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11现代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_第1页
统考版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11现代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_第2页
统考版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11现代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_第3页
统考版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11现代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_第4页
统考版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11现代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11现代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2·3月山西省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1917年12月9日,全俄农民苏维埃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布尔什维克党和左派社会革命党的共同努力下,战胜了社会革命党的反对,决定同工兵苏维埃合并。22日,布尔什维克党又同左派社会革命党达成联合组阁的协议,7名左派社会革命党人进入人民委员会。布尔什维克党的这些作为()A.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B.得到了资产阶级大力支持C.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解决了不同派别间的矛盾2.[2022·安徽省A10联盟高三段考]从1919年年中开始,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一系列法令和规定,国家机关之间的一切劳务和经济往来,一律取消货币结算,改用统一的划拨清算办法。这些法令和规定()A.照顾了农民的利益B.激化了阶级矛盾C.脱离了苏俄的国情D.适应了战时需要3.[2022·成都市高三三模]1920年12月,列宁领导的全俄电气化计划开始实施。列宁把该计划称为“第二党纲”,认为这是一个为期不下十年,把俄国转到共产主义所必需的真正经济基础上去的伟大经济计划。据此可知,全俄电气化计划的实施()A.得益于苏俄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B.完善了特殊时期的经济体制C.有利于探索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D.突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4.[2022·甘肃省二模]苏俄政权在1917年采取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将土地、银行、贸易和重工业收归国有;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局部恢复资本主义,私人可经营小工厂,并能雇佣劳动力。这一变化表明()A.政策调整为了更好地发展B.困难时期采取的非常措施C.苏俄政权的性质发生变化D.以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为主5.[2022·晋城市二模]在当时的条件下,苏联没有集体农庄,就不可能实现工业化,而没有工业化,苏联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击垮了。此外,集体农庄使人们的生活有了变化,“与集体农庄相伴随的新生活方式,如会议、谈话、宣传报告等现象,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比以往更有趣味”。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A.符合历史的时代要求B.服务于工业建设需求C.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D.维护了社会环境稳定6.[2022·郑州市高三三模]苏联长期把加速科技进步视为推行集约化方针最重要的措施,特别强调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实现经济集约化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但一项新技术从研究到应用于生产的周期长达10年以上。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弊端B.漠视生产效率的提高C.美国对苏联封锁遏制政策D.畸形产业结构的阻碍7.[2021·玉溪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如图是美国漫画家摩尔丁描绘苏联经济发展的作品。图中抱着孩子的农妇一面拉着犁一面抱怨生活的痛苦,而她的丈夫一手扶犁,一手指着坦克车队说:“可是我们能制造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呀!”该作品()A.表达了对美苏“冷战”的担忧B.揭示了苏联妇女地位的低微C.肯定了苏联军事工业的成就D.嘲讽了苏联经济的畸形发展8.[2022·绵阳市三模]20世纪20年代,美国总统柯立芝认为:企业不仅仅是企业,而是一种信仰。“建造工厂的人实际上建了一座教堂……工作在那里的人实际在那里做礼拜”,“政府便不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这一思想()A.有利于经济的有序运行B.推动了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C.缓和了美国的阶级矛盾D.增加了爆发经济危机的风险9.[2022·雅安市高三三模]1930年8月,美国东得克萨斯州颁布配额令,限制全州的石油产量为7万5千桶/天。1931年4月再次限定油田产量为9万桶/天。但到了7月份,东得克萨斯州油田的石油日产量为140万桶/天,远远超出了限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新政的实施效果有限B.生产过剩问题有所缓解C.经济大危机持续蔓延D.自由放任政策已被放弃10.[2022·南昌市高三三模]1934年,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说:“我愿意,我相信你们也愿意接受一个宽泛的自由定义,在这种定义下,我们走向更大的自由,走向普通人之前从未享有过的更大的安全保障。”这说明罗斯福()A.继续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开始认识到政府干预的重要性C.努力维护小生产者利益D.寻求平衡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11.[2022·平顶山许昌济源三模]1913年普朗克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现代理论物理学给人这样一种印象:昔日辉煌的(物理)大厦正在瓦解崩溃,它的组成部分一个接一个地被摧毁,而根基也岌炭可危,不再牢固。然而,再没有比这个观点更为谬误的了。”由此可知,普朗克认为()A.量子假说获得了普遍认可B.科学理论的发展具有连续性C.量子尚未被科学界所认知D.新研究颠覆了经典力学体系12.[2022·长郡中学高三模拟]1932年,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出版小说《美丽新世界》,小说的背景设定在遥远的未来(公元2532年),赫胥黎描述的未来世界科技十分发达,但却是一个绝望的世界。人类在机械的社会里失去了人性,在物质的牢笼里成为行尸走肉般的存在。这一类小说()A.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B.对现代科技发展表示担忧C.表现资本主义的精神危机D.善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2·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检测]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摘编自《列宁全集》材料二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1928年425.1355118.2173301940年1831.716592.327.159564增幅(%)330.08367.2549.0930.48——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材料三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陆南泉等《苏联真相》材料四(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4分)(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从辩证的角度概括这一方针的作用。(10分)(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11分)14.[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高中毕业班3月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对比法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下表为某同学整理的一个对比学习表格。时间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20年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柯立芝繁荣经济大危机胡佛自由放任20世纪30年代开展计划经济建设罗斯福新政20世纪40年代斯大林模式凯恩斯主义盛行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建立福利国家20世纪6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继续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纷纷建立混合型经济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减少福利政策根据表格的内容,围绕20世纪的“政策探索与调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根据材料提炼出恰当的论题,观点明确,阐述合理,史论结合。)(12分)课时作业111.解析:据材料“布尔什维克党和左派社会革命党……决定同工兵苏维埃合并……布尔什维克党又同左派社会革命党达成联合组阁的协议”可知,党派的合并、联合组阁扩大了统治基础,从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选C项;社会主义的性质主要体现在政治上无产阶级专政和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排除B项;党派的合并、联合组阁只是缓解了不同派别间的矛盾,没有彻底解决,排除D项。答案:C2.解析:依据材料,从1919年年中开始,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国家之间的一切劳务和经济往来,一律取消货币结算,改用统一的划拨清算,并结合史实可知,这一时期是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这一做法适应了战争时期的需要,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家机关之间的劳务和经济往来,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排除A项;这些法令和规定针对的是国家机关之间的往来,与阶级矛盾无关,排除B项;这些法令和规定适应了战争时期的特殊需要,符合苏俄的国情,排除C项。答案:D3.解析:由材料“1920年12月,列宁领导的全俄电气化计划开始实施”“把俄国转到共产主义所必需的真正经济基础上去的伟大经济计划”可知苏俄国内战争结束,为了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提出实施全俄电气化计划,有利于探索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故选C项。答案:C4.解析:据材料“苏俄政权在1917年采取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可知为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结合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为了发展经济,列宁提出实施新经济政策,故选A项。答案:A5.解析:据材料“苏联没有集体农庄……就被击垮了”“集体农庄使人们的生活有了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比以往更有趣味”可知,该材料意在强调农业集体化符合苏联历史的时代要求,故选A项。答案:A6.解析:据材料“一项新技术从研究到应用于生产的周期长达10年以上”,可知苏联高度集中经济体制采取集约化方式加速科技进步,但从研究到应用周期较长,故选A项;从研究到应用的周期时间长是因为没有市场的激励,而且集约化方式生产效率相对较高,排除B项;其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不是美国对苏联的封锁遏制政策,排除C项;造成苏联产业结构畸形的原因还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答案:A7.解析:据材料可知苏联农业生产力低下,军工产业发展强劲,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故选D项;据材料农妇的抱怨是对生活的担忧而非国际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图示男女均在参与家庭生产劳动且在进行日常交流,未能体现妇女地位低下,排除B项;材料中男人的说法确实肯定了苏联的军事工业成就,但以偏概全,未能体现材料中农业落后的事实,排除C项。答案:D8.解析:材料“政府便不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可知当时美国采取自由放任政策,这种政策纵容了市场的无序竞争和泡沫经济,为2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埋下伏笔,故选D项;政府不采取干预政策的情况下,市场经济天然带有盲目性和自发性,不会有序运行,排除A项;美国社会福利制度建立于二战后,排除B项;经济自由发展更容易导致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排除C项。答案:D9.解析:据材料“1931年4月再次限定油田产量为9万桶/天。但到了7月份,东得克萨斯州油田的石油日产量为140万桶/天,远远超出了限额”,可知经济危机后州政府虽然限制石油产量,但产量远远超过计划额度,说明政府干预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经济大危机持续蔓延,故选C项。答案:C10.解析:根据材料“我愿意,我相信你们也愿意接受一个宽泛的自由定义,在这种定义下,我们走向更大的自由,走向普通人之前从未享有过的更大的安全保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说明罗斯福寻求平衡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故选D项。答案:D11.解析:据材料“现代理论物理学给人这样一种印象:昔日辉煌的(物理)大厦正在瓦解崩溃,它的组成部分一个接一个地被摧毁,而根基也岌炭可危,不再牢固。然而,再没有比这个观点更为谬误的了”,可知普朗克认为传统物理学为新物理学奠定了基础,不应该被否定,说明其认为科学理论发展具有连续性,故选B项。答案:B12.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它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危机,C项正确;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是现实主义文学特征,排除A项;作者所描述的可怕现象并不是科技发展的结果,而是忽略精神文明,失去人性的后果,排除B项;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答案:C13.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可知,其体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据材料一“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可知,其体现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第(2)问第一小问方针,据材料二表格数据1940年较1928年,钢、煤炭比棉织物、谷物增幅更加庞大,说明当时的苏联重工业增幅远远超过轻工业和农业,体现所实行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二“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和材料三“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可知,一方面使苏联的经济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强国,为粉碎法西斯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缓慢。第(3)问第一小问因素,据材料四“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可知,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据材料四“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可知,计划经济的弊端;据材料四“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可知,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不协调,忽略市场需求。第二小问根本原因,结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和结果可知,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答案:(1)政策: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②新经济政策(粮食税)。(4分,一点2分)(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1分)作用:①经济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强国);②为粉碎法西斯奠定基础;③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9分,一点3分)(3)因素:①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②计划经济的弊端;③国民经济比例不协调(片面发展重工业);④忽略市场需求。(9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