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创新——古代中国的社会治理与治乱兴衰话题一济世经邦——古代的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核心价值·引领社会基层治理是对基层地区的治理。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统编新教材涉及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演变、特点、作用及基层社会组织的演变等。高考命题重视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乡村治理等角度,考查社会基层治理特点、影响及评价。热点话题·认知1.古代户籍制度四大特点2.古代基层治理的三大基本途径3.古代乡村基层治理的三大特点(1)宗族势力强大,皇权与族权相结合。①中国社会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社会,因此乡村治理表现出皇权与族权相结合的特点,宗族内互助性非常强。②由于宗族的稳定与社会秩序的安定相一致,因此,宗族势力往往得到皇权的认可,乡官里吏在催征钱粮时往往需要族长的配合,有时则表现为宗族家长直接担任乡官里吏,使行政组织与宗族组织合而为一。(2)忠孝治理乡村: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结构首要的特征是“家国同构”,家庭成了国家的缩影,国家成了家庭的放大。而家国意识反映在乡村政治文化中,就是忠孝治村。忠和孝作为两个重要的价值观,维系了乡村的政治秩序。(3)乡绅有限自治:乡绅是政府在乡村选择的管理者,解释乡规民约,用道德感召力维持乡村的秩序。乡绅的身份是双重的:作为国家的代理人,他们要帮助国家做事,而作为乡村的代表,他们又需要维护村民的共同利益。关键能力·测量1.(2022·合肥市二模)乡啬夫是秦汉乡村社会中的乡官之一,主役赋,其秩级不满百石,为斗食之官。东汉儒生爰延为乡啬夫,“知人善恶,为役先后;知人贫富,为赋多少”,使当地“仁化大行”,以至于当地民众只知道“父母官”是乡啬夫,竟不知道国家委任的地方长吏。这表明(A)A.基层官员影响地方治理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难以调和C.地方官吏贪腐不得民心D.儒生开始登上地方政治舞台【解析】由材料“乡啬夫是秦汉乡村社会中的乡官之一,主役赋,其秩级不满百石,为斗食之官”“当地民众只知道父母官是乡啬夫,竟不知道国家委任的地方长吏”可知乡啬夫是治理基层的“父母官”,作为基层官员,直接关系到地方的治理与安定,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2.(2022·龙岩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王阳明巡抚赣南、汀、漳等地期间订立了著名的《南赣乡约》,延揽乡村精英担任约长、约正以负责教化管理乡民,并要求对违规违约者“呈官究治”“请兵灭之”。这些措施(C)A.借助宗法纽带以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了政府对基层民众的教化C.推动基层自治与国家治理结合D.依靠乡民自治以规范社会秩序【解析】据材料“延揽乡村精英担任约长、约正以负责教化管理乡民,并要求对违规违约者‘呈官究治’‘请兵灭之’”可知,王阳明的这些措施是基层管理的措施,“呈官究治”“请兵灭之”是把地方基层管理与国家治理结合,故选C项;A项与题意不符,B、D以偏概全,均排除。话题二治国理政——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核心价值·引领法律与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着眼于教育与引导,两者相辅相成。法律与教化是古今中外国家治理的重要构成部分,统编新教材主要阐述了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儒家伦理在古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等。从当前依法治国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热点角度,高考会依托命题考查古代法律演变历程、制定目的、特点及作用等。热点话题·认知1.“天理、人情、国法”相结合的中华法系(1)礼法结合的三个阶段①汉朝“引礼入法”:法律儒家化的发端。逐渐确立儒家思想对立法、司法的指导地位,使汉朝法律开始沿着儒家化的方向发展。②三国两晋南北朝“纳礼入律”:法律儒家化的完善。统治者开始直接任命儒臣来立法,从而使礼律进一步融合。③唐朝“礼法合一”:法律儒家化的完成。唐朝确立以儒家主张的纲常礼教作为法律的指导原则和定罪量刑的基本依据。(2)古代法律体系的四大特点2.中国古代的乡村教化(1)表现①魏晋隋唐:魏晋以来,政府推广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②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③明清:乡约内容逐渐由中央颁布,并具有约束力,与法律逐渐合流。(2)特点①教化理念德性化:德教为先与道德至上,其核心理念贯穿中国古代教化思想。②教化途径系统化:层级教化与立体网络,传统教化系统既包括各级各类组织化的学校系统,也包括了乡约、族法、家规、祭祀礼仪、蒙学等自发的社会教化系统。③教化手段多样化:典范塑造与制度规约,典范塑造、榜样作用成为古代教化的重要方法。制度规约是传统教化活动的又一方法。④教化内容综合化:儒学经典教育与通俗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我国古代传统教化的显著特征是以儒学经典教育为主,并以通俗教育辅助之。(3)演变趋势①由以民间性自治组织为主演变为以政府主导为主。②以地缘性乡约组织为主,宗族性乡约组织为辅。③社会基层的自治组织演变为里甲、保甲等基层管理组织。④宣讲内容由劝善惩恶、治安防御的道德教化演变为宣讲“圣谕”,与法律逐步趋于合流。⑤乡约组织机构日益健全、活动逐步趋于规范。3.认识中国古代社会教化的途径、方法(1)强调示范,树立榜样:我国古代实施社会教化基本上采用的是儒家提出的这一办法,即所谓“上行下效”。(2)设官教民:设官教民是“政教合一”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实施教化的又一条途径。(3)依靠族规乡约以化民成俗:在古代中国,还有一条非常深入有效的施教途径,那就是依靠乡里、宗族与家庭的力量来施行社会教化。(4)依靠各类道德教育读本推行社会教化:我国古代曾经保留下来许多通俗道德教育读本。它们既不属于家庭教育范畴,也不是学校教育的课本,但却在整个社会教育中起过十分巨大的作用。(5)注重学风与世风的密切关系:古代教育家很早就认识到学校教育对整个社会教化的建设作用,即学风与世风的关系。最后,与学校教育直接有关的取士考试制度,更加直接地起到社会教化的作用,成为影响世风的一个重要手段。关键能力·测量3.(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具有“临事制刑,不预设法”的传统。到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开始打破旧的法律传统,如郑国子产“铸刑书”、郑国邓析“作竹刑”、晋国赵鞅“铸刑鼎”。这一转变(C)A.反映等级秩序走向瓦解B.说明法家思想更适应现实需要C.适应阶级关系变动需要D.表明郑国和晋国率先走向法治【解析】由夏商西周时期的“临事制刑,不预设法”到春秋后期“铸刑书”“作竹刑”“铸刑鼎”说明,随着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势力不断壮大,法律由具有随意性和不成文的传统逐渐发展为固定的成文法,这是适应春秋时期我国由奴隶制时代向封建制过渡时期,统治阶级用固定法律来维护统治的做法,所以上述转变是适应阶级关系变动的需要,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4.(2022·临沂市高三二模)某“族约”曰:“今恐吾宗散乱,或为习俗所移,不守先训,则是上贻辱于前人,下有愧于厥后,故吾姓子孙者,告之以孝悌忠信之行,申之以礼义廉耻之教,务要为子孝,为臣忠,父义母慈,兄友弟恭。”该“族约”的主要功能是(D)A.注重血缘纽带,推动理学普及B.激励家族成员,追求功名利禄C.强化宗族特权,维护家族秩序D.凝聚宗族力量,加强基层教化【解析】根据该“族约”中“今恐吾宗散乱,或为习俗所移”可知其功能是凝聚宗族力量,根据“族约”中“故吾姓子孙者,告之以孝悌忠信之行,申之以礼义廉耻之教,务要为子孝,为臣忠,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可知其功能是加强基层教化,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话题三治民安邦——古代财政管理核心价值·引领赋税制度是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社会,国家统治长治久安的重要一环,是国家治理的基础。赋税制度的合理公正也是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的重要内容。统编新教材主要涉及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逐渐完善历程、特点,赋役制度的变革与土地制度、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高考重视从社会基层治理、贸易、货币与赋税的相互依赖等热点角度对中外赋税制度加以考查。热点话题·认知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直到废除。(2)赋税品种:由繁到简,税种减少。从田租、人头税、杂税简化为土地税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对商业征收重税。(3)征税方式: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5)人身控制: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2.古代货币发展演变(1)演变表现①便携化。由金属货币向轻便的纸币演变,如北宋的“交子”,明清的“宝钞”。②简约化。一是形状由杂乱无章统一为圆形方孔。二是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通宝”钱,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③贵重化。货币由贝壳等逐渐向贵重金属演变。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④政治化。朝代、国号、皇帝年号逐渐入钱,如唐国通宝、圣宋通宝、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2)演变特点①信用性纸币制度的较早产生、贵金属流通的欠发达,是中国古代货币制度演化区别于古代与近代西方的两个重要特征。②多元货币体系存在。货币的各种职能在中国古代并不集于一体。铜钱、白银和纸币在中国古代许多朝代同时存在,但有时某些货币形态并不作为流通货币,而是储藏手段。③货币制造和流通的地方性。在中国古代,许多地方流通的货币并不相同,这体现了中国封建性的特征。④货币形态最终归向贵金属。政府信用性的膨胀和商品性、信用性关系的失衡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中国古代币制最终还是向贵金属流通回归。关键能力·测量5.(2022·丹东市一模)从秦到隋,铜币钱文是货币重量的大小,这一特点延续了商品货币的特征,价值须与重量成正比,可以依据钱文检验货币足值与否。到了唐代,表示货币重量的钱文消失了,代以“通宝”这类写有国号、年号或吉利语的钱币。货币的变化体现出(B)A.其本身的价值逐渐提高B.政府信用性日渐突出C.形制由多元化走向统一D.发行日益被国家垄断【解析】据材料“从秦到隋,价值须与重量成正比,到了唐代,以写有国号、年号或吉利语的钱币为标准发行”可知,中国古代的货币由以重量命名到以年号、国号命名,说明政府的信用性或财政性日益突出,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钱币命名方式发生了变化,材料中只有前半部分说明了货币的价值,唐代时期并未说明价值如何衡量,故无法判断A项是否正确,排除;秦朝时期钱币形制统一为圆形方孔钱,排除C项;汉朝时期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发行被国家垄断,排除D项。6.(2022·马鞍山高三三模)唐太宗时颁“令有司劝勉民间嫁娶诏”,其中规定“量准户增多,以进考第”,“准户减少,以附殿失”,因此即使实际人口减少,官员也不削减户籍,成为“虚存户口”,照常征税。这反映了当时(B)A.精耕细作水平提高B.赋税制度弊端显现C.官员考核制度完善D.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解析】根据“因此即使实际人口减少,官员也不削减户籍,成为‘虚存户口’,照常征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人口减少之后依然照旧征税,造成赋税不均,体现了赋税制度的弊端,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体现,排除。话题四革故鼎新——古代的变法改革与治乱兴衰核心价值·引领“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重大改革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史,给当今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部编教材选取的改革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要求,很多高考试题将改革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改革内容联系起来,要求考生认识两者的联系。热点话题·认知1.中国古代改革的四大类型2.历代变法和改革的规律与认识(1)从原因上看: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为了达到某一政治目的,实现富国强兵;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④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后,为吸收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⑤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2)从目的上看: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封建的统治基础;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3)从性质上看:①奴隶主贵族为实现富国强兵,达到某—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军政改革;②封建地主阶级为建立封建统治基础,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政治变革;③少数民族统治者为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吸收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而进行的社会改革。(4)从内容上看:①调整生产关系,改革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②采取措施(如屯田,减免租税,兴修水利等)恢复、发展经济;③整饬政治,惩处贪官污吏(如后周世宗改革);④改革军制,严肃军纪;⑤开源节流,增加财政收入;⑥吸收先进民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等。(5)从结果和作用上看:有的改革成功了,如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等,这些改革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军事力量,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发展进程,为实现其政治目的奠定了基础。但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的改革尽管一度取得成效,但最终结果还是失败了,如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等。(6)从失败原因上看:一是改革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二是用人不当或操之过急,新法反而危害百姓等。(7)从成功原因上看: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②改革者或为最高统治者,或赢得最高统治者的充分信任和支持;③制定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④改革者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决心。3.全面认识封建社会盛世景象(1)出现的规律①从背景上看:都是在封建国家统一的前提下,新的王朝建立初期出现的,都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统治,统治阶级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②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如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鼓励农耕,整顿吏治,完善制度,善于纳谏,任用贤臣等。③从结果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2)正确认识①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认识到农民战争的威力,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使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重要原因是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政治素质,以及雄才大略等,如善于纳谏,任用贤臣,以及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等。直接原因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他们才是盛世局面的直接创造者。②作为盛世景象下的劳动人民相对于其他时期而言,生活状况的确有所改善,封建剥削也有所减轻,并在一定程度上过着祥和、安定的生活。但他们并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他们的阶级地位没有丝毫改变。关键能力·测量7.(2022·芜湖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汉初,朝廷迫使一大批累财巨万的富豪放弃对奢侈品的经营,同时把为政清廉作为考核各级官员的重要条件,对于普通百姓的俭朴行为也予以褒奖,立教乡里。这些举措(B)A.有助于落实盐铁专卖制度B.体现了“节俭治国”方针C.完善了官员考核管理制度D.维持了生产与消费平衡【解析】根据材料“把为政清廉作为考核各级官员的重要条件”,可知汉代政府利用清廉管理作为考核条件,并且借此教化百姓,体现了国家“节俭治国”的方针,故选B项;盐铁专营针对的是日常生产生活用品,而不是奢侈品,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借助官吏考核的方式强调社会节俭的风气,并不是专门来完善和发展官员考核管理制度,排除C项;在古代的封建社会生产水平落后,封建剥削沉重导致社会生产与消费难以实现平衡,排除D项。8.(2022·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三模)北宋王安石变法与秦国商鞅变法有诸多相同点,但两者存在巨大差异,其中最本质的差异在于是否(B)A.对普通民众有利 B.推动社会转型C.得到统治者支持 D.能够富国强兵【解析】秦国的商鞅变法推动了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而王安石变法只是封建体制内的一次自我完善,故选B项;王安石变法的青苗法等措施与商鞅变法推行土地私有制等都有利于普通民众,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在一定时期内都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排除C项;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排除D项。专题冲关训练(二)一、选择题1.(2022·德阳市高三三模)周人在文诰中时常称赞商代君王,称其“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成王畏相(成就王业,尊重贤能)”。周公在劝诫成王时也经常将商朝贤王与周文王并列。周人此举旨在(B)A.表彰商王功绩 B.宣扬德治理念C.巩固君主权力 D.强化宗法关系【解析】据材料“周公在劝诫成王时也经常将商朝贤王与周文王并列”可知,周代推崇商代的贤王,其目的是希望周王也和商朝贤王一样尊重贤能,推崇德治,故选B项;据所学,表彰商王功绩只是现象,并非目的,排除A项;据材料“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可知,周人宣传的是商王的治国方式,并非巩固君权,排除C项;据所学,商王与周王没有血缘关系,此举并非强化宗法关系,排除D项。2.(2022·连云港市二模)《左传》载,晋文公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大臣子犯以民未知义,(因)未安其居民未知礼,未生其共(通‘恭’)等理由谏阻。于是晋国采取了入务利民作执秩以正其官等措施,数年后一战而霸。据此可知时晋文公能够称霸是因为他(D)A.宣扬礼治,完善制度B.崇尚儒学,伸张信义C.以民为本,专务生产D.善于纳谏,注重德教【解析】由材料“大臣子犯以民未知义,(因)未安其居民未知礼”“于是晋国采取了入务利民作执秩以正其官等措施,数年后一战而霸”可知晋文公听从大臣子犯的建议,对百姓进行教化,让其知义知礼,最终取胜,说明晋文公善于纳谏,注重德教,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3.(2022·辽宁高三模拟试)《左转》记载,昭公六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二十九年晋“铸刑鼎”,定公九年,郑国邓析“作竹刑”。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春秋后期(A)A.通过建立法制维护政治稳定B.地主阶级成为新的统治阶级C.贵族集团受到了法律的约束D.争霸战争需要诉诸法律解决【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立法的现象在春秋后期频频出现,这说明统治阶层认识到通过立法的形式来维护统治,故选A;春秋后期的统治阶级依然是传统的贵族,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出法律的约束对象是贵族还是非贵族,排除C;争霸战争是通过武力争霸,通过会盟得以确认霸主身份,排除D。4.(2022·青岛市高三二模)秦献公十年“为户籍相伍”。汉承秦制,实行“编户齐民”制度。两者的首要目的是(B)A.取代血缘政治 B.进行赋役征发C.实行社会救济 D.维护社会治安【解析】根据基础知识可知,“为户籍相伍”是编排户口,目的之一是征发赋役,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故两者的首要目的是进行赋役征发,故选B项,排除A、C、D三项。5.(2022·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二模)五铢钱自汉武帝推行以来长期使用,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曾下达法令“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但魏明帝时又重新铸造五铢钱发行,史载“至晋用之,不闻有所改创”。五铢钱的存废(B)A.源于货币制度的惯性B.反映商品经济的变化C.促成世家大族的兴起D.体现长期战乱的危害【解析】五铢钱作为古代社会的一般等价物其本身就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所以五铢钱的存废反映的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故选B项;货币制度的惯性指的是货币政策的滞后性,但材料强调的是五铢钱的存废,而非滞后,排除A项;世家大族的兴起并非因为五铢钱,排除C项;五铢钱的存废不会对魏晋时期的战争产生直接影响,排除D项。6.(2022·宣城市二模)北齐时将“不孝”列入“重罪十条”,为不赦之罪。《唐律》规定:子女听到父母的丧讯,没有马上进行哀悼者,处流放二千里之刑。对不孝之罪处重刑(C)A.有利于儒家思想趋向法律化B.表明了儒学成为官方哲学C.维护了父为子纲的道德规范D.体现了古代法律残酷无情【解析】据所学,自汉武帝起儒家思想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以三纲五常作为道德规范,北齐将不孝之罪处重刑,体现了对儒家思想的践行,是为了维护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7.(2022·青岛市高三二模)《唐律疏议》规定:马球、角抵等对抗性体育运动的伤害,以“戏杀伤”定罪;射箭、弹弓等造成他人意外伤害,以“过失杀伤”定罪;体育活动中出现的争斗,以“斗杀伤”定罪。这反映了(D)A.基层教化的加强 B.中华法系的确立C.礼法并施的执行 D.国家治理的智慧【解析】据材料“马球、角抵等对抗性体育运动的伤害,以‘戏杀伤’定罪;射箭、弹弓等造成他人意外伤害,以‘过失杀伤’定罪;体育活动中出现的争斗,以‘斗杀伤’定罪”可知,唐朝以法律形式对“戏杀伤”“过失杀伤”“斗杀伤”等罪名治理体育人身伤害,立法逻辑清晰,层级明确,体现了国家治理的智慧,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8.(2022·潍坊市高三三模)下表为唐代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度。从前者向后者的转变反映出当时(B)制度征收方式租庸调制租:政府授田的男丁,每年须交纳粟二石庸:每丁每年须为国家服劳役二十日调:每丁按照当地的出产,每年输纳绢二匹、绫二丈、绵三两两税法全国各地的人民,一律以现有男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划分等级,规定税额,分夏、秋两季交纳,其税额概以钱计,再折合绫绢缴纳A.封建剥削减轻 B.货币经济发展C.人身控制加强 D.实物地租消失【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在租庸调制之下,其征收方式以实物为主,并且名目繁多,在两税法之下,其征收方式主要是货币,并且其征收标准较为简单:人丁与田地数,据此可知,正是由于货币经济的发展,政府在赋税制度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即由“租庸调制”改为“两税法”,故选B项;据材料不能得出A、D结论,C项表述错误,均排除。9.(2022·渭南市二模)唐朝时,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唐前期农民家庭主要是以核心家庭为主体的小户型,后期则出现了大量的联合家庭,农民家庭人口数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A.儒家伦理的影响 B.社会经济的发展C.家庭观念的变化 D.赋税制度的变革【解析】由材料“唐前期农民家庭主要是以核心家庭为主体的小户型,后期则出现了大量的联合家庭,农民家庭人口数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结合唐朝赋税制度的改革,唐中后期以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转向以田亩和资产为主,不用逃避人丁税,导致家庭人口的增加,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10.(2022·北京市通州区高三模拟)在宋朝,纸币印刷和设计的巅峰是四色铜版印刷技术,先用4块铜版印刷基本的文本和面额,然后再用蓝色和红色双色版印刷特制的装饰设计:带有金鸡图案的敕字以蓝色印刷;红色版印刷合欢万岁藤图案,标志长寿;龙龟负书的图案用黑色墨水印刷。纸币印刷过程中这些精心设计的主要意图是(B)A.垄断纸币的印刷权力B.提升纸币的防伪功能C.保证纸币的美观耐用D.体现金融领域的创新【解析】“纸币印刷和设计的巅峰是四色铜版印刷技术”可见其制作工艺非常高超,很难模仿,达到货币防伪的效果,故选B项;“在宋朝,纸币印刷和设计的巅峰是四色铜版印刷技术”任何一个国家,其货币的发行必须由国家统一管理,不可能放开,纸币是财富的象征,首先要防伪,排除A项;“先用4块铜版印刷基本的文本和面额,然后再用蓝色和红色双色版印刷特制的装饰设计:带有金鸡图案的敕字以蓝色印刷;红色版印刷合欢万岁藤图案,标志长寿;龙龟负书的图案用黑色墨水印刷”体现了复杂的印刷工艺,却没有说明纸张的耐用性,排除C项;“纸币印刷和设计的巅峰是四色铜版印刷技术”这里强调的是纸币的印刷技术,属于科技的范畴,金融领域创新指纸币本身的使用,排除D项。11.(2022·菏泽市高三二模)有学者认为,北宋中期,地主阶级内部剧烈分化,为变法造成了一些条件,但始终没有产生过一股足以不断推动变法前进的强大力量,王安石变法中各股地主政治势力都是朝后退步。这意在说明,当时(D)A.经济的发展导致地主阶级的分化B.过度中央集权的弊端日益显现C.王安石变法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D.统治阶级缺乏政治自救的能力【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始终没有产生过一股足以不断推动变法前进的强大力量”“王安石变法中各股地主政治势力都是朝后退步”,可以看出该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是历史的必然,这说明宋朝的统治阶级缺乏政治自救能力,故选D项;A、B、C项在材料中均无体现,排除。12.(2022·河南省名校高三联合考试)宋代民间结社兴盛,最典型的表现是乡约的设立,乡约内容大致包括四项: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乡村成员推举的约正有权处理争辩纠纷,同时享有一定的惩戒之权。据此可知,宋代的乡约(B)A.强化了宗法血缘制度B.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治理C.体现了儒家民本思想D.促进了理学统治地位确立【解析】由材料“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有权处理争辩纠纷,同时享有一定的惩戒之权”可知乡约的基本价值理念和处事方式有利于稳定基层秩序,加强对基层的治理,故选B项;春秋战国宗法血缘制度不断瓦解,排除A项;乡约体现的是儒家的伦理思想而非民本思想,排除C项;是官方确立了理学的统治地位,而非乡约,排除D项。13.(2022·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三模)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控制人口;汉朝实行“编户齐民”;隋朝“大索貌阅”;唐承隋制;明朝继承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办法。我国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D)A.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B.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C.为抵御外族进攻提供足够的兵源D.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解析】历朝历代重视户籍制度是因为征税的对象是人民,而完善的户籍管理制度能够精确的管理和控制人口,以便进行兵役、徭役和赋税的征派,故选D项;兴修水利工程也是目的之一,但不算“主要目的”,排除A项;户籍管理并不能阻止人口流动,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是必然的,排除B项;户籍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增加人口,因此并不一定能保障足够的兵源,排除C项。14.(2022·吕梁市高三三模文综)据记载,明朝自成化、弘治时期(1465—1505年)以后,朝廷强力疏通钱法、屡开铸局试图挽救日渐式微的铜钱流通体制,但效果甚微。而清朝初年铸钱制度则有序开展,钱价围绕官价上下波动,表现较为稳定,且出现了广泛的“钱进银退”现象。这说明清代(C)A.自然经济瓦解速度较快B.铜矿的开采量突飞猛进C.国家治理能力有所提升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解析】材料反映出明清政府处理同一件事,即疏通钱法,调整银钱的流通制度,明朝收效甚微,但是在清朝却有序开展,说明清朝政府对国家的治理能力较明朝时期提高了,故选C项;自然经济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A项;铜矿开采和银钱流通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钱进银退”不能说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排除D项。15.(2022·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私家修史既高潮迭起,又低谷频生,呈现出跌宕起伏的曲线形外观。其中四次私家修史高潮分别出现在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两宋之际和明末清初。这一现象(B)A.表明私家修史是中国史学的主流B.侧面反映出封建王朝的治乱兴衰C.说明了国家重视著史修史的传统D.主要源于官修史书的排斥与打压【解析】由“四次私家修史高潮分别出现在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两宋之际和明末清初”可知,我国私家修史高潮时期多是朝代更迭和战乱分裂时期,这从侧面能够反映出封建王朝的治乱兴衰,故选B项;A、C、D项在材料中均无体现,排除。16.(2022·济宁市高三三模)清朝前期,由科举功名之士和退休官员为主构成的士绅是特殊的社会阶层。从弥息争讼到襄赞公共设施,从教化百姓到组织当地防务,士绅在家乡本土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表明清代(A)A.士绅成为官府与百姓联结的纽带B.地方基层行政组织日趋完善C.政府对知识分子的羁縻成效显著D.权力下移成为时代的新潮流【解析】“从弥息争讼到襄赞公共设施,从教化百姓到组织当地防务,士绅在家乡本土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表明士绅发挥了处理社会矛盾和协调社会秩序的作用,作为民间组织在帮助政府开展工作,表明士绅成为了政府和百姓联结的纽带,故选A项;B、C、D项在材料中均无体现,排除。二、非选择题17.(2022·衡水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学派号称承继“先王之道”,儒家认为先王之道以礼乐为盛,礼治与德治相配合。韩非认为,法可以声张国家的意志,树立公法的绝对威望,君主面前人人平等。——摘编自谢扬举《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哲学:王道到治道》材料二我国古代在乡村创设以征发赋役为直接目的,以户籍登记、人户编排为手段的里甲制。以明代为例:乡村流行保甲制,十家为一保,实行连坐和互相监督。明代后期推行乡约制,没有统一的形制,大多是各乡里结合实际设置相应职务,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功能,包括宣讲圣谕、倡导互助、处理纠纷等。皇帝禁止官员插手基层乡村事务,通过士绅、宗族和老人等地方群体实施乡村地方自治。为了实现良好的乡村治理效果,明代统治者颁行了许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还充分利用了当地的乡规民约和家族法规。——摘编自林乾、杨练《明代乡村治理体系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意义。【解析】(1)由材料二“在乡村创设以征发赋役为直接目的,以户籍登记、人户编排为手段的里甲制”“乡村流行保甲制”“推行乡约制”等信息可得,建立较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由材料二“通过士绅、宗族和老人等地方群体实施乡村地方自治”可得,重视发挥乡村地方群体的作用;由材料一“先王之道以礼乐为盛,礼治与德治相配合”“声张国家的意志,树立公法的绝对威望,君主面前人人平等”“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功能”“明代统治者颁行了许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等信息可得,法律规范和道德教化有机结合;由材料二“明代统治者颁行了许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还充分利用了当地的乡规民约和家族法规”“推行乡约制”“实施乡村地方自治”等信息可得,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配合物化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大学《嵌入式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口腔科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建筑施工组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食品仪器分析原子吸收测定水中钙(标准曲线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漆画表现灰料新语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海洋大学《GIS气象应用与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计量大学《生物信息学入门(双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央财经大学《工程建筑制图》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德育工作的管理制度
-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天天练题卡2
- 滑模施工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 DB11T 2279-2024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评估规范
- 《电力电缆试验》课件
- JJF 2122-2024 机动车测速仪现场测速标准装置校准规范
- 充电桩四方协议书范本
- 2024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3年信息处理技术员教程
- 稽核管理培训
- 电梯曳引机生锈处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