知以人为本是社会和谐的最高价值理念;和谐社会就是众人共建、众人共享的理想社会状态。习近平还围绕人的发展、为人民服务、人文精神和人民内部矛盾这四个关于“人”的问题,指出要切实把人的全面发展贯彻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落脚点,塑造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人文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点,处理好各种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点。这四个“人”的问题,既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着力抓的工作,前瞻思考的问题,也是在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中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关键问题。要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堂提问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文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意义、地位和作用,掌握和谐的含义,了解和谐社会的特征课堂讨论

(15min)【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讨论”和“传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详见教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1)在校园中,我们应如何倡导文明?(2)怎样才能传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学生】聆听、结组、思考、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发言,并进行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文明与和谐的理解,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第四节课课堂实践(一)(20min)【教师】扫码播放视频“《国魂》(第一集)片段”,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任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