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和痴呆症状的临床识别和处置_第1页
抑郁和痴呆症状的临床识别和处置_第2页
抑郁和痴呆症状的临床识别和处置_第3页
抑郁和痴呆症状的临床识别和处置_第4页
抑郁和痴呆症状的临床识别和处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抑郁和痴呆症状的临床辨认和处理提要抑郁的体现痴呆的体现两者的联络与区别怎样处理林肯崔永元奥黛丽赫本凡高海明威三毛他们都是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病人!张国荣罗斯福三毛尼克松邱吉尔抑郁的体现主要体现:连续的心境低落、爱好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自杀观念或行为生物学症状等抑郁心境(depression)自责自罪(guilty)无望感(hopeless)伤心(tearful)沮丧(sad)自卑感(lowself-esteem)焦虑(anxiety)常见的躯体主诉神经系统头痛、头晕、耳鸣、脑鸣;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肢体麻木、颤抖、无力、感觉异常——疼痛、瘙痒、麻胀感睡眠障碍,涉及入睡困难、睡眠不实、多梦,易惊醒和早醒肌肉酸痛,尤其是颈背部的肌肉疼痛、腰背痛消化系统胀气感、餐后不适、反酸、嗳气、恶心、食欲减退、腹痛、便秘、腹泻循环、呼吸系统心慌、心跳、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前区不适、胸痛、胸部压榨感泌尿生殖系统尿频、尿急、尿痛、腰痛、性欲减退、月经紊乱其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免疫症状群发冷、发烧、出汗、颤抖;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变化多种躯体不适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百分比高7用PHQ-9发觉有抑郁症状的百分比(%)胡满基,等.上海精神医学.2023;21(3):156-159.头晕待查其他*各类头痛睡眠障碍PHQ-9: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多种躯体不适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百分比一项对综合医院神经内科躯体不适患者采用PHQ-9进行的抑郁症状调查研究,有效问卷306份研究成果显示,多种躯体不适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百分比较高*其他涉及周围神经病变、肢体不明原因发麻、癫痫、帕金森病等50.0%86.7%53.7%47.8%抑郁人群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急障碍诊治教授共识组.中华内科杂志.2023;50(9):1-7RudischB,etal.BiolPsychiatry.2023Aug1;54(3):227-40.ThombsBD,etal.JGenInternMed.2023Jan;21(1):30-8.PD伴抑郁患病率7%-76%AD伴抑郁患病率约30%-50%卒中后抑郁患病率20%-72%癫痫伴抑郁患病率8%-48%急性心肌梗死伴抑郁患病率16%-45%阿尔茨海默病(AD)癫痫冠状动脉疾病帕金森病(PD)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后抑郁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伴发抑郁百分比较高8多发性硬化(MS)多发性硬化伴抑郁患病率19%-54%冠状动脉疾病伴抑郁患病率17%-27%中国综合医院门诊患者

抑郁焦急障碍患病率高,辨认率低9发表

年份作者医院诊断工具/诊断标准抑郁障碍

患病率焦虑障碍

患病率抑郁焦虑

识别率样本量发表杂志2012何燕玲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长沙,15家

三甲综合医院MINIDSM-IV-时点患病率,8.57%(抑郁障碍共病率49.4%)16.5%(焦虑)8,487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终身患病率,9.34%2011黄雨兰成都,3家三甲综合医院MINIDSM-IV时点患病率,19.33%时点患病率,14.10%29.63%1,780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终身患病率,24.61%终身患病率,15.17%2011史丽丽北京,1家三甲综合医院MINI14.7%8.2%18.90%621协和医学杂志2010张素辉北京,3家三甲综合医院MINIDSM-IV13.56%-19.4%(抑郁)1828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史丽丽北京3家三甲综合医院神内科MINI20.2%9.1%34.9%529中国心理卫生杂志AugusteD:第一种临床与病理案例(1906)50岁发病,看Dr.

AloisAlzheimer记忆力迅速恶化在家门口也会迷路忘事,言语混乱, 了解力下降在医院中显得迷茫,时间地点定向丧失对丈夫有嫉妒观念感被害时,就会大声尖叫步态和感觉异常四年六个月后死亡个案VTS_01_0.IFO“此前那个人已经走了,不再在这里”高锟爵士,1933年11月4日出生于上海,华裔物理学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光纤通讯之父”,2023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高锟夫人黄美芸论述:自2023年起高锟“记性差”,很善忘,时常忘记钥匙或课本放在哪里,出现乘错车、忘记舞步等,及至一次打麻将时反应迟钝,到医院详细检验才发觉问题;2023年初,高锟证明罹患早期AD,接受治疗;目前不知终身研究的光纤为何物,需要二十四小时贴身照顾;2023年9月21日成立高锟慈善基金以帮助阿兹海默症患者和家眷。及早发觉,全方面关心痴呆的体现ADVD其他AD的三大关键症状A----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ADL.activityofdailyliving)B----精神行为异常(BPSD.Behavioralandpsychologicalsymptomsofdementia)-易怒、易激惹/情感反应减弱等C----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on)-记忆下降、失语、失认、失用等。123456789MMSE年改编自Feldmanetal.ClinicalDiagnosisandManagementofAlzheimer’sDisease.1sted.1998.

遗忘:短期记忆下降、反复提问爱好爱好丧失,有违道德的行为工具性功能受损命名不能认知障碍进展:失语/迷路/执行功能障碍BADL受损照顾形式变换MCI轻度痴呆中度痴呆重度痴呆随疾病进展,AD症状进行性加重051015202530轻度主观感觉客观记忆损害功能基本正常激越睡眠模式变化全方面依赖:穿衣/喂食/沐浴终末期卧床、失禁沉默BADL丧失诊疗轻度向中度转化BADL=基本日常生活能力.临床体现一般起病于50~60岁,隐袭起病全方面性痴呆伴发其他精神症状,即痴呆的行为和心理症状(Psychologicalandbehavioralsymptomsofdementia,BPSD):认知、情感、行为、人格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16临床体现记忆障碍:早期突出和关键症状-早期主要累及短程记忆,记忆保存和学习新知识困难,不能完毕新任务-似曾相识和旧事如新-近记忆发展至远记忆损害-错构,虚构-自知力逐渐丧失17临床体现视空间和定向障碍:早期症状之一-在熟悉环境中迷路-临摹立体图困难言语障碍:特定模式-首先语义学出现障碍:找词困难,用词不当,病理性赘述,阅读和书写困难-继之出现失命名-错用词句,语句颠倒,不知所云或沉默

18临床体现失认-感觉功能正常,但不能认识或鉴别物体-不能辨认物体,地点,面容失用-了解和运动功能正常,但不能执行运动-不能完毕系列动作-不能按指令执行能够自发完毕的动作,如穿衣19临床体现智力障碍-智力涉及既往取得的知识,经验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与思维\记忆\注意力亲密有关-全方面性衰退:了解\推理\判断\抽象概括和计算20临床体现智力障碍-思维迟钝缓慢-抽象逻辑差:不能辨别异同,不能分析归纳说话自相矛盾而不能觉察人格变化-额/颞叶受损常见-既往人格特点的发展或向另一极端偏离-懒散\退缩\多疑自私\不负责任\不顾社会规范\性脱克制-并非必然出现,精心看护可改善

21临床体现精神症状-部分继发于人格变化或认知缺陷-30%出现妄想,非系统盗窃\被害\贫困\嫉妒-10%存幻听,13%存幻视-40-50%出现历时短暂的抑郁,情感淡漠,欣快,焦急和激惹-方雍生等(1990)报道160例AD早期症状,56%病人以功能性精神障碍为主,缺乏明确痴呆症状

22临床体现进食\睡眠\行为障碍-食欲常减退-约半数睡眠节律紊乱-动作反复刻板古怪劫难反应-主观意识自己智力缺损,却竭力否定,在应激情况下产生的继发性激越

23临床体现夕阳综合征-见于过分镇定,精神药物不能耐受,躯体疾病的老人-环境变化-倦睡\精神混乱\共济失调或意外摔倒24临床体现Capgras综合征-不认识自己亲人而觉得是骗子顶替冒充Klüver-Bucy综合征-一种与颞叶功能有关的行为异常-视觉认识不能,不能辨认亲人面貌或镜中的自我-用口探索物体,逼迫性咀嚼口香糖或抽烟,触摸眼前物体,食欲过分25临床体现神经系统可有肌张力增高,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也可出现强握等原始反射,晚期可见癫痫发作26病程与预后第一期(早期):1~3年,以近记忆障碍、学习新知识能力低下、视空间定向障碍、缺乏主动性,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CT/MRI:正常-EEG:正常第二期(中期):2~23年,智能与人格变化日益明显,出现皮质受损症状,如失语、失用和失认,也可出现幻觉和妄想。神经系统可有肌张力增高等锥体外系症状。生活部分自理或不能自理-CT/MRI:正常或脑室扩大,脑沟增宽-EEG:背景节律缓慢27病程与预后

第三期(后期):8~23年,呈明显痴呆状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明显肌强直、震颤和强握、探索反射,大小便失禁,可出现癫痫样发作-CT/MRI:脑室扩大,脑沟增宽-EEG:弥漫性慢波预后不良,部分进展较快,最终常因营养不良、肺炎等并发症或衰竭死亡

28诊疗拟定痴呆综合征存在:临床精神检验中智能检验、临床量表评估,如MMSE、HDS等及韦氏智力测试等病因学诊疗:主要是排除性诊疗,排除其他全部特异性原因所致痴呆后,如MID、外伤性痴呆、酒精性痴呆、癫痫性痴呆等确诊需依赖病理诊疗,即脑组织活检或尸检29鉴别诊疗血管性痴呆与AD抑郁性假性痴呆与AD老年良性健忘症(BSF)与AD其他

30血管性痴呆与AD的鉴别VDAD起病较急,常有高血压史隐渐病程波动或阶梯恶化进行性缓慢进展早期症状神衰综合征近记忆障碍精神症状以记忆障碍为主的全面痴呆局限性痴呆判断力、自知力较好判断力、自知力丧失人格改变不明显有人格改变情感脆弱淡漠或欣快神经系统局限症状和体征如早期多无局限性体征病理反射、偏瘫CT多发梗塞、腔隙和弥漫性脑皮质萎缩软化灶Hachinski评分>7<431与抑郁性痴呆综合征(DSD)的鉴别诊疗DSD起病和求医间隔时间较短DSD既往多有情感障碍病史DSD有抑郁心境和妄想者较多AD行为衰退与认知障碍一致DSD睡眠障碍更重,常有早醒DSD自知力保存,在鼓励或提醒下记忆测验成绩常有改善32与抑郁性痴呆综合征(DSD)的鉴别诊疗AD体既有特征性言语贫乏,可伴有错语症,DSD则否构造性成像研究显示,DSD也可出现脑密度减低和痴呆病人类似的脑室/脑比值增大,但此发觉的预后意义尚不清楚DSD的功能性成像研究,如PET显示不对称的额叶代谢低下,左侧较明显,用抗抑郁药治疗好转后可恢复正常。AD则更常显示双颞叶代谢低下DSD结局还未拟定,有报道44例DSD病人经治疗后都恢复病前认知水平,8年后随访,89%出现AD33老年良性健忘症(BSF)与ADBSFAD记忆障碍近事记忆受损,对事件的某些细节准确回忆存在困难开始近记忆受损,以后远记忆同时受损自知力良好,对记忆不好感到负担或主动求医,并力图设法弥补记忆缺陷,以适应正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无自知力,对记忆障碍泰然处之精神病性症状无常见34两者的关系概述1Megaetal,Neurology1996;46(1):130–135;2Gauthieretal,IntPsychogeriatr2023;14(4):389–404欣快焦虑抑郁异常行为激越淡漠妄想易激惹幻觉脱抑制18%12%12%47%35%24%12%12%47%35%轻度18%24%37%45%35%49%52%53%67%22%中度28%8%31%85%54%54%62%84%92%31%重度1概述

解恒革,王鲁宁等.北京部分城乡小区老年人和痴呆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10:829-32最常见的BPSD症状为抑郁、淡漠、焦急、睡眠障碍和易激惹BPSD的临床鉴别-抑郁症项目痴呆-AD抑郁症病史病程起病时间不明确,发展缓慢病前常无精神病史家人常不能即使发现病人的功能变化较准确的发病时间,发展迅速病前常有精神病史家人能即时发现病人的功能变化主诉和行为病人常不诉说认知功能缺失病人对认知缺失的描述含混不清病人常掩盖功能的缺陷病人努力完成任务病人常表现出无所谓情绪不稳和肤浅病人常诉说认知功能的缺失病人可有较多认知障碍主诉病人关注功能的缺陷病人不愿努力完成简单的任务病人常表露出强烈的苦闷情绪低落常很明确BPSD的临床鉴别-抑郁症项目痴呆抑郁症临床特点行为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平行

“昼轻夜重”不常见注意的引起和集中常有缺陷对提问常给予错误的回答近记忆损害较远记忆明显特殊时段的记忆缺失不常见病人对抗抑郁治疗反应不明显行为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不平行

“昼轻夜重”常见注意的引起和集中常保持好提问的多是“不知道”近远记忆损害一样严重特殊时段或事件有记忆缺失病人对治疗反应较佳痴呆的治疗与照顾晚期关怀照料及为照料者提供居丧咨询(QoLDEM,2023)

抑郁症状的处理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急性期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措施疾病严重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药物联合心理治疗ECT轻中度选择选择对存在心理社会或人际关系问题、心理冲突、或伴发人格障碍的患者可能有效对特定患者可选择重度不伴精神病性症状选择不选择选择选择重度伴精神病性症状选择,抗抑郁和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不选择选择,抗抑郁和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选择42PracticeGuidelinefor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MajorDepressiveDisorder.ThirdEdition.2023PracticeGuidelinefor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MajorDepressiveDisorder.ThirdEdition.20232023版APA指南:各类抗抑郁剂的疗效大致相当,

选用抗抑郁剂主要取决于预期的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

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及药理学特点43循证证据显示:各类抗抑郁剂的疗效大致相当选用抗抑郁剂取主要取决于预期的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以及药理学特点(如:半衰期、对P450酶的作用、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等选择抗抑郁剂应考虑患者的躯体情况2023版APA指南强调选择抗抑郁剂时需综合考虑44PracticeGuidelinefor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MajorDepressiveDisorder.ThirdEdition.2023患者的偏好既往治疗反应相正确有效性及效果安全性、耐受性及预期副作用共患精神疾病及躯体疾病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半衰期费用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较第一版来说,第二版新增长了近几年来影响较大的国际抑郁防治指南的内容,要点突出了循证证据分级。氟哌噻屯美利曲辛(黛力新)没有取得抑郁症治疗适应症,因为其疗效不持久,撤药反应大,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迟发性运动障碍),缺乏循证根据,不推荐作为治疗抑郁症的常规药物。抑郁、焦急(功能性躯体综合征)的药物治疗充分了解多种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正、副作用):权衡躯体和精神症状的比重,合理的合并用药,药物作用机制互补SSRIs: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SNRI:度洛西汀、文拉法辛、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