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_第1页
第20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_第2页
第20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_第3页
第20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_第4页
第20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20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目录考情分析复习目标网络构建梳理预测考点一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夯基·知识梳理】知识点1局部抗战知识点2全面抗战的开始知识点3日军的侵华暴行【提升·考向预测】考向1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考点二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战的胜利【夯基·知识梳理】知识点1正面战场的抗战知识点2敌后战场的抗战知识点3东方主战场知识点4抗日战争的胜利【提升·考向预测】考向1敌后战场的抗战真题感悟考点要求考题统计考情分析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2023全国甲卷非选择题,15分2022湖北卷选择题,3分2022浙江卷选择题,2分2021重庆卷选择题,3分2021广东卷非选择题,12分近三年考查多,结合国共第二次合作以及国共十年对峙作为背景进行复习,了解日本侵华原因,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复习时多关注。敌后战场的抗战2023湖北卷非选择题,15分2023湖北卷选择题,3分2023山东卷选择题,3分2023北京卷选择题,3分2023全国甲卷选择题,4分2023浙江卷选择题,2分2023全国乙卷非选择题,25分2022全国甲卷选择题,4分2022浙江卷非选择题,12分2021海南卷选择题,3分这部分内容是抗日战争的重点,复习时多重视一些重要的战役,以及战役的战略意义,结合地图和背景材料进行整体复习,重点把握正面战争和敌后战场的配合。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2、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考点一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知识点1:局部抗战1.日本侵华原因(1)日本:①既定国策: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确立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②现实原因: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日本为摆脱困境,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2)中国:国共内战给日本以可乘之机。(3)国际社会: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解决本国的经济危机,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2.侵华进程和各方态度侵华进程各方态度和局部抗战①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随后,日军占据整个东北。①民众:由游击队改编而成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②中国共产党: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三万余人。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等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牵制大量日军。③国民政府A.对内: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B.对外: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④国际联盟:提出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以牺牲中国来换取英、美、法、日等国共同控制中国东北。②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爱国军人:1932年1月28日,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得到全国民众的积极支援。③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④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长城抗战⑤“华北事变”: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爱国学生:1935年12月9日,进行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华北事变的影响(1)促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关系,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提供了可能。(3)加深了美英与日本的矛盾。日本在华北经济势力的扩张,损害了美英帝国主义在华北的经济利益,英美通过支持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亲美英派来抵制日本。3、发表“八一宣言”(1)目的: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2)内容: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4、瓦窑堡会议:1935年8月1日(1)内容:毛泽东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2)意义: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统一了党内思想5.西安事变(1)背景: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蒋介石调集包括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在内的大军围攻陕北。②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2)过程①1936年12月12日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②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3)意义: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②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③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知识点2:全面抗战的开始1.全面抗战开始——卢沟桥事变(1)过程: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日军向宛平城射击,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还击。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2)影响: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全面抗战:与局部抗战相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2.第二次国共合作(1)经过①通电全国: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要求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②庐山谈话: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邀请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在庐山谈话,听取各方人士对抗日救国的意见。7月17日的第二次谈话会上,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③洛川会议: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全面抗战路线: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相对应。“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的全民总动员。④军队改编:为早日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随后,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⑤实现合作: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意义:①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的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与的抗战行为。②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含义:指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抗日政治力量。(2)形成过程①提出:1935年“八一宣言”②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③正式形成: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知识拓展】对比革命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项目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同点背景“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愿望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群众范围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具有空前广泛的民族性,包括国内各阶级、各阶层及海外侨胞和其他爱国人士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党外合作组织形式有统一的组织、统一的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正式、统一的组织机构和政治纲领地位中共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没有掌握革命领导权中共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而且掌握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影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党叛变革命,失败是团结抗战的保证,实现胜利相同点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受到国际因素影响;中共倡导知识点3:日军的侵华暴行侵华方式地点(或方针)侵略罪行制造屠杀南京南京大屠杀: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30万人以上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遇害殖民统治政治侵略实行“以华制华”方针扶植傀儡政权:1940年3月,在日本扶植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并签订大量卖国协定经济掠夺对占领区:实行“以战养战”方针(1)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2)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3)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1)实施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2)1941至1942年,日军在华北连续五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大轰炸重庆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细菌战和毒气战—(1)日军侵华期间,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2)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组建了细菌部队。1938年成为731细菌部队。(3)1938至1945年,731部队曾以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等灭绝人性的手段杀害中国人、朝鲜人以及盟军战俘超过1万人“慰安妇”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政府犯罪行为【知识拓展】确立“十四年抗战”概念的重大意义(1)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2)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3)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考向1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1.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人民”一词逐渐上升为党的重要理论概念;大革命失败后,“人民”一词有被“群众”“民众”等取而代之之势;1935年后,中国共产党重新启用“人民”的概念,而且对“人民”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建构。这一变化()A.表明马克思主义已逐渐中国化B.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密切相关C.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土地革命道路的探索D.体现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队伍的不断扩大【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1935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从中共成立初期,到大革命失败,再到1935年以后,“人民”一词先是上升为重要概念,而后有被“群众”“民众”取代的势头,1935年以后重新启用并丰富其内涵,结合所学可知,这与二、三十年代的时代背景有关,中共成立初期,国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民族危机深重,而到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国共两党进入十年对峙时期,阶级矛盾上升,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又一次影响了“人民”一词的地位与内涵,B项正确;“人民”一词地位与内涵的变化并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畴,排除A项;中共对土地革命的探索体现在大革命失败之后的十年,无法囊括材料19211935年的时间范围,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时间是1937年9月,此时尚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2.抗日战争时期,关于边疆史地的期刊达180种之多,占抗战时期全部600余种期刊的3%。这一时期的边疆研究涉及相当广泛,地域涉及西南、西北、东北以及东南(台湾),领域涉及边疆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经济建设和开发。这一时期,边疆史地的研究旨在()A.唤醒中华民族救亡意识 B.构建边疆史地研究体系C.提升全体国民文化素养 D.服务于民族战争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所示为抗日战争期间,在知识界出现重视研究边疆史地的现象,重视疆域研究,契合了当时国家民族矛盾激化,国家危难之时,士人的家国情怀,服务于民族战争的需要,D项正确;边疆史地的研究旨在服务于民族战争的需要,A项“唤醒”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当时的边疆史地研究是为了抗日战争的需要,有利于构建边疆史地研究体系,有利于提升国民文化素养,B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边疆史地的研究旨在服务于民族战争的需要,C项不属于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3.九一八事变后,部分东北军和东北义勇军领导的早期抗战相继失败。此时,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建立多支抗日游击队,至1935年底,抗日游击战争区域扩大到40多个县,抗日游击战争的烽火遍及东北各地。这可以用来说明()A.敌后战场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B.共产党成为局部抗战的领导力量C.日本对东北地区的殖民计划破产 D.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东北)。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建立多支抗日游击队……抗日游击战争的烽火遍及东北各地”,可以看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游击区域扩大,东北地区抗日斗争发展迅速,这些都得益于党的领导,结合时间1935年,可知共产党成为局部抗战的领导力量,B项正确;此时是局部抗战时期,敌后战场还未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中共的领导作用,无法得出日本对东北的殖民计划状况,排除C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考点二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战的胜利知识点1正面战场的抗战1.军事抵抗和战略时间事件结果和影响1937年8月13日11月中旬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1937年9月11月初太原会战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1月初,太原失守1938年1—5月李宗仁的指挥下展开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1938年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式,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1938年6月中旬10月下旬武汉会战这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1941年12月抗战相持阶段中,中国军队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英美联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2.向西南大后方迁移(1)背景: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日本,难以抵挡日军深入国土。(2)内容: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3)意义:这些壮举,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知识点2敌后战场的抗战1.战略防御阶段(1)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①表现:八路军、新四军建立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根据地军民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②影响: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2)在沦陷区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以战养战”的部署,还通过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2.战略相持阶段(1)发动百团大战①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囚笼政策”。②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大规模的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③意义: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2)坚持团结抗战①原因:国民党消极抗战,反共倾向日益增长。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部队遭国民党军队伏击,军长叶挺谈判被扣,副军长项英遇难,史称“皖南事变”)②应对: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3)边区建设①经济: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建设成效显著。②政治: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③扩大: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知识拓展】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对比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领导阶级蒋介石领导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无产阶级战场范围国民党统治区敌后建立根据地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只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人民作战方式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正规战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战略地位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起主导作用,抗战主战场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后期:抗战主战场知识点3东方主战场1.全民族抗战:海外华侨陈嘉庚、数万华侨青年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1)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2)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3)1942年年初,以中、美、英、苏4国为首的26个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4)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通过《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3.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1)东方主战场:①兵力: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日军的总兵力。②协助: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③谋划和指挥: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2)远征军入缅:1942年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4.中国外交胜利1943年,通过谈判,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接着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知识点4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1)目的: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2)时间、地点:1945年4—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举行。(3)内容①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②中共七大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4)意义: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2.胜利过程(1)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2)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进入中国东北,迅速消灭日本关东军。(3)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4)1945年8月15日,日本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2日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5)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台湾光复。从此,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回到祖国怀抱。3.抗战胜利的意义(1)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历经14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4)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5)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4.胜利原因(1)根本: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2)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敌后战场发挥的重要作用(3)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与日军的对抗(4)爱国华侨和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5)中国抗战的正义性。(6)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和打击日本(7)苏联的红军对日本的武力威胁5.战争特点(1)民族性。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上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6)持久性。是所有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知识拓展】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①号召力: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凝聚力:坚持全面抗战路线③领导力: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④自信力:坚持持久战的思想和战略⑤战斗力:坚持抗日游击战的战略方针⑥向心力: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考向1敌后战场的抗战1.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小学的劳动教育,比如完善小学劳动教育教材的编写,增加劳动教育课时,实行多样化的教育方式,组织师生进行劳动实践等。此举意在(

)A.解决抗战物力匮乏的困境 B.健全国民教育体系C.培养新民主主义的劳动者 D.唤醒儿童民族意识【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抗战时期的陕甘宁。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展小学的劳动教育,有利于增强儿童的劳动习性,是储备劳动力量的重要途经,此举意在培养新民主主义的劳动者,C项正确;小学劳动教育并不能解决抗战时期物力匮乏的困境,排除A项;中国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排除B项;劳动教育重在渗透劳动光荣的理念,而非唤醒民族意识,排除D项。故选C项。2.1941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级学习组的决定,明确延安及各地高级学习组统归中央学习组管理指导,毛泽东任组长。1942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总学习委员会,中央总学委成立巡视团明确各巡视员分工,总学委分组抽阅各系统的学习笔记。随后,各级学习组织纷纷建立。由此可知(

)A.毛泽东思想指导党的建设工作 B.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自我革命C.抗日形势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 D.党内民主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共建立学习组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进行整风,实现自我革命,是重视自我革命的表现,B项正确;毛泽东思想到1945年才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根据中共建立学习组的内容无法判断当时抗日形式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和党内民主不断得到充实发展,排除CD项。故选B项。3.1940年,为了从中国战场抽身,以推进南进太平洋的战略,日本迫切地想要征服中国,为此,日本在加强进攻的同时,对国民政府展开了政治、外交攻势,企图“诱降”“迫降”中国。到了1940年秋天,日本的外交攻势总告破产,这是因为(

)A.凇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企图 B.持久战极大消耗了日本国力C.八路军在华北沉重打击了日军 D.美国在太平洋方面攻势迅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中国)。从材料中“1940年秋天”并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下半年发生在华北地区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提高了国民政府继续抗战的信心,粉碎了日本“诱降”计划,C项正确;淞沪会战是1937年,排除A项;材料时间是1940年秋,不能体现“持久战”消耗日本的国力,排除B项;美国在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后才参战,排除D项。故选C项。1.(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华北沦陷后,日伪政权在沦陷区开设“交易场”,规定所有农产品按其所定价格及等级进行场内交易。1942年后,农产品由日伪行政机关、新民会、军警宪特以暴力与武力手段强行收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华北人民反抗激烈 B.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C.日本物资危机加剧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