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 第七章 城市化_第1页
城市社会学 第七章 城市化_第2页
城市社会学 第七章 城市化_第3页
城市社会学 第七章 城市化_第4页
城市社会学 第七章 城市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城市化概述第二节城市化的特点第三节城市化的动力第四节城市化的进程第五节中国城市化第七章城市化一、城市化的涵义二、城市化的类型三、城市化的指标第一节城市化概述一、城市化的涵义(一)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人口、地域、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变迁过程,包括四个方面:(1)人口集中(2)地域转化(3)产业转型(4)生活方式变革

(二)城市化的起点对城市化的起点,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1.自从产生了城市就开始了城市化运动,城市产生之日就是城市化开始之时;2.城市化是近现代城市的成长过程,城市化始于工业革命。(三)城市化的前提

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增多、城市数量增加、城市地域扩大的过程。城市化的前提条件不在城市内部,而是在城市外部。1.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第一前提;2.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城市化的第二个前提。

(一)集中型城市化与扩散型城市化这是根据城市化的方向进行的划分。1.集中型城市化是城市化初期的主要趋势,它使城市中心密度升高,立体发展;2.扩散型城市化则是城市化后期的主要形式,它导致城市外围平面扩大,地域变质。

二、城市化的类型

(二)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这是根据城市化的空间结构进行的划分。1.外延型城市化:城市的离心扩展之势,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的城市化。2.飞地型城市化:在城市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职能上与中心区保持联系的城市化。

(三)自力型城市化与它力型城市化该类型是根据城市发展的动力来源来分的。1.由于生产发展和人口增长,城市规模逐渐扩大,源于城市自身动力的城市化为自力型城市化;2.在城市和郊区,由于城市的辐射和影响,使原来的农村地域急速进入城市状态,变成城市地域,这种被它力推动的城市化过程属它力型城市化。

(四)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

根据功能,可将城市化分为景观型和职能型。1.景观型城市化是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它直接创造市区,因此也称为直接型城市化,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化。2.职能型城市化是指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发挥作用的过程,又称间接型城市化。

(五)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

根据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协调程度,可以分为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1.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的城市化为积极型城市化;2.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城市化为消极型城市化。

三、城市化的指标(一)主要指标法选择对城市化表征意义最强、又便于统计的个别指标来描述城市化的水平。这种指标有两个:1.人口比例指标2.土地使用状况指标

(二)复合指标法

选用与城市化有关的多种指标予以综合分析,以考察城市化的速度和水平的方法,是测度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演变的主要方法。综合指标一般包括:人口比重、城市面积、工业产品率、年度财政收入比例、商业销售额、各类产业的人口结构、管理人口率等。主要有城市生长力系数法、查英测量法、城市度法、城市魅力度法、城市民力度法等。

第二节城市化的特点一、城市化的世界性二、城市化的不平衡性三、城市化的阶段性

一、城市化的世界性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城市化的世界性首先表现在发达地区城市的发展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发展非常迅速。

二、城市化不平衡性城市化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一)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现状与特点1.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历史前提是发达的商品经济;2.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原动力是工业化;3.发达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4.发达国家城市化都经历了一个由集中到分散的过程。(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现状和特点1.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受殖民主义影响大,形成明显二元结构;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经济动力不足;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处于集中型城市化阶段;4.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城市化压力大。

三、城市化的阶段性城市化过程大致要经历发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基本变化规律是:

1.发生阶段城市化的速度缓慢;2.发展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3.成熟阶段城市化速度又逐渐减慢。城市化全过程呈“S”形曲线运动。

第三节城市化的动力一、工业化与城市化二、第三产业与城市化三、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四、人口增长与城市化五、科学技术与城市化

1.工业化使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市体系不断完善;2.工业化提高了城市的地位,使城市成为社会前进的基地;3.工业化使城市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冲击和破坏农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要动力的城市化过程。主要表现为:1.现代工业的发展对城市的生产性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2.随着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活及环境的要求向多元化、高层次发展,这促进了城市服务性行业的兴起与发展。

二、第三产业与城市化

大量资料表明,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城市化程度越高,经济发展就越快。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其人均GNP较高。通过对城市化与人均GNP关系的考察,还可以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即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时,城市化水平一般在50%左右。

三、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人口增长是城市化的重要动力。人口增长有两种形式:一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一是人口的机械增长。(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两种形式在城市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四、人口增长与城市化

(一)发达国家主要通过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机械)来实现城市化。(二)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依靠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实现城市化。考察人口增长与城市化水平,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但人口的平均增长率却低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以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为标志的交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主要表现在:1.把城市外部经济活动大量吸引到城市来;2.使原来分散的、简单的活动组合成严格分工又密切联系的区域性经济系统。

五、科学技术与城市化

一、集中型城市化阶段二、分散型城市化阶段三、特殊的城市化过程

第四节城市化的进程

集中是城市化初期阶段最为强烈的一种特征。集中使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目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它把农村变为城市,把小城市变为大城市。集中使城市成为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社会前进的基础。集中型城市化包括内部市区的城市化和外围市区的城市化。

一、集中型城市化阶段

(一)内部市区的城市化内部市区包括中心地区(CBD)和中间市区。城心地区进行的城市化主要是向心型城市化。中间市区指夹在城市中心与外围市区之间的环状趋于,城市化在此地带主要表现为“填充”,即见缝插针的在空地建起公寓、住宅、小型工厂等。(二)外围市区的城市化外围市区的城市化是通过内部市区的一些城市设施和职能部门的空间移位来完成的。

城市是集中的产物,集中是城市区别于农村最突出的特点。但是高度集中也使城市患上了“城市病”。为了克服城市病,解决城市问题,不少国家纷纷调整城市化策略,促使城市由集中走向分散。城市化的发展进入到以分散为特征的阶段。分散型城市化最明显的表现是郊区化、卫星城运动和逆城市化。

二、分散型城市化阶段

(一)郊区化——第二次城市转变特大城市的人口和各项职能活动,纷纷向郊区迁移,使郊区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多项市区功能的地域综合体。这个过程称为“郊区化”。有三种类型:1.中心市区衰落,郊区发展迅速2.中心市区停滞,郊区迅速发展3.中心市区与郊区同时发展引发郊区化的根本原因是特大城市人口的爆炸性增长。

(二)卫星城——第二次城市转变

卫星城是分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承担工业、居住、文教三种职能。距特大城市近:居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