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电子版(汇总5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ae590458851fbbcdbe66a7074eae3e/89ae590458851fbbcdbe66a7074eae3e1.gif)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电子版(汇总5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ae590458851fbbcdbe66a7074eae3e/89ae590458851fbbcdbe66a7074eae3e2.gif)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电子版(汇总5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ae590458851fbbcdbe66a7074eae3e/89ae590458851fbbcdbe66a7074eae3e3.gif)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电子版(汇总5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ae590458851fbbcdbe66a7074eae3e/89ae590458851fbbcdbe66a7074eae3e4.gif)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电子版(汇总5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ae590458851fbbcdbe66a7074eae3e/89ae590458851fbbcdbe66a7074eae3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最新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电子版(汇总5篇)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电子版篇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小到个人,大到社会开展的生生不息的动力泉。对于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生理的残疾带来了宏大的生理不便和心灵创伤,自强不息又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涵义。一、说教材特点《自强不息》是全日制聋校七年级实验教材思想政治第一册第二十课的内容,主要讲了肢残人洪仿毅在身体高度残疾,累受生活磨难的情况下,顽强不屈,自立自强,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的事迹。本课的主要编写意图是对学生进展自强不息的教育,使学生懂得,残疾人虽然遭遇生命的挫折,但只要不甘沉沦,勇于拼搏,一样可以成为生活的强者,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信念,战胜各种困难险阻,搏取生命的精彩。由于聋校一直使用较为陈旧的人教版原编聋校实验教材,不仅教材编写理念落后,编写的构造僵硬,而且内容贫乏,缺乏立体感。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大胆地挖掘、取舍,进展师本开发,以期在老教材的旧瓶中装入新思想、新理念的酒。老师的师本开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舍弃。即去掉教材中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2、添加。即添加新的时代环境下有益教学的内容;3、改造。即对原来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展整合和变化。二、说学情分析^p七年级的聋生在年龄上到达了初中学生的阶段,已经具有了较好的认知才能,但认知的外表性、片面性也比拟突出,情感、思维开展已较为丰富,但受认知局限影响,情感缺乏深度,抽象思维的开展也较为缓慢。而且,由于学生的残疾状况各不一样,残疾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较之健全学生要更大、更复杂。三、说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根据聋校思品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并结合前面的教材和学生的学情分析^p,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的:(一)认知目的:1、知道“自强不息”字面和丰富的内在涵义。2、懂得残疾人只要自强不息,一样可以成为生活的强者。(二)情感目的:1、欣赏、敬仰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2、立志学习残疾人典型事迹,做自强不息的人。(三)行为目的:做到从身边小事做起,身残志坚,发奋向上。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信念,引导学生立志学习残疾人典型事迹,做自强不息的人。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生活中自强不息的丰富涵义并积极应对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电子版篇二《珍爱生命》是北师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一站。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p、教法和学法、课前准备、教学评价、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进展详细阐述。一、说教学理念我们先看几组信息:中国安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安康咨询中心设有一条心理____,他们曾进展过一次统计,在9个月打进____的2700人中,146人曾尝试自杀或想自杀,其中80%是中小学生。为什么一朵朵青春的生命之花,就这样在风中接连飘落?我想,一方面是有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超出其承受范围;更主要的是未成年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生命”的问题开场有了朦胧的考虑但往往因不能正确认识而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向。他们往往对“自尊”看得很重,相反对生命的本质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这给我们教育者以启示:我们的教育还有着浓重的应试教育痕迹,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缺少对学生的生命观教育,无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因此,本课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二、说教材分析^p1、地位与作用《珍爱生命》是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科学习的开篇,奠基学习的根底。而第1课时《珍爱自己》在本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于帮助学生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的:知道生命的珍贵与神奇,知道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培养和进步认识才能和学习才能;(2)过程与方法目的:体验探究,引导交流,归纳总结;(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美妙,体会生命的价值,珍爱自己的生命。三维目的既表达了新课程标准,又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开展规律。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珍爱自己的生命。因为这是正确的生命观的核心思想(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生活中应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三、说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叶圣陶先生曾说:“老师当然讲,尤宜致力于导。导者,想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因此,在本课中,我侧重于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探究。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体验感知法观察法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情景、现象、材料的分析^p,能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进展简单的归纳。以此培养学生独立考虑、分析^p、归纳的综合才能,并落实到生活理论。同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法指导学生用合作学习、讨论、自主探究等方法学习。这样有利加强学生的主动感知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考虑才能,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以上教法和学法的理论根据是: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理论。布鲁纳、奥苏伯尔提出的发现式教育理论等。四、说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家提早查阅、理解“韩国演员崔真实”的相关新闻和资料。使课堂教学能有的放矢,具有实效性。五、说教学评价从内容上主要采用语言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从形式上,那么将及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使学生的优秀表现得到及时肯定,有所偏颇的观点、看法,在同学之间的思维碰撞中,得到纠正。老师再给予点评。六、说教学流程本节课我将分为三个环节:新闻追踪:热____,吸引学生;新闻分析^p,打破重点。心灵叩问:生活考场,反思自身;情感浸透,打破难点。生命感言:情感升华,感悟生命;生命方案,指导理论。下面我将详细阐述:环节一:新闻追踪学生观看“韩国演员崔真实”的视频片段,结合自己查阅、理解到的相关内容,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崔真实的死值得吗?2、崔真实表现的是对待生命的一种什么态度?3、你的感悟是什么?学生积极考虑,老师适时引导: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学生不难得出结论:珍爱自己的生命。通过热____,及学生的课前准备,学生在讨论时,有话可说。特别是对崔真实的生命态度的分析^p,帮助学生对不珍爱生命的行为有更深的理解。这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的良好开端。为下面深化体会珍爱自己坐下铺垫。播放影音文件《妈妈的一封信》,以生命运与成长的图片为背景,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珍贵于父母培养孩子的不容易。进而探究得出:生命是神奇而珍贵的:因其独特而珍贵;因其不可重复而珍贵;因其有限而珍贵。让学生认识到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老师顺势提出问题:那怎样才是珍爱自己的生命呢?由此引入第二环节:心灵叩问。让学生通过问自己的心,到达行为反思的目的。环节二:心灵叩问(强化体验,认识生活中应如何珍爱生命)(1)请学生听《伐木工人的故事》并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听故事,让学生懂得要珍爱生命,就要有永不放弃生命的希望。引导学生考虑第二层次:怎样理解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指既不放弃自己生的希望,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要顽强战胜,决不屈从,决不放弃。不放弃自己的生命,前提自己要掌握一些求生的技能。设计一组问题,是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极有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让学生通过抢答的形式完成。通过这一组抢答题,使学生能根本掌握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应怎样处理。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并升华在遇到任何危急情况时,应珍惜自己的生命,决不放弃生的希望。(2)珍爱生命的行为不仅表达在当生命遇到危险时,更多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设计小环节:“生活大考验”。大屏幕上呈现几组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抢答,在这些情况中,怎样做是不珍爱生命的行为,珍爱自己的生命又应怎样做?通过对正反两方面的考虑,可以使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否是珍爱生命的行为,并得到正确的方法指导。通过这一小测试,老师联络学生的日常行为进展适当地点评。鼓励学生爱自己,更多地是表达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珍爱自己的生命,就应该肯定自己的生命,尊重自己的生命。此局部最后一题,老师设计为:当身体有缺陷时,怎么办?引导学生考虑即使身体有缺陷,也应爱自己,并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精彩。由此问,引入第三步: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还应延伸生命的价值。(3)图片观察,大屏幕展现一组图片。如:邰丽华,林秀贞,微尘(群体)等。老师用正面的事例感染学生,使之受到鼓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他们的生命都是平凡的,甚至有的是有残缺的。但他们的人生却是不平凡的。他们自信的面对生活,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别人,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这也是珍爱生命的表达。通过“心灵叩问”环节中三个步骤的设计,使学生参与教学,有层次的逐渐体验到教学的重点应珍爱自己的生命,并归纳、总结出应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这一主要教学目的和教学难点,并加强对其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能更好地运用于生活理论,由此打破教学难点。但,仅有认识是不够的,必须促进学生从认知向行为的转化。因此,进展第三环节:生命感言第三环节:生命感言1、让每位学生设计自己的生命写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学生通过考虑,酝酿,可以对本课主题进展总结,反思。设计属于自己的生命感言。2、制定“珍爱生命”方案,以一月为限。在一个月内,自己将从哪些方面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月后,反思哪些做到了,哪些没有,并重新制定。通过制定方案,让学生养成反思自身行为的习惯。用正确的生命观指导行为,将珍爱生命的理念,落实到生活理论中。七、收获平台通过学生自己反思、归纳本课所学,所想,所思,所悟,能更有效地到达教学目的。在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时,老师应对他们的所获所想给予适当的评价与引导,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他们明白在课堂中学到知识是一种收获,学到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更是人生的一大收获。教学于生活,用于生活。学生通过学习,不仅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是可贵的。是应该珍惜,并努力使之更美妙的。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到,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色彩,有的绚丽,有的平凡,绚丽让我们品位绽放的热烈,平凡让我们品位朝阳与落日的沉着。不管是绚丽还是平凡。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只有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珍爱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人生才会更精彩!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电子版篇三一、教学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珍惜国家、集体、别人以及自己的财产。【才能目的】可以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知识目的】知道公民的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含义。【难点】区分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三、教学方法案例法,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多媒体:出租车司机捡钱捐助的故事。法院判决,司机把钱退回失主。考虑:如何评价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和法院的判决行为?总结:主体——出租车司机,乘客王某。客体——钱,患病学生。结果——退钱。这个问题涉及到这局部财产的所有权问题。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公民的合法财产举例:(1)建筑工人在施工场地捡到金元宝,私自带回家;(2)小明在路上捡到钱包据为己有;(3)小王的父亲是私营业主,年终缴税后,获得35万元收入;(4)某市长受贿310000元,视为家产。考虑:上述财产哪些属于个人所有?哪些不应该属于个人所有?为什么?总结:(1)根据所有权的不同,社会上的财产应该归属集体所有,国家所有。(2)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家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消费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二)什么是财产所有权1.提问:同学们是怎么安排自己的压岁钱呢?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存银行一局部,捐款一局部,买自己想买的,放兜里随时能摸到等。引导:在你处理这个压岁钱的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对压岁钱行使所有权。压岁钱占有权;用它买东西—使用权;存银行买国债所获利息—收益权;捐款处分权。总结:财产所有权即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好处分的权利。重新考虑课堂开场的案例:法院为什么判决司机归还王某的钱呢?答复:司机没有对钱的使用权。2.多媒体显示:教材图片——小王父亲合法买车卖车的案例。提问:小王的父亲对属于自己的财产拥有什么权利?总结汽车—占有权,驾车送人使用权,驾车经营收益权,卖掉处分权。环节三:小结和作业总结财产的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也知道了什么是公民的合法财产。课下考虑:假如我们的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受到了损害,那应该怎么办?五、板书六、教学反思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电子版篇四《我知我家》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框题是《我知我家》。我打算从六个方面进展说课,它们分别是:说教学资、说教学目的、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第一:说教学资首先是对于教材的分析^p:《我知我家》是人教版社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擅长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别人交往的根底,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习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根底,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次就是对于学情的分析^p,初二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当的责任认识缺乏。因此我个人认为通过对《我知我家》这一框题的学习,不仅会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情感上的理解,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父母的责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爱自己的家。第二:说教学目的一.知识目的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构造的三个类型;理解家庭的相关功能;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二.才能目的增强辨证对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才能;感受家庭亲情的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自己良好的家风和传统的才能;三情感目的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热爱、对于父母的热爱。第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对于“家”的理解;对于家庭关系确实立的认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逐步的认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并明确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第四:说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泼课堂气氛;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设计的活动的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思维才能、活动组织才能;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展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第五:说学法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以及我所设计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选择了分析^p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这三种学法。希望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主动探究,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由学生自己来把握整个学习过程的节奏。在把握知识的根底之上,培养应试才能、以及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才能。最后我要着重突出讲解的就是我的教学过程。第六: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5-6分钟)我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局部。首先第一局部是大约5-6分钟的新课导入。首先我会为学生播放歌曲《大中国》,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各种照片,先通过歌曲与图片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情感根底。而通过歌曲和图片的展示,我意图让学生知道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在家里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是亲人,彼此之间有亲情。但是我们每个人除了这个大家之外还有自己的小家,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间就像一颗大树上的枝与干互相牵连。接着我会设计小一个活动,让每个学生绘制自己的亲情树,让学生从自己的家人开场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义。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电子版篇五知识与技能: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理解换位考虑、与人为善的本质。过程与方法:在生活、学习中可以换位考虑、与人为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别人、尊重别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情景导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的白人政府施行“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有一天,有个长发的白人姑娘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得还迟的顾客,对她那么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上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来,她已经被太阳晒黑了。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知识详解知识点1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别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假如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理解别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本质所在。假如我们时时处处都可以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体验别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探究交流教材第105页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可以强加于人吗?为什么?问题的提出是通过我们反思生活中的某些错误行为,体会给别人造成的伤害,来更好地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在我们的班级生活中,总有些人喜欢给别人起外号,而很多外号都是带有挖苦和贬低的意味,使人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假如异地相处,也有同学就你的某一特征或缺陷给你起外号,你会怎样想呢?所以,自己不愿意受到侮辱和伤害,也就不应该去伤害别人。学会换位考虑,以一颗仁慈的心去体会别人的需要,不要因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终身的遗憾。答案: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情,是一种专制行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是相悖的。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人,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自己喜欢的,未必是别人喜欢的。假如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别人,这又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从根本上讲也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相悖。知识点2如何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也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开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开展。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无视别人的存在,更不能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2.善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恳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马不快乐地答复:“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方程五年级题400字3篇
- 旅游展的观众行为与目的地推广策略研究
- 学校与幼儿园在环保节能设计中的创新实践比较研究
- 情感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 科技与设计的完美融合创新案例分享
- 现代城市家庭的日常开支管理技巧
- 科技金融推动对公业务的创新发展
- 现代室内灯光的健康效应研究
- 运动场馆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策略
- 2025年铜接触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含解析无听力音频有听力原文)
- GA/T 2145-2024法庭科学涉火案件物证检验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
- 2024年度窑炉施工协议详例细则版B版
- 尿毒症替代治疗
- 【课件】202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小作文讲解课件
- 基底节脑出血护理查房
- 工程公司总经理年终总结
- 2024年海南省高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 【企业盈利能力探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1000道带答案
- 苏教版(2024新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