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养生农业-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向_第1页
休闲养生农业-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向_第2页
休闲养生农业-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向_第3页
休闲养生农业-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向_第4页
休闲养生农业-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休闲养生农业

——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向主要内容一、休闲养生农业的发展背景二、休闲养生农业的功能三、休闲养生农业客源市场四、休闲养生涉农旅游资源五、休闲养生农业产品分类六、乌审旗休闲养生农业发展七、休闲养生农业发展思路一、休闲养生农业的发展背景一、休闲养生农业的发展背景休闲养生农业是通过优良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配以有机或无公害农产品和必要的功能食品,以及适度的农业劳动和乡村健康运动,以实现调养恢复、提高消费者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模式。休闲养生农业是以中国养生理念为灵魂和指导思想,借鉴采用相关的养生方法和技术并结合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有机农业中的科学合理的内容,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具有循环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农业。

一、休闲养生农业的发展背景城市化的发展生活环境恶化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生活压力大……乡村成为城市人口向往的理想环境休闲养生农业应运而生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交通方式的多样化节假日的增多……一、休闲养生农业的发展背景国内外发展趋势早在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验自然野趣。20世纪30年代,欧洲的观光农业有了较大发展,并逐步扩展到美洲、亚洲等部分国家。

20世纪70年代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各主要国家都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国家的经济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农业旅游也随之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外已先后出现了观光农园、度假农场、家庭农园、教育农园、乡村民俗博物馆、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多种开发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食品安全的重视,休闲养生农业逐渐成为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新型产业。一、休闲养生农业的发展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农业旅游在成都、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兴起并迅速发展,其独特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也构成了城市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光农园、农家乐、休闲农场、农业公园、生态农业旅游等一系列农业旅游形式出现。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非常重视。2007年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乡村旅游年”,2008年又确定为“城乡和谐游年”,2009年又提出“生态旅游年”,并于2011年农业部开始进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及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的评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养生农业成为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

国内外发展趋势一、休闲养生农业的发展背景

根据休闲养生农业的基本内涵,一个地区要发展休闲养生农业,重点应该开展生态环境建设,能提供绿色有机的鲜活农产品、膳食调理、理疗等保健服务。生态环境建设。良好的环境是养生的基础。养生农业区或养生农庄首先要选择或营造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要加强绿化造林工作,增加森林覆盖率,要进行整体的绿化设计。提供绿色、有机的鲜活农产品。养生农区或农庄应提供优质健康的农产品,保证食品安全。提供理疗保健服务。休闲养生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发展形态,其产业属性上具有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复合性,为确保养生农业的健康发展,应适量提供必须的保健服务。

休闲养生农业建设重点二、休闲养生农业的功能二、休闲养生农业的功能休闲养生农业是以中国养生哲理为指导思想,用文化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手法,整合植入相关的文化资源,合理使用适宜的农业生产技术所形成的具有多功能的高附加值的农业。养生农业构筑了多层次的农业产业链,创新了农业发展模式,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发挥了农业更多的功能。休闲养生农业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条件,注重气候、土壤、水、空气等自然条件及资源的保护、利用,通过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优美的环境、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人们的健康养生理念。

休闲养生农业除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涵养功能以外,还具有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科普教育等各方面的功能特点。

二、休闲养生农业的功能生产功能休闲养生农业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农产品供给是其基本功能。产品包括粮食、油料、棉花、水产品、畜产品、园艺产品等。而休闲养生农业是培育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基础的可持续生产方式。通过环保、高效、科学的耕作方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保证农业的生产功能。二、休闲养生农业的功能社会功能农业的社会功能是农业作为公共产品属性的重要体现。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向非农部门的转移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产品的保障供给以及农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渠道。

休闲养生农业可以促进“三农”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品质;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促进城乡交流合作;促进健全的社会持续发展,缓和城市社会的紧张和压力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心。

二、休闲养生农业的功能经济功能农业的经济功能主要包含农业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粮食及农副产品,保障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的功能;也包含为我国工业提供相应的材料、原料、燃料的功能。

休闲养生农业由于其休闲、养生的特色,产生的经济效益要高于一般的农业生产。经济功能是农业多功能性的基础与核心。

二、休闲养生农业的功能生态功能休闲养生农业是环保型农业,对自然界中水、土、光、气及动植物资源进行优化与维护,保护农村居民基本的生活环境,为城镇居民提供调节身心的休闲空间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等,为现代人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生活功能

休闲养生农业提供健康的生态田园环境,人们可以沐浴灿烂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品尝安全的食物,享受优美的田园风光,追求生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回归自然的乡土情结。

二、休闲养生农业的功能文化功能休闲养生农业以农业为载体,传承中国养生文化和农耕文化,这两种文化相互跨越、又一脉相承。

通过挖掘农耕文化、养生文化内涵,创立养生农业文化创意产业,释放传播文化价值,以农业产品、农业服务为载体,突出不同文化气息,如养生餐饮文化、民间养生保健文化、农事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让现代人感受文化的洗礼。

二、休闲养生农业的功能教育功能利用中华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养生文化等,对人们进行田园式科普教育,让他们学习养生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向他们传授健康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培养教育休闲养生农业的专业人才。休闲养生功能

休闲养生农业是承载养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平台,可以通过田园风光的打造、旅游项目的设置,为游客提供以养生健康为主题的吃、住、行、游、购、娱及参与体验、交流会议等各种活动的场所和服务。三、休闲养生农业客源市场三、休闲养生农业客源市场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大都市周边到偏远乡村,休闲农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城市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休闲农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休闲农业开始阶段都是分布在大城市周边地区,而现在已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发展。在大城市,也从近郊区向中、远郊区发展,从而形成了休闲农业分布的新格局。休闲农业从单一观光型农业向休闲、教育、体验型农业发展。过去休闲农业多是以农业观光和农家乐为主,功能单一,层次较低,现在休闲农业增加了休闲、娱乐、养生、健身和回归自然的内容,从而使休闲农业向高品味、高层次、多功能方向发展。

三、休闲养生农业客源市场休闲农业旅游动机以农业休闲和农事体验为主消费特征休闲农业旅游客源辐射半径较小,主要服务于周边城市居民,游客大部分来自本地省市内。

群体特征:以城市居民为主,以较高收入者居多出游方式:多为团体出游,大部分为家庭出游或与亲朋好友结伴同行在外逗留时间:较短,以一日游为主

三、休闲养生农业客源市场养生度假偏好时尚健康旅游方式,热爱生态旅游和高端运动注重文化消费和精神享受追求相对私密环境和带有社交性质的聚会式场所商旅服务配套要求较高养生度假市场偏好消费能力强,质量要求高该群体受季节约束小平均停留时间较长,其产业拉动力远高于大众旅游养生度假消费特征三、休闲养生农业客源市场休闲养生农业客源市场细分(1)中小学生市场:该市场主体需求为求知加游乐。中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认知的初级阶段,农业旅游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认识农业、了解大自然的途径。针对这一市场,休闲养生农业应提供科普教育相关旅游产品,寓教于乐。(2)工薪白领市场:该市场主要为久居城市、不了解农业的人群。休闲养生农业旅游可以提供农业生产、农事体验、节事参与等旅游产品,使游客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3)“银发族”市场:该市场群体为老年人,他们渴望安静的生活、健康简单的食物、休闲的环境,通过休闲养生农业旅游,他们可以体验耕作、收获的快乐。(4)科研考察市场:该市场人员主要为高校教师、学生及一些地方领导。该群体通过休闲养生农业旅游学习农业科技、农业高效发展模式等。四、休闲养生涉农旅游资源四、休闲养生涉农旅游资源涉农旅游资源即具农业属性,可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利用或具有开发潜力的自然及人文吸引物。涉农旅游资源分类基于“三生”(即生产、生活、生态)理念对涉农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农业生产资源可让游客体验农耕活动,获取知识。农民生活资源可提供游客农家生活体验。农村生态资源更可使游客亲近自然、放松心情。四、休闲养生涉农旅游资源农业生产资源(1)农作物资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工业原料作物、饲料作物、药用作物等。(2)农耕活动资源:水田耕作、旱地耕作、果园耕作、蔬菜、花卉种植等耕种方式及采收活动等。(3)农机具:耕作机具、运输工具、储藏器具及防雨防晒工具等。(4)畜禽及渔业资源:家禽、家畜、鱼类养殖资源。(5)设施资源:温室及其附属设施、水工建筑等农业生产所需设施。四、休闲养生涉农旅游资源农民生活资源(1)日常生活资源:日常交流语言、信仰、饮食习惯、服饰、交通方式、市场、居住建筑等。(2)民间艺术资源:雕刻、泥塑、绘画等工艺类以及杂耍、音乐、舞蹈等演艺类资源。(3)节庆活动资源:传统民俗节日、现代农事节庆等。(4)历史文化资源:传统神话故事、名人典故、名人故居、历史遗迹等。四、休闲养生涉农旅游资源农村生态资源(1)地理资源:地形地貌、沟渠河流、坑塘水面、土壤等。(2)生物资源:野生花草、动物、昆虫等。(3)聚落景观资源:村庄聚落、广场、花园等开放空间。五、休闲养生农业产品分类五、休闲养生农业产品分类旅游产品是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只有通过旅游产品的打造、营销,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休闲养生农业按照产品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环境养生产品:大田风光、乡村聚落等优美清新的生态田园环境。运动养生产品:休闲垂钓、田间耕作、林果采摘等农耕体验活动。饮食养生产品:有机农产品、健康农家餐等。医疗养生产品:中医理疗、现代疗养等养生体验。文化养生产品:农耕文化、中国养生文化等。休闲养生农业按照产品功能层次可分为以下几类:基础类旅游产品:观光型旅游产品,以游览“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大众型旅游产品,如田园风貌、历史文化展览、特色民俗观光、现代农业观光等。提升类旅游产品:特性旅游产品,主要为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和养生度假旅游产品体系。随着游客文化素质、审美情趣、求知欲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已经从感官冲击提升为理性思索,从被动接受提升为主动参与,体验性、益生性成为新的追求点。拓展类旅游产品:在上述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可以衍生出其他旅游产品,此类产品中含有基础旅游产品的成份,具体包括商务培训旅游产品和主题节事旅游产品。五、休闲养生农业产品分类六、乌审旗休闲养生农业发展乌审旗区位条件地理区位乌审旗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九曲黄河三面环抱。六、乌审旗休闲养生农业发展乌审旗位于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的交接地带,属于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带。处于内蒙古、陕西、宁夏三省交界处,扼守内蒙古西南的咽喉地带,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乌审旗区位条件交通区位六、乌审旗休闲养生农业发展

得势鄂尔多斯,蒙陕交通要冲鄂尔多斯境内公路、铁路、民航三级交通十分发达,109、210国道在这里交汇。东西方向的大准、准东、东乌铁路和南北方向的包神、包西铁路贯穿鄂尔多斯,并与京包、包兰等铁路干线相连接。鄂尔多斯机场开通了到北京、上海、西安、深圳、成都等地的航班,航空条件便利。经济区位乌审旗北邻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与社会最为发达的呼、包、鄂“金三角”地区,南邻陕北重镇榆林,直达关中天水经济区。六、乌审旗休闲养生农业发展

自然条件气候:

乌审旗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2800-3000小时,大于等于10℃有效积温2800-3000℃,年平均温度6.7℃,年降雨量为300-400毫米,年蒸发量2200-2800毫米,年平均风速3.4米/秒,无霜期130-140天。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尤其是11月至次年6月。乌审旗年平均蒸发量2300毫米,大部地区在2000—2800毫米之间。乌审旗年平均风速3.4米/秒。全年春季风为最大,冬季次之,夏季最小,日平均风速不超过3米/秒。风向受季风影响明显,晚秋至初春多西北风;夏季多南风或东南风。冬春季大风常伴有寒潮、降温天气,易引起风沙、风蚀、土壤沙化。六、乌审旗休闲养生农业发展

自然条件土壤:

按全国土壤分类,乌审旗共分六个土类,全旗土地总面积1751.17万亩,乌审旗的土壤类型与其地貌类型相对应,对应梁地、滩地、沙地地貌的土壤类型分别为:栗钙土、草甸土、盐碱土或沼泽潜育土以及各类风沙土。地形地貌:乌审旗是鄂尔多斯高原的组成部分,处于鄂尔多斯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洼地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风积地形为主,有构造剥蚀地形(波状高原、梁地)、剥蚀堆积形地形(内陆湖、冲积湖积平原)、黄土地形(黄土梁)、河谷地等,呈梁滩、沙丘相间分布的状况。北部沙间多有柳丛、沼泽。旗内出露地层较简单,除第四系广布外,仅出露白垩系下统志丹群第三段。在构造体系上,乌审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中部。全旗范围地质结构简单,属弱震区。六、乌审旗休闲养生农业发展

自然条件水文:乌审旗地表水水系分为无定河流域区和闭流区两个流域区。无定河发源于陕西境内白宇山北麓,流经乌审旗境内干流长约80千米。分水线西北部为内流区,流域面积为8155平方公里。外流区地表水流入黄河,部分渗入补给地下水。西南部有四条大河流:无定河、海流图河、白河,均属黄河水系无定河二级支流。地下水资源不但储量充沛,而且分布广泛,大气降水渗入和内外潜流补给,补偿水源。乌审旗地下水分布均匀,埋藏较浅,经济发展需要水在可开采量范围内按合理布井距离,能就地或就近取水。六、乌审旗休闲养生农业发展

社会经济条件2011年末乌审旗全旗总人口为108925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117人,其中少数民族31819人。非农业人口

26231人,占全旗总人口的比重为24.1%;农业人口82694人,占全旗总人口的比重为75.9%。乌审旗经济稳健快速增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2011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0.01亿元,增长14.0%。在第十一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一举跻身全国西部23强。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42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78.65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50.94亿元,增长17.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74:22。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58元,增长22.9%。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0054元,增长14.8%。六、乌审旗休闲养生农业发展

农牧业发展现状乌审旗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发展良好。2011年全旗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39444公顷,与上年持平。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087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14376吨,下降1%,其中小麦产量持平、玉米产量下降1%。全年油料产量1421吨,蔬菜产量24159吨。牧业年度全旗牲畜存栏1656401头(只),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92941头(只),下降5.3%。其中,生猪存栏133719头(只),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827头(只),增长0.6%。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1649924头(只),良种及改良牲畜比重达到99%。全年肉类总产量41356吨,牛奶产量14615吨,山羊绒产量48吨,禽蛋产量248吨。2011年末,全旗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6.79万千瓦,拥有联合收割机90台,增长36.4%;农用运输车8392台。六、乌审旗休闲养生农业发展

历史文化特色历史文化|秦直道纵贯南北,统万城屹立千年,历史上北方各民族在此交流。宗教民俗文化|藏传佛教名寺乌审召,中国苏力德文化之乡,蒙古族敖包文化之乡。农牧文化|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共同创造的灿烂的边塞文化。河套人文化|三万五千年前,先民河套人在此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乌审旗拥有辉煌的史前文明,悠久的历史,神秘的宗教,多彩的民俗,农牧的交融,赋予乌审旗雄浑奔放的内在精神特质和丰富多彩的外在表现形式。“全球蒙古苏力德文化之乡”“中国蒙古族敖包文化之乡”“中国鄂尔多斯歌舞之乡”“鄂尔多斯民俗礼仪文化荟萃之地”“蒙古族民间诗歌(口头诗)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全国蒙古族民俗文化代表区域”长期以来,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在此交流贸易、相互学习,促进彼此共同繁荣进步。六、乌审旗休闲养生农业发展

乌审旗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革命传统光荣,是举世闻名的“河套人”的故乡和“独贵龙”运动的策源地,也是全区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之一。历史文化特色六、乌审旗休闲养生农业发展

涉农旅游资源分析乌审旗具有丰富的耕地资源、沙漠、河流、草原等多种自然景观,拥有玉米、水稻、牧草、苗木、鱼塘、牛羊等,农业产业资源丰富;古树、野鸡、野鸭、水鸟等野生动植物资源特色突出;区域人文历史文化氛围浓厚,萨拉乌苏遗址、敖包祭祀文化、苏力德祭祀文化、乌审旗蒙古族民间诗歌、马头琴文化等构成乌审旗发展休闲养生农业的涉农旅游资源基础。六、乌审旗休闲养生农业发展

市场依托——农产品内蒙古农牧业生产产量稳定增长。2010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7.4%,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比重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66%。设施蔬菜面积129.8万亩,设施马铃薯面积178.9万亩。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1.4万吨,增长7.4%。农业市场需求向着安全、健康的趋势发展。

鄂尔多斯全面启动实施马铃薯、肉羊、肉牛、生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