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育教学课件_第1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育教学课件_第2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育教学课件_第3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育教学课件_第4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育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时空定位课前篇自主学习课堂篇

合作学习课后篇巩固练习素养篇合作学习

课时作业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正确探索(1)中共八大①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②大会宣布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工业国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①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②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内部矛盾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1959—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大跃进3.政策调整(1)调整:从

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同时对多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2)成果①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②1964年,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1960二、“文化大革命”1.背景(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2)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

”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文化大革命2.过程(1)1966年春夏全面发动起来。(2)1967年年初,“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3)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4)1972年和1975年,周恩来、

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批判极“左”思潮,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江青等人极力反对使国民经济再度恶化。(5)

年9月,毛泽东逝世,10月上旬,中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邓小平19763.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阶段特征: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历史,是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果。2.成就(1)工业:从“一五”到“四五”时期,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国防: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善了工业布局。成功地爆炸了

、氢弹,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原子弹

(3)农业: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4)文化教育: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5)时代精神: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6)20世纪70年代外交①20世纪70年代,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一次建交高潮。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其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

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联合国3.意义(1)我国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2)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3)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梳]►[注]

(1)“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2)“大跃进”错在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背离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错在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释]“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及劳动生产率。►[识]“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对制度坚持不力、有法不依、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民主法制遭破坏带来的后果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民主法制建设的破坏也使民主法制建设变得异常艰巨与急迫。►[辨]“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充分说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历程的曲折性与艰巨性。►[拓]“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教育遭到极大破坏,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和“人才断层”,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注]“两弹一星”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导弹,“一星”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联]时代精神实证“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以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在科技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成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辨]注意区分“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两个不同的概念。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标志着中美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至1979年中美建交时,美国表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探究主题一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史料一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实现钢产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史料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人民日报》(1958年9月10日)探究点:(1)史料一表明“大跃进”的核心和特点是什么?提示:核心:大炼钢铁。特点: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2)史料二是针对哪一事件发表的社论?该事件有何特点?提示:事件: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1.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失误产生的原因(1)历史传统的影响。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影响,人们民主法制观念淡薄。(2)急于求成心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3)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4)国际环境的影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2.1956—1976年探索中的两个核心问题及经验教训(1)核心问题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②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

(2)经验教训①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反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③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阶段。④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3.综合认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不同①“大跃进”运动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泛滥,违背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属于生产力领域。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不顾生产力实际水平变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属于生产关系领域。

(2)“大跃进”运动的消极影响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用土办法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造成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一系列严重后果。②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③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在“大跃进”的社会环境下,造成人们急于求成、急躁冒进,浮躁、浮夸风、假话盛行。探究主题二对“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反思史料一全国掀起了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高潮。中央文革小组煽动造反派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各级党政领导机关,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政协全国委员会、各级人民群众团体,使这些机关的工作陷于瘫痪状态……从中央到地方的许多领导干部以及一些群众被扣上“推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帽子而遭到批斗、抄家和监禁。整个社会不断陷于动乱之中。——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料二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探究点:(1)史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提示:现象:国家机关处于瘫痪状态,干部、群众等的个人权利无法得到保障。说明: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2)根据史料二回答“文化大革命”对民主和法制建设敲响了怎样的警钟。提示: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和法制教育。从“文化大革命”的角度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1)从发生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文化大革命”发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2)从严重后果看,“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践踏,人民权利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和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度混乱,国家法律形同虚设。这都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同时也使民主法制建设变得异常艰难。

(3)从历史传统看,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封建专制传统,人们缺乏民主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淡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世界上民主化建设的潮流也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必要。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590.00348.238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与表中中美贸易急剧减少的情况不一致,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与表中中美贸易急剧减少的情况不一致,故C项错误;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与表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的情况不一致,故D项错误。答案:B1.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状况[史]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识]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20世纪50年代持续增长;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20世纪60年代中期恢复。20世纪50年代持续增长的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的完成等;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原因:“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等;20世纪60年代中期恢复原因: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或八字方针)。2.“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农业总产值的历史解读[史]“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示意图。[识]

1968年:受“文化大革命”动荡及“左”倾错误的影响。1975年:得益于邓小平对国民经济的全面整顿及人民对“左”倾错误的抵制。3.城市化进程凸显经济发展状况[史]

1953—1977年中国的人口迁移表(估计)时期流向人口(百万)1953—1961年农村至城市39.241961—1977年城市青年上山下乡67.25——薛风旋著《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识]

1953—1961年城市人口增加根源于“一五”计划实施及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和“大跃进”对劳动力的需求。1961—1977年人口向农村迁移,原因是中央对经济政策的调整及“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的破坏,城市解决不了大量的就业压力。

[随堂训练]题组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1.“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这反映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故选B项。答案:B2.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大跃进”时期解析:根据图片可知,这是“大跃进”运动时期的浮夸风。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图片漫画正是浮夸风的表现。答案:D3.下图是1967年1月13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毛泽东。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 D.“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抓住时间节点“1967年1月13日”和图中“中国陷于混乱”这一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文化大革命”。其他选项所涉及内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开始于1958年5月,“两个凡是”方针提出的时间是在1977年2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和“两个凡是”方针提出后中国也没有陷入混乱。故答案为C项。答案:C4.《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礼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抓住“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内乱”这两处关键信息。本题四个选项所涉及内容中,三大改造开展于1953—1956年底,这与材料中时间节点不符合;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是在1958年,时间与材料中“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接近,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不是“内乱”。因此,排除A、B、C三项。“文化大革命”开展于1966—1976年,这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因此,这里的“内乱”是指“文化大革命”。故答案为D项。答案:D题组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外交与各种成就5.下表显示、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进入热潮,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大事记3月13日英国5月18日荷兰6月05日希腊9月29日日本10月23日联邦德国11月26日卢森堡12月21日澳大利亚12月22日新西兰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经济危机C.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D.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解析:根据表中信息,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此后中国与日本等国建交。故选A项。答案:A6.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成就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