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乌旗宝力格银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_第1页
内蒙古东乌旗宝力格银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_第2页
内蒙古东乌旗宝力格银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_第3页
内蒙古东乌旗宝力格银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_第4页
内蒙古东乌旗宝力格银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东乌旗宝力格银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一、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大陆架的位置位于大兴安岭地沟褶皱系东侧,东乌旗早华力西地沟褶皱带东侧,东乌旗早华力西地沟褶皱带位于查干敖包-阿荣旗的北部,位于头道桥-鄂伦春自治旗的南部,以及兴安岭戈壁与蒙古戈壁相连的西部。断裂构造以NE向压扭性断裂最发育,其次为NW向张性断裂,少数断裂具有继承性和多期活动性。区内出露海相火山岩有奥陶系海相火山岩即奥陶统多宝山组,位于查干敖包复式背斜轴部,主要岩性为暗绿、灰黄色角岩化角斑岩、细碧角斑岩。石炭纪—二叠纪海相火山岩即位于吉尔吉嘎吉斯塔一带呈北东向展布,为一套中性熔岩及中性火山碎屑岩和少量中酸性或中基性火山碎屑岩组成,岩性为黄绿、灰绿色、灰褐色安山岩、安山玢岩、对安山质含角砾含岩屑晶屑凝灰岩、安山质含集块角砾晶屑凝灰岩、粗安质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泥盆统的安格尔音乌拉组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的岩石组合,浅变质碎屑岩较为发育,含有较多的铁锰矿化体。海相火山岩是寻找古生代块状硫化物型铜、银、金多金属矿潜力地区。上侏罗统陆相火山岩及侏罗纪、早二叠纪纪花岗岩、花岗斑岩分布广泛,多呈北东向带状展布,受控于区域构造,是寻找与早二叠纪岩浆活动有关的火山热液型、斑岩型铜、银、金多金属矿的远景区。构造位置天山———兴安地槽褶皱系,东乌旗早华力西地槽褶皱带中段。褶皱和断裂发育。阿钦楚鲁复式背斜位于该区阿查哈德、查干楚鲁一带,属于东乌旗复背斜的次一级褶皱构造,其间又发育有更低级的背、向斜构造,北东向的挤压破碎带和旋转构造。复背斜展布方向北东60°左右,复背斜核部位于阿查哈德———查干楚鲁一线。黑云二长花岗岩呈北东方向沿核部侵入与晚泥盆世安格尔音乌拉组地层产生热接触变质,花岗岩体和地层接触处为成矿的有利地段。该区地表矿化(矿化以铅、银、金为主)和该区附近已有多处多金属矿床存在。这说明该区成矿环境十分有利,成矿条件较好,找矿标志明显,具良好的找矿前景。二、矿产资源丰富该区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系,东乌旗早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地处查干敖包———东乌旗大断裂的北侧,区内岩浆活动、断裂构造发育,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该区属内蒙古古生代地槽褶皱带铜、铅、锌、金、银、成矿带,东乌旗北部奥由特———吉林宝力格金、铜多金属成矿区,东乌旗东部吉林宝力格——乌兰陶勒盖铜、银金矿化集中区。1.多金属矿充填料域变质形成粉砂质板华力西晚期的构造运动和二长花岗岩体的侵位为该区的成矿提供了动力条件和成矿物质来源。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了一系列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的构造蚀变破碎带。二长花岗岩的侵入提供了成矿热液,并在运移过程中,萃取了围岩中的成矿元素,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在破碎带中充填交代富集成矿。多金属矿化体赋存于蚀变破碎带中矿物共生组合主要为低温矿物,据此初步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于低温热液充填交代脉状矿床,成矿时代为华力西晚期(早二叠纪)。该区矿(化)点都几乎都分布在区域性大断裂的旁侧,大断裂的活动为火山活动、岩浆热液上侵提供了通道。多数矿(化)点为热液脉型矿(化)体,矿脉沿断裂构造充填,反映断裂即是导矿构造、配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吉林宝力格银多金属矿就位于几组组断裂的交汇部位,受构造控制明显,产在构造破碎带内。区内的韧性剪切带中岩石破碎,具铁锰矿化,产生了北东向的挤压破碎带,与该破碎带相伴生产生了一系列张性裂隙及扭性裂隙,裂隙中具铁锰矿化,该挤压破碎带则为成矿物质的运移通道。2.铁锰矿体石炭—二叠纪、侏罗纪火山岩矿局部化均匀。晚泥盆世安格尔音乌拉组为一套浅变质的陆源细碎屑沉积岩,含有较多的铁锰矿体(矿化体),矿化表现为似层状、浸染状、细脉状,矿化带夹于沉积地层中,在土壤化探异常上,Au、Sn、Hg、Mn等异常套合较好。3.岩浆与围岩的接触与侵入岩有关的矿化蚀变有Pb、Zn、Fe、Mn等矿化,以Pb、Zn为主。矿化蚀变体一般赋存在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或产于内外接触带的细小裂隙中,另有部分矿化与岩浆期后侵入的岩脉有关。根据区内已知矿点、金属量、自然重砂、土壤化探、及物探高磁测量等圈定异常分析,区内花岗岩体成矿条件有利,其内外接触带岩石具有明显的铁锰矿化、银矿化,为岩浆热液充填型。4.岩浆与矿产的关系中生代火山岩浆岩带的叠加为矿产形成提供热源及物质来源。褶皱和断裂构造是矿产生成的外因条件,而富含成矿热液的岩浆则是矿产富集成矿的内因条件,说明构造与岩浆和矿产的关系密切。区内的成矿地质条件及附近多处铜、银、铅多金属矿点、矿化点存在。給寻找与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有关的铜、银及多金属矿创造有利条件。三、蚀变破碎带与沉积相的关系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晚泥盆世安格尔音乌拉组及晚石炭—早二叠世宝力高庙组和晚侏罗世白音高老组。安格尔音乌拉组地层区内分布极广,为一套粉砂岩、泥岩、凝灰质砂岩、细砂岩的陆源碎屑沉积岩的岩石组合。宝力高庙组在该区出露与下伏安格尔音乌拉组呈断层接触。主要为一套陆相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的岩石组合。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以北东、北西向为主。北东向断裂主要呈舒缓波状延伸,为压扭性断裂。区内共发育三条北东和近东西向矿化蚀变破碎带,此破碎带是本区矿化体的赋矿地段。区内岩浆岩主要为华力西晚期形成的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呈岩株及脉状产出,具有褐铁矿化及高岭土化蚀变现象。二长花岗岩与银矿化在成因上关系较为密切。矿化蚀变破碎带多分布于二长花岗岩与地层外接触带上。该区主要发现三条(Ⅰ号、Ⅱ号、Ⅲ号)铅、银、金矿化蚀变破碎带(见图);Ⅰ号矿化破碎带:赋存于黑云二长花岗岩体外接触带附近的粉砂质泥岩中,含银褐铁矿化、硅化蚀变体,长150m,宽1~1.6m,银品位10.0~17.0×10-6,平均13.0×10-6,金品位0.1×10-6。Ⅱ号矿化破碎带:含银褐铁矿化、硅化蚀变体位于露头区北侧,长50m左右,宽16m左右,产状305°∠65,地表银品位11.0~13.0×10-6间,金0.1×10-6。Ⅲ号矿化破碎带:为黑云二长花岗岩体内的含银褐铁矿化、硅化蚀变破碎带,长100m左右,宽1~2m,呈北西325°方向展布,倾向北东、倾向65°,平均银品位29.3×10-6、金0.1×10-6。由钻孔可见,30m处的潜水面以下为硅化黄铁矿化角砾状原生银矿石。矿石呈灰黑色,致密坚硬。其银、金品位较低,Ag96.5-169×10-6,Au品位0.1~0.47×10-6。矿体厚2.6-5.6m,赋矿的黄铁矿层可达十余米。四、基性岩结构及蚀变根据该区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地质特征并依据吉林宝力格银多金属矿特点分析找矿标志有:褶皱和断裂发育,断层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褶皱构造轴向呈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泥盆系地层为安格尔音乌拉组,岩石组合为变质砂岩、粉砂岩、板岩等组合,铁、锰矿化普遍。侵入岩为细粒二长花岗岩,其围岩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矿体赋存于其中,矿化为岩浆期后热液蚀变型。区内褐铁矿化、硅化及高岭土化等围岩蚀变为直接找矿标志。以褐铁矿化为主,其次为硅化、高岭土化。蚀变带方向与断层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矿化蚀变体一般赋存在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内外接触带发生强烈的矿化蚀变。通过磁异常发现多条断裂构造、其中有矿化构造破碎带。激电异常明显,高极化率比较清晰反映矿化带并显示出矿化破碎带延伸方向。该区银铅多金属矿土壤化探异常元素组合组合为Au、Ag、As、Sb、Bi、Hg、Cu、Pb、Zn、Sn、Mn、Co。五、半封式石破碎岩石学特征区内主要出露上泥盆统安格尔音乌拉组,岩性为角岩化板岩、角岩化粉砂岩、细粒长石砂岩、泥岩等,东侧出露早二叠世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岩石破碎,构造发育,具有多处矿化蚀变带,以近东西向、北西西向、北西向为主,少数为北东向,显示铁锰矿化、褐铁矿化。该区的地球化学异常规模大、元素组合多、异常强度较高、具多浓集中心为特征。水系沉积物异常元素组合为Sb、As、Pb、Zn、Hg、Bi、Cu、Ag、Mo、W、Cd、Sn。土壤化探异常元素组合为Au、Ag、Sb、Bi、Hg、Cu、Pb、Zn、Sn、Mn、Co。银铅多金属矿为中心部位。六、成矿地质特征该区构造与岩浆和矿产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褶皱和断裂构造是内生矿产甚至有些沉积矿产生成的外因条件,而富含成矿热液的岩浆则是内生矿产富集成矿的内因条件控制,岩体的长轴方向亦表现为北东向,与区内主体构造线方向一致。该带内构造线主体为北东向,与蚀变带方向基本一致。以褐铁矿化为主,其次为硅化、高岭土化。吉林宝力格银矿多金属矿点,矿化较好。矿体赋存于早二叠纪细粒二长花岗岩中,其围岩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矿化为岩浆期后热液型。该区沉积的陆相、海相地层及火山岩地层,在奥陶纪、泥盆纪及早侏罗世地层中有益元素富集现象比较明显。由构造控制的矿化、蚀变较强。矿点、矿化点分布发育。地表围岩蚀变为高岭土化,以矿体下盘的围岩高岭土化较强。呈灰白色,有滑腻感,易风化破碎呈土状。深部原生矿体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及硅化。区内褐铁矿化、硅化及高岭土化等围岩蚀变为直接找矿标志。分布于该区内,属于热液裂隙型银铅多金属矿床。异常查证土壤化探剖面与地质、物探剖面(激电中梯与测深),显示了地化剖面元素异常、矿化带反映比较清晰,异常与矿化体存在。经钻探、槽探工程揭露,说明铅、银、金矿体的存在。成矿元素的聚集分析,区内各地质单元在形成时含有成矿有益元素。二叠纪的构造运动和岩体的入侵为本区的矿床(点)形成提供了热动力条件和进一步的成矿物质来源,围岩中的成矿元素,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在裂隙内充填交代富集成矿。综合分析区内成矿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