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索洛芬钠的药理、临床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_第1页
洛索洛芬钠的药理、临床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_第2页
洛索洛芬钠的药理、临床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洛索洛芬钠的药理、临床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洛可洛芬钠由日本三共研究会于1986年7月在日本上市。这是第一种双螺线管的非体抗炎药物。口服后,它将代谢到身体的前列腺素代谢,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其镇痛效果比酮洛芬、吲哚美辛、萘普生强10~20倍,起效迅速且具强效、均衡的镇痛、抗炎、解热作用;使用更安全,前体药物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长期服用,副作用小;应用范围广,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腰痛、肩周炎、颈肩腕综合征以及手术、拔牙后的疼痛,急性上呼吸道炎症等病症。本文就洛索洛芬钠的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1微生物酶抑制酶NSAIDs大多数是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的合成,即通过与环氧化酶结合,掩盖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断该酶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化为PG的代谢,发挥镇痛、消炎和解热作用。洛索洛芬钠作为新型的NSAIDs,与其他药物不同的是该药是一个前体药物,本身没有活性,经肝脏迅速转化成trans-OH体以后才有活性,因此可减少对胃肠道的损害。1.1单次给药后大鼠的镇痛作用在Randall-Selitto法(炎症足加压法:大鼠口服)试验中,洛索洛芬钠的ED50值为0.13mg/kg,比萘普生、吲哚美辛、酮洛芬的镇痛作用强10~20倍。在大鼠热炎症性疼痛法(大鼠口服)试验中,洛索洛芬钠的ID50值为0.76mg/kg,镇痛作用与萘普生相同,比吲哚美辛、酮洛芬的镇痛作用强3~5倍。在大鼠慢性佐剂关节炎疼痛法(大鼠口服)试验中,洛索洛芬钠的ED50值为0.53mg/kg,比萘普生、吲哚美辛、酮洛芬的镇痛作用强4~6倍。本品的镇痛作用部位为末梢,属外周性的。1.2抗炎作用洛索洛芬钠对角叉菜胶浮肿(大鼠)、佐剂关节炎(大鼠)等的急性及慢性炎症,显示出与酮洛芬及萘普生几乎同等的抗炎作用。1.3解热作用洛索洛芬钠对酵母引起的发热(大鼠),显示与酮洛芬及萘普生几乎等同、吲哚美辛的约3倍的解热作用。2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洛索洛芬钠具有吸收、转化快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因此进一步减少弱酸性原形药与胃肠黏膜的直接接触。据有关文献报道,口服本品后迅速吸收,血中除有洛索洛芬(原型)之外,还有trans-OH体(活性代谢物)。16例健康成人口服60mg洛索洛芬钠时,药物迅速吸收,血液中除有洛索洛芬钠原型药物外,还存在活性代谢物洛索洛芬钠的trans-OH体。血药浓度达峰时间,洛索洛芬钠约为30min,trans-OH体约为50min,半衰期均为约1.25h。洛索洛芬Cmax为5.04μg/mL,Tmax是0.45h,T1/2为1.22h。trans-OH体的Cmax为0.85μg/mL),Tmax为0.79h,T1/2为1.31h。5例成人受试者口服60mg洛索洛芬钠,1h后洛索洛芬钠及trans-OH体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7.0%和92.8%;本品迅速通过尿液排泄,大部分以洛索洛芬钠或trans-OH体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形式排泄。服用8h后,约50%排出体外;5例健康成人口服洛索洛芬钠,每次60mg,一天3次,连续服用5d,与1次口服时相比均无明显差异,未见蓄积性。李可欣等选取20例健康受试者按体重指数进行分层随机服用洛索洛芬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洛索洛芬钠的浓度。结果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都符合要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2±17.4)%。缪海均等选取18例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60mg洛索洛芬钠片,采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血浆中洛索洛芬钠药物浓度。获得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1/2、Cmax、Tmax、AUC0~8h分别为(121.4±23.4)min、(3.69±0.77)μg/mL、(30.8±7.1)min、(397.4±68.4)μg·min/mL)。结果证明本品口服吸收快,消除半衰期短。张蓓蓓等建立犬血浆中洛索洛芬钠浓度的LC-UV定量分析方法,测定其在犬体内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评价缓释试验片和普通参比片的生物等效性,结果与普通片相比,缓释片的t1/2、Tmax延长,Cmax降低,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5.2±19.0)%。缓释片与普通片的吸收程度生物等效,且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3临床疗效结果本品临床适用于:1)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腰痛症、肩周炎、颈肩臂综合征的消炎和镇痛:2)手术后、外伤后及拔牙后的镇痛和消炎;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伴有急性支气管炎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解热和镇痛。徐朱颜等采用开放性试验,受试者口服乐松,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晨僵、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握力、关节功能、血沉等指标变化,结果是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改善(P<0.01),进步率达85.7%,仅2例有轻度胃肠道反应。李胜光等选择11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口服洛索洛芬钠,观察休息时痛、活动痛指数、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和关节活动度这5项指标,完成疗程、资料齐全的患者共106例,结果显示,患者5项疗效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黄烽等选择52例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口服洛索洛芬钠,经过4wk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2%,其中对各主要疗效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8%。施冶青等选择骨关节炎患者40例,采用对照法与试验组(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比较在治疗前后组内膝关节活动痛、15m行走时间、日常活动能力及综合评估等指标,均显示有显著性差异;而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童培建等选取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50例,分为洛索洛芬钠组和布洛芬组,分别口服洛索洛芬钠片和布洛芬缓释胶囊,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组内膝关节活动痛、15m行走时间、日常活动能力及综合评估等方面的指标,均显示无显著性差异。俞永林等选择124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接受洛索洛芬钠口服治疗和膝关节功能训练,结果显示,口服洛索洛芬钠结合运动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能有效改善关节功能,与单纯口服洛索洛芬钠比较,关节功能改善更明显。4药学工作者的研究方向NSAIDs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损伤、肾脏损害、凝血障碍和诱发哮喘等。在长期使用NSAIDs的患者中,胃溃疡发生率为12%~30%,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为2%~19%。胃溃疡的不良反应已经成为临床用药的最大障碍,而减少胃溃疡不良反应已成为药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品与其它NSAIDs一样,主要不良反应也表现在胃肠道。在共计13486例病例中,统计洛索洛芬钠的不良反应(本项包含不能计算频度的不良反应报告)。结果有副作用的有409例(占3.03%)。主要有消化系统症状(胃及腹部不适感、胃痛、恶心及呕吐、食欲不振等2.25%)、浮肿及水肿(0.59%)、皮疹及荨麻疹等(0.21%)、嗜睡(0.10%)等报告。消化系统的损伤之所以低于其它NSAIDs,是因为洛索洛芬钠是前体型NSAIDs,口服后在体内代谢成trans-OH型药物而发挥疗效,对胃肠的刺激性减小。黄桂生在2001年报道1例洛索洛芬诱发癫痫发作的病例,刘宏在2004报道1例颜面水肿的病例,杨平等在2005年报道1例洛索洛芬引起肾衰的病例。5药物的作用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