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凝结型方药序贯治疗乳腺增生46例疗效观察_第1页
阴虚凝结型方药序贯治疗乳腺增生46例疗效观察_第2页
阴虚凝结型方药序贯治疗乳腺增生46例疗效观察_第3页
阴虚凝结型方药序贯治疗乳腺增生46例疗效观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阴虚凝结型方药序贯治疗乳腺增生46例疗效观察

乳房增生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初期的乳房疼痛和周期性发作。其症状的发生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其内分泌机制在于卵巢排卵后孕激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雌/孕激素比值升高,基础体温图像常表现为高、低温相温差偏低。2007年10月至2010年2月,我们在补肾-活血化瘀-补肾治疗女性内分泌疾病获效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协定处方滋阴/补阳方药序贯治疗乳腺增生病周期性乳痛46例,结果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数据1.1乳房疼痛干预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诊断参考标准制定:(1)有周期性经前期乳房疼痛,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2)有乳房肿块,检查可触及大小不等,边界不清,质地韧而不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的结节,且有触痛,常于月经前加重;(3)B超检查筛查。1.2标准物质的包含(1)符合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2)年龄在18~45岁之间的女性;(3)病程3月以上;(4)知情同意。1.3乳腺癌病变患者(1)伴有溢乳、乳腺瘤样肿块的患者;(2)伴有不孕、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的患者;(3)已使用其他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西药物;(4)妊娠期、哺乳期妇女。1.4病房患者年龄分布所选82例均为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乳腺病专科门诊的乳腺增生病患者,年龄18岁~45岁;病程3个月以上。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36例,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与观察、统计学方法2.1治疗方法2.1.1补阳方药组成予以滋阴/补阳方药序贯治疗,即:经后期服滋阴方,经前期服补阳方,周期性给药。滋阴方药物组成:女贞子10g、墨旱莲10g、白芍10g、当归10g、淮山药10g、山萸肉10g、茯苓10g、泽泻10g、川断10g、桑寄生10g。补阳方药物组成:柴胡10g、丹参10g、赤芍10g、白芍10g、仙茅10g、仙灵脾10g、茯苓10g、川断10g、鹿角片10g、金铃子10g、延胡索10g。服用方法:每个月经周期中,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滋阴方,基础体温上升之日起改服补阳方,直至月经来潮停药;于下一月经周期第5天重复上述周期性用药。2.2观察项目3治疗效果观察3.1斑块消失,停药后3个月不复苏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乳腺病专题组制订的疗效判定标准制定。(1)治愈:乳痛与肿块消失,停药后3个月不复发;(2)显效:乳痛消失,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3)有效:乳痛减轻,或乳痛未减轻肿块缩小1/2以上;(4)无效:肿块不缩小,或肿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1/2,或反而增大变硬者,或单纯乳痛缓解,而肿块不缩小。3.22组治疗前后基础体温、高温、低温差异的变化见表1。3.32黄组前后黄组雌花激素比例的比较见表2。3.42综合治疗组的综合效果4讨论4.1卵巢黄孢原激活剂的特征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与卵巢排卵后黄体功能欠佳,分泌孕激素水平相对不足,致使雌激素相对增多,雌/孕激素比例升高有关。卵巢的内分泌功能直接受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控,评价卵巢黄体功能的最简便方法是测定基础体温,通过观察高温相持续时间的长短及高、低温双相体温之间的差值来判定黄体功能,临床上将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时间<10d或高低温差值<0.3℃判定为卵巢黄体功能欠佳。基于上述理论,本次研究将基础体温的差值作为观察指标之一。4.2激励体功能失调乳腺与子宫均属于女性生殖内分泌轴的效应器官,既往的研究证实:对于内分泌失调所表现出的月经失调,目前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补肾调周法,乳腺增生病同样是由女性生殖内分泌轴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种效应器官的病变,且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因此补肾调周法也可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病。中医妇科常用的补肾调周法是以调整月经周期、促排卵为主要目的,其用药分经后期、排卵期、经前期、月经期4个时期,而本病患者有着规则的排卵性月经周期,因此,可忽略其中的排卵期和月经期两个气血活动剧烈的用药时期,抓住乳腺增生病周期性乳痛的矛盾焦点———月经周期中阴阳消长转化不利,改为经后期滋阴、经前期助阳,促其阴阳转化,以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病周期性乳痛的目的。4.3中医治疗乳腺癌检查的应用应符合一般案件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本病发生的关键在于排卵前期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分泌不足,由于此期E2的分泌水平低下,不能引起垂体的反馈作用,致黄体期E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妇女,而孕酮(P)的水平偏低,E2与P的比率(EPL)明显偏高,使乳腺组织不断处于E2的刺激之中,而无P的节制和保护作用,不能由增殖转入复原,久而久之引起了乳腺组织增生。西医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女性周期性乳痛的方法,对于乳房胀痛严重、乳房结节较多、较大者,可选用黄体酮、甲基睾丸素、达那唑、丙酸睾丸酮等激素类药物治疗,虽可暂时减轻疼痛,却可能进一步扰乱人体内环境激素之间的细微平衡,故临床上极少应用,寻求最佳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综观近10年来的文献,中医大多从脏腑功能失调及气血失调两个方面对乳腺增生病进行辨证论治,或根据上述分型制定专方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既往对经后期滋补肾阴及经前期补肾助阳的研究文献多在妇科内分泌研究领域有所涉及,倡导将本病的治疗与月经周期节律结合在一起进行整体阴阳平衡调节的文献,首见于上个世纪80年代妇科文献,此后,虽有极少外科文献对该理论进行过探讨,但终未从规范的科研设计角度界定分期分时周期性用药的时点并设立观测指标量,进行确切的疗效评价。本病可归属中医学“乳癖”范畴,其发生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前人尝谓冲任之气上行为乳,下行为经,经乳实乃一源,本病之源在于肾虚,而肝气郁积、脾失健运、气滞血瘀痰凝,乃病之标也。现代研究证实,补肾法可以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从而调节性激素水平,在卵泡期滋肾阴,可以提高LH、E2的水平,引起垂体的反馈作用;在黄体期温肾阳,可以提高黄体功能,P分泌增加,加速E2的代谢,同时也可以减少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将黄体功能的改善作为疗效指标之一,将基础体温的变化引入乳腺增生病的研究领域,抓住乳腺增生病阴阳消长失调的主要矛盾,忽略排卵期及月经期用药,以经后期滋补肾阴、经前期补肾助阳治疗乳腺增生病,验之临床获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2.1.2连续给药周期管理口服乳癖消片(由辽宁好护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规格:每粒0.67g,批号:国药准字Z21021822),每次3粒,每日3次。经期停服。2组均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1)每个月经周期乳痛持续天数。(2)专科检查:乳腺结节的数目大小。(3)基础体温测定:嘱患者每日清晨醒后测量基础体温,记入基础体温记录单,根据图像表现,判断黄体功能。(4)雌孕激素测定:患者用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