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中班科学教案(通用)
中班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夏天所特有的现象。
2、能够说出一些简约的避暑降温的方法。
活动预备:
1、反应夏日景象的多媒体动画“夏天里的小伙伴”。
2、“舒舒畅服过夏天”幼儿操作卡。
3、知了叫声的音频文件。
4、小冰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知了叫声
师:小伙伴,你们听听看,这是什么声音?知了告知我们夏天来了!
二、观看动画“夏天里的小伙伴”
1、幼儿结合自身阅历说说动画中的'小伙伴有什么样的感受。
动画内容:烈日当空,树上知了鸣叫,一个小伙伴满头大汗的走在路上,一旁的小狗热得直吐舌头。
2、引导幼儿说出动画中的小伙伴为什么会觉得热。
如:小伙伴的表情,他在出汗等等。
3、夏天里呀真是热
引导幼儿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夏天来了。
如:树上的知了不停的叫、小伙伴冒汗、小狗吐这舌头。
三、“舒舒畅服过夏天”
〔1〕“连一连”避暑降温物品。
@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操作卡上选择可以让小伙伴变得舒畅一些的物品。
操作卡内容:一个笑脸标识,旁边有一排物品:一把伞、一个皮球、一条棉被、一顶凉帽、一块冷饮〔冰棒〕、一块蛋糕、一把扇子、一件短袖衣服。
@幼儿选择合适的物品与笑脸标识连线。
@完成后可以和自己的同伴相互说说“夏天里我们运用什么物品可以让我们变得舒舒畅服?”
〔2〕“说一说”避暑降温方法。
师:看看,大大电视机上,小伙伴在路上走着觉得很热,我们来看看路边有一个百宝箱,看看在这个百宝箱里有哪些东西可以让他变得舒畅一些。
幼儿自由争论,启发幼儿说出有些什么降温避暑的方法后,老师点“伞”、“扇子”等会涌现笑脸标识,并伴有掌声音效,点“棉被”的话那么是哭脸标识及“啊哦”的音效。等等
〔3〕幼儿自查操作结果,结合图片做相应的表情。
四、老师总结,幼儿品尝冰棒,感受夏天另一番凉快的感受。
师:立刻要过暑假了,大家已经找到了如何让自己舒舒畅服过夏天的方法了,那我相信我们的夏天会过的更欢乐的。今日老师还把夏天的凉快带过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吧。
中班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让小伙伴在活动小认识摩擦力.初步了解摩擦力对人类的影响:
重点:
培育小伙伴对摩擦力的爱好,进展动手技能。
难点:
操作技能的掌控。
活动预备:
汽车玩具、积木、瓶子、笔、拔河绳等。
活动过程:
1.通过活动让小伙伴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1)让小伙伴用手搓桌面,用脚搓地面,然后说说感觉?(有一种力阻碍磨擦即摩擦力)
(2)再让小伙伴扫地,擦黑板,擦玻璃,了解扫帚与地面问、板擦与黑板间、布与玻璃之间也存在摩擦力。
2.通过试验了解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辆同样的小汽车在相向斜画的积木上往下滑,其中两个斜面上分别铺有一块毛巾,一块手帕,让小伙伴看看想想哪辆汽车走得最快,哪辆汽车走得最慢,说说为什么?(铺有毛巾的斜面上的汽车走的最慢,由于毛巾最粗糙摩擦力大。斜面上铺有手帕的汽车走得最快,由于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3.动脑筋想方法,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1)拧紧的瓶盖打不开怎么办?引导小伙伴回忆用肥皂洗手滑溜的感觉.尝试用肥皂水把瓶子打开,因肥皂水可减削摩擦力。
(2)衣服上的拉链拉不开怎么办?自行车链子转动不敏捷怎么办?(给幼儿提供石蜡、柴油让小伙伴尝试,用减削摩擦力来解决问题?)
(3)你手中的钢笔怎样才不易被别人拔出?爬杆时怎样爬的`快?(让小伙伴亲自体验活动,从中得出答案:用力握紧(或夹紧、可以增大摩擦力):
(4)在地板坎教室里走路易打滑怎么办?(穿上带花纹的鞋子,加大摩擦力)
(5)下雨或下雪天在光滑的公路上行走,怎样保证行人车辆的安全?(可以在路上放些木屑、煤灰和黄沙,加大摩擦力)
活动结束:
把材料放入操作区便于小伙伴继续操作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篇3
设计思路:
昆虫世界充斥了神秘,各种昆虫长相各异、奇怪,昆虫的卵生性使它的生长过程充斥神奇。美美和丑丑就是毛毛虫变蝴蝶的两个不同生长时期的形象,毛毛虫怎么变蝴蝶这一问题引发了孩子探究昆虫的欲望。因此,我便设计了这一活动,通过活动带领幼儿进入宽阔的学习天地,去结识蝴蝶伙伴,了解它的有趣之处,让幼儿用一颗真挚的童心,去关注、体验蝴蝶的生活、探究蝴蝶成长的神秘,激发幼儿探究的爱好。
活动目标:
1、通过观测、争论,认识蝴蝶并初步了解毛毛虫演化成蝴蝶的生长改变过程。
2、借助故事比较美美和丑丑不同形状特征,激发幼儿探究昆虫世界的神秘。
活动重难点:了解毛毛虫演化成蝴蝶的生长改变过程,激发幼儿探究昆虫世界的'神秘。
活动预备:
物质预备:PPT、毛毛虫变蝴蝶的转变图示。
阅历预备:学会儿歌《我想变成一贯蝴蝶》
活动过程
一、观测图片,认识蝴蝶的形状特征
1、谜语:头上两根须,身穿彩色衣;飞在花丛中,欢乐又逍遥。
2、那你们见过哪些蝴蝶呀?
3、我们小伙伴见过那么多蝴蝶,我们在认真的看一看蝴蝶究竟长的怎么样?
4、这只蝴蝶长的美丽吗?所以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美美”
5、美美长的那么美丽,它除了有漂亮的翅膀,还有什么
6、小结:蝴蝶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有两对翅膀,六只脚。只要有这些特征的我们都说它是昆虫。
二、认识美美和丑丑,观测比较不同的形状特征。
有一天,蝴蝶美美飞呀飞呀来到了花园里。遇到了毛毛虫。
1、蝴蝶美美在公园里遇到了谁呀?(毛毛虫)
2、毛毛虫和蝴蝶长的一样吗?长的哪里不一样?
3、所以毛毛虫也有一个名字叫丑丑。
3、运用故事,引出蜜蜂的话
4、幼儿争论:美美是不是丑丑变的呢?让幼儿猜想!
三、观看录像,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
1、胡老师今日预备了一段录像,请你们认真的看一看,蝴蝶是不是毛毛虫变的?
2、请幼儿说说丑丑是不是美美小时候的样子。
3、丑丑是怎样变成美美的?
4、梳理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图,卵——毛毛虫——蛹——蝴蝶
5、我想变成一只蝴蝶。小伙伴,咱们一起来玩一个毛毛虫变蝴蝶的游戏吧!
幼儿扮演毛毛虫,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蝴蝶的生长过程。
四、拓展教育
1、昆虫世界里还有哪些动物也和毛毛虫和蝴蝶一样,小时候的样子和长大了的不一样?
2、幼儿继续探究,各种途径查找答案。
设计意图
通过观测,让幼儿知道蝴蝶的基本特征,同时,让幼儿观赏蝴蝶的漂亮来与后面环节毛毛虫的丑形成对比埋下伏笔。
鼓舞幼儿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观看PPT蝴蝶的生长让幼儿了解先是小小的虫卵,然后变成毛毛虫,再后来变成蛹,最末变成蝴蝶
通过我想变成蝴蝶这一环节,让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巩固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中班科学教案篇4
活动背景:最近我们要求
幼儿在双休日中和家长共同收集一些有关昆虫的资料,为开展新主题的开展作一些预备。今日是主题活动的第一天,幼儿对自己收集的资料确定急于展示一下,于是我们开展这一活动,便于了解幼儿已有的阅历和爱好点。
活动目标:
1、相互沟通有关昆虫的资料,萌发对昆虫的探究爱好。
2、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了解它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我们的关系。
材料与工具:
幼儿收集到的有关昆虫的资料
过程设计:
一、师提问,引出争论的主题:
你们收集到哪些有关昆虫的资料?它们的名字叫什么?
二、请幼儿自由发表各自所了解的知识和阅历,老师作适当的记录。
三、展示资料,幼儿相互参观并沟通有关昆虫的话题。
小结:幼儿共同感爱好的内容,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昆虫的神秘。
反思:
幼儿第一天开展有关于昆虫的知识争论,爱好特别深厚,个别幼儿带来的书籍中介绍的昆虫的知识也较为丰富详尽,可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截取有针对性的昆虫开展探究与争论!
中班科学教案篇5
活动预备
电教设备:投影仪、电脑。
制作树叶标本过程的录像和做好的树叶标本假设干。
到户外欣赏落叶,并捡回自己喜爱的各种落叶,要求树叶完整、平整。
制作标本的前期预备工作所需要的工具与材料:抹布、较厚的旧书〔幼儿自带〕、皱纹纸。
活动目标
了解制作树叶标本的基本方法与主要工具、材料。
感受树叶的'多样与漂亮,对植物产生探究的爱好。
知道制作树叶标本的前期预备过程:采集、清洁与干燥,初步了解树叶标本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欣赏树叶标本的爱好。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小树叶》。
2.老师:小伙伴都喜爱各式各样的树叶,还捡回了很多自己喜爱的树叶。老师也很喜爱各种漂亮的小树叶,你们看这些都是老师喜爱的落叶,它们好看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二、老师引导幼儿认识并观赏树叶标本,了解制作标本的意义。
1.引导幼儿观测树叶标本与落叶的区分。
老师:这些树叶和小伙伴刚捡回来的树叶一样吗?这些树叶还有什么好听的名字?〔树叶标本〕
2.幼儿欣赏树叶标本。
〔1〕老师引导幼儿认识树叶标本:你们见过树叶标本吗?在哪里见过?
〔2〕老师:为什么有人要采集树叶做标本?标本有什么用?
3.老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标本就像照片一样,它能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很多不同的植物,特别方便。树叶标本不会枯掉、也不会腐烂,因此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三、播放录像,让幼儿了解制作树叶标本的简约方法。
1.让幼儿猜猜、说说制作树叶标本的方法。
2.观看录像,老师确定幼儿的已有阅历。
3.重点争论制作树叶标本需要做哪些前期预备工作。
四、老师和幼儿一起整理树叶,为制作树叶标本做预备。
引导幼儿根据以下程序完成制作树叶标本的初步工作:选择完整、平整的树叶—用抹布清洁树叶—用皱纹纸干燥树叶—用较厚的旧书夹压树叶。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科学活动区提供各种树叶标本,供幼儿认识。
日常渗透:带领幼儿定期为树叶换皱纹纸,待观测假设干天树叶完全干燥后,就可进行标本制作。
中班科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具有的惯性。
2.体会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预备
1.硬币、小纸条(宽度要比硬币直径宽一点儿)。
2.视频资料:开车、停车时,车上人们的改变。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老师请幼儿看开车、停车时车上人们状态改变的视频资料,并启发幼儿思索产生这种现象的缘由。
2.老师给幼儿展示科学小试验,。使幼儿对活动产生爱好。
老师:今日,老师给小伙伴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试验,请小伙伴仔细看。
操作过程:
(1)手握成拳头状。
(2)将小纸条放在拳心上。
(3)在纸条一端(拳心的部分)放一枚硬币。
(4)另一只手拿住纸条的一端(离硬币远的.那端),快速地抽出。
提问:小伙伴,你们看到什么了?
幼儿依据所见回答:纸条虽然抽出来了,但硬币还留在拳心上,没有掉下来。
老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想)
3.幼儿操作,感受惯性。
提供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提问:你们知道硬币为什么打瞌睡吗?
组织幼儿争论。(依据感受谈谈)
4.老师小结小结:当抽出硬币下的纸条后,硬币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的这种性质就是惯性。
活动反思:
探究是满意幼儿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幼儿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意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同时探究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自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幼儿自己建构起来的,使幼儿真正理解和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孩子的。
孩子通过动手试验,动脑思索,动手记录,将自己的试验结果和记录与同伴沟通,表达了共享阅历的欢乐,并产生了“我想做,我能行”的积极的学习立场。
中班科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面粉的特性。
2、初步学会和面,能将干面粉变成面团。
活动预备:
物质预备:面粉、水、盘子、勺子、水杯,太干、太稀、水分适中的面团各一团,各种面点模具。
活动过程:
一、利用各种感官感知面粉。
引导语:〔出示面粉〕咦,这是什么呀?我们一起来看看、摸摸,猜猜这是什么。
1、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吹一吹的方式感知面粉的特征。
2、集体沟通,了解面粉的特性。
小结:面粉是白色的、粉状的`、轻的。
二、观看老师示范干面粉变面团的方法,重点观测水和面粉的比例。
1、争论制作面团的方法。
引导语:面粉做什么呢?〔面包、馒头等〕做面包、馒头前要先把干面粉变成什么呢?〔面团〕怎样把干面粉变成面团呢?〔加水〕
2、出示三份和好的面团〔太干、太稀、水分适中的面团各一团〕,让幼儿猜想哪份面团做出来的面食最好吃。
3、鼓舞幼儿猜想:一勺面粉需要倒多少水才能和好面团呢?
4、老师现场试验,查找出合适的水和面粉的比例,如一勺面粉加一杯水等。
三、尝试和面,探究干面粉变面团的方法。
1、提出操作要求:①将面粉倒入盘中,用手指挖成井状,在“井”中渐渐倒入水,肯定要根据比例操作。②要实时揉捏面团。③和好的面团要既能成团,又不粘手。④保持桌面、身上的干净。
2、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3、阅历沟通。
4、制作小点心,感受胜利的乐趣。
中班科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观测水的冷热对泡茶的影响。
2、能清晰的表达观测的结果。
活动预备
1、茶叶、一壶冷水、一壶热水、茶壶两个、一次性纸杯〔每人两个〕
2、冷热水泡茶对比表。
活动流程
争论:喝过什么样的茶?
试验:分别用冷、热水泡茶。
统计:比较冷、热水泡茶的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贸企业管理办法
- 大学洗澡管理办法
- 市政地灯管理办法
- 岳西注册管理办法
- 岗位资格管理办法
- 学校停课管理办法
- 工程管理办法原则
- 市区出差管理办法
- 山东融担管理办法
- 宁波检查管理办法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三位数的加法笔算》教案
- 7年级数学试卷(有答案)
- 干热河谷优秀课件
- 误吸预防与处理
- 台风过后复工前安全检查表
- GB/T 20840.8-2007互感器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 GB/T 2007.1-1987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手工取样方法
- 《歌唱祖国》-课件
- 天津临港海洋重工建造基地码头工程(PPT)
- 双方责任及关键工程分工界面
- 图像西方与想象西方——《良友》西方形象的重构与呈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