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_第1页
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_第2页
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_第3页
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_第4页
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疗

拜城县人民医院功能科

马岚

脾脏的超声检验技术1.患者准备检验前患者最佳空腹6~8小时。急诊可随时检验。2.体位一般采用右侧卧位及仰卧位。检査时可嘱患者深吸气,有利于脾脏病变的显示。3.仪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疗仪,腹部探头成人常用频率3~5MHzJL童选用学5MHz以上频率。4.检验措施(1)测量脾脏大小1)最大长径:在冠状切面上,测量脾上下端间径,为最大长径。2)宽径:在横切面上测量脾两侧缘间径,为宽径。3)厚径:在冠状切面上,由脾门处脾静脉中心垂直线与对侧脾膈面相交,为厚径。(2)CDFI检査:观察脾脏和脾脏结节及肿物的血流信号的分布和丰富程度,脾门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必要时观察门静脉。测量结节内动脉血流的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图10-2-1)。脾脏的超声体现

1.脾脏轮廓被膜光滑,脾脏被膜为强回声,脾实质回声中档均匀略低于肝脏。脾门血管走形清楚(图10-2-2)。2.脾脏的大小个体差别较大,正常成人脾厚<4cm,最大长约12cm;图10-2-2正常脾脏超声体现图10-2-3副脾超声体现脾门处见圆形等回声结节,与正常脾脏回声一致常见脾脏疾病超声诊疗(―)副脾【诊疗要点】1.常见于脾门,其次发生于脾蒂血管和胰尾周围。2.经典体现为脾门处一种或多种圆形或椭圆形的等回声结节,边沿清楚,包膜光整,回声强度与脾相同,但与脾的分界清楚(图10-2-3)。【鉴别要点】 1.副脾与脾门淋巴结肿大鉴别后者常为继发变化,多发常见。声像图上体现为大小不等,边沿光整的低回声结节。CDFI示无与脾门相通的血管分支。若脾门淋巴结为单发时则鉴别困难,应该紧密结合临床史。如为转移性淋巴结,随诊观察结节大小变化有利于鉴别,后者在短期内增长迅速。2.副脾与肾上腺肿瘤鉴别CDFI示后者无脾门血管进人。同步需结合临床病史,后者可伴有肾上腺功能异常。

(二)脾大 【诊疗要点】 1.脾脏肿大主要体现为超声测值增长。有如下异常声像图之一者,可考虑脾大。 (1)成年人脾脏厚径超出4cm或长径超出12cm。(2)在无脾下垂的情况下,脾下极超出肋下或脾上极达成腹主动脉前缘。2.声像图对脾大程度的估测 (1)轻度肿大:脾脏测值超出正常值,但仰卧位检验,深吸气时声像图脾脏下极不超出肋弓下缘3cm。(2)中度肿大:声像图脾脏明显增大,但下极不超出脐水平线。 (3)重度肿大:声像图脾下极超出脐水平线如下,并可显示脾脏周围器官受压移位或变形。3.脾的内部回声脾大时,脾脏内部回声一般无明显变化,或轻度均匀性增强。CDFI示脾血管增宽。【鉴别诊疗】 脾脏弥漫性肿大多数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所以临床体既有不同程度的脾大外,主要是全身性疾病的体现。超声检验能够对脾大程度的变化进行监测,了解病程进展和评价疗效。脾弥漫性肿大与腹膜后巨大肿瘤、肝左叶巨大肿瘤、左肾、脾下垂和游走脾相鉴别。除脾下垂和游走脾在脾区扫查不到脾脏外,上述其他病变均可在脾区发觉脾脏。(三)脾脓肿 【诊疗要点】1.早期脾内可见单发或多发低回声结节,脾体积正常或增大(图10-2-4)。2.伴随病情的进展,病灶内出现坏死液化,内部出现不规则无回声区,其间有散在的小点状及斑片状高回声,随体位变化而浮动,偶尔有气体强回声。无回声区壁厚,不规则,后方回声增|强。当病灶回声介于脾被膜与实质之间,并使脾表面局部隆起时,应考虑脾被膜下脓肿。

【鉴别诊疗】 脾脓肿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继发性感染性病变,病死率可高达60%。脾脓肿本身的症状可在原发感染消失后几周乃至几种月后才出现(图10-2-4)。1.脾脓肿与脾囊肿鉴别前者无回声区壁厚、不规则,内部有随体位变化浮动的点状及斑片状高回声。后者囊壁薄,而轮廓清楚,内部完全透声。2.脾脓肿与脾血肿鉴别后者因出血量和时间的不同而体现为低回声、高回声或无回声。结合外伤史及声像图的动态变化有利于鉴别诊疗。(四)脾梗死【诊疗要点】1.声像图体现为经典的尖端朝向脾门部的楔形或不规则形回声异常区,边界清楚。2.内部回声因病程长短不同,梗死早期为均质性低回声或弱回声,周缘为回声更低的晕环,伴随病程的延长,内部回声逐渐增强而且不均匀,因纤维和瘢痕形成,病变体积趋于缩小。3.由脾淤血、白血病等引起的脾实质局部坏死,多数发生液化,形成不规则无回声区,无回声区内可见细点状回声,少数未液化的坏死灶,形成高回声区。【鉴别诊疗】脾梗死与其他脾脏占位性病变鉴别:前者属于坏死性病变,占位效应不明显,根据其尖端指向睥门的楔形异常回声区,结合忽然发生脾区疼痛的病史,亲密动态观察有利于与脾占位性病变鉴别(图10-2-5)。图10-2-5脾梗死脾脏增大,脾上极见边界清楚低回声区SP:脾(五)脾囊肿【诊疗要点】脾囊肿按有无内衬上皮成份可分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1.脾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无回声区,合并出血、感染时,内部可有弥漫性低、中强度回声。2.囊壁锐利清楚,若囊壁钙化,可显示斑块状强回声伴声影。3.其后壁及后方组织回声增强。4.脾脏外形可不规则或明显畸变,囊肿周围的正常脾组织被挤压变形。【鉴别诊疗】超声显像对脾囊肿具有很高的诊疗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目前诊断脾囊肿的首选检验措施。

1.脾假性囊肿与脾包膜下血肿鉴别后者多呈新月形,内部有细点状回声。同步结合临床病史,后者新近有外伤史,脾区疼痛和叩击痛较明显。2.脾囊肿与脾脓肿鉴别后者边沿回声较强、模糊,内部常有云雾样点状及带状回声。同步需结合临床病史,后者有全身感染及脾区疼痛和叩击痛。3.脾囊肿与多囊脾鉴别后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脾明显肿大,脾内充斥大小不一的囊性无回声区。囊肿之间无正常脾组织回声为其特征。可伴有多囊肝及多囊肾(图10-2-6)。(六)脾血管瘤【诊疗要点】1.与肝血管瘤相同,大部分体现为边界清楚的高回声结节,单发或多发。2.CDFI示病灶内无血流信号。【鉴别诊疗】脾血管瘤临床多无症状,超声诊疗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为目前诊疗脾血管瘤及随访观察的首选检验措施。1.脾血管瘤与脾错构瘤鉴别CDFI示前者病灶内无血流信号,后者病灶内血流信号丰富,以静脉血流为主。2.脾血管瘤与脾转移瘤鉴别后者为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者,易于鉴别,两者均为高回声时鉴别困难,需结合临床病史,后者有原发肿瘤病史有利于鉴别诊疗(图10-2-7)。图10-2-7脾血管瘤超声体现脾内血管瘤见多种强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回声均勻SP:脾(七)脾淋巴瘤【诊疗要点】1.脾脏是淋巴瘤最易累及的实质脏器,原发脾淋巴瘤较淋巴瘤脾转移少见,但仍是最常见的脾原发肿瘤之一。2.超声声像图可体现如下几种。I型:脾正常或增大,内部回声减低,无位性病变特征。II型:粟粒样病变。脾实质内可见密布的小弱回声区,间以较厚的高回声分隔,呈筛孔样(图10-2-8)。III型:多灶病变。脾实质内多发低或极低回声病灶,无包膜,内部回声均匀。当肿瘤融合时,可呈分叶状。CDFI示肿瘤内动脉血流信号(图10-2-9)。

图10-2-9原发脾淋巴瘤脾脏增大,脾内见不规则低回声肿物

IV型:孤立性病变。脾实质内单发低回声肿物,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肿瘤内部可发生液化坏死,可见无回声区,CDFI示肿瘤内动脉血流信号。脾门淋巴结肿大常提醒淋巴瘤的可能。【鉴别诊疗】1.脾淋巴瘤与脾大鉴别前者常伴脾门淋巴结肿大,结合临床,后者常有原发病史有利于鉴别诊疗。2.脾淋巴瘤与脾转移瘤鉴别主要与低回声转移瘤相鉴别,仅从声像图鉴别困难,结合临床病史,后者有原发肿瘤病史。(八)脾转移瘤【诊疗要点】1.脾转移性肿瘤是指起源于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不涉及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2.声像图体现较复杂,共同体现为不同程度的脾大和脾实质内团块状回声,内部回声水平与肿瘤的病理构造有关。组织界面多的肿瘤呈高回声或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