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样本_第1页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样本_第2页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样本_第3页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样本_第4页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4月19日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调研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当前环境问题是中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了在新的世纪里我们能更好地为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怎样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的经济。一、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概念是随着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本质的认识的提高形成的。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一个多层面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关节点,是“世界问题复合体”。环境与人口、资源彼此作用,共存于一个复合生态循环中,环境问题是一个人口与资源问题。而人口、资源、环境又主要经过生产、消费和分配环节进行联系,因此环境问题又是一个经济问题。如何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同时而实现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关系到全社会的整体发展,因此环境问题又成了一个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带来人们生活方式与人生价值的变化,解决不好就会使社会人文与社会道德伦理受到威胁,因此环境问题就又反映为一个文化问题。环境问题要求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来指导整个社会实践,强调转变政府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因此环境问题又成了一个政治问题。全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国际冲突发生的必然性,为占有更多环境资源,各国在方方面面进行着激烈博弈,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世界各国开始全面提出“环境友好”的理念。日本发表了《环境保护白皮书》,明确提出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就此诞生。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致力于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社会形态。就中国而言,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目标就是建立一种低消耗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持续循环的资源环境体系、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不断创新的技术体系、开放有序的贸易金融体系、注重社会公平的分配体系和开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系。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倡经济和环境双赢,实现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负荷最小化,将这种负荷和影响控制在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自净容量之内,形成良性循环。二、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问题是环境友好型社会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中国环境问题的形成十分复杂,但从根源上看,还是思想文化问题。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首先是要全面更新我们的思想文化体系;其次是据此重新制订我们的战略发展目标;再次是据此设计我们的制度机制;然后再据此指导我们各专业领域工作。(一)确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方向马克思生态观的第一个观点是“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等于共产主义”三位一体的绿色思想,其核心就是要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恩格斯指出,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对我们直到当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她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着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这两大“和解”,一个是针对人与自然的矛盾,即资本主义文明对大自然无限制的索取掠夺而造成的生态危机;一个是针对人与人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人既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也是社会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解”就是“和谐”,两大“和解”就是两大“和谐”,就是整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马克思生态观的第二个观点是阐明人存在的二重性。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社会性和个体性,强调人的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只能是在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去积极地顺应自然,这种对自然的积极顺应只能是“社会化的人将合理地调节她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必须时刻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马克思生态观的第三个观点是生产力学说。马克思是从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改造人自身相统一的角度论述生产力的,指的是社会力量与自然力量的结合。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人类的劳动量与生产资料量之间配置是否适当。正如马克思所说:“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构造中国环境友好型社会指明了方向。(二)奠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文化基础环境文化是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型态。环境文化是人类的新文化运动,是人类思想观念领域的深刻变革,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回归。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环境文化相结合,必然形成一整套人与自然和谐、诚信友爱、注重精神超越的全社会奉行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我们必须理顺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要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如儒家群体价值观与集体主义;如儒家伦理道德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如儒家和谐观与安定团结;如儒家变革维新思想和与时俱进;如儒家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如儒家节用裕民与艰苦奋斗;如儒家强本抑末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等等,方方面面都能找到相通互补的结合点。我们必须理顺中华传统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二者互补会对现代化进程形成新的合力。我们应将传统与现代的道德精神有机联系起来,赋予传统道德以现代涵义。不以中华传统文明为基,我们现有的道德资源就不足以解决市场经济固有的道德弊病。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借鉴西方一些成功的经验。(三)重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思想文化观念一旦统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制订一个个战略目标,要把环境提升到整个宏观经济决策链的前端。没考虑环境因素的战略规划必然带来深刻教训。现有的行政规划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现在是全球代时代,全世界的能源和经济结构都在资本的作用下进行着重大的调整,如果我们依然按照同一个增长方式,肯定要出结构性问题,肯定造成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我们应该把环境因素纳入到国民经济与宏观决策之中。综合分析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内奇缺的能源、淡水、耕地、矿产、生物五大资源以及现有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进行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变过度开发为适度开发,变无序开发为有序开发,变短期开发为持久开发。我们应该重新调整国土规划。打破行业垄断和行政区划,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经济、资源总量与环境容量,制订不同区域和行业的发展目标。我们应该确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同时实现资源能源低消耗、污染低排放与经济高效益,这便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一场新竞赛。循环经济的发展政策不但深刻影响国家经济的走向和抵御未来风险的潜在能力,而且日益延伸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乃至国际政治诸多领域。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循环经济能否成功。我们应该迅速制订新能源战略。以核能、太阳能、风能、沼气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大量开发并获得成功,而中国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但远远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甚至也落后于印度、巴西。新能源战略是我们能否走出环境与经济“非此即彼”困境的唯一出路,代价再高,成本再大,我们都得走。(四)完善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制度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一旦确定,就要靠一系列制度政策去落实。环境友好型社会制度支撑的基础,首先在于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环保公众参与将促进行政体制改革。环保不是政治最敏感的领域,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利益主体。环保领域内的公众参与,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最佳切入点。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中国环境立法虽多,但管用的少。必须对现行生态环境立法重新整合,突出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管地位。应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纳入各项法规之中。例如《环境保护法》就应修订成纲领性的环境友好政策大法。民主法制建设的内涵是公平。环境公平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社会基础。实现环境公平,首要是建立一整套生态补偿的法律机制,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实现环境公平。例如发达国家实现环境公平的基本途径,就是资源被产业化或资本化,开发的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