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外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现状分析及评述_第1页
当前国内外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现状分析及评述_第2页
当前国内外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现状分析及评述_第3页
当前国内外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现状分析及评述_第4页
当前国内外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现状分析及评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国内外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现状分析及评述一、压力的定义1.压力的物理概念和心理学概念。压力(Stress)源于拉丁文的stringere,原意是“扩张、延伸、抽取”等。物理学术语运用在工程和建筑学上指压力、负荷、应力、应变,后来借用于人类,特指困苦与逆境。压力也叫做应力,是指在物理学与工程学中,材料内部由于受外力作用,受热不匀或永久变形而产生的单位面积上的力,它可用来精确描述材料的弹性、塑性和流变性状。19世纪初开始,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借用这个词来描述动物和人类在紧张状态下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在很多的百科全书中Stress更多地被翻译成“应激”的概念。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解释到:“应激又称紧张刺激,紧张状态。在心理学和生物学中指任何可致机体正常功能紊乱的过劳或干扰因素。人类将心理防御和生理防御结合起来,形成对物理和心理应激的反应,如果应激过程或防御反应不当,就会造成心身疾病或精神障碍。应激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而且是现代技术社会中一个特别复杂的现象。一个人能否成功控制应激情境,无疑对其心理和生理状态都有深刻影响。”在MIT认知科学百科全书中提到:“应激可以定义为对于一个个体心理或生理完整性的威胁、真实再现或暗示。尽管应激一般被声称是一种主观的经验,但它对压力所反映出来的行为上的或生理上的反馈与衡量健康是有密切联系的。应激包括动因(Stressor)和应激反馈。2.心理压力的构成。①关于心理压力构成的理论简介:加拿大生理学家(Selye•H)最早提出的生理医学的压力观一一反应理论。该理论认为应激是有害刺激作用于有机体的结果,该理论提出应激的“一般适应综合症”模型(thegeneraladaptationsyndrone,简称GAS包括警戒反应阶段、抗拒阶段、衰竭三个阶段。生物物理学的压力观——压力刺激理论把压力定义为能够引起个体产生紧张反应的外部环境刺激,如疾病、灾难、失业、经济困难等。拉扎罗斯(lazarus•R和福克曼(Folkman•S)等人进一步研究应对方式在应激过程中的重要性,形成认知应激作用理论,该理论是对压力过程中的中介变量进行研究,关注个体在应激源与应激身心反应中,中介变量起到何种作用。②现阶段心理学普遍认可的心理压力概念。压力是指个体对压力源做出认知评价后,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压力源也称为应激源,就是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可分为躯体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生活事件和文化性应激源四种,如生病、噪音、遇到挫折、每天在家庭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社会孤立、语言文化环境的改变等。压力源产生的环境主要为社会环境(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组织环境(工作和团体等)和个人环境(身体素质、人格、家庭等)。每一个个体对压力源的主观评估都是不同的,而且根据自身体验的压力会表现出生理、行为、情绪和个性上的变化,例如生理上表现为心跳加速、出汗、头疼、失眠、精神不济、疲劳、溃疡病、心血管病变等;情绪上表现为紧张、兴奋、忧郁、焦虑、敏感、多疑、焦躁不安、难以放松等;行为上表现为语言的不妥、滥用药物、过度兴奋、酗酒或过度抽烟,持续性地对自己及周围环境持消极态度,甚至出现自杀行为。心理压力的来源是多样化的,从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职业、不同角色转换中,都可以体现出不同的心理压力。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是:第一,同一个压力事件(压力源)在不同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乃至同一个个体的不同时期可能具有不同的变化;第二,不管生活压力事件属于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会造成神经紧张。积极性的压力称为良性压力,即适度的心理压力,它给予个体精神动力,可以帮助人们维持良好的功能状态,促进工作和学习。消极的压力是有害压力,即过于强烈、过于持久的超出人的适应应对能力的压力,会导致人们出现不良症状,体现在生理症状、心理症状和行为症状上。二、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相关研究综述1.国外关于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研究情况。20世纪70年代,Kyriacou和Sutcliffe率先在《教育评论》上发表了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性文章。在文章中,作者给出了教师压力的定义为教师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经历,如生气、焦虑、紧张、沮丧或失落,这些均是由教师职业的工作性质引起的。心理学家马特•贾维斯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成果为基础,将教师的压力源分为三类:教学工作本身的因素、对压力的认知不足和系统因素。斯劳特(Slaughter•S)和勒斯里(Leslie•L)对澳大利亚高校青年教师的压力进行研究后,认为这些青年教师最主要的心理压力是为分配学校内部资源,绞尽脑汁想出所需要的竞争手段,而所需的竞争手段还在日益增加。费希尔(Fisher)发现心理压力已成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活的一个特点,因为教师们具有多样化的角色,其压力的因素复杂多样。英国的阿伯瑟里运用生活压力量表对英国高校青年教师进行了压力源及压力水平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工作是高校青年教师最主要的压力源,其他依次是家庭需要、时间限制、经济困难、与他人关系和健康问题;而在工作压力中,最主要的压力因子是科学研究,其他依次是时间限制、与同事关系、教学、领导行为及学生需求。瑞典的Huberman以160名不同教学年限的教师作被试,调查发现导致教师离职的原因中,最普遍的是疲劳、沮丧、精神紧张、例行公事、人性弱点和适应学生困难。综上所述,国外大量调查数据表明,教师行业确实是一种“高压力”职业,并且引起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因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化。2.国内关于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研究情况。①多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危机不容忽视。《中国教育报》(2003年4月22日)、《光明日报》(2003年7月26日吕晓芹、吴春燕)、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08)等一些研究都曾报道:多数高校教师感到压力太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瞭望》新闻周刊也发布新闻:近一年来,我国各地高校频频发生教师自杀事件。2012年2月,浙江大学副教授韦亚平在浙江省舟山市住建委挂职期间跳楼自杀。2012年3月,39岁的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廷炳在校园内坠楼身亡;2013年2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江西师范大学哲学教授郑晓江在自己的住宅小区内坠楼自杀身。2013年4月1日,中山大学法学院37岁的副教授谷德近在家里跳楼自杀。众多的研究显示,由于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高校教师行业已成为“高压力”职业,高知群体特别是高校教师心理危机导致的伤害事件频发,凸显该群体的心理健康危机。②有关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主要研究。潘欣等人从2001〜2003年3月通过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小型座谈会、个别心理咨询及访谈的方法,采取开放式随机调查,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自教师公认的3个维度15个因子:职业适应、职业人际关系、个体人格因素。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的李虹老师在2004年以北京两所高校187名教师为被试的研究中,编制了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量表,提到了教师的压力源来自以下五个纬度:工作保障因素;教学保障因素;人际关系因素;工作负荷因素;工作乐趣因素。尹平等人在2005年编制了一个由50个项目组成的“高校教师压力量表”进行调查后发现,总体上,高校教师的压力感受偏高,其中男性的压力显著高于女性;存在压力的学历差异。同时,影响高校教师压力的因素有:社会因素、学校管理及制度、个人职业发展、人际关系、自我身心、工作负荷和学生方面等。李兆良、高燕等在2007年采用国际通用的Maslach倦怠量表(MBI—HSS对522名在职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主要压力源位于前三位的是工资和福利待遇不佳,被科研和文章等问题搞得筋疲力尽,付出和得到的不成比例。高校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和个性化;学者苏琴在理论研究中认为教师心理压力来源有三方面: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李逢超学者在2008年编制了《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量表分为9个因子:领导与组织结构因素、人际关系与自我身心因素、职业发展因素、工作负荷因素、工作无乐趣因素、工作适应因素、职称评聘与科研因素、学生因素、家庭生活因素。不同职称、不同教龄、不同学科的高校教师在不同因子间存在显著差异。③国内外对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的压力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与心理测量法,采用最多的工具是量表或问卷。应用最广泛的判断教师压力的手段是自我报告调查表和主观编制未经过信效度检验的问卷调查法,其他的研究方法包括当面询问访谈法、个案研究等。 三、对前人研究的评述通过对以上研究的分析和归纳,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出发点基本一致,即高校教师心理压力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及时关注教师的心理压力和身心健康问题,并为调适高校教师心理压力,以免形成心理危机,甚至是心理疾病提出大量建议。综合我国对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研究现状,虽然从多方面列举了不同的因素,总的来说,导致我国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因素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一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对高校教师压力问题的研究大多是经验总结、定性分析,相关实证研究却相当少。许多学者虽然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关注的焦点不同,但得出的结论和意见却大致相同。二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者虽然已列举出造成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种种因素,但重点都是围绕着教师职业特点来展开,认为教师的压力主要就是工作压力,多从工作负荷、工作乐趣、职业倦怠等方面,忽略了压力源的多样性,缺乏对工作因素以外压力事件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和自我应对方式作深入分析。三从实证研究的研究工具来看,还缺乏对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研究方面的权威量表,多数学者还在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而此量表的常模也很久没有修订过了。即使是国内外通用比较权威和成熟的量表,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含国家、种族、地区、宗教信仰、社会团体等),都会对测量的结果有一定影响。也有很多学者尝试编制量表,但受作者本人主观意识的认知和偏好,对压力源的相关因素有着不同的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