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药研发战略选择的几个问题-吴乐山_第1页
中国新药研发战略选择的几个问题-吴乐山_第2页
中国新药研发战略选择的几个问题-吴乐山_第3页
中国新药研发战略选择的几个问题-吴乐山_第4页
中国新药研发战略选择的几个问题-吴乐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新药研发战略选择的几个问题

吴乐山焦剑曹巍2005-北京主要内容

一、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背景

二、新药研发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三、企业加强新药创新能力的模式

四、新药“重磅”产品及其培育模式

五、新药研发项目选择误区及启示

一、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背景

一、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背景

(一)医药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巨大

(二)国际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三)国内新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现状(四)中国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医药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巨大

1、国家人口与健康发展的需求

2、医药市场呈现迅速扩展趋势

国家人口与健康发展的需求

(1)重大传染性疾病艾滋病:感染者84万,80%在农村;2010年可能达1000万,控制在150万任务艰巨。乙肝:带毒者1.3亿,世界1/3;患者2000万。肺结核:活动性450万,世界第二,年死亡13万。血吸虫:患者84万,受威胁人口6500万。预测未来20年全球新发传染病约30种。

(2)重大慢性疾病癌症:年发200万,年死亡155万;预测2020年,年发300万,死亡250万。心脑血管病:年死亡近300万,死因首位(35-40%)。高血压:1.3亿,上升快、年轻化。糖尿病:>3000万,年发150万。精神疾病:1500万。老年病:痴呆>400万,年发30万,帕金森>200万。

占疾病死亡70%以上,是劳动力丧失的主要原因。

医药市场呈现迅速扩展趋势

1、年人均用药消费(美元):日本—447美国—303韩国—118中国香港—51中国大陆--72、年人均OTC消费(美元)美国—70丹麦—69中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9.13、2010年医药市场中国将达470亿美元;世界将达6000亿美元。

(二)

国际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

1、新药研发呈现基于基因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特点

新药设计依据生命学科的成果,针对药物作用潜在靶位,再参考其内源性配体或天然底物化学结构特征,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发现选择性作用于靶位的新药。2、基础药学研究沿着两个重要方向发展

(1)针对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充分运用生命科学的重要理论、思路和研究手段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和可能的干预环节。(2)利用与药学科学相关的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药物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

3、新药创制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1)根据基础研究的新理论,新靶点设计的全新类型的化合物。(2)模仿性新药研究与开发。(3)制剂新产品的研制。(4)延伸性新药的研制。

4、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1)医药产业将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全球500强企业中,医药企业占31家;前50强中占13家。2003年世界医药市场总销售额为4918亿美元;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3876亿元,连续几年增长率都在20%左右。(2)医药产业飞速发展的核心是创新国际医药集团形成了“创新药物研究→具有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丰厚的独家利润→巨额的创新药物研究开发经费投入→新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的良性循环。

(三)国内新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现状

1、研制生产的药物多属仿制,产品附加值低。2、新药开发能力不足,使进口药品挤占国内市场,进口药品市场份额已超40%。“如果政府不干预,中国的医药市场将在5年内完全被国际医药大公司操纵。”

国内新药研发与产业化的问题

1、新药筛选体系不健全2、新药品种开发亟待进一步加强3、制剂技术和剂型水平相对落后4、新药研发的关键平台技术薄弱5、新药物研究开发人才严重匮乏

(四)中国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医药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化学药品制造、化学制剂制造、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兽用药制造、生物制品制造等。图1998-2003年中国医药制造业增长状况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3、2004)有关部门数据计算绘制

主要缺陷经济规模不大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R&D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医药制造业开发程度相对较小。

中国医药制造业竞争实力指标1、资源转化能力2、市场化能力3、技术能力

资源转化能力资源转化能力是将生产要素和资源转化为产品与服务的效率和效能,它体现在全员劳动生产率、固定资产生产率、增加值率、产值利税率等4个指标上。全员劳动生产率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体现。固定资产生产率是指固定资产利用率。工业增加值率只指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产值利税率反映了企业的生产赢利能力。资源转化能力指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医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元/人.年)69799.7105472.688818.388631.9

92786.2124703.5固定资产生产率0.390.910.950.741.491.45工业增加值率(%)26.7724.4935.4732.9740.2637.05产值利税率(%)9.527.1215.4614.6218.0916.34

表2003年中国医药制造业资源转化能力指标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3年工业统计年报》;国家统计局,《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关产业相比,我国医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只有其1/30~1/8;而工业增加值率和产值利率等指标表征的资源转化能力相对差距较小。

市场化能力市场化能力主要体现在现有产品目标市场份额、贸易竞争指数、价格指数3项指标上。

中国医药制造业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上与美国相比有很大差距,按照IMSHealth公司的计算,2002年全球药品的销售额为4060亿美元。同年,中国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为2279.98亿元,占全球药品销售额的比重仅为6.8%;而美国药品的货运额为1283亿美元,占全球药品销售额的31.6%.

中国医药制造业凭借价格比较优势,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2003年中国医药制造业进出口贸易顺差为11.51亿美元,贸易竞争指数为0.252。根据中国海关统计的我国医药产品出口的构成来看,总体上仍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缺乏国际竞争力。

技术能力产业技术能力主要体现在产业装备水平、产业关键技术水平、新产品销售率和新产品出口销售率4个方面。

中国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中微电子控制设备的比重(%)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医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业

中国4.6014.247.578.044.9114.48三资企业15.865.956.592.6314.27新产品销售率=(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收入)*100%新产品出口销售率=(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100%这两项是是衡量产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指标。

2003年中国医药制造业新产品销售与出口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医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业

新产品销售率26.5215.6316.929.9516.68新产品出口销售率18.2931.3812.5814.444.5727.00

综合资源转化能力、市场化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分析评价,可见中国医药制造业在中、低档技术和产品上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高档产品、新型产品、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等方面仍然不具国际竞争力。二、新药研发与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思想

1、发展“绿色药业”,实施资源效益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2、药物创新与经济效益结合;药物技术与现代技术结合。3、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专利申报转化;注重标准制定实施。4、研发由仿制向创新为主仿创结合转变;生产由原料药为主向原料药与制剂协同发展转变;创新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主向企业为主转变;成果由重文章向重专利标准转变。

(二)战略目标

1、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2、构建完整的国家创新药物研发体系3、培育具有高度创新意识的人才团队4、推动具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形成5、带动相关科技领域及产业升级发展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1)50个药物完成临床研究取得新药证书—20个化学和天然药物—10个生物技术药物—10个非专利大品种—10个药物新剂型(2)80—100个药物进入临床研究—60-70个各类候选药物—20-30个生物技术药物—1~2个品种拟在国外进行临床试验(3)申请国际与国家发明专利400项以上(三)战略重点

1、新药及新型释药系统研究2、药物发现的关键技术研究3、药物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4、重大品种产业化关键技术

新药及新型释药系统研究(1)运用功能基因组学等揭示创新药物的主要靶标(2)通过天然药物药效基础研究探索新药结构活性(3)定时定量靶向与皮肤释药系统和微囊微球剂型(4)运用手性药物研究制备更特异、更安全的新药

药物发现的关键技术研究(1)基于机制和结构的药物设计与计算机模拟筛选技术(2)组合化学定向合成目标化合物与组合生物合成技术(3)从天然产物快速高效提取分离鉴定源头化合物技术(4)新靶点模型、安全评价体外模型和高通量筛选技术

药物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1)建立与人类疾病具高度相似的动物模型(2)建立适于评价中药作用特点的动物模型(3)发展针对个体化治疗的药物基因组技术(4)适于药代动力学研究最新分析测试技术(5)完善药物安全性评价和临床评价的指标

重大品种产业化关键技术(1)利用生物技术提高我国特有的皂甙资源向甾体原料转化的技术(2)半合成抗生素的关键原料、相关侧链与关键中间体的生产技术(3)实用的环境友好合成技术与生产技术(4)动物细胞产品的大规模高效培养技术(5)生物技术药物规模化制备与纯化技术(6)生物药物修饰与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7)生物技术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技术(四)“创新药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重大专项主要内容

1、针对药物新靶点,建立新型药物筛选模型和筛选新技术,结合建立各类化合物库,实现高通量药物筛选,并进一步进行体内筛选,获得一批具有开发前景的活性化合物。2、重点药物品种的研制与开发,针对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为我国的医药产业提供充足的创新药物品种。

3、大力开展药物制剂技术与药物新剂型的研究,重点研究开发缓、控释制剂、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非注射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和透皮给药制剂等。

4、加强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平台技术研究,注重利用各类光谱和生物芯片等技术,加强新药临床前药效学、安全性评价、代谢动力学和新药的临床试验四方面的技术平台建设和关键技术研究。

5、针对已有的工作基础和“十五”期间出现的前景可观的创新药物重点品种,建立相应的产业孵化基地,密切与企业的联合,保证重点科技成果顺利的产业化。6、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从事新药研发到产业化各个环节学科配套、专业齐全的科研和管理人才队伍,造就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创新药物研究开发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具有科技先导意识的企业家群体。

重大专项预期目标

1、建立并完善创新药物研发体系,形成现代运行模式,提高新药研究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在药物设计、药物靶标的发现和筛选等新药发现能力方面,达到国际九十年代中期水平;临床前药效、药理、药代、毒理及临床试验等开发环节达到国际水平,为我国医药产业持续增长提供丰富的创新药物品种和创新药物剂型,实现每年新增产值50~60亿元。2、显著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有力地推动生物医药高科技产业化和新型现代医药企业的形成,开辟我国医药产业参与国际主流竞争的新局面,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实现由仿制为主向创新为主的战略性转移,逐步实现我国由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的根本转变。

化学药物研究方面一是继续走仿制的路子,这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低投入高产出的捷径。二是走me-too创新的发展道路,研究现有先导化合物或准新药,合成其类似物,深入进行构效关系研究,发现新药。这类新药占比例最高。三是源头创新,过去是先发现化合物的作用,再去探索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现在是先发现在疾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新靶标,再针对新靶标设计合成或分离提取新化合物。

生物技术药物研究方面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是重要的开发类别;疫苗或抗体是另一类重要的生物技术药物;基因本身也可以成为治疗用药;转基因技术也可以成为新的药品生产技术;

RNA干扰技术正在成为研究新药的新策略。

中药研究方面除继续挖掘流传民间和地方的“秘方”外,现在更重视中药的二次开发;对原有疗效明确的中药品种,进一步研究其作用的物质基础,用其真正的主要有效成分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选用合适的动物模型作为筛选模型,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

天然药物研究方面发挥传统优势,加强中草药的化学成分研究,结合新靶点,从天然药物中寻找和发现先导化合物;加强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研究,指导天然活性成分的结构改造;开展天然组合化学研究,将组合化学的思想和方法与天然成分的活性筛选相结合,这极大的增加了天然产物的化学库容;开展天然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研究,创造资源;研究新的筛选模型、提高活性筛选准确率。三、企业加强新药创新能力的模式

2003年全球R&D投入(亿美元)最多的十大制药公司

序号

公司

R&D费用

增长率(%)占销售额比率(%)1辉瑞7136162葛兰素史克463133诺华3715194罗氏349155阿斯利康338186默克3115137礼来237198百事美施贵宝233119雅培1711910赛诺菲15616

我国每年新药研发资金不到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前些年国家科技部的医药科研扶持经费每年仅七、八千万元;国内企业R&D投入严重不足,对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设计和实施影响极大,同时也使我国医药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模式呈现不同特点。

1、企业自身建设技术创新平台

这种模式对企业的实力要求很高,企业需要通过高投入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平台,从实验室建设到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几乎形成一个小型的研发机构,此种建设平台的方式非一般企业力所能及。例如:天津天士力的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华北制药的新药研发中心

存在的缺点创新药物的研究是需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产生新的合成技术和制剂工艺,企业自建的研究中心往往缺乏积累,而且在学科专业配套体系构建上往往不会象专业研究机构那样齐全,尤其在基础研究上明显薄弱。

2、依托受让项目维系经济增长点

这种模式是生物医药产业最常见的技术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