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艺术高级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艺术高级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艺术高级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艺术高级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艺术高级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艺术高级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城市功能用地的演替表现为用地的扩展和不同功能用地间的相互转换。我国北方某综合性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从2003年的237平方千米增加至2012年的330平方千米。下图为2003—2012年该城市某主要功能用地的演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7.图中所示的城市功能用地最可能是A.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

B.居住用地C.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D.工业用地8.2003—2012年功能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A.发展仍在向城市中心集聚

B.城市地域结构变化不大C.功能用地以均衡发展为主

D.发展以向外扩展为主参考答案:7.D

8.D7.读图可知,该功能区内部转换面积始终为负值,而外部扩展为正值,说明该功能区的土地由其他功能区所代替,导致该功能区逐渐向城市外缘扩散,应为工业区,故选D。8.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城市的工业区不断向外扩展,城市规模扩大,逐步向外发展,城市原工业用地被住宅区等功能所占据,故选D。2.下图示意2019年7月21日6时大洋洲部分区城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情況(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时刻,澳大利亚艾丽斯斯普林斯市和新西兰奥克兰市之间的气压差值有可能是A.6 B.8 C.10 D.122.该月份,降水比较丰富的城市有A.珀斯、凯恩斯、纳尔逊 B.阿菜德、悉尼、尤克拉C.达尔文、朗塞斯顿、朗里奇 D.黑得兰港、米卡拉、堪培拉3.图示时刻A.黑得兰港和尤克拉的风向相同 B.艾丽斯斯普林斯狂风肆虐C.明塞斯顿可能出现阴雨、降温天气 D.堪培拉可能降水、降温、升压参考答案:1.A

2.A

3.C【1题详解】图示时刻,澳大利亚艾丽斯斯普林斯市的气压值在1016?1020之间,新西兰奥克兰市的气压值在1012?1016之间,则两市之间的气压差值在0?8之间,各选项中只有A项的数値在此范围之内。故选A项。【2题详解】1月,南半球为冬季。珀斯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凯恩斯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纳尔逊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悉尼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少雨,朗里奇、达尔文是热带草原气候,冬季少雨;米卡萨拉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故选A项。【3题详解】根据等压线图,风向由高压吹向低压。黑得兰港吹偏南风,尤克拉吹偏北风,两地的风向大致相反,故A项错误;根据等压线图,艾丽斯斯普林斯处于高压脊上且等压线稀疏,多晴朗干旱天气,风力较小,故B项错误;根据锋面符号可判断图示为冷锋,冷锋雨区在锋后,而明塞斯顿在锋后,会出现阴雨、降温天气,堪培拉在锋前,没有降雨。故C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C项。3.台湾某电子产品代工企业,1998年开始在中国大陆投资,在大陆的总部和生产基地首选深圳,后来生产基地逐步扩展刘郑州和成都等地。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该企业在2017年让更多科技产品进入全机器人组装的程序,包括iPhone在内的一系列苹果产品将会是重点目标。回答下面小题。1.该企业进入大陆投资,首选深圳的主要原因是A.劳动力丰富

B.改革开放政策

C.原料丰富

D.交通便利2.影响该企业生产基地逐步向我国内陆地区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工资

B.技术

C.地价

D.环境3.该企业2017年让更多电子产品进入全机器人组装的程序,短期内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B.产品质量明显提高C.企业生产值明显提升

D.企业大量裁员参考答案:1.B

2.A

3.D1.该企业在1988年开始在中国大陆投资,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所以该企业进入大陆投资时,首选了深圳,故本题选B。2.随着经济的发展,深圳的工资水平不断提升,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生产成本明显上升,为了降低工资成本的支出,该企业生产基地逐步向我国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河南(郑州)和四川(成都)等地区转移,故本题选A。3.该企业在

2017

年让更多电子产品进入全机器人组装的程序,那么大量机器人的使用,自然会减少工人使用量,所以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企业大量裁员。机器人组装电子产品,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对产品质量提高影响不大;由于购买机器人需要较大投入,所以对企业来说,短期内生产成本不会大幅度降低;电子产品代工企业生产值的大小取决于代工合同的大小,与是否使用机器人没有联系,故本题选D。4.河南郭亮村位于太行山一处绝壁之巅。这里海拔1700米,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岩石以砂岩为主。如图为郭亮村绝壁景观图。读图完成25~26题。25.郭亮村绝壁岩层()A.具有层理构造 B.由内力作用形成 C.由变质岩构成 D.由岩浆冷凝而成26.郭亮村绝壁景观形成的过程大致为()A.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固结成岩 B.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 C.外力侵蚀、流水沉积、断裂抬升、固结成岩 D.流水沉积、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参考答案:25.A

26.D25.【解答】解:砂岩为沉积岩,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故选:A。26.【解答】解:砂岩为沉积岩,并且如今地势陡峭,故为经过外力侵蚀,故先外力沉积,再经过地壳抬升,再经过外力侵蚀作用而形成。故选:D。5.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下图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甲面中绘有多座大桥,可以推断所示区域A.建桥成本低 B.水运条件缺乏C.交通需求量大 D.人口迁移频繁2.乙面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为A.50千米 B.200千米C.500千米 D.2000千米参考答案:1.C

2.B【分析】本题组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宫灯为背景资料,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因素和比例尺的计算。第1题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图示区域进行定位,结合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因素进行分析。第2题要求考生掌握中国的国土范围四至点,然后利用比例尺的公式进行计算。1.从图中看,该地位于珠海,水域广阔,跨度大,建桥成本较高,A不对;该地水域广阔,河流径流量大,与海洋相连,水运条件较好,B不对;该地区经济发达,两岸经济交流频繁,交通需求量大,建桥可以缩短交通时间,C对;人口迁移一般指较大尺度的、较长时间的人口流动,说两岸的人口迁移频繁不合适,D不对。故选C。2.中国国土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北纬55°多),南至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附近),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该地图图上距离约30厘米,则比例尺为30厘米/5500千米=1/183千米≈1/200千米。故答案为B。【点睛】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有经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和自然因素,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起决定性作用;自然因素往往是限制性因素,技术因素是保证因素,可以降低自然因素的限制。6.右图为“某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回答第20~21题:20.垂直自然带谱反映了A.该山地可能位于云贵高原B.经度地带性规律C.甲坡的水热状况优于乙坡D.水分差异导致植被类型不同21.乙坡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参考答案:C

D7.欧洲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鸟类,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欧洲白鹳在迁徙过程中主要通过滑翔飞行以节省体力,但也会通过扇动双翼飞行。下图为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11.欧洲白鹳在初春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地没有走直线,最可能的原因是A.充分利用海陆风

B.避开天敌C.低湿地分布较广

D.受人类活动干扰小12.欧洲白鹳在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后,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其最可能的原因是A.该线路飞行距离更近

B.受大气环流的影响C.开辟新的迁徙路线

D.该路线飞行更节省体力[来源:学*科*网]13.欧洲白鹳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00-15:00,并常常避开广阔的森林和水域,如果一定要经过时,也要寻找最为狭窄的地方通过是因为A.食物较丰富,觅食较容易

B.风力较大便于飞行

C.天气晴朗飞行视野好

D.上升气流显著参考答案:11.C

12.B

13.D8.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下图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解释正确的有()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10.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或面临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可在区内大力推广小麦种植B.该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增加牲畜数量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之一C.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干旱、霜冻、风沙D.该地区南部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参考答案:9.C

10.D【9题详解】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说明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小、日变化较大;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说明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海拔高,空气稀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温度低易结霜;故①④错误,可以排除,C项正确。【10题详解】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但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不适宜种植喜热作物小麦;该地区虽然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增加牲畜数量会造成草场退化,土地荒漠,不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是高寒、大风、冻土。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9.锡尔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注入咸海。图a为锡尔河流域示意图,图b为该河某地水文观测站测绘到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和降水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锡尔河流域冬春季节降水较多,主要原因是A.地表径流处于丰水期,蒸发量大

B.西风活动频繁,输送水汽量较多C.沙尘暴活动强度大,凝结核较多

D.亚洲高压增强,偏北风湿润多雨10.该水文观测站观测到的径流量与降水量相关度较小,其主要自然原因是A.冰雪融水补给

B.上游支流众多C.降水分布平均

D.沿岸植被较多11.河流上游水库建成后,对下游的主要影响是①枯水期水位抬升

②入湖水量增大

③生物多样性增强

④河水含沙量减小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参考答案:9.B

10.A

11.D【9题详解】冬春季降水多,主要受盛行风的影响,冬春季受西风影响,地形的抬升,降水较多,B对;此时气温较低,蒸发量小,A错;与沙尘暴没有关系,C错;偏北风来自陆地,水汽较少,D错。【10题详解】当地位于亚洲内陆,主要依靠冰川融水补给,故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关系小,A对,其余选项可排除。【11题详解】河流上游的水库可起到对径流量的调节作用,枯水期放水,下游河流水位抬升,同时水库截留住了泥沙,下游河流的含沙量降低,D对。同时水库截留了水,下游的入湖水量降低;由于阻断了鱼类的回游,生物多样性降低,其余选项可排除。10.图中为2000年-2010年我国某大城市常住人口及密度的空间分布图,该城市五环、六环近郊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外来人口比当地户籍人口还多的现象),政府欲甩掉“倒挂”的帽子,决定严控外来人口。据此回答下列各题。5.2000年至2010年该城市新增常住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数量:从二环内向外先减后增;5-6环最多B.密度:从二环内向外先增后减;3-4环最大C.二环内人口数量变化不大主要是人口的死亡率较低D.六环外近郊区人口数量较少主要是出现了再城市化现象6.与该城市五环、六环近郊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相关的是A.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比城区高B.政府为了有效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大量人口外迁C.生活费用低,交通方便,近工业区方便上下班D.五环、六环近郊“人口倒挂”区为高档住宅集中区参考答案:5.B

6.C11.北极冰融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白色冰面融化变成颜色相对较暗的海冰,被称为“北极变暗”现象。21世纪以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示期间(

)A.北极年海冰面积逐年减少B.北极年海冰面积减少速度不断加快C.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大体呈负相关D.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大体呈正相关2.“北极放大”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减少导致北极地区(

)A.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B.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参考答案:1.C

2.A【1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期间北极年海冰面积以减少趋势为主,所以A错误;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大体成负相关,所以D正确。北极年海冰面积减少速度减慢,所以C错误,故本题选D。【2题详解】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主要原因是海冰减少可能导致北极地区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所以A正确。12.读某地等高线图,回答14---16题14.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范围是

A.(40M,50M〕

B.(45M,60M)

C.﹝50M,60M)D.(50M,55M)15.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①P为山坡上的洼地

②Q为山坡上的洼地③P为山坡上的小丘

④Q为山坡上的小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6.陡崖的高度应为A.21M

B.42M

C.19M

D.50M参考答案:C

D

A13.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某大陆西岸,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面小题。4.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向为先向北后向西北 B.补给类型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C.汛期出现在冬季 D.图中河段长度约为200km5.图中甲和乙的数值可能是()A.400m650m B.800m350m C.400m550m D.800m650m参考答案:4.C

5.A试题分析:【4题详解】根据等高线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知识,结合指向标,推知图中河流流向为先向东南后向南流,A错;依据题文“该区域位于某大陆西岸”,再结合图中纬度判断,该区域气候类型为冬雨型的地中海气候,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汛期出现在冬季,B错,C正确;根据图中河段长度和比例尺,图中河段长度约为90km,D错。【5题详解】根据上题河流流向可知甲的数值小于600m,再根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可推出乙的数值大于600m。综上所述,只有A项符合题意。14.读某地景观素描图,完成16~17题。16.该地地质构造属于

)A.断层

B.山岭

C.背斜

D.向斜17.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A.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变质作用C.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侵蚀作用参考答案:C

D15.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36~37题。36.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37.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

C.改变b的辐射方向

D.增强c辐射参考答案:D

D16.甘肃省西部红柳峡位于酒西盆地西段,地表为砂岩夹泥岩层,岩层中间有粗玄岩(即颗粒较粗的玄武岩)、角岩、玄武岩等。地貌上凸显出一个椭圆形筒状高地M周边发育有环状和放射状节理,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8~9题。8.该筒状高地放射状节理发育最明显的方向是A.西南

B.东南

C.东北

D.西北9.下列属于地质学家研究该区域地质地貌科学价值的是A.探明该地区丰富的地下淡水资源B.探明该地区丰富的煤炭、油气资源C.推断该地区地质时期的地质构造演化

D通过粗玄岩中的生物化石证明海陆变迁参考答案:8.D

9.A

17.读某大陆某月等温线图(单位:℃)和该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回答19~22题。19.图中所示气温和气压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20.图10中可能出现降水的地点是(

)A.Q

B.T

C.S

D.R21.图示季节,Q地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22.图9中流经M处的洋流性质和流向组合正确的是(

)A.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B.寒流、由北向南C.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

D.暖流、由南向北参考答案:C

B

A

C18.青海湖平均深度18米,其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该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读青海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15~16题。15.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A.入湖径流量减少 B.外泄河道被阻断 C.入湖盐类物质增多 D.湖水蒸发加剧16.青海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A.湖水上下扰动加剧 B.阳光透射深度增大C.湖底释放热量增多 D.表层水体蒸发散热减慢参考答案:BA19.读下图,回答9~11题9.关于图中两条河流特征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自北向南流

B.均有凌汛现象

C.均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夏季降水量较多10.关于甲、乙两图所示区域自然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乙区域B.甲区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于乙区域C.两区域地形类型均以高原为主D.两区域植被类型均以草原为主11.关于两河流沿岸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河流航运价值高,沿途经济发达B.两河流均为世界古文明发源地,多名胜古迹C.甲河流所经地区地形平坦,为重要的农产区D.乙河流上建有世界上著名的水电站参考答案:9.D

10.B

11.D【知识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解析:9题,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甲河流为鄂毕河,乙河流为尼罗河,两条河流均自南向北流,A错;甲河流有凌汛现象,乙河流纬度低,无凌汛现象,B错;甲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乙河流纬度低,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错;夏季两个河流流域降水量较多,D正确。10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而据图中信息可知,整体甲地区纬度高于乙地区纬度,所以甲区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于乙区域,B正确。11题,甲河流纬度高,结冰期长,经济发展水平低,河流航运价值低;乙(尼罗河)河流均为世界古文明发源地,多名胜古迹;甲河流所经地区地形平坦,但纬度高,热量不足,所以该地区农业不发达;乙河流上建有世界上著名的水电站——阿斯旺大坝,D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整体难度中等。20.图为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读图回答37~38题。

37.各土地类型中面积减少的有①未利用土地

②建设用地③水域

④草地

⑤林地

⑥耕地A.①③④

B.②④⑥C.①③⑥

D.④⑤⑥38.图中反映出,造成西辽河流域草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建设

B.过度放牧

C.过度垦殖

D.退草还林参考答案:37.A

38.C21.(双选题)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一一鄱阳湖地区沙化面积近60万亩,并以每年3至5米的速度向外蔓延。结合下图,完成25—26题。图1625.造成该区域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

B.水土流失C.人口迁出

D.全球气候变暖26. 土地沙化对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有(

)A.湿地减少

B.降水减少C.农业减产

D.湖泊蓄洪能力增强参考答案:25.AB

26.AC25.【命题立意】本题通过鄱阳湖周边区域的土地沙化现象,考查地理环境整体原理。 围湖造田使局部区域水资源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在强烈的风化作用下,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之后,土壤肥力下降,植被覆盖率下降,地面缺乏保护,表土流失,岩石裸露,土地沙化。人口迁出与土地沙化没有关系。气候变暖不会使得湿润地区出现沙化现象。26.【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小区域范围土地性状变化,考查环境问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土地沙化,造成土壤肥力减少,农业减产;湖泊旁边土地沙化,会影响湿地,导致湿地面积减少。土地沙化对该地区降水没有影响;土地沙化,流进湖泊的泥沙增多,会减弱湖泊蓄洪能力。22.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为黑夜,此时在丙地正好可以看到日落的景观,读图完成1—2题。1.若此刻丙地地方时是17:30,同时正好有一架飞机从乙地取最短路径飞往甲地,行程用了2小时30分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机先向东北后向东南飞

B.飞机先向西南后向西北飞C.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7:20

D.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20时2.此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A.北印度洋海水向东流

B.黄河正处于枯水期C.长江中下游处于伏旱期

D.南极高压正处于强盛期参考答案:1-2CB23.内蒙古半干旱地区某学校的课外活动小组,为了研究不同厚度的积雪融化后对牧草生长量的影响,选了一块试验地。根据积雪厚度来设计,设计了同面积的两种样地和一个对照样地。样地A:积雪厚度30cm;样地B:积雪厚度10cm;对照样地:无积雪区(通过人工处理)。

下面为一段时期的实验结果对比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8.

根据试验可以得出A.

积雪地的牧草生长快于无积雪地

B.

各样地牧草的生长速度前后一致C.

积雪越厚则牧草生长的速度越快

D.

积雪利于增加牧草地的生物量19.

根据实验推测,在牧草发育期,积雪有利于土壤A.

保温

B.

保土

C.

增肥

D.

增湿参考答案:18.D

19.D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要素中一个发生变化会带来其他要素

的变化。【18题详解】仔细读图,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牧草地上生物量。4月25日到4月30日积雪地的牧草生长慢于无积雪地,A错;牧草的生长速度前后肯定不一致,B错;不同时期积雪厚的前期牧草生长慢,后期的速度快,C错;从总的生长量看,积雪利于增加牧草地上生物量。选择D。【19题详解】该区域位于内蒙古干旱地区,影响牧草发育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为水分,因此,积雪融化能改善土壤水分,是半干旱地区积雪对牧草发育的主要好处。答案选D。24.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16.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A.价格低廉

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参考答案:15.D

16.C15.该地农业既发展种植业,又发展畜牧业,两者比例相当,所以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选择D。16.该地农业发展模式,没有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产出的农产品没有受到污染,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选择C。25.读“北半球某地天气系统过境时风向风速变化示意图”(下图)(注:①图中“”表示风向。②风速与风级的关系:5级8-10.7m/s,10级24.5-28.4m/s)。据此完成下列问题。5.此天气系统A.过境时气温骤降,带来大风冻害B.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C.多形成在赤道地区的暖洋面上D.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6.据图推断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A.由东北向西南

B.由西南向东北C.由东南向西北

D.由西北向东南参考答案:5.B

6.C本题组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1)根据过境前后风速变化中有特殊静风点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台风,台风生成于热带副热带洋面;台风(飓风)过境时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2)根据台风过境前后风向的变化可知台风的运行路径。5.由图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从10点到18点左右,风速由10m/s以下迅速增大到接近40m/s,远超过10级;到22点风速降为0m/s,2小时后风速又急剧增大到40m/s左右,然后又降低;风向也在不断变化;这明显是台风(飓风)过境时的风速、风向变化,22点时风速为0,是台风眼过境;台风(飓风)过境时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故B选项正确。台风(飓风)生成在北纬10°多的海洋上,不可能生成在赤道地区的海洋上,因为沿赤道运动的气流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平运动的气流不偏转就不会形成气旋(台风、飓风);A选项所述是冷锋过境时的天气;D选项所述是准静止锋过境时的天气。6.由图可知,该地先吹西北风(处于台风西侧),台风眼过境后又吹东南风(处于台风东侧),说明台风由东南向西北移动,C选项正确。26.“合掌屋”(图5)是某地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其屋顶特别建成倾斜的60度,屋顶所铺的茅草,厚度达七八十厘米。“合掌屋”独特的结构是适应该地(

)A.炎热多雨的气候B.多台风的气候C.严寒多雪的气候D.温和多雨的海洋性气候参考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居住的影响。铺盖厚厚的茅草说明当地气候寒冷,为了御寒。倾斜60度,既防止雨水浸透又避免屋顶出现积雪。C选项比较符合。二、填空题(共10分)27.下图中左图为东海底地形剖面图,右图为我国钓鱼岛照片,读图回答问题。(9分)(1)关于钓鱼岛叙述,正确的是

。(1分)A.火山喷发而形成

B.该海域地壳运动不活跃C.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D.位于亚欧板块(2)东海海底大陆架的矿产资源除了滨海砂矿外,主要有

资源。(2分)(3)图中上海沿海主要的海岸类型是__________,钓鱼岛的海岸类型是

。(2分)(4)上海附近海域的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近海渔场,近年来面临无鱼可捕的现状,请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4分)参考答案:(1)D(1分)(2)油气(1分)(3)淤泥质海岸,基岩海岸。(2分)(4)原因:过渡捕捞,海洋污染。对策:休渔;发展海洋养殖、增殖和海洋牧场,减少捕捞;加强海洋环境管理;控制向海洋排放污染物(4分)28.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和干湿地区分布图,回答问题(1)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左图中温度带③和④的分界线大体是________(山脉)和______(河流)一线;(4)左图中⑥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气候。(5)右图中的干湿地区B和D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_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参考答案:(1)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2)年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3)秦岭

淮河

(4)高原山地(5)400解析:(1)我国跨纬度广,气温差异大,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把全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3)读图可知,左图中温度带③暖温带和④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4)左图中⑥所在地区是青藏高原,由于该地区海拔高,形成了特殊的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5)读图可知,B是半干旱地区,D是半湿润地区,这两个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点睛:该题考查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读图分析即可。

29.读“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水北调”是通过对水循环的______________环节施加一定的影响而实现的。(3)“南水北调”规划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其中“四横”自北往南依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条河流。(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利用_____________提水北送。(5)“南水北调”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6)“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泥沙向海洋运输C.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参考答案:(1)南多北少(2)地表径流(3)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4)京杭大运河(5)南北调配

东西互济(6)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水北调的相关知识。(1)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2)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往北方,是对地表径流施加的影响。(3)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自北向南连接了四条河流,依次为海河、黄河、淮河、长江。(4)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一路向北,经隧道穿越黄河自流引水至天津,一路向东,引水到烟台、威海。(5)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因为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配合欠佳,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广大,水资源短缺;南方地区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水资源却非常丰富。“南水北调”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6)“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扬州调水,会使长江的径流量减少,尤其是枯水季节,海水上溯,河口盐度升高,降低下游水质,因此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由于水量减少,会使长江泥沙向海洋运输量减少,B错误;海洋潮汐的规律与月球引力有关,与南水北调关系不大,C错误。故答案选A。点睛: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积极意义效益类型表现社会效益进一步改善供水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效益大大促进供水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加供水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生态效益缓解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区面积进一步扩大趋势,控制地面沉降;促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供水区综合效益显著,但对水源区有一定的不利影响。长江的年径流量大,南水北调的调水量有限,从总体来看,调水对长江的影响很小,但从局部讲,调水对调出区(即水源区)有一定影响。应该采取防范、补偿和综合治理等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尽量减少不利影响。东线调水区的影响如下表所示:区域表现影响长江径流量减少尤其是枯水季节,海水上溯,河口盐度升高,降低下游水质;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沿线地区水位上升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易发生土壤盐碱化水源污染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城镇.

大量污水排放会降低北调南水的水质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下图为美国年降水量线分布图(单位:mm)。材料二:图中乙地的豪雨林是世界上最典型、最著名的温带雨林,在1981年的时候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走进豪雨林,只见一棵棵铁杉、云杉和侧柏苍翠挺拔,有的高达90多米,树围在6米以上,树干上常常覆盖着苔藓等。(1)图中甲处附近的大峡谷平均谷深1600多米,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分别是___和___。(2分)(2)图中戊地开发初期由于过度垦殖,引发的自然灾害是___。之后,美国农业实行___战略,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数字农业、节水农业、有机农业和___农业等。(3分)(3)图中丙、丁两地是美国的“果菜篮子”,从气候角度来看,两地共同的有利条件是____。丙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先后发生了由粗放的放牧业→____→水果、蔬菜、乳酪为主体的方向转变。(2分)(4)分析图中乙地豪雨林形成的主要气候原因。(3分)

参考答案:(1)地壳抬升(1分)

流水侵蚀(1分)(2)黑风暴(1分)

可持续发展(1分)

处方农业(或精确农业)(1分)(3)光热充足(1分)

大田作物(1分)(4)来自海洋的西风控制(1分);气流受山地抬升,多地形雨(1分);沿岸暖流,增温增湿(1分)。

三、综合题(共38分)31.【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玻璃栈道(台、桥)一般建在风景壮美、地势险峻的山岳峡谷中,大多沿着悬崖绝壁而建。(下图)游客由此体验了玻璃观光项目。说明玻璃栈道对游客的吸引力及游客在玻璃栈道上游览时需注意的事项。参考答案:玻璃栈道对游客的吸引力:形成特殊的观赏角度;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增强感官刺激。游客在玻璃栈道上游览是需注意的事项:稳定情绪,做好心理准备;按要求有秩序游览,不拥挤;禁止用硬物砸划玻璃栈道;禁止从上向下扔垃圾等异物;禁止攀爬跳跃。玻璃栈道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从玻璃栈道本身创造的人造惊险的观赏角度和体验需求方面考虑。游客在玻璃栈道上游览时需注意的事项从心理准备(稳定情绪,做好心理准备)、秩序性(按要求有秩序游览,不拥挤)、安全性(禁止用硬物砸划玻璃栈道)、保护性(禁止从上向下扔垃圾等异物、禁止攀爬跳跃)等方面考虑。【点睛】旅游资源特性和特色任何类型的旅游资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即使完全同类的旅游资源,由于分布的地域环境差异,往往也各具特色。旅游资源特征和特色是该区旅游资源区别于其他地区旅游资源的独到之处,是衡量其对游客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也是资源开发可行性的决定条件之一。32.【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7年12月28日14时,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在山东济南亮相。路面的全称是承载式高速光伏路面,最上面一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摩擦系数高于传统沥青路面,保证轮胎不打滑的同时,还拥有较高的透光率,可以让阳光穿透它,使下面的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实时输送上电网,就好像一个巨大的充电宝。简述光伏高速公路的环境效益并讨论短期内实现大规模运行的可能性。参考答案:光伏高速公路利用太阳能发电,属清洁能源,可以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碳、固体颗粒物等的排放。短期内不可行:技术难度大;改造成本高;并网困难。【详解】光伏高速公路路面拥有较高的透光率,可以让阳光穿透它,使下面的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实时输送上电网,就好像一个巨大的充电宝。光伏高速公路利用太阳能发电,属清洁能源,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