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我参与了我镇《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的研究。我是语文科教研组长,在研究过程中我负责的工作主要有:参与课题研究、教学实践等工作。在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于我来说,感受良多。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做课题这个过程中的体会:
一、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科研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填补了我科研活动零的空白。课题研究,不能只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制定出来的,它需要科学理论做依据,有实践经验做支撑,这就迫使自己认真地去学习,研究。在课题研究前期,我们在课题主持人的组织下,通过听讲座,了解模式的框架;在教研组活动上,学习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案例。自己也查阅了专家的学术著作,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量,提高了自身素质。随着理论素养的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也不断增强。尤其体现在文本解读的深度和教学设计的效度上。课堂上,我努力实践有效教学,突出年段教学特点,引导学生初读感知、熟读感悟、美读抒情、读后延伸,提高阅读教学效益,与学生共享成长。
二、课题研究需要好的研究氛围
我庆幸,能成为课题组研究成员之一,能参与到这支高素质的团队中来。就拿我们低年级“四读”教学模式来说,从模式的环节,内容的修改到模式名称的敲定,模式的定稿,经过多次修改。这需要我们课题组通过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反复地进行讨论、分析。我们正是靠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地修正观点与思路,不断地产生碰撞与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有了这次课题研究的经验,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支科研能力较强的队伍,我们一定会勇于接受更多的挑战,为我们共同的教学事业而努力。
2
抱着试一试,失败也是一种收获的心态下,我申请了一个课题《防震减灾校本探究课的探索与实践》,最终很幸运申请获得了批准。在欣喜之余,却也不免产生了很多忧虑。因为之前自己从没独立负责过一个课题,对于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如何完成课题报告等毫无头绪。但是,在区教院的重视之下,我们每个申请者都获得了专业的教师指导,而在导师的帮助下,我们在开展工作时也变得有的放矢了,悬着的那颗心也逐渐地放了下来。而在这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开展课题研究的好处。
一、有利于严谨工作作风的养成
课题研究讲究科学性、严密性,而这种特性有利于教师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从而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原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我认为是很简单,学生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就采取简单指导之后便让学生开展活动,但是真正实施后却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学生的完成效果非常糟糕,当时便归责于学生的能力差。但是,现在想来实际责任在我,我没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忽略了对学生的必要指导,而这也正说明了我工作作风还欠缺严谨。自从开展课题研究之后,我开始逐步养成全面考虑各方因素,不再想当然的考虑问题,而是做好事先的调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情况,更有效地、科学地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有利于学术素养的提高
经常听有些教师讲:教了初中自己就变成了初中的水平,教了高中自己就变成了高中的水平。由于教学压力、生活压力等等原因,能够静下心来读本书,已经成为了很多教师的一种奢侈行为。但是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这时出于课题研究的需求,你就会寻找时间阅读大量的相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更新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种主动的、理解基础上的理论学习,必然将促使教师在学术素养上的提高。而通过这一年的研究,我不仅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一扫原先对理论书籍的偏见——枯燥与乏味,而是逐渐习惯阅读它们。
三、有利于“智慧型”教师的塑造
素质教育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能再停留于过去的“经验型”,而是应该向“科研型”、“专家型”,直至“智慧型”教师转型,而开展课题研究无疑将有利于“智慧型”教师的塑造。原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总是凭借着经验,知道哪些知识该采取哪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哪些学生该采取什么方式来进行教育?总停留在经验的套用上,而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在开展课题研究后,我便有意识地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对一些好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归纳,寻找其中的规律,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最终探寻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这些大大促进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我能够逐步向“智慧型”教师的最终目标靠近。
总之,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开展教科研的实践,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获取信息的能力。显然,数学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科学探究学习是教育所应秉承的基本理念和学习方式,它不只是让学生单纯的接受科学结论,而是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因此,科学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今年,我们在学校领导和专家指导下,在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开始逐渐深入《中学数学科学探究学习课堂教学研究》这一课题研究领域。从刚开始的概念模糊,经过不断的深入调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讨,我们的思路渐渐清晰,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我们的方案。由于我们都是第一次深入系统的做课题,缺乏经验,所以在研究过程中走了不少的弯路。这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做课题的一些体会:
一、用心做课题
用心做课题,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太容易办到了,其实不然,对于老师来说,正常的教学及各项教育工作已经令老师很费心了,还要再
用心做好课题并非易事,由于需要多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前期,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阅读相关书籍资料上,以补充我们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如郑长龙教授对科学探究本质解释,赵小琴、李洪俊老师的观点等等。同时课题主持人夏老师也多次对我们进行了课题方面的培训与讲解,如果不去用心做是无法深入的理解课题的主旨,更无法做到有效有质。
二、学习理论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三、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最优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优化统一起来。教学过程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五个基本成分,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选择每个过程的最优化方案,发挥整个教学系统的最大可能性。
四、团队合作、交流讨论
如果没有一个齐心协力的团队,很难开展工作。从一开始便千头
万绪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真实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在主持人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各自负责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会上,组员的观点经常会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个交流会下来,工作还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我们经常觉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个团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我们正是靠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地修正观点与思路,最终得以进步。
五、科研能力提升了,同时教学能力也得到提高
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上,我查阅了一些关于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资料,丰富了我的知识量,通过在实践阶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学方法,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数量研究法等等,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一点给我在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改善了我在教学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乐于去深入了解学生。
今天我们的课题还在探索之中,今后的工作还很艰巨,但我坚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成绩。
课题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
4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的差异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研究某些课题来学习某些知识,生成某方面能力,提高某方面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之所以将其定为教学行为,而不是学习行为,是因为研究性学习是由教师组织指导,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学生自发的,随意的自学。它首先由教师给定一个范围,由学生自选课题,面对该课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收集信息,源程序取相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因此,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有着许多根本性差异:首先,常规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对象,教学活动均受大纲和教材的制约,其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注重知识及信息的积累,讲究知识体系和学习的系统性,其接触面相对较窄。而研究性学习则受研究对象的牵引,根据课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汲取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统性);注重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其次,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相对被动,其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示范在前,讲解在先,学生模仿、识记随后,考试和学习直接的主要的压力或动力,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强,由于课题是学生自选的,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景收集相关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知识。因
此,十分有利于为解决问题而寻求知识的学习心理定势的形成。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选课题,通过讨论交流深化课题研究,最终以论文答辩的形式来汇报研究成果,检测学习活动的成效。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应对答辩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进取意识和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还有利于扩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使社会对能力的要求、素质的要求,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
如何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由于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常规教学是不同的两种教学模式,因此,对于一向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学生来说,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摆脱传统的学习习惯独立学习。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教师给定的学科范围内选择真正感兴趣的课题,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题选择提供参考意见——或提示、或暗示,但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主选定课题。因为,这意味着学生自主意志的生成,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始。
课题选定后,学生往往不知如何着手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时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弄清课题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运用哪些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如果已学到的知识尚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又该从何处获得所需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运用书本知识提出改变不利局面的措施和方案。
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肯定会遇到因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缺乏而带来的困难,有的学生不会主动阅读教材,更多的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着理解障碍。因此,一个很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列出提纲,并标出自己认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部分,划出尚不理解的部分,然后将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部分和尚不理解的部分,在小组和班上进行交流和研讨。前者,要论述自己认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由,尤其提介结合自己假想的经营对象,或其他实例进行论述,这样既可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者,则力求通过研讨,先由学生相互解答一部分疑难之处,再由教师解答其余疑难,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其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目的。在此期间,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积极观察商店、商场的经营现象。用实际现象、实际问题,来形成知识需求,形成主动寻求知识的动力。
研究性学习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是动态的、开放的,这种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经营手段不断变化,高品的种类、质量、人格也不断变化,服务方式、促销手段、广告宣传等都在不断变化。
(2)已学到的知识在不断增长。由于认识的深入,对于同一个分析对象的观察分析和研究,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其中的关键在
于,能否诱导学生形成主动寻求知识的动力。
(3)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它还需要一种良好的竞争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积极迎接挑战的一种心态。
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还应注意做好组织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以两张课桌为单位,每四人为一组,即便于课堂上组织讨论交流,又能确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个人的发言机会、工作量就减少,且易于出现滥竽现象;人太少,信息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讨氛围)。各阶段的任务均由四人组分工合作来完成,各项竞赛评比,也以此为单位。对每阶段各小组的研究学习表现状况要进行评比,形成竞争机制,并以此作为形成考试成绩的依据。可以考虑小组选拔晋级方式等来进行。
如何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对此
①要让学生了解哪些信息是相关的信息。
②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收集信息。一要使学生了解哪些信息渠道,通常应含有现场调查、图书馆、书店、网络等。二要激发学生收集信息的积极性。可以进行现场指导(包括现场调查、图书选择、网络搜索等)和信息交流评比,先小组交流,再推荐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在班级交流。信息处理的关键在于要指导学生学会对信息的判断,哪些有用,哪些暂时没用今后可能有用,哪些不大可能有用;
学会信息储存,如笔记、剪辑、电脑储存;学会对信息的整理归类。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积极运用信息,只会收集不会合理运用,则信息只是无意义的符号,学生的积极性也将大大受挫。
此外,在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无法预见的问题,如无法预料学生在汇报课题时会提出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信息材料;无法预料其他会对他们提出什么问题;更无法预知他们会作何答辩。这就要求指导老师除预先熟悉该组研究课题以外,能在课堂上对各种分至杳来的观点、信息、问题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尽可能恰当的调整和反应。这是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导老师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什么情境,都能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种信息、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衡量;引导他们不断研究课题,并把每一组课题研究中个人行为衍化成全班学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获。
从这个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在于,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是否时时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标。
5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从“书本”到“书本”,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没有体现数学知识的背景和应用,没有体现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缺乏应用意识,缺乏体验性的学习。
这个学期我接手初三(15)班,我发现这个班的学生,而且成绩好的学生上课就比较认真,而且围绕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甚至还能举一反三。但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就只是坐在教室里,只带了耳朵在听,不举手也不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我提问的时候莫不关系,就像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成绩差的同学干脆就不听课,懒洋洋的趴在桌子上,只有遇到我讲笑话的时候才兴奋一下,过后就又是老样子。
于是我改变教学方法,从“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给学生一个充满灵气的数学空间,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交给他们思维的方法,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氛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乐园。
让学习背景活起来。《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遵循“捕捉生活素材——源于生活——数学内容生活化”的原则,设计数学教学活动。
(1)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数学教学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把干枯的数字、数学计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共鸣,从而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果教师能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的前提出下,充分开发教材的潜在功能,结合实际用活例题、习题,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背景,捕捉贴近生活的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数学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就会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就会逐渐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也就达到了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的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生活事例中寻找数学“原型”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在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讲授平移的内容时,我提供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大量实例。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方面寻找素材,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取了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素材能引导学生更多地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
(3)让学生在体验中活跃思维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如在讲授几何中旋转的性质时,我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又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
(4)让学生在实践中激活思维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环节、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初二学生的特点,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道怎么样?为什么?用活生生的身边的数学事实,引导学生去发现、掌握生活中的数学,这样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培养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用平等对话构建师生关系美国课程专家多尔说得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平等者中的首席”。这就是说,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在人格和权利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教师又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材的重任。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的主宰,学生是知识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师控制和操纵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单向的,无平等互助可言。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告诉学生:“我非常愿意做同学们的朋友,我愿意帮助你们解决学习上的、生活中的任何问题和困难”。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在15班的学生明显的对数学有很大的兴趣,从被逼学习到自觉学习,有了很大的转变。我将继续改进我的教学方法,争取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
6
《一、二年级学生写话训练课题研究》
阶段心得体会
建水五小:蒋坦娅、李江、王芳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把1~2年级的写话目标定为: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而这个阶段的学生虽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但由于他们生活经验不足,认识水平低下,往往看不懂图意,也不知道如何表达,即使理会图意,也表述不清,语句不通。经过一段时间的看图写话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低年级学生在看图写话时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
1、观察不细致,缺乏深入的观察。不能发现图中的一些重要信息。
2、语句不通,重复性语句和错别字多。
3、发挥想象时随意,不能合理想象,局限于图上的内容。
4、格式错误,不能合理运用标点符号。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调查、摸索,我觉得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喜欢写作,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做:
1、培养观察力: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图时先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弄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练习常见的句式:谁在哪儿干什么
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
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结果怎样(或心情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习中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说话,能说完整的话,一步一步为写作奠定基础。
3、由说到写:要让学生先看明白,在想象的基础上,然后组织语言说出来,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表达完整,声音响亮,并使用普通话。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有开头,有结尾,语句要完整,条理要清晰,并能按一定的顺序来说话。话能说完整,就慢慢让学生开始写,逐步达到写作的目的。
只要我们能动脑筋、想办法,肯下工夫就一定能在看图些话上有所收获。
2
7
提笔踌躇,我深知自己的心得体会与本次的培训专题风牛马不相及。2xx年x月x日——17日,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邵美萍主持下举行云南省小学美术名师工作室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和小组年度工作考评活动。活动包括楚雄州教科所所长邓建民作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各小组课题研究情况、小组年度工作汇报及专家指导、考评,工作室顾问张兴义校长作《情绪的科学管理》的专题讲座等。说实在的,至于讲些什么我懵懵懂懂,触动最深的是邓所长声情并茂朗诵的一段散文:“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下课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通过网络我找到了原文细读:“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再见!’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做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他欢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想大声地告诉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我不曾搬迁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自己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滑、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这篇散文从字里行间透出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对社会的嘱托,更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和期待。那感人而朴实的话语阵阵敲击着我的心灵,作为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和教育工作者的我,从不同的角度来感悟这篇文章,内心感触颇深,久久不能平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更是父母的命啊!
儿子虽然还未入学,看着他清澈的眼神和异乎寻常的调皮我甚为惶恐:入学会怎么样?在新的环境里适应吗?中午自己会吃饭
吗?这些感受都是作为父亲的亲身体验。读了这篇散文,我才真正理解了那些年轻的父母望着孩子依依不舍的眼神,对老师千叮咛万嘱咐的托付。作为一名教师,肩上的责任真是任重道远啊!他们父亲母亲把孩子交给了我们,就是对我们的信任。从这一刻起,我发誓我要用我全部的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因为我是一名教师,同时我也是一位父亲,我能理解千千万万做父母亲的心情。
他们没有完成作业,我会?
他们不专心听讲,我会?
他们打架,我会?
他们面临懵懂,我会?
我们应当成为家长心目中企盼遇到的好老师,当一名好老师一点都不难——爱孩子,爱自己的事业。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做到!我们将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如果我们不对太阳倾注殷切的期望和爱心,那么太阳也将不会放射绚丽夺目的光芒。
8
我校研究的课题名称是“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与其口语表达能力关系研究”,作为国家课题“阅读习惯的养成”的子课题,学校领导和参研教师十分重视,从课题组组建到现在,课题负责领导已组织参研教师多次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我对课题实验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学会自己选题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就存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教师要时时关注教育教学情境,寻找具体问题。
1.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问题。我们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特长爱好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获取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作为课题研究的来源。
2.在反思中提炼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可以为自己提供研究材料的有效途径,反思每天中自己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等。
3.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解决问题。在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中,可以发现自己未曾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自己的研究意识,将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来源。
二、教师素质与课题研究的关系
1.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是前提。教师的研究意识越强烈,就越有可能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如果教师缺乏研究意识,就会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有价值的问题熟视无睹,错失提升教育教学的认识深度和研究能力的大好时机。当然研究意识并不会凭空而生,除了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之外,还要真正体验到课题研究带来的自身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是基础。一个总感到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并能很好地进行研究的教师,往往是教育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的教师。教师有教育理论的指导,则会很快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本课题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
课题“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与其口语表达能力关系研究”,就其名称分析,我作为一名参研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积累知识,丰富语汇。在口语交际课和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灵活应对,顺畅表达的能力,努力探索口语表达训练方法、策略,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9
3-6岁幼儿绘本阅读的课题研究心得本次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围绕“绘本阅读指导策略”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阅读活动,每次教研活动那激烈的讨论氛围,让我深刻的体验到了老师们的协作精神、认真态度。在此我就这学期的“绘本阅读指导策略”心得进行分享。
一、丰富多彩教研活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对于课题研究还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在听听、看看、聊聊、想想中进一步了解了各个教研活动的精巧设计、意义价值等等,让我这个绘本教学的“门外汉”有了些许的认识和理解,也从侧面增强了自身的绘本教育教学质量。就同一绘本《我爸爸》教研课活动,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分享设计、组织活动上发表自己的的不同想法,迸发了更多的火花。我收获颇多,对一些模糊的环节处理也豁然开朗,对我以后的研究也做了有效的铺垫,增强了自己开展活动的信心!
二、形式多样阅读活动,增强自身阅读能力
在丰富多彩的教研课活动基础上,我们还设计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我们布置了班的级图书角“红袋鼠乐园”,在图书袋里,我们精心的准备了许多优秀的绘本图书《我爸爸》、《年》、《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等,通过平时的阅读,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利用休息、午餐前、午睡、离园前等时间给幼儿讲讲故事,看看书,孩子们进一步喜爱上了阅读。在学期初我们针对新教育课题组老师所在的班级发放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和“亲子阅读调查问卷”,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认可,他们认为开展亲子阅读对孩子的各方面的进步都有所帮助,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自主性游戏里,我们还创设了“快乐演播室”,把图书中的故事,以手偶表演的形式表演出来,延伸了孩子阅读后的兴趣。本来计划的“图书漂流”因为流感等原因未开展,希望在下学期可以继续。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不仅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家长们也从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提高中,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增强了亲子阅读的意识。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下学期的收获一定会更大!
三、认真学习文章报告,提高理论素养
除此之外,平时我们也很注重理论学习,例如:朱永新《共读共写共生活》、王明珠《主题墙饰:推动活动开展的载体》、《手心里的光》等等优秀的理论文章。通过研读各位专家对绘本教学、意义等各方面的观点认识,提高了我们一线工作者对教育实践的正确把握。这些理论的支撑,对于我这样的新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帮助我对绘本教学有了一个比较完整、正确的认识,在实际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有了促进改善作用。
通过问题讨论、看视频和录像、案例研讨等,帮助我梳理了已有的经验,理清了“师幼关系”的概念,进一步了解了它的本质内涵,形成了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从丰厚的资料和详实的报告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绘本教学的书香、昆曲教学的雅韵相得益彰。
10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这一课题的提出源于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一方面“作文难教”已是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多年来,作文课的程序一般是都是老师布置作文题目,提出写作要点,向同学介绍写作技巧,写作格局,提供优秀范文,学生开始自己作文,最后教师批改,讲评作文。作文的方式大多为命题作文。从形式看,这样的作文课的重点过程是“写作技巧”,目的是“展示优秀习作”。可现实中常常是老师讲的口干舌燥,作文上朱砂点点,可是学生却“启而不发”。另一方面,学生也总是觉得“作文难写”,一写作文就“头疼”。教师布置作文题目,学生就感到无从下手,这样,教与学都陷入了僵局。其实中高年级的习作“症结”如果从低年级下手“治疗”,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提出“低年级情境写话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
1、课题概念的界定
情境教学:情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
1/7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写话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其中关于“写作”这个方面的提法又略有不同。第一学段(1—2年级)中的“写作”又被称为“写话”。
本课题“低年级情境写话教学的研究”聚焦于课堂,主要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情境写话教学,促进低年级学生由口语表达过渡到书面语表达,从而培养学生乐说,乐写,敢写,会写的能力。
2、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理论价值
①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认为,人的认识活动不仅仅是接受和再现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主体变革客体的现实的实践活动。写话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为指导,激发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②现代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学习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观。课堂上教授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学生才会乐于参与,主动地参加到活动中并且吸收内化,这样的教学才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低年级的写话教学只有在情境中进行,才能从根本上
2/7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2)实践意义
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成长。促进低年级学生由口语表达过渡到书面语表达,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教师个人教学方面的增长。教师在课题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反思得失,积累教学案例,从而不断进步。
3、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及文献综述。
在国外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可以追溯到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思想里。柏拉图的“对话模式”被认为是情境教学的萌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里也有情境教学的思想。书中提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顿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中,更是十分重视自然情境的教育作用。他经常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发现,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国内,提到情境教学首先想到的就是李吉林老师。她的情境教学开创了我国情境教学的先河,对于小学语文教学
3/7改革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李老师的情境教学通过具体的形象,使学生运用感官感知形象,获取表象,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知、理、情、趣、志等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全过程,尤其表现出对于情感因素的重视。
以上国内国外的研究对我做好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依据和假设1、研究依据
①儿童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低年级时,思维活动的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小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这时学生的模仿性强,有些知识是他们通过对教师和同伴的学习活动的模仿来获取的。在此阶段如果大量的创设情境就会培养学生的形象,直观思维,为向抽象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视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总目标中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具体建议中提到“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第一学段可从写话入手,以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2、研究假设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会写自
4/7己想说的话。
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写话习惯。
④、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低年级情境写话教学的水平。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
该课题研究对象为徐州市少华街小学现在二(2)班50名同学
2、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②、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活动,反思、总结教师情境写话教学的组织策略,从而不断改进教师的指导能力,提高学生写话的能力。
③、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分析、归纳并整理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益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典型的范例。
④、个案研究法:对班级学困生进行跟踪分析,作出全面、深入的考察,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7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潜心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阅读相关文献,上网检索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xx研究资料,并制定研究计划。
(本阶段研究时间:20xx年8月—20xx年9月)
2、根据现有的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开展具体研究操作。(本阶段研究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7月)
(1)从教师、学生两个主体层面,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听课调研等形式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写话教学中学生的现有能力状况,找准突破口。
(2)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完善情境写话教学的参照标准和实施策略。
(3)通过撰写专题案例分析和科研论文的形式,总结课题实验过程中的成果,为今后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与推广作好准备。
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本阶段研究时间:20xx年8月—20xx年9月)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申报课题,撰写研究方案,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
(2)研究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7月)系统研究课题,记录研究资料。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及时分析,总结,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6/7(3)结题阶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深刻反思课题研究过程,整理过程资料,撰写结题报告,书面申请结题。
五、保证措施
我校科研氛围浓厚,各级领导都大力支持科研课题的研究,为我研究课题提供了浓郁的研究氛围。作为课题主持人,我将一直担任作为研究对象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能及时得到详实的课题资料。
六、成果形成
《低年级情境写话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论文《低年级情境写话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低年级情境写话教学的研究》课题案例
11
忙忙碌碌一年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课题组老师在成绩面前相互鼓励,在挫折面前从不气馁,一年的研究和实践,使我们得到了很多。
首先,我们坚持历史单元主题的教学原则,历史单元主题教学就是从历史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按知识系统进行,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的主题教学。是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的历史教学。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真正的贯彻单元主题教学理论。而新课程历史教科书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以往备课时只着眼于某一节课的思维模式,而从单元组织的角度出发,进行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从而将某一节课的准备纳入单元教学的序列之中,从整体上构思单元学习主题的教与学,以单元主题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上我们大胆尝试,立足课堂。
其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依据新教材主题教学的特点及教育教学因素进行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既符合新课程的创新理念,又适应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既可以突出历史重点和主干知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的新趋势。从教学实践上看,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他们投入很大的兴趣和老师一起进入探讨,并且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上课不用听看书则可以的不良学习品质,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惊奇的发现,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整合兴趣非常大,他们主动进行总结,归类,将历史纵向联系,达到了历史的时序性。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论。
通过这个活动,课题组的老师教学态度和风貌也发生了改变,大家积极探索、学习研究,是教师的团队意识空前加强,听课、评课共同进步。对老师的
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学生对历史课也表示出了重视了,历史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新意不断。虽说以前的教学活动中也有类似的环节,可是没有做系统的收集和研究,因而没有这样强烈感悟。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最后,我们要感谢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室,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教研室,以及西安市东元路学校所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还要感谢指导老师的指点,谢谢!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水墨画艺术更是承载中国文化的艺术形式,属中国的国粹艺术。虽然中国画有着它自己的独特魅力,但是它的色彩并不像油画棒、水彩笔那样鲜艳、丰富,主要靠墨色的变化来表现画面。低年级学生喜欢漂亮的色彩这一特点,使中国画不能在第一时间里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而对它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低年级的学生又是很难理解的。那么如何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这值得我们教师好好思考。
一、以游戏为主调动兴趣
爱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喜欢想象。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在教学《水墨游戏》时,我用玩游戏的方式导入,用毛笔、墨汁、加水、在宣纸上做各种活动。接着又形象具体的进行了演示,让毛笔站直了走一走,扭一扭,跳一跳,打个滚……然后想一想,添画完成一幅作品。同学们在了解这个奥秘后,都急于尝试。在这个玩的过程中。
无论学生的水墨涂抹是什么样的效果,只要表现出了墨迹的"浓淡干湿粗细曲直"等变化,教师就应让学生认识到他的表现是非常优秀的,使其充分感受水墨游戏的快乐和墨迹变化呈现的美感,让他们在自由的水墨空间中愉快地散步。通过画面的展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水墨的浓淡干湿和线的曲直粗细,并抒发了自己快乐和愉悦的心情。
二、名家故事与欣赏教学开拓学生视野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绘画经过各时代、各民族的画派风格、艺术形式、表现技法等不断演变、提高,逐渐形成了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一代代中国画家经过各自终身不懈的追求,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绘画作品,流传下来的旷世杰作,不胜枚举,各种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它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对于美术教育来说,欣赏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国画教学中,我经常网上查找有关画家的成长故事,比如:《徐悲鸿三请齐白石》、《齐白石和他曾孙的故事》《唐伯虎学画》等,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把枯燥的欣赏讲解,生动有趣的穿插到教学上。学生往往被我惟妙惟肖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也在语言表达上,概括上,了解画家的成长上,进一步认识了他们成长的经历和优秀的作品。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更多的有关知识。通过欣赏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的古代优秀绘画作品和近现代优秀的作品,可以帮助少年儿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陶冶少儿的思想情操,提高儿童的精神境界、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从临摹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画起
中国画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从临摹入手,如临一些古代和近现代著名画家的优秀绘画作品。临摹所选择的绘画内容与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地联系,如一些蔬果、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等,因为儿童对这些事物比较熟悉、感兴趣。同时,在临摹的过程,要注意培养儿童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学会分析画家们是怎样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表现的。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儿童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如在学习猴子的基本画法之后,要求儿童能够画出除书本上的不同的猴子动态。
四、多种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在指导儿童学习水墨画创作时,要用新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等培养。如儿童刚开始接触水墨画时,教师可运用演示法,拿一支饱蘸浓淡不同色墨的羊毫笔在洁白的宣纸上看似漫不经心(实是极精心)的勾、点上一些大小不同、错落有致的点、线、面。然后问学生"老师画的是什么呀?我们在这基础上勾画,它又可以变化成什么?接着老师拿出另一支稍微小一点的狼毫笔稍加勾点,一幅姿势不同、神态各异的、栩栩如生的群雀图跃然纸上。真棒、真有趣!学生们群情激荡跃跃欲试,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随意点画,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把这些点面改画成什么?学生边讨论边思考,教师稍加勾点,各种充满童趣的作品便展现在眼前,学生学习兴趣浓烈,思维活跃,不知不觉中训练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学书法艺术,打国画基础
书法是我国的一门传统艺术,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因为写意画的用笔与毛笔字的书法用笔同源,也就是说练习毛笔书法有助于画写意画。所以,小学国画教师在思想上要明确中国画与中国书法的密切关系,在进行国画教学的过程中与小学书法教学联系起来,把儿童在书法课堂上掌握到的运笔、控笔能力援引到国画课教学之中,无疑会大大提高少儿在中国画中对线条的表现能力,使小学国画课的教学达到质的飞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授与学习写意画均不是一蹴而就、立竿就见影之事,它需要过程,需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之路。少年儿童一旦掌握了中国画法的基本绘画技能,其绘画兴趣将会与日俱增,艺术百花园中写意儿童画表达这朵小花将会开得更加鲜艳、夺目。这样,我们的民族瑰宝、民族特色才能一代又一代,被传承和发扬下去。
12
学习了《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一书,我受益匪浅,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刻领会,我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明显提高,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现就学习此书,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1、在教学中,教师的工作对象不同于一般的工作,他们面对的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学生,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需要老师有一种冷静的头脑和处事不惊的态度,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是必须的,还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的能力要强,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事态的发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由于我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再加之能力有限,课题研究的成果不是尽善尽美。今后在课题研究中要邀请一些理论基础雄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参与、指导我的课题研究工作。
3、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4、要对教材充分理解。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
5、要对所教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我们说教师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们在教书中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从听课中我感受到我们新教师拥有激情,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学才会擦出教学的火花,使教学变得精彩。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同时,不断吸收和消化现有的研究成果,并转化为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学生总体素养的提高,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发展。
13
去年,我校申请了桂林市级B类重点课题——《农村中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一年以来,理论学习、培训及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使我更深地理解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思路,也使我对留守学生有了新的认识,给予更多的关注,促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力去关爱留守学生,分析他们的学习现状,寻找相应的对策。
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开题会议令我豁然开朗
开题会议上由课题负责人作课题开题报告后,市级、县级各位专家提出了一些精准的问题给我们讨论,而后又提出很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建议。
我清晰明确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感觉心中有底了。
在我们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群体:留守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常常是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总是被单独教育的对象。
到底他们的学习现状如何?思想、生活、家庭情况怎样?我们很需要去多加关注这些问题。
可是我们注意到也有个别留守学生各方面表现非常优秀,令老师也暗暗钦佩。
这些表现优秀的留守学生是如何做到的呢?能否借鉴他们的优点去帮助那些学习困惑的留守学生呢?我想这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组织理论学习。
本学期在第一次课题活动时给我们每位成员发一本“课题专用笔记本”,经常性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杂志,认真做好读书摘记。
充分利用网络拓展理论学习,及时了解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关注留守学生的概况,学习他人好的经验。
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留守学生教育个案,并由课题组出版专刊。
我每一次在总结自己的教育案例时,都得到一次较深的反思,其中有一些令人欣慰,但也不乏感到遗憾。
每每过后,我都会不断督促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得更好。
三、农村留守中学生的教育任重道远
当我越深入了解留守学生,我的心情越复杂。
他们的境遇令人担忧,他们是社会上最孤独无助的群体,他们的心中渴望理解和关爱。
有些留守学生因为爱的缺失,成绩下降;有些留守学生由于教育不当而缺乏自理能力;有些留守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的父母导向而成为问题学生。
这些不在父母身边的留守中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作为学校老师,我们应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爱。
关心一下留守学生一日三餐是否吃饱;天气寒冷了,他们有没有添加衣物。
他们学习上有困难时,多给予帮助和支持,遇到挫折时多与他们谈心沟通。
还可以教育其他同学多帮助他们。
让留守中学生感觉到虽然远离父母亲,却没有远离父母般的爱,从而对学习充满信心和渴望。
刻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农村留守中学生的教育更是任重道远。
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笑对人生,健康成长!参加优秀范文篇2
参与初中思想品德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近一年来,自己的工作忙碌而充实。
可谓:在研究中成长、在辛苦中收获、在学习中提高。
最直接的感觉是忙碌。
一是忙于读书。
开展课题研究,首先就要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进行理论奠基;在研究过程中,更要自始至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研究活动和实践活动,并通过研究和实践,验证、补充或发展他人的理论。
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是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提升理论的过程。
这就必须让阅读成为习惯。
阅读经典虽然益处多多,但远没有功利性阅读、消遣性阅读来的快乐,所以我常常在经抵制诱惑的艰苦的思想斗争中手忙脚乱。
二是忙于写。
由于自己的文学功底实在太薄,写作时失语现象特别多,话到嘴边吐不出,出来的也总是词不达意,所以写作对我来说耗时耗力,反反复复,很苦闷。
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
一是课题研究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
由于课题研究注重了研究学生,又特别关注细节,这加深了自己对教学的感悟与体验,使自己的经验得以丰富,课堂教训得到修正,教学的理念也不断更新与优化。
比如原来备课多是站在教师立场上去设计与策划,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课变得花枝招展,而现在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的需求作为载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简洁有力,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原来听课注重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表现,现在知道要将教学活动与教学情境及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即“怎么教”是服务于“教什么”的等等。
二是课题研究规范了自己的教学行为。
自从参加课题研究之后,伴随着理论的学习及研究的深入,上课过程中不断地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比如,对照由全区老师们研讨形成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的要求,我在原来的授课中,对于诸如“复习旧课、评价激励、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归纳总结”等环节并不重视,也就常常给忽略掉。
但现在由于所担任的子课题“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归纳总结”的研究,这些环节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
我把复习与预习相结合,先检查后评价激励,通过创设情景及例题解析促使学生参与课堂等等。
归纳总结习惯的养成则经历了“由课上到课后”的过程,这些做法使我的课堂教学不再随意、随便,得以规范,也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每进行一个步骤都需要自觉主动地反思自己的行为。
只有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的反思、审视自己的工作,才能发现解决课题的方法。
通过回顾、诊断自己的行为,或肯定、强化,或否定、修正。
“反思”由被迫到自觉再到成为习惯。
通过反思修正了自己研究的方向与策略,调整了自己的教学的行为。
四是课题研究使我敢于、乐于尝试新的教与学的模式。
这主要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以前的时候一说小组合作,我总感觉它不适用于思想品德学科,因为我们没有英语、数学学科那么多琐碎的知识点和巨大的练习量,而且使用起来那么麻烦,如科学分组、指导合作、培养组长、合理评价等等。
可当我的“课堂参与”子课题的研究进入到这样一种阶段:创设情境、评价激励等手段都不能促使学生大范围尤其是学困生参与课堂的时候,我不得不着手使用小组合作了。
而事实证明,合作学习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人性的光辉。
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见解、拓宽思路,能力强的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帮他们理解,教他们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增加了学困生参与课堂的信心,创造了全员参与的条件,学习的效率大幅度提高,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
课题研究让我的教学进入了全新的领域。
总之,课题研究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
它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让我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我还要继续耕耘,继续收获。
14
参加了微型课题研究,我收获颇多。“微型课题研究”是当前教学上的热门话题,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微型课题是指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微型课题的特点是切口小、范围广、方向明、周期短、投资少、收益高。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教师从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去研究解决的办法。
一年来,我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通过独立研究,共同讨论,尤其是通过上学期的《化学发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校本作业优化》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收获和体会。以下就是我的几方面感受:
一、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教育教学科研理论水平
在课题研究以前曾经一直认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的任务就是上好课,教育好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至于教学研究,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或者说是各级教研员的工作,与我的教学生活很遥远,但现在自己做课题后我转变了看法。
教育教学研究就在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的研究取材就应当取材于我们的日常教学生活中,例如在我们的平常教学课堂上有的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教研价值,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深思之后用文字写下来,和同行同事交流也许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语文工作计划范文
- 学生个人档案里的自我鉴定6篇
- 2024年规范化EPC总包协议格式
- 寒假日记大全(8篇)
- 有关公司年会策划方案范文汇编9篇
- 课外活动总结集锦15篇
- 《局外人》读书笔记12篇
- 中班元旦活动方案(15篇)
- 汽车实习报告范文汇编六篇
- 军训个人心得体会汇编15篇
- 英国签证户口本翻译模板(汇编)
- 建设工程环保专项方案
- DB13T 5427-2021 水体底泥洗脱生态恢复工程技术指南
- 双减工作教师责任书
- 声艺 EPM8操作手册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申请书(MBA)
- 聚乙烯醇纤维zhanshi
- 外墙保温、真石漆施工技术交底
- 演播室的艺术:现场导播切换技巧
- 盾构带压开仓施工方案
- 高压开关柜试验报告(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