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纲要(上)学习汇报》杭四 程_第1页
《历史纲要(上)学习汇报》杭四 程_第2页
《历史纲要(上)学习汇报》杭四 程_第3页
《历史纲要(上)学习汇报》杭四 程_第4页
《历史纲要(上)学习汇报》杭四 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谢谢大家赏脸!暑假快乐!《中外历史纲要》学习汇报——兼谈《第一单元第2课》“落地”想法与策略三个方面的学习汇报:1.新教材的地位与目标的个人认知与操作2.新教材的特色的个人认知与操作3.新教材的教学的个人认知与操作因本人水平有限,故只是学习过程的实录汇编,恳请各位大侠帮忙指点!一、关于新材料学习的个人认知1.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地位与目标1)专家说:张海鹏教授认为:(它)是“体现国家意志,事关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常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2)个人理解:历史新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对新教材的把握要突出“政治站位”、“立德树人”和“家国情怀”!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为例【本课主线】春秋战国社会转型或从大分裂走向大一统【本课立意】民族复兴,中华民族从强盛的西周衰败,历经磨难、砥砺前行、不断创新与民族融合,历5个半世纪,迎来国家与民族新生的伟大历史。【家国情怀】春秋战国社会大转型时代中国历史的演进至少蕴含着:1.大一统2.中华民族多元一体3.民本思想和人文精神(人文情怀)4.制度创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2.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特色1)专家说:徐蓝教授概述的较为完整:a.是历史核心素养统领下的统编历史教材b.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c.体例创新,《纲要》为通史+专题,重“点、线、面”;《必选》为专题+时序d.功能性栏目创新设计,如“学思之窗”等e.渗透七大主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国家主权、海洋意识及爱国主义、法治、民族团结进取、生态文明等)2)个人理解:课堂立意“政、正、振”,教学解构“纵+横”、“浅入--深出”《诸侯纷争与变法》一课全面体现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要素,“点、线、面”有机结合,展现了气势磅礴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大历史篇章。特别是:1.《春秋列国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强化了春秋战国的“时空观念”2.两则【史料阅读】引导学生“史料实证”的训练3.【探究与拓展】深化主题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民族团结进取等4.四则【学习聚焦】引领本课主题——1)历史解释的主要话题与方向(四线:政、经、文、民)a.大一统趋势b.华夏认同(多元一体)c.社会变革d.思想文化大解放2)突显唯物史观,如a.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构成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序列。b.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时势造英雄”。3.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教学1)专家说——重点强调素质教育,改变应试教育!徐蓝教授的建议:a.理解教材中体现的唯物史观和历史的纵向与横向发展b.树立和进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教学理念与教学c.整合教材内容,进行单元和主题教学(整体化、结构化教学?)d.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材料和信息(情境化、深度化、思维化?)张海鹏教授的“个人”建议:a.以新课标为指导b.围绕并合理整合课本内容c.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d.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辅助栏目2)个人理解:知(课标要求、教材内容),梳(课魂和框架),

达(整合教材与教法),理(核心素养要求的达成)课标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与变法运动的相关内容。

1.能说出社会变化与变法运动产生的原因。

2.能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二.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

1.能说出百家争鸣的背景。

2.能说出百家争鸣中主要思想家的主张。

3.分析百家争鸣的影响。知1研究课标要求课引a.平王东迁b.周郑之争c.虢太子元徒戈第一目春秋格局a.东周分期b.春秋争霸(五霸)c.主要列国(图)战国格局a.三家分晋b.田氏代齐c.战国七雄d.战国形势(图+【史料阅读】)e.各国称王f.秦灭东周华夏认同a.“华夏”由来b.华夏认同c.戎狄蛮夷融入+d.【历史纵横】第二目封建经济a.冶铁技术—铁制农具—牛耕推广b.水利灌溉工程c.工商业繁荣d.【史料阅读】苏秦描绘齐都繁荣

e.诸国货币(图)变法运动a.历史背景b.概况c.意义d.秦国商鞅变法+【学思之窗】(来龙去脉、全貌)第三目孔子a.出身b.理想c.思想主张(仁、礼)d.教育e.编纂六经老子a.出身b.思想主张(道、对立统一、无为)第四目概况a.原因(详细)b.概念各派及人物1)儒家

a.孟子,人性善、“仁政”

b.荀子,人性恶,隆礼重法2)道家

庄子,逍遥自由3)阴阳家

邹衍

五行间“相生相胜”理论4)墨家墨子节俭,兼爱非攻尚贤5)法家韩非子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意义地位、价值、影响+【思考点】研究拓展探究说明战国变法的原因及效果拓展《诗经》与楚辞及其人文精神知2熟悉本课知识知3知识内涵(进一步剖析知识点的含义)(节选)第2目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社会经济转型和新政治秩序创建(转型)1.封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农业进步:a.冶铁技术—铁制农具—牛耕推广(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进步)b.水利灌溉工程:(战国.秦)都江堰(成都平原)、郑国渠(关中地区)和芍陂(春秋.楚.淮河流域)2)工商业繁荣:分工细密、货币流通、中心城市涌现、部分富豪工商业主【史料阅读】苏秦描绘齐都繁荣诸国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农耕文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变法”、建立封建统治秩序。

即:经济—政治的互动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学习聚焦】课引故事引导,燃兴趣点,简单识记第一目春秋格局故事引导,可辩论,但不宜展开战国格局同上华夏认同图文引导并理解历史解释与情怀第二目封建经济图文引导、唯物史观指引历史解释变法运动故事引导、材料推进突破点、历史解释第三目第四目(合并)孔子材料引导并理解突破点、识记与理解老子淡化处理概况材料推进、理解各派自主学习、教师整合意义平铺直叙研究拓展探究与正文解读相结合拓展了解了解与识记知4分析本课各个知识点间的主次与初步的教学对策个人体会:课本知识的熟悉与摘记,对于第一次上手新教材的我来说,是备课、上课、编写《导学案》的起步只是——实在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艰苦工程期待——大神们能“删减”些知识点,给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师生减负!【本课主线】春秋战国社会转型或从大分裂走向大一统【本课重点】1.社会转型诸多表现(含诸多历史现象)2.商鞅变法3.百家争鸣【本课难点】1.历史地图的识记2.社会转型概念的认知及其综合表现3.变法运动(商鞅变法)的认识4.百家争鸣全貌【预估原有知识框架】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概貌(初中学过,可能有阅读涉猎?)【预估兴趣点】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百家争鸣(有知识储备?)【希望达成的知识目标】1.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全貌及相互间的辩证关系(完善知识框架)2.进一步认识商鞅变法和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重点知识突破)3.史料史证初步、历史解释初步、唯物史观了解、家国情怀感悟(核心要素培养)梳(课魂和框架)【课堂立意(主脉络与框架)选择】选择一:社会转型下的历史潮流或大一统趋势优:结构简明清晰、知识与能力递进。(备课难度较小)关键:兴趣点的设计、整课的紧凑性把握和知识点重难点的取舍选择二:华夏认同或家国情怀或创新意识优:立意高,更好体现新教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精神关键:知识整合过程中基础知识点的兼顾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梳(课魂和框架)在教学过程中的个人喜好——“眼高手低”眼高:1.立意要高:紧跟新教材和专家的脚步,紧跟时代的步伐2.教学目标要高:抓住学生的眼、更要抓住学生的心(民族复兴?)3.责任要高:确保历史新教材课堂教学成功,确保历史选修人数增长4.教材处理要高:围绕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锐意创新

达(整合教材与教法)——即备完整这一节课手低(教学要实,做减法不做加法):1)教材:知识点猛增,难度猛增,但课时有限,必须熟悉教材、突出重点因此——研读教材、分析重难点、编写导学案、收集各种教学资料……2)学情(提升兴趣,降低学生对历史的恐惧感):a.务实看待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需求和知识基础,大多数高一学生目标是学考通过,但不排除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喜欢和对历史思维的需求。(分数与兴趣并重)b.务实看待学生的历史自主学习时间与能力,知识点和能力训练课堂落实,课后20分钟练习巩固(守住自己的阵地,不苛求学生)c.务实看待新教材对学生选修历史的冲击(知识量和难度的提升可能会使学生对历史学科望而却步),不盲目拔高教学难度(甚至尽可能降低难度要求?)

达(整合教材与教法)——即备完整这一节课3)校情:确保高考选修历史学生的基本盘(压力很大)和学、选考成绩A等

(守住自己的阵地,不然要失业……)4)考情:a.(据说)高一末要进行历史学考,大致估算,新课上到明年5月中上,时间超紧!例:预估:第一学期能用以教学的总课时约50课时(每周3节课,9-1月算满5个月)《纲要(上)》课本内容授课用时(含作业与试卷讲评)

中古史(4单元15课)约20节;中近史(4单元10课)约14节;中现史(2单元4课)约6课时;《纲要(下)》1-2单元5课约8课时,共48课时b.考法未知,只能以现有浙江省的学考题为参考,突出的特点是考查的知识点面广,总体难度小、区分度集中在个别偏细的题目上,主观题答案大部源于课本,即:要考A(高分),拼书本细节的掌握(机械记忆无极限)因此——日常教学要提速(进度)!“点-线-面”兼顾,以“线”保“点”(简明)5)《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课初步备课:a.准备:教材知识体系的梳理(详案),《导学案》(简案),网搜课件(参考)b.设想:布点重线明框架(简明、简化);

导学案课堂引导(减负提速)紧扣学生的历史兴趣,适度引导学生历史思维(建立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逐步提高)c.课堂立意:自强不息d.主线引导:社会转型下秦国的崛起e.课时分配:1.5课时,《百家争鸣》另课完成下面请大家斧正——材料一

西周周幽王即位后,宠爱美女褒姒,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所生之子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侯及犬戎,攻下了西周的首都镐京,仍立原太子宜臼为王,这就是周平王。

平王东迁以后,周王朝在宗周镐京地区的土地大片丧失,王室所拥有的领土仅有六百多平方里。与地方数千里的诸侯大国相比,周王的力量只能相当于一个很小的诸侯了。

——赵毅、赵轶峰著《中国古代史》周幽王褒姒烽火戏诸侯导入——春秋战国这个乱世是怎么开始的?提炼材料中的历史信息。会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带来怎样影响?1.周幽王废嫡立庶,王室内争,宗法制从顶层开始遭到破坏。2.平王东迁,东周开始。3.周王室衰败。材料二周郑交恶公元前720年,周桓王继位。周王室准备委任虢公执政,取代郑庄公。郑庄公便派遣军队在四月收割了王畿内温地的麦,周郑关系恶化,郑军击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只能忍气吞声。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引出“课引”一、课引【导学案】1.平王东迁——东周始,春秋战国时期2.周郑之争——王室衰败,礼崩乐坏3.虢太子元徒戈——诸侯争霸、战胜而立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二、第一目:列强纷争和华夏认同【导学案引导】1.春秋政治大分裂1)东周分期:春秋——(偏重)奴隶制(旧社会)的瓦解和大分裂;战国——(偏重)封建制(新社会)初步确立和局部统一实现2)春秋争霸:五霸霸主及历史地图(两种说法)3)主要列国:历史地图春秋五霸——借秦穆公引出秦国秦襄公带兵护送周平王至新都洛邑有功,封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秦位列诸侯。秦穆公(前659-621年,在位39年)春秋五霸之一点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混战的局面引导:秦穆公称霸之道?成功的历史大背景是什么?——周王室衰微、礼乐崩坏、诸侯争霸、战乱频繁、民族纷争、加速融合前770周平王迁都洛邑前651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前627秦晋倄之战,晋胜前623秦征晋,穆公倄山祭……前494夫差大败越国前473越灭吴……秦穆公时代秦国参与中原争霸,秦晋崤之战中受挫后,果断地调整国策,将战略目标定在西戎的游牧部族。同时,四处招揽贤才,在谋士协助下,向西"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问1.判断这是什么时候的形势图,并说出依据?(点出战国时期,引导研读课本【史料阅读】(春秋诸侯循礼而战、会盟而和、尊王攘夷,重人不重地,是旧制崩溃时期;

战国君主变法图强、战胜而立、置郡设县,重地不重人,是新旧初创时期)2.战国时期的大一统趋势1)战国变局:三家分晋,田氏代齐2)战国七雄:齐楚韩魏赵燕齐;【地图】3)各国国君称王;4)秦灭东周:前256年

材料:义渠族为居住在山西西北部和甘肃东北部地区势力强盛的草原民族,与秦国之间不断有战争爆发。公元前272年,秦昭王先诱杀义渠王,然后派兵攻伐义渠,最终灭掉义渠。秦在新增加的土地上设置了陇西、北地和上郡。

—赵毅、赵轶峰著《中国古代史》材料:春秋中期,随着中原各国的强大与争霸,戎狄蛮夷先后被征服、吞并,如西戎为秦所驱……到春秋末年,戎狄蛮夷逐步被华夏所同化,华夷差别慢慢地消失了。——《国史概要》诸侯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还有何影响?结合课本【历史纵横】,何为“华夏认同”?问1战国七雄的疆域有何变化?反映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问2秦的疆域有何变化?当时的秦能一统天下吗?关注时、空变化,得出春秋至战国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材料:公元前389年,秦惠公起兵50万与魏军决一死战,吴起在阴晋一战中,以五万之卒大败秦军,秦国此战大败亏输。——引出第二目(各国变法)课本【问题探究】李、吴变法的着重点是什么?反映出战国时期怎样的社会变化?(倒叙第二目,经济发展)吴起,卫国左氏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侍鲁,大败齐军助魏,大败秦军奔楚,大行变革,楚国国力大盛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水利工程农业发展生产力提高贸易发展手工业发展铜币商人阶级匠人阶级铁器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争霸华夷并存,斗争与融合分封逐渐瓦解,郡县制萌芽铁犁牛耕井田制崩溃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社会经济在悄然的发展着巨大的、足以颠覆传统的变革!(结合【导学案】点明)第2目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此略)【学习聚焦】(课本P.10)农耕文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变法”、建立封建统治秩序。

即: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上层建筑变革,变法成为潮流《求贤令》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商鞅来秦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史记商君列传》【学思之窗】商鞅的变法思想?秦孝公为何变法?秦孝公之父秦献公在位时,受魏国压制,被迫割地求和,迁都栎阳。时,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被诸侯们疏远,像对待夷狄一样对待。秦如何实现再兴?【重点突破,逐条讲解】秦国商鞅变法

始于前356年

主要内容:经: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引】以农立国,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小农经济——为统一奠定物质基础政:a.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b.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c.推行县制,官员由君主任免【引】较彻底废除奴隶制,确立君主专制政体、中央集权,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秦军成虎狼之师社: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引】移风易俗,利于增加人口、发展小农经济,增加政府赋税和兵源特点: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彻底意义:完成秦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打击旧的奴隶主阶级,推动小农经济发展,加强君主专制。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补】重农抑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等诸多原则对后世王朝影响深远(沿用)时代背景具体措施周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分封制瓦解、宗法等级解体郡县制萌芽士阶层出现学在官府被打破私学出现百家争鸣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实行县制,国君任免官吏推行什伍连坐制度【引导理解】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变革“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前338年秦惠王立,杀商鞅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前256年秦昭王灭周前246年秦始皇嬴政立前230~前222秦先后灭韩、赵、

魏、楚、燕前221年秦灭齐,统一六国讨论:秦何以兴?(知识小结)前207年,秦亡商鞅变法,以集权立国、以农立国、

以法立国、以战立国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问:有没有更好地选择?(开放)引出下文(可另课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