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_第1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_第2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_第3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_第4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上农大.cau-edu.此表由评阅人填写评价项目满分得分总分教师签字选题正确15论点、论据40材料、数据20写作规范性15字数要求10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16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论文题目: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学生姓名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2012年5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摘要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是一个高知识层、未成熟的青年群体,与青春期前期相比,他(她)们虽然更能接受较为复杂的情感和事件,却常因大学时代各种充满冲突的成长任务困惑和挣扎。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进一步他们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及未来。本文实际需求的形势下,探讨符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关键词:心理健康成因大学生对策心理健康重要性心理健康的定义人的心理现象复杂多样,不但个体之间心理表现形式存在差异,而且个体之间心理品德也有高低和大小之别。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巾能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理效能状态。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健康大会”对“心理健康”做出了一个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判断心理健康标准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根据“同一性”[2](identity)概念,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三项: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心理与行为的同一性、人格的稳定性。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是随着时代变迁和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的。现在一般采用“人格健康调查表(UPI)”,对心理症状测试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抑郁程度的“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焦虑程度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还有“艾森克人格调查表”、“卡特尔人格测量量表”、“害怕情绪意向表”、“强迫行为检核表”、“气质测试表”、“性格测验表”等等。心理健康的影响在人的健康中,生理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必要条件,各种不良刺激作为精神紧张性因素可通过人的心理活动引起身心变化,影响健康,以致身体病变。以往,人们只重视生理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现在有必要同时重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适应社会的基本条件。人不仅是生物体,更是社会成员。心理健康的人,具有社会适应能力,能根据周围政治、经济等环境的变化,随时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减少心理紊乱,以充沛精力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直接影响人们智力活动效率。心理紊乱会降低记忆、想象、思维等活动效率,阻碍智能的发展;心理健康会增强记忆力、丰富想象力、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提高利用大脑机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根源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具2004年7月《中国青年报》上的一份调查显示:17%的大学生出现过焦虑症状,14%的大学生出现过抑郁症状,12%的大学生有敌对心理[3]。而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调查显示,当时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患病率达20.23%,直至今天我国大学生患心理疾病的比例也在13%左右[4]。大学生的心理疾患已经成为高校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这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也严重地威胁着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北京晚报)针对清华、北师大、北航等北京16所高校的调查显示,79.8%的大学生认为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太少了”,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大学生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满'包含了几个潜在的层次。首先是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内涵认识上的两个误区,其一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需针对心理不健康的人进行,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人对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其二是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的心理不会有问题。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在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和疾患的众多原因中,笔者认为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种:2.2.1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市场经济打破了原来的分配关系,造成了人们的心理失衡与落差,使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人们的心理需求也变得更加纷繁复杂。不可避免地造成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的冲击,使他们在理想、目标、认识和追求上的无所适从,出现信念偏差,产生心理障碍。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心理的重要影响在对贫困生的调查中发现[5],与非贫困生比较,贫困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及精神症状5个因子以及总均分和阳性症状均分上均偏高。加之当今社会日渐盛行的仇富心理的影响,所以这部分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自卑和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在较为普遍,心理问题就表现的比较突出。网络心理问题严重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有消极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种种限制,他们的很多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而当今发达的网络技术使很多人可以在网络里找到其本我所需要的东西。而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产生认识能力发展的失衡;情感更趋于冷漠;形成畸形的人际关系、增大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差距感;网络性心理障碍使学习成绩下降、放弃学习、不想与人交往、个性变异、形成孤独与抑郁等等心理特征。从而引发了很多心理及行为上的问题[6]。学习引起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保证大学期间学习又不得不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不得不千方百计去考取各种证书,以增加自己以后就业的砝码[7],产生种种心理问题。而成绩落后学生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其与全国常模比较,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阳性项目数因子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8]。异性交往引起的心理问题爱情是大学生们倍加关注的问题之一。大学生处于青春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各大校园因此每年都会有因失恋或别人的感情的原因而引起的心理问题,进一步跳楼或割脉等自杀现象亦不在少数。性别差异导致的心理问题的不同倾向有研究证明,女生具有更鲜明的心理问题或疾患倾向[9]。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系数比成人高,存在着一定的不自在感、自卑感,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还不够成熟。情绪问题比较严重,女大学生在焦虑、敌对、恐怖3项精神症状上较为突出,女生胆小、害怕、多愁善感,面临困境会退缩、恐慌,表现出心理意志上的不健全。表面看来这是女生在大学期间心理上的不良表现,根源上则是由于社会特定的文化制约和早期社教化所决定的[10]。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3.1完善高校心理咨询体系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的最主要途径还是在于完善高校学生心理咨询体系,要完善这一体系,首先是加大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使高校的基本硬件达到服务学生的需要;其次是建立校内大学生心理健康三级联防体系,动员从学生到各班班主任、各系辅导员再到专业心理辅导教师这样一个途径,以动员更多的力量来解决问题;第三是在专业心理咨询过程中,将心理咨询与心理咨询测量相结合,将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将认知调整和行为指导相结合,将障碍咨询与发展咨询相结合。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中华传统文化中探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路中华传统道德教育和文化一向注重心理平衡和心理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和儒家都包含着深刻的心性修养思想,儒家的积极向上、尽力拼搏,道家的静心修养、悠然自得,传统文化里的修身养性思想,在今天看来与国外“超越自我”的心理卫生理论不谋而合。俗语中的“既来之,则安之”,“胜不骄,败不馁”,“君子不器”,都是要求为人要适应环境,顾全大局,以平常之心看待不平之事。重拾“心育”[11]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陶冶大学生性情,完善人格,减少各种心理疾患的产生。如通过音乐、美术、体育等,并开展多层面的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依靠家庭、教师、教育部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营造良好环境来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人本主义学派关于人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理论认为,人出现的心理问题只要我们去积极的营造良好环境,那么心理问题就自然解决。所以我们做好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创造直观感觉赏心悦目,学习生活轻松愉快的自然环境;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健康、活泼、向上的氛围中,磨练意志,陶冶情操;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扎实做好特困大学生的关爱工作特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是帮助这部分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措施。学校应全方位关心特困大学生。例如,尽可能地为特困大学生开辟勤工助学岗位,缓解他们经济上的困难;对特困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以提高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通过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和帮助,让特困生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最大限度地消除经济困难给特困生带来的精神上的消极影响。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用宽阔的胸怀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积极思考和探讨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将逐步得到提高。参考材料:拓维文化编.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马晓明,徐宪春.自我同一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05.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中国青年报,2004,(07)王燕晓.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4鲁可荣.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和人际交往障碍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郝文清.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