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76d5ae8bf47202d3c76d28510c21154/d76d5ae8bf47202d3c76d28510c211541.gif)
![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76d5ae8bf47202d3c76d28510c21154/d76d5ae8bf47202d3c76d28510c211542.gif)
![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76d5ae8bf47202d3c76d28510c21154/d76d5ae8bf47202d3c76d28510c211543.gif)
![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评报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76d5ae8bf47202d3c76d28510c21154/d76d5ae8bf47202d3c76d28510c211544.gif)
![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评报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76d5ae8bf47202d3c76d28510c21154/d76d5ae8bf47202d3c76d28510c2115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 1 6.2.3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 43 6.2.5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44 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1农场一分场(允大公路K29+200处),沿线途经景哈乡、橄榄坝农场、曼洪村、景哈村、种植场、布荷新寨、坝卡村、东风农场,分布有允大公路、乡路可接入省道S220线;跨澜沧江后与省道。公路m(1)公路等级低,过境交通量大,且区域内路网结构普遍较低,交通运输(2)混合交通严重,沿线居民区较多,普遍存在纵向和横向干扰,造成路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2善区域交通运输环境,项目的建设势在必行。本项目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进行布线,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平曲线半径最小值为200m,极限值为125m,平曲线长度最小值为100m;工程线性指标要求较高。原有四级路的线性标准已不能满足本工程建设的需要,除局部跨越、交叉路段占用原有道路外,道路全线均严格按照二级公路标准重新进行布线。(1)项目名称: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2)建设单位:景洪市交通运输局(3)建设地点: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境内,项目主要涉及景哈乡、勐龙镇(4)建设性质:新建(5)建设内容: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排水工程、防护工程和附属工程(7)工程等级:二级公路,设计时速60km/h,路基横断面宽10.0m,路面宽7.0m,全长28.989km(8)建设工期:工程计划于2019年1月开工,于2020年12月底竣工验收,建设总工期2.0a。项目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境内,地处景洪市南部,直线相距约20km,隶属景洪市管辖。工程起点为景哈哈尼族乡景哈大桥引道止点处,由东北向西南穿过橄榄坝农场四分场三队、曼洪村西侧、于K6+410沿南木冷河沿岸展线布线,经景哈村、布荷中寨、坝卡村后止于东风农场一分场(允大公路K29+200处),全长28.989km;工程起点坐标为:东经100°55′21.02″、北纬21°50′39.66″,止点坐标为:东经100°44'34.13"、北纬21°43'29.19"。本工程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进行布线,工程沿线现有交通主要依靠025乡道、乡村道路、景哈四级公路、允大公路、景洪高速等,周边路网发达,施工交通条件优越。本项目地理位置及交通图详见附图1。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3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按双向双车道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建设,设计行车时速为60km/h,设计汽车荷载等级:桥梁荷载为公路—Ⅰ级,路面荷载为BZZ—100。路基宽10.0m,行车道宽2×3.5m,最大纵坡6%,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全线共设桥梁21座(其中大桥15座,长2460m;中桥6座,长472m);涵洞114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涵,长2055m),线路平面交叉13处,其中5处为“T”型交叉,3处为“十”型交叉和5处“Y”型交叉。推荐方案建设里程总长28.989km。工程建设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1。表1-1工程建设主要技术指标表道路等级二级公路设计速度(km/h)60线路长度(km)28.99设计荷载桥梁荷载路面荷载路面(m)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宽(m)0行车道宽(m)2×3.50设计末年交通量(辆/昼夜)6453桥梁大桥(m/座)小桥(m/座)472/6涵洞(m/道)平面交叉(处)路面设计年限(年)停车视距(m)75会车视距(m)超车视距(m)350超高加宽过渡段(m)50平曲线半径(m)最小值200极限值不设超高值最大纵坡(%)6最大/小纵坡限制坡长(m)最小坡长(m)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4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2000极限值一般值极限值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小桥、涵洞、路基总投资(万元)93617.44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3229.30土建投资(万元)63217.95项目路线总体走向由东北西南展,起于点K0+000K0+000接景哈大桥引道止点处,经过K1+600橄榄坝农场四分场四队西侧、K2+770橄榄坝农场四分场三队、K4+300橄榄坝农场四分场三队、K5+120曼洪村西侧,至K5+440橄榄坝农场七分场五队处开始上坡沿025乡道走线,于K6+410沿南木冷河左侧沿河展线、橄榄坝农场七分场、K8+120橄榄坝农场七分场二队、K8+878过橄榄坝农场七分场三队之后路线沿南木冷河展线、于K10+570至景哈村、K14+300至种植场三队、至K16+590布荷中寨,路线升坡至K20+100后开始降坡,至K19+670种植场二队、K25+100坝卡小学、K27+300东风农场一分场七队,K28+990止于东风农场一分场,路线总里程28.989km。主要控制点:起点景哈哈尼族乡景哈大桥引道止点处、橄榄坝农场四分场四队西侧、橄榄坝农场四分场三队、曼洪村,橄榄坝农场七分场五队、橄榄坝农场七分场、橄榄坝农场七分场三队、景哈村、种植场三队、布荷中寨、坝卡小学、止点东风农场一分场(允大公路K29+200处)。线路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2。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道宽度、路肩宽度与中间带宽度之和,其中行车道宽度取决于单向行车道数。本项目按照二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设计时速为60km/h双车道二级公路路基断面全宽采用10.0m,其各部分组成为:10m=0.75m+0.75m+3.5m+3.5m+0.75m+0.75m,路面横坡2.0%,横坡为3%。由于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5全线混合交通量较大,结合项目情况,土路肩采用浆砌片石铺筑。1.6.2路基工程(1)路基边坡及护坡道路基高度≤12.0m时,边坡上部8.0m坡率为1:1.5,8.0m以下坡率为1:1.75;当路基高度>20.0m时,边坡上部8.0m坡率为1:1.5,8.0~20.0m坡率为1:1.75,20.0m以下坡率为1:2.0,护坡道宽2.0m,并在8.0m和20.0m处各设置一级2.0m平台,护坡道及平台均设置向外倾斜3.0%的横坡。路堑边坡:路堑路段,全风化岩土或坡残积土挖方边坡坡率均为1:1~1:1.25,全~强风化岩层挖方边坡坡率均为1:0.75~1:1,微~弱风化岩层挖方边坡坡率均为1:0.5~1:0.75,微风化硬质岩石挖方边坡坡率均为1:0.5~1:0.75,碎落台宽度1.0~2.0m。(2)路基边沟在护坡道外设底宽为0.60m的浆砌片石矩形边沟,深度为0.6m。(3)路基防护工程路基防护是确保道路全天候使用,使路基不致因地表水流和气候变化而失稳的必要工程措施。路基边坡尽可能采取植物生态防护及绿化,以恢复自然植被、掩盖人工痕迹,达到公路路容美观、环境优美及与沿线自然环境与景观协调。针对不同情况对路堤路段、土路肩、桥头及河塘路段等的防护设计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案。①填方路段,当路堤边坡填筑高度H≤2.5m采用植草皮;当路堤边坡填筑高度2.5m<H≤4.0m时,采用挂网+植草皮防护;当路堤边坡填筑高度4.0m<H≤20.0m时,采用利于绿化、美观大方的浆砌片石网格植草防护方案;当路堤边坡填筑高度H>20.0m时,20.0m以下边坡采用M7.5浆砌片石满铺防护。为稳定边坡的目的,要求草籽根系发达、易生长,而且要求易成活、耐碱、抗病毒。护坡道可栽植乔、灌木,同时栽植一些时花加以美化。路堤排水沟外侧种植高树进行绿化,为克服单调,在高树之间根据该路段的原有的环境与景观,栽种中树;边沟以外的公路用地,采用植草加种植地被植物的方式予以地表绿化,从而形成错落有致的三层绿化体系。②土路肩直接采用浆砌片石铺筑。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6③受洪水侵淹的桥台,台后10m、桥头锥坡及溜坡等采用M7.5浆砌片石防护方案。④河塘路段:小的鱼塘沟河清淤后回填,视为一般路基,不进行特殊防护。较大河塘路段,清淤排水后,在设计水位高度加50cm安全高度的边坡范围内,采用30cm厚M7.5浆砌片石防护,下部设浆砌片石勺型基础。⑤优良农耕区填方路段坡脚设置护脚矮墙,以节省土地。护脚墙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墙身每隔15~20m设置伸缩缝一道。当填方坡脚与建筑物及河渠干扰时、或为了避免斜坡路堤坡脚延伸太远、或有利于路基与构造物的顺适衔接,设置路肩及路堤挡土墙,以利收缩坡脚、防止冲刷、避免拆迁及增强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当挖方边坡陡峻、或位于地质不良路段、或与建筑物发生干扰、或与保护自然植被矛盾时,于路堑边坡坡脚或坡顶设置路堑墙,以减少山坡开挖、降低边坡高度、防止路堑边坡失稳、避免拆迁或减少对原有坡面植被的损坏。对于陡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当填土高度较矮时,为防止边坡伸出较远不易填筑,则采用护肩或护脚防护收缩坡脚。⑥路堑路段,土质(含全、强风化岩)挖方边坡的防护采用三维网植草防护;风化破碎岩体挖方路段采用喷射厚层基材植被护坡;强风化岩层挖方边坡采用钢筋砼框格植草或浆砌片石拱形骨架植草防护;微~弱风化岩层挖方边坡采用钢筋砼框格植草防护;微风化硬质岩石挖方边坡或整体性较好的弱风化岩石挖方边坡,一般采用较陡的坡比,可采用钢筋砼框格植草防护,或不予防护,任其自然裸露。⑦深挖路堑边坡岩石挖方边坡高度大于30m、覆盖土层挖方边坡高度大于20m,视为深挖路堑,深挖边坡根据边坡坡度、岩层破碎及裂隙发育程度进行防护加固设计。⑧高边坡处治方案加强坡面排水措施:在堑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对岩石深挖边坡每间隔一级边坡设置平台截水沟,对土质深挖边坡每级设置平台截水沟,并加宽该平台宽度为2.5m;将平台截水沟拦截的坡面水通过坡顶截水沟引至路基以外,以减少坡面水对挖方边坡的冲刷和浸蚀。锚索框架加固:对于以泥岩为主的砂泥岩互层坡面,岩质较软、岩层破碎、裂隙发育,一般采用较缓的坡度(不陡于1:0.75),对分级边坡底部1~2级采用锚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7索框架进行加固高边坡坡脚。对存在浅表性溜坍的覆盖土层深挖边坡全坡面采用锚索框架进行加固处理。二级及以上多级锚杆框架加固深挖边坡施工时应分级开挖、分级锚固,严防边破失稳。植被恢复及植物生态防护:通过在框架单元格内陪填耕植土、喷播灌木种籽、采用锚杆弯头及锚筋挂网、喷播含草籽的有机基材等对加固坡面进行植物生态防护及植被恢复;在平台上设置花台、回填耕植土、栽植灌木及藤蔓植物进行美化。1.6.3路面工程本工程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如下:(1)新建路线线行车道、硬路肩路面结构上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合料(AC-16C)厚5cm下面层:粗粒式沥青混合料(AC-25C)厚8cm下封层:沥青封层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厚36cm底基层:级配碎石厚15cm路面总厚度62cm(2)桥梁路面结构上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合料(AC-16C)厚5cm下面层:粗粒式沥青混合料(AC-25C)厚8cm下封层:沥青防水层调平层:6cm混凝土调平层路面总厚度13cm1.6.4桥涵工程1.6.4.1桥梁工程本工程布设有桥梁21座,其中大桥15座,长2460m;中桥6座,长472m。(1)桥梁工程设计标准设计速度:60km/h;桥涵荷载标准为:公路-Ⅰ级;桥涵设计水位:大、中桥1/100,小桥及涵洞1/50;桥面净宽:10.0m地震峰值加速度系数:0.2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Ⅷ级。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8(2)桥梁分布情况项目推荐线全长28.99km,其中桥梁2932m/21座,桥梁长度占路线比例为10.1%。推荐线全线桥梁布置情况见表1-2。表1-2沿线桥梁工程统计表序号桥梁中心桩号河沟名或桥名结构型式孔数-孔径桥宽桥梁全长桥梁面积备注孔×米(米)(米)(百平方米)1K0+420小河预应力T梁2-20525.722K0+540小河预应力T梁2-20525.723K2+360深箐预应力T梁6-2052大桥4K3+340深箐预应力T梁4-20925K3+580小河预应力T梁6-2052大桥6K5+540小河预应力T梁6-2052大桥7K9+540小河预应力T梁6-2052大桥8K10+820小河预应力T梁9-20大桥9K11+720深箐预应力T梁6-2052大桥K14+420小河预应力T梁2021223.32大桥K14+860深箐预应力T梁4-2092K15+700小河预应力T梁2021223.32大桥K16+760小河预应力T梁8-2092大桥K17+500小河预应力T梁2021223.32大桥K19+590小河预应力T梁6-2052大桥K20+440小河预应力T梁4-2092K20+640小河预应力T梁4-2092K21+390深箐预应力T梁2021223.32大桥K21+940深箐预应力T梁8-2092大桥20K25+200小河预应力T梁8-2092大桥21K27+320深箐预应力T梁5-2032大桥合计2932322.521.6.4.2涵洞工程主体设计针对交叉宽度小于6.0m的小沟渠,采用涵洞。涵洞的跨径可分为1.0、构型式一般宜采用盖板涵或拱涵型式。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9根据实地踏勘,结合道路等级,经济条件等因素,推荐线路全线共布设涵洞114道,均为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总长2055m。1.6.4.3交叉工程为连接沿线村镇及沿路农场,方便沿线交通出行,全线共需设置13处平面交叉,其中5处为“T”型交叉,3处为“十”型交叉和5处“Y”型交叉。在交叉口设置安全警示牌和交通标志。由于与本项目交叉道路的公路,除起、终点外等级大部分为低于四级公路标准的县乡道路,鉴于交通量相对较小,平交口设计采用加铺转角,不做渠化设计。起点、终点均与现状道路“T”型交叉,交叉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考虑到交通量较大,为引导交通流,平交口渠化设计。具体位置及路线交叉工程估算数量见表1-3。表1-3沿线平交工程统计表序号中心桩号被交叉公路名称及等级交叉情况交叉角度°)交叉长度(m)1K0+000与老路连接二级Y形602K1+560与老路连接等外十字902203K2+740与乡村路连接等外十字904K3+265与乡村路连接四级十字755K5+240与乡村路连接等外十字903006K6+920与乡村路连接四级Y形557K10+780与乡村路连接等外十字908K24+200与老路连接四级十字9K27+300与老路连接四级十字75K27+490与老路连接四级十字90K27+920与乡村路连接四级十字60K28+700与乡村路连接四级十字90220K28+990与老路连接二级Y形601.6.4.4高填深挖段填方边坡高度大于20m的路堤视为高填路堤。根据区域高路堤调查,针对全线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将高填路堤划分为三类:(1)一般地基高填路堤一般地基高填路堤路段采用放缓坡率、反压护道、铺设土工格栅、控制路基填料等处治方法。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2)含软弱夹层地基高填路堤对于含软弱夹层地基高路堤,采用放缓坡率、换填碎石、换填碎石结合土工格栅等处治方法。为了加强高填路堤的整体稳定性和减少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开裂,采取土工格栅加固高填路堤。根据已建公路采用土工格栅加固高填路堤的成功经验,一般在路堤底部路基范围加铺1组3层土工格栅。(3)过湿土或地下水丰富路段高填路堤采用放缓坡率、井字型盲沟结合土工格栅等处治方法。本工程高填路段统计情况详见表1-4。表1-4工程高填深挖路堤情况统计表序号中心桩号挖填说明最大挖填高度(m)1K3+840挖方25932K6+040填方25.323填方21.924K7+840填方25.815K8+940填方20.296K18+300挖方25.737K19+900挖方25.548K21+760挖方9K23+040挖方K23+500挖方21.00K24+240填方27.53K24+400填方26.73K25+740挖方41.05填方24.221.6.4.5临河地段根据现场调查,工程大部分路段基本沿南木冷河河谷丘陵地带布线,临近河流及水域主要为南木冷河、生给老八河。与所经河流及水域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5。表1-5工程临河、库地段情况统计表序号涉及河流关系所跨越河流m)桩号处置方案1小河跨越3.50K0+420中桥跨越,无水中墩2小河跨越3.60K0+540中桥跨越,无水中墩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3小河跨越7.80K3+580大桥跨越,无水中墩4南木冷河6.50K4+550~K4+880临河侧采用浆砌石挡墙挡护5小河跨越4.20K5+540大桥跨越,无水中墩6南木冷河4.90K8+740~K8+940临河侧采用浆砌石挡墙挡护7南木冷河5.40K9+110~K9+270临河侧采用浆砌石挡墙挡护8南木冷河跨越5.60K9+540大桥跨越,无水中墩9小河跨越2.20K10+820大桥跨越,无水中墩南木冷河跨越2.70K14+420大桥跨越,无水中墩南木冷河跨越5.50K15+700大桥跨越,无水中墩小河跨越2.80K16+760大桥跨越,无水中墩南木冷河跨越K17+500大桥跨越,无水中墩生给老八河跨越3.30K19+590大桥跨越,无水中墩生给老八河跨越3.50K20+440中桥跨越,无水中墩生给老八河跨越3.40K21+390大桥跨越,无水中墩小河跨越K25+200大桥跨越,无水中墩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由于道路跨越的河流均小,跨河段采用桥梁跨越,无水中桥墩;道路临河段应根据河流特性及其演变规律采用浆砌石挡墙进行防护,防治河流冲刷路基。1.6.4.6附属设施1、交通安全设备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全线配置完善的标志、标线、视线诱导标志、及必要的隔离珊、防护网。桥梁和高路堤地段设置路侧护栏,平面交叉设置完善预告、指路或警告、支线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等标志,反光突起路标和配套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并保证视距。通标志本项目主要设置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和指路标志,另外对于一些特殊路段因地制宜地设置了许多特殊标志。具体设置时要结合地形及道路实际情况将标志设置在醒目、无干扰的地点。、交通标线本次设计针对不同的路段,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标线。在道路全线均设置车行道边缘线、车行道分界线及轮廓标,在平交路口设置人行横道线和导向箭头。本项目为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原则上不设交通标线,但在急弯、小半径圆曲线、视距不良的路段,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可在上述位置设置交通标线。道路中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心标线和边缘线的宽度可以设置为10cm和15cm,道路中心线采用长4m,间距6.0m的白色单虚线和黄色单实线、边缘线采用白色单实线。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特征年分别为投入运营后的第1年(近期)、第7年(中期)和第15年(远期)三个时段。根据实际现场踏勘及对本工程周边居民生活作息的了解,项目全线昼间车流量为95%,夜间车流量为5%。昼间为6:00~22:00,夜间为22:00~6:00,高峰占全天车流量的10%。本项目各特征年交通量预测结果详见表1-6、车型比见表1-7,车型划分见表1-8、各特征年小时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9。表1-6交通量预测结果表单位:pcu/d路段特征年近期(2021)中期(2027)远期(2035)全线254342636453表1-7项目交通车型比年份车型比例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近期(2021)66.02%15.87%中期(2027)65.08%16.08%18.84%远期(2035)63.90%17.05%19.05%表1-8车型分类表车型总质量(GVM)小≤3.5t中3.5t(不含)-12t大表1-9各特征年小时车流量预测结果路段特征年昼间夜间高峰期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全线近期(2021)2724334640中期(2027)484154277远期(2035)732458726412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经分析统计,项目占地总面积为111.37hm2;其中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永久占地90.53hm2,临时占地20.84hm2。工程主要占地类型为园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梯坪地、建设用地,其中占用园地102.16hm2,交通运输用地5.54hm2,水域0.38hm2,梯坪地3.12hm2,建设用地0.17hm2。项目建设占地类型及面积见表表1-10项目建设占地类型及面积统计表项目组成占地类型(hm2)小计(hm2)备注交通运输用地水域梯坪地建设用地道路工程路基区22.593.230.040.0825.94永久占地边坡区59.302.080.020.050.0961.54永久占地桥涵区2.960.093.05永久占地小计84855310150050179053施工便道2.340.230.072.64临时占地施工场地2.20临时占地表土堆场3.405.30临时占地弃渣场1#弃渣场4.024.02临时占地2#弃渣场2.202.20临时占地3#弃渣场4.250.234.48临时占地小计0.470.230.70合计5.540.38111.37项目沿线需要拆迁建筑物为1742平方米,主要有:砖混762平方米、简易房95平方米,砖瓦房885平方米。拆迁电力、电讯总15杆。由政府统一组织拆迁,需拆迁的农户采用经济补偿方式,安置点不属于本项目。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项目线路调整后的建设属于鼓励类第二十四项“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第11小项“农村客货运输网络开发与建设”类。项目线路调整后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1、生态环境项目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52科446属604种。其中,蕨类植物28科、51属、77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121科、392属、524种。由于早期的人为开发活动影响,资源植物种类较少。主要是橡胶树形成产业。动物:种群数量相对较多的是鼬獾滇南亚种、丛林小鼠、小家鼠、树鼩、大竹鼠滇南亚种等较适应人类活动的种类,特别是啮齿目的种类。评价区内没有发现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哺乳动物,也未发现狭义分布(仅在盆地分布)的特有种类。鸟类:有黑喉红臀鹎、鹊鹞、红隼、棕胸竹鸡、山斑鸠、黄嘴河燕鸥、大杜鹃、噪鹃、普通翠鸟等。两栖类:泽蛙、华西雨蛙、黑斜线侧褶蛙、黑带蛙、斑腿泛树蛙、饰姬蛙粗皮蛙。评价区内无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两栖动物分布。2、水环境根据监测结果可知,项目附件地表水体各监测点位的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各监测点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3、环境空气监测结果评价分析表明项目评价区环境空气中TSP、PM10、NO2、CO浓度均低于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要求。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二类区功能区要求。4、声环境根据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沿线各村庄声环境质量现状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08)1类、4a类标准的要求。根据拟建公路工程设计期、施工期和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特点和各路段的自然环境特点,确定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下表。表2-1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地表水环境沿线桥梁桥位上游100m~下游1000m以及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的范围内的水体。地下水环境一般路段为路线两侧200m以内区域,并根据需要外扩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元,以及可能与建设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存在直接补排关系的区域。环境空气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范围。环境噪声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范围。生态环境一般路段按照项目中心线两侧各300m范围内的区域,但300m以外的取弃渣场、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用地也属评价范围。环境风险沿河路段、沿八一水库路段、跨河路段2.3.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公路沿线环境空气质量功能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标准值见下表。表2-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二级标准浓度限值TSP(μg/m3)年平均PM10(μg/m3)年平均4050PM2.5(μg/m3)年平均3524小时平均75SO2(μg/m3)年平均20501小时平均NO2(μg/m3)年平均401小时平均200CO(mg/m3)1小时平均24小时平均4(2)声环境质量标准①现状评价标准拟建公路现状为农村区域,属于声环境功能区分类中的1类地区,根据现场踏勘,本工程沿线评价范围内有坝卡小学、曼小学,无医院,距离均在100m外。现有公路沿线靠近1类声环境功能区,50±5m范围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GB3096-2008)4a类标准,50±5m范围外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②运营期评价标准公路沿线靠近1类声环境功能区,50±5m范围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50±5m范围外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标准值见下表。表2-3环境噪声限制评价时段评价范围执行标准昼间夜间现状运营期1类声环境功能区145靠近1类声环境功能区路段50±5m范围内4a(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沿线地表水体主要为澜沧江、南木冷河、生给老八河,其中:南木冷河、生给老八河最终汇入澜沧江,根据《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年)》,澜沧江(源头—出国境)水功能为饮用二级、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一般鱼类保护,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按照支流不低于干流原则,南木冷河、生给老八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根据现场调查,公路沿线南木冷河、生给老八河现状无饮用水取水口,主要功能为灌溉用水功能,现状无饮用水功能。表2-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除PH外,均为mg/L)标准项目PHCODBOD5高锰酸钾指数氨氮石油类总磷III类6~9≤20≤4≤6≤0.05(4)地下水环境项目沿线所在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14848-2017)中III类标准。表2-5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标准(单位:除PH外,均为mg/L)标准项目PH氟化物COD氨氮总大肠菌群(CUF/100mL)III类6.5~8.5≤1.0≤3.0≤0.53.0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2.3.2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施工期产生的沥青烟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平整场地过程中产生的扬尘、表土堆场产生的扬尘、道路修建产生的扬尘呈无组织排放,粉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值见下表表2-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摘录)污染物产生工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颗粒物道路施工、材料堆放等-≤1.0mg/Nm3沥青烟沥青熔炼、搅拌、摊铺40-75mg/Nm3不得有明显的无组织排放存在(2)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值见下表。表2-7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GB12523—2011)单位:dB(A)昼间夜间(3)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施工期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表2-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摘录)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CODBOD5氨氮石油类动植物油一级标准6~9≤20≤70≤52.4.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1)生态敏感区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2007年10月29日印发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云政发[2007]165号),景洪市属云南省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和重点预防保护区。经现场调查及走访相关部门,本工程沿线区域内不涉及无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等敏感区分布,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2)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如下:表2-9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项目主要保护目标保护类别相对位置影响因素植被以橡胶林、薪炭林和果园等经济林为主无穿越工行为植物维管束植物有152科446属604种无穿越工行为土地利用园地、梯坪地占用园地102.16hm2,梯坪地3.12hm2穿越工行为水土保持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34.47hm2扰动土地整治率99.8%、总治理度00.6%、流失控制比植被恢复率99.0%、林草覆盖率48.7%公路沿线的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弃土石方2.4.2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位于路线沿岸布线(200m范围内)或跨越的水体,本次评价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澜沧江、南木冷河、生给老八河,其中:南木冷河、生给老八河最终汇入澜沧江。根据《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澜沧江(源头—出国境)水功能为饮用二级、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一般鱼类保护,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南木冷河、生给老八河最终汇入澜沧江,属于澜沧江(源头—出国境)段,按照支流不低于干流原则,南木冷河、生给老八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表2-10水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涉及河流桩号位置关系功能及保护类别南木冷河K4+550~K4+880临河侧采用浆砌石挡墙挡护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现状无饮用功能K8+740~K8+940临河侧采用浆砌石挡墙挡护K9+110~K9+270临河侧采用浆砌石挡墙挡护K9+540大桥跨越,无水中墩K14+420大桥跨越,无水中墩K15+700大桥跨越,无水中墩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K17+500大桥跨越,无水中墩生给老八河K19+590大桥跨越,无水中墩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现状无饮用功能K20+440中桥跨越,无水中墩K21+390大桥跨越,无水中墩澜沧江K0+00起点处北侧580m处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2.4.3大气和噪声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踏勘和工程可研设计报告确定的路线走向图,公路推荐方案沿线两侧200m范围内受影响乡镇和村庄20个。推荐方案沿线敏感目标见表1-14。。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20表2-11拟建公路沿线200m范围内大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序号敏感点桩号首排距公路中心线距离 首排距红线距离(m)高差(m)运营期执行标准评价范围户/人数相互关系及环境特征敏感点现场照片卫星截图4a或2类1景哈乡K0+00~KO+450路左,-0.61类/0户,20人向向评价范围户,人,2层砖。212橄榄坝农场四分场四队K1+600~K1+640路左,200-101类/1户,3人评价范围户35为2层背向3橄榄坝农场四分场三队K2+770路左,-151/户,2人6户,多为2层砖向224橄榄坝农场四分场二队K+770路左,200+0.31/3户,9人为2层侧向5曼洪K5+100~K5+300200+0.31/3户,9人多为2层砖向236橄榄坝农场七分场五队K5+440~K5+300-31/户,0人6户,为2层侧向7橄榄坝农场七分场K6+620~K7+000200-4.51/5户,8人为2层侧向248橄榄坝农场七分场三队K9+000-101/户,0人8户,2层砖向9景哈村K10+570~K11+000-3.51/5户,8人2层砖向25K12+850~K13+080-0.5/4a6户,2人2层砖向K13+380~K13+800200-71/2户,3人2层砖对26种植场四队K14+020~K14+270+0.51/0户,12人30户,人,2层砖对种植场三队K14+850~K15+0003530-1.8/4a6户,8人2层砖对27布荷中寨K16+590~K16+860-0.5/4a6户,00人26户,人,2层砖对种植场二队K19+670道路两侧2520+0.5/4a2户,6人2层砖对28坝卡K25+000路右-1.21/0户,60人70户,260人,2层砖对坝卡小学K25+100路左200-1.21/学校3层混凝结构//东风农场一分场七队K27+300路右+0.51/0户,8人2层砖房29曼老小学K28.989路左200+0.51/学校4层混凝结构20东风农场一分场K28.989路左8580+0.5/4a0户,10人80户,310人,2层砖房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303工程分析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沿线的环境状况,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见表3-1。表3-1项目环境影响分析工程时段项目构成工程环节主要环境问题环境要求施工期主体工程路基工程征地拆迁耕地、林地及植被减少、土地占用、房屋拆迁及拆迁扬尘、固废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土石方工程水土流失、粉尘、噪声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排水工程路面径流、水土流失水环境生态环境路面工程路基路面铺筑沥青烟大气环境桥梁工程桥梁施工泥浆、废渣、水土流失水环境生态环境固体废物筑路材料运输扬尘、散落、废气、交通声大气环境声环境工程施工场地施工营地、料场、拌合站施工及使用占地、噪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活三废生态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弃土场废渣堆筑占地、水土流失、废渣生态环境固体废物运营期车辆行驶交通噪声、危险品运输、废气声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环境风险公路路网地区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社会环境3.1.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1)生态环境污染源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程永久性占地对沿线农业生态环境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31和施工期水土流失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占地征用,使路线经过地区耕地及植被面积有所减少,机械碾压、人员踩踏,使土壤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较长时间不能恢复其肥力,非耕地的植被自然恢复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此外,公路建成后对自然环境起着分离和阻隔作用。公路构造物占用土地,减少了绿地面积,不仅限制和威胁着沿线动植物的生长与繁衍,易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及水土流失。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特征,在施工期,由于路基等工程的施工必然掩埋山坡或填高路基,造成局部地形的改变,使地表失去保护层,产生挖方边坡、填方边坡,新产生的坡面面积,除了路面修建了沥青或水泥混凝土予以覆盖外,其他坡面在施工的前期基本上处于裸露状态,降雨对坡面冲刷,易造成水土流失,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综合管理。(2)地表水环境污染①桥梁施工中挖出的淤泥、岩浆、废渣对河道的影响;②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冲刷后会产生油污染。(3)声环境污染源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作业和运输车辆。施工期间的作业机械类型较多,公路地基处理时有钻孔机械、真空压力泵和砼拌合机械等,路基填筑时有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平地机等,公路路面施工时有铲运机、平地机、压路机、沥青砼摊铺机等。这些机械运行时产生的突发性非稳态噪声对施工人员及周围环境都将产生不利影响。(4)大气污染源①扬尘污染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扬尘污染。施工中的土石方开挖,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拌合过程中有大量的粉尘散落到周围大气中;筑路材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会引起扬尘污染,尤其是在风速较大或装卸、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污染更为严重。②沥青烟气沥青烟气是另一主要污染源,主要出现在沥青路面铺设过程中,沥青烟气中主要的有毒有害物质是THC、酚和3,4-苯并芘,对环境空气造成一定的影响。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32(5)固体废物污染源①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将制造各种生活垃圾。②施工场建筑垃圾施工建筑垃圾主要是道路工程产生的废弃石料、混凝土以及破损的预制构件。(6)对社会环境的影响①施工中,大量建筑材料的调运、堆放及人员流动,会增加施工区的交通量及拥挤度,对现有交通造成干扰,影响沿线居民的出行和安全。②拟建公路对沿线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素质的提高将起积极作用,同时将促进沿线物质文化交流。③本项目沿线对房屋拆迁、沿线电力及通讯设施的影响,应注重听取和采纳公众合理意见,力求将影响降到最低,以求长远协调发展。3.1.2运营期工程影响因素(1)地表水环境污染源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为悬浮物、油及有机物)及大气颗粒物沉降于公路的表面,降雨时随着雨水的冲刷被带入附近的沟渠、农田,造成公路两侧附近的部分水域污染负荷增加。突发性交通事故会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营和安全,危险品运输车辆事故易引发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事件,危险品泄漏将对居民健康、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2)声环境污染源公路营运后,车辆行驶中产生的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交通量的增加,交通噪声增大,会增大公路沿线交通噪声影响程度,特别是距公路较近的敏感点受影响较大。(3)大气环境污染源汽车尾气中所含的多种污染物,如CO和NOx,会污染大气环境;此外,车辆行驶产生的道路扬尘也会影响环境空气质量。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污染物的排放量逐步增大,对路线两侧的局部空气环境污染呈增加趋势。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33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公路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和破坏的途径主要是主体工程占用和分割土地,改变土地利用性质,使沿线植被覆盖率降低;路基取土、开挖路堑,弃土破坏和植被,并破坏土壤结构和肥力;工程活动扰动了自然的生态平衡,对沿线植被的生存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公路建设需要占用一定的植被面积,以自然植被而言,占用的面积占评价区自然植被的18.32%,这些类型在项目区及附近地区广泛分布,因此,公路建设对评价区的类型和面积影响有限。对人工植被而言,公路修建对评价人工林均有一定的影响。公路修建将使评价区的经济林和农田的面积减少,需采取一定的补偿措施。公路建设对上述动物的影响可能只是短期的。而且,在设计公路穿行区域已经基本上没有重要的陆栖脊椎动物(包括鸟类)的栖息地或主要活动场所了,所以公路建设和运营对动物的不良影响对该地区的动物并不显着。此外,在评价区调查所列的陆栖脊椎动物中多数种类的主要生境是灌丛、草丛、农田、村落,这些动物对人类活动已有相当的适应。公路施工和运营应该不会对这些动物有长期的不良影响。境由于拟建公路有较多沿河路段、跨河路段,因此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的会对沿线河流的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材料运输和堆放;桥梁施工施工场地废水;砂石料加混凝土养护机械跑、冒滴漏的施工场地废水;砂石料加混凝土养护机械跑、冒滴漏的施工场地废水;砂石料加混凝土养护机械跑、冒滴漏的施工场地废水;砂石料加混凝土养护机械跑、冒滴漏的施工场地废水;砂石料加混凝土养护机械跑、冒滴漏的施工场地废水;砂石料加混凝土养护机械跑、冒滴漏的施工场地废水;砂石料加混凝土养护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冲刷后产生的染;活区和垃圾土流失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冲刷后产生的染;活区和垃圾土流失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冲刷后产生的染;活区和垃圾土流失等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在严格落实各种管理及防护措施后,工期生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34产污不等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在严格落实各种管理及防护措施后,工期生产污不等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在严格落实各种管理及防护措施后,工期生产污不会对项目区地表水环境带来明显影响。工程营运期间,污水主要来源于雨形成的路面径流、桥这些工程营运期间,污水主要来源于雨形成的路面径流、桥这些工程营运期间,污水主要来源于雨形成的路面径流、桥这些工程营运期间,污水主要来源于雨形成的路面径流、桥这些污水在采取一定措施后对外环境影响不大。境拟建公路施工噪声将对施工现场人员及工程区附近居民产生一定程度的噪声影响,这种影响具有时段性,公路竣工即消失。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影响出现在距施工场地52m的范围内;夜间施工机械噪声影响出现在距施工场地350m的范围内。项目拟建公路随着运营期的增长,车流量的增大,交通噪声声级值也随之增强;另一方面,随着距公路红线距离的增加,交通噪声的影响逐渐减小。拟建项目共有20处声环境敏感点,根据预测结果可知,本项目运营近、中、远期均无敏感点噪声超标。空气拟建公路施工期主要污染物为扬尘、沥青烟、隧道粉尘,其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范围较小,一般只在公路附近,且为短期影响,施工期一结束,影响也随之消失。通过预测模式计算得知,拟建公路建成投入运营直至营运后期,CO、NO2的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通过评价范围内20个环境敏感点预测得知,拟建公路运营期间,CO、NO2的浓度均低于(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对大气敏感点的影响较小。环境公路的建设将促进项目所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35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引导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改变,促进农村环境改善,为沿线企业和农村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从而改变当地经济状况,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公路建设占用经济林和坡耕地,使人均耕地和种植面积减少,必然加剧对剩余耕地的压力,对于被征地农户,其生产生活有一定不利影响。拟建公路在施工期间将对周边现状公路产生一定干扰,但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风险公路的建设将促进项目所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引导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改变,促进农村环境改善,为沿线企业和农村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从而改变当地经济状况,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公路建设占用经济林和坡耕地,使人均耕地和种植面积减少,必然加剧对剩余耕地的压力,对于被征地农户,其生产生活有一定不利影响。拟建公路在施工期间将对周边现状公路产生一定干扰,但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365工程选线及合理性分析根据《工可》列出的所有可能的方案,从工程内容、投资、选线占地条件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对所有方案进行比选,均推荐采用K线方案。从环境影响角度出发,本次环评总体同意《工可》推荐线路K线作为道路选线。弃渣场在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弃渣场选址基本可行。如果后续设计中确定工程建设需设取土场、砂石料场,必须按相关要求做好设计和防护措施。本工程的预制场、混凝土拌合场和堆料场主要设置于沿线地势比较平缓的位置布设2个施工场地,分别位于K0+950、K27+700,占地类型为园地、梯坪地,根据前文分析,本项目混凝土拌合站和预制场选择集中在2处施工场地内设置,设置拌合站和预制场的施工场地与附近居民区均超过150m,距离较远,因此造成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本项目拌合站设置在1#施工场地(K0+950)内,该施工场地位于橄榄坝农场四分场四队东南侧约770m,本工程区域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南风,该居民地位于施工场地侧风向及下风向。由于沥青烟中苯并(a)芘对人体是强致癌物质,按照《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规定,沥青拌和站必须保证与敏感目标的距离大于300m以上。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376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6.1.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中提出的各项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公路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2)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的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弃渣场进行弃土作业;弃渣场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对路基施工区和弃土场的表层0~20cm有肥力的土壤进行剥离,集中堆放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以便于后期绿化和土地复垦用。(3)施工期临时设施用地尽量选择在公路征地范围内。凡因公路施工破坏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包括路界内外)均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恢复植被或造田还耕。(4)临时占地结束后,除部分施工便道留给地方作为农用便道外,其余的应尽早进行土地平整和植被、耕地等的恢复工作。(5)加强施工期间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公路建设部门应制定相关监管制度。此外,对施工人员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政策,以环境保护原则的落实情况作为施工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使环境保护成为每一个施工人员的自觉行。(6)严格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禁止超计划占地,对道路红线外的土地、植被应严格保护。加强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用火管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与林业部门配合,加强森林巡护,防止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的行为发生。对在施工中遇到的幼兽,一定要交给林业局的专业人员,不得擅自处理;对施工中遇到的鸟窝(因砍伐树木)应移到非施工区的其他树上;对施工中遇到的幼鸟鹤鸟卵(蛋)和蛇卵等应交林业局的专业人员妥善处置。(7)尽可能的避免在动物的冬眠期进行土石方的开挖,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野生动物必须报告森林公安,进行妥善处置。(8)施工前对施工区域内的动物进行驱赶,避免施工活动对动物个体造成伤害。(9)禁止施工人员猎杀、食用野生动物。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38(10)各施工单位应加强防火知识教育,防止人为原因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6.1.2水环境保护措施(1)路基开挖拟建公路路基开挖产生的土石方不能够随意堆放,应该尽快运至最近的渣场堆放,加强管理及临时拦挡措施,防治废弃土石方直接进入水体,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措施,做到“边防护,边施工”。拟建公路约有690m路段临河布置,该段公路施工时开挖土石方必须及时运至就近渣场堆放;不能及时运走的废弃土石方,临时堆放点要远离南木冷河,并且加盖遮挡物,防止渣土散落进入河道。(2)涉河桥梁施工本工程沿线共有21座跨河桥梁,但无水中墩。在桥梁施工过程中,采取严格按照桥梁施工规范施工、对施工机械和施工场地加强现场管理等措施,可避免和减缓桥梁施工对沿线地表水的环境污染。在桥梁施工时要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桥梁基础开挖的岩屑、钻渣、泥浆严禁乱堆乱放,要及时清运,施工现场要及时清理。(3)混凝土养护废水由于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养护废水难于集中收集处理,建议使用塑料膜或稻草覆盖的方式,截留废水,让废水慢慢蒸发,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养护废水对水资源的消耗,还能大大减少进入周边环境的废水量。(4)混凝土拌合站废水混凝土拌合站产生的污水,需经施工现场的明沟、沉砂池初步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或搅拌工序,不外排。(5)施工机械油污加强施工机械管理,对进场施工机械和车辆应定期维护,保证其运行的良好状态,减少跑冒滴漏现象,防治油污进入土壤和水环境。集中收集施工机械油污,将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6)施工材料运输、堆放道路施工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筑路材料的特点,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密封措施,并将措施落实到材料的使用阶段,防止材料运输和贮存不当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39对区域水体造成污染。对沥青、油料和化学物品的运输要特别注意。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施工材料临时堆放点应尽量放在施工场地内,雨季必须采取篷布遮盖等措施。(7)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施工人员部分租住当地村民房屋,生活污水依托当地已有的设施进行处理;如需建设施工营地,评价建议每个集中式施工场地内均设置旱厕,定期消毒清运,粪便可作为有机肥料施用于附近旱地;生活污水经沉淀池和隔油池处理后尽量回用,回用不完可依托当地排水沟外排。(8)地下水防范措施施工期产生的污水主要有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生活污水通过在施工营地内设置化粪池进行收集处理,处理后尽量回用或依托当地排水沟外排。桥梁施工废水、桥梁基础施工产生的钻孔泥浆经沉淀后回用上清液,沉渣经固化后集中运至适宜地方进行堆放,均不外排。6.1.3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1)采用低尘工艺,施工开挖工序采用湿式除尘作业。(2)对照《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本项目拌合站设置在1#施工场地(K0+950)内。考虑到公路沿线居民点和运距等因素,公路建设中设备必须选择先进的、配备沥青烟消除装置和除尘装置的沥青拌和设备,同时沥青作业应在每日10时以后进行,避免夜间及清晨熬制拌合沥青。(3)水泥、砂和石灰等易洒落的物料在装卸、使用、运输、转运等过程应加强管理,实行袋装运输或者加盖蓬布,其混合料应集中拌合。同时在施工道路清基时要经常喷洒水。尤其在回卡、种植场三队、布荷中寨、种植场二队等路段,应增加洒水降尘的频率,严格管理,禁止建材的无遮盖散装运输。(4)水泥、石灰等容易飞散的物料采取盖棚等防风遮挡措施,并不得裸露堆放;堆场设置于K0+950、K27+700,远离居民点;尽量减少施工材料的堆存时间和堆存量,加快物料的周转速度,并且要进行遮盖或采取洒水措施,防止风吹扬尘污染附近的空气环境。(5)施工道路、进出堆场的道路、路基路堑开挖面及未铺装的道路应经常洒水抑制扬尘,经过居民点的路段应增加洒水次数,在路基材料压实后也应经常40洒水。(6)施工现场及运输施工物料时经过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等环境敏感点路段,应根据运输情况及天气条件定期清扫、洒水,减少道路二次扬尘,同时要求各施工标段至少配备一辆洒水车(购置或租用)。一般每天早(7:30~8:30)、中 (12:00~13:00)、晚(17:00~18:00)各洒水一次,当风速大于3级、夏季晴好天气时应每隔2小时洒水一次。各标段配备的洒水车应制定必要的工作制度,根据天气情况对施工现场、施工便道等进行洒水,洒水强度应注意保持路面湿润即可,不宜在路面形成径流,应避免洒水强度过大造成泥浆进入道路附近水体。(7)路基填筑时,根据材料压实的需要相应洒水,还必须在材料压实后经常洒水,以保证材料不起尘。(8)在容易产生二次扬尘的路段定时洒水碾压,保持路面的清洁和湿润。(9)拆迁民房时,在施工区设置1.8m以上的硬质围墙或围挡。施工工地现场出入口地面必须硬化处理;拆除房屋时,应当对被拆除的房屋进行洒水或者喷淋降尘,在较大建筑物拆迁倒塌的过程中,可采取高压水枪喷射的方式“压尘”,以缓解尘土飞扬现象;建筑和拆迁施工现场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在48小时内不能及时清运的,应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避免产生二次扬尘;出现四级以上大风天气时,禁止进行土方和拆除施工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作业,并应当采取防尘措施;(10)合理规划施工工序,尽量减少临时占地面积,缩短使用时间,及时恢复土地原有功能,建设单位要有植被、生态恢复计划,避免土地祼露,使扬尘降至最低;(11)做好建筑材料运输车辆的维修工作和车辆的清洁工作,减少扬尘的污染,做好施工期车辆进出口的地面硬覆盖,减少车辆的带土量。(12)建材废包装与剩余土石方需集中收集,及时清运,装运时不超载,装土车沿途不得洒落。6.1.4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41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2)预制场和拌和场设置于K0+9500、K27+700施工场地内,该两处场地远离村庄,均大于350m以上。(3)强烈的施工噪声长期作用于人体,会诱发多种疾病并引起噪声性耳聋。为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辐射高噪声强的施工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距辐射高噪声强源较近的施工人员,除采取戴保护耳塞或头盔等劳动保护装备外,还应适当缩短其劳动时间。(4)施工期噪声影响是短期行为,主要为夜间施工干扰居民休息,因此,对距住宅350m以内的施工现场,禁止在22:00~06:00这一时段施工。靠近本报告书所列环境保护目标附近路段的施工应酌情调整施工时间,承包商应文明施工、加强有效管理。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施工点,施工单位应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联系,按规定申领夜间施工证,同时发布公告,最大限度地争取民众支(5)拟建公路各种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将对周围声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经过居民点等声环境敏感点路段应尽量避免噪声源强大的机械同时作业。(6)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张贴告示,设置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噪声影响投诉后应及时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7)加强对集中居民点路段的施工管理,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监理单位应做好施工期噪声监理工作,配备一定数量的简易噪声测量仪器,对施工场所附近的居民点进行监测,以保证其不受噪声超标影响。6.1.5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填挖量较大路段尽量安排在夜间或交通量较小时施工,并及时清理落到公路上的土石方。(2)施工期间对干扰交通路段应派安全员值守,以确保通行车辆、人员安全。在施工高峰期,根据各施工段的具体施工情况、工作面布置等,每天安排一定时间,供过往车辆通过。(3)施工运输车辆必须有序行驶,车辆停放时应在较宽敞的路边,并保证公路留有其他车辆通行的位置。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42(4)在雨季到来前,所有新填、新挖路段均应加铺一层防滑、防陷的碎石面层,作为过渡式路面,以确保雨季车辆通行。(5)在线路经过村庄的施工路段,以及线路与当地公路交叉路段,设置安全警示牌,提醒过往施工车辆注意慢行;并合理设置临时挡墙将施工场地与外界分隔,以保障施工安全。在必要的情况下,应安排专人指挥交通,确保沿线居民和学生出行安全。(6)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普及基本的卫生防疫知识。(7)拟建公路的征地拆迁工作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土地和房屋拆迁补偿政策,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向受影响的居民赔偿一定的征用土地费和拆迁补偿费。公路建设土地征用将改变原有土地使用功能,建设单位应该通过货币补偿和局部土地调整等途径,尽量减少对当地居民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的影响。拆迁补偿费标准应能够满足拆迁户的需要。在拆迁安置中,还要考虑经济、民族、文化等问题,尽量让拆迁户合理要求得到满足。6.1.6固体废弃物减缓措施(1)在施工场地附近设置垃圾收集装置,移动式收集装置在施工结束后由施工人员运走处理,固定式垃圾收集装置由环卫人员定期清运。(2)在涉水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收集措施,保证桥梁墩钻渣及施工泥浆不直接排入地表水体,降低施工对水体的影响。(3)施工的过程中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减少余下的材料;另一方面将余下的材料有序的存放好,妥善保管,供周边地区修补乡村道路或建筑使用。(4)本工程3个弃渣场需采本报告引用的水保措施,保证其在采取措施后减轻对水土流失影响。2运营期的对策措施6.2.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对路基及临路林缘地段进行不定期审查,清理杂草,防止由于人为活动干扰后,造成生物入侵。(2)公路路基工程结束后,应采取一切绿化措施,尽快恢复原来的自然群落。尽量避免人工痕迹,使路域植被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公路绿化以保护沿线景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提供和谐的公路景观为根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43本目的。(3)加强对绿化植物的管理与养护,保证成活率。6.2.2水环境保护措施(1)跨河桥梁两侧应加强防撞措施,防止发生事故的车辆落入水中。(2)加强运营期道路的管理,保持路面清洁,及时清除运输车辆抛洒在路面上的污染物,减缓路面径流冲刷污物的数量。6.2.3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1)公路沿线应进行绿化,选择有吸附作用或净化能力、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提高绿化防治环境空气污染的效果,减少气体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加强绿化的养护,维护绿化的减污功能。(2)加强交通管理,严格车管制度,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机动车排放限值标准,限制尾气超标车辆、无遮盖措施的装载散装物料车辆上路,加强行车速度监控管理。(3)加强对公路路面的养护和清洁,维护良好的路况,保证汽车在良好的路况下行驶,减少扬尘和汽车尾气污染。6.2.4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管理措施通过加强公路交通管理,如在重点敏感点附近路段两段设置限速、禁鸣标志等有效控制交通噪声的污染,为此公路路面的平整度,避免因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等引起交通噪声增大。可在回卡、种植场三队、布荷中寨、种植场二队等共计4处设置限速、安全驾驶标志牌。(2)沿线村镇规划的布局要求①沿线乡镇建设如果向本项目靠近,应在进行规划时参考本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表5-22,沿线交通噪声防护距离,在防护距离内不宜建设敏感建筑物。②加强机动车管理,严格执行限速和禁止超载的交通管理要求,在通过村庄路段设置禁鸣、减速标志。尽量降低噪声污染源的噪声,严格限制车况差且噪声大的车辆上路,以减少交通噪声扰民问题。(3)工程措施由于公路是线性建设项目,从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景洪市景哈乡至东风农场二级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本44等会发生一些线位、高差的变化。如果完全按照项目《工可》的情况制定措施,会出现采取措施的敏感点,措施的位置及规模等不尽合理的情况,使噪声防治措施失去应有的作用或需要上措施的敏感点未采取措施。所以在下阶段设计期间应根据路线、高差等变化进行环境保护方案设计的调整。在声环境预测的基础上,在下阶段对于各敏感点可采取的措施如下:根据通车公路调查,车辆鸣笛影响较大,在沿途所有村庄路段安装禁鸣提示,减少鸣笛的现象。公路沿线绿化对减轻交通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受公路用地范围的限制,绿化措施只能作为降噪的辅助手段,在采取前述措施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公路与敏感点之间的空地(特别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进行植树绿化。综上所述,通过对项目沿线声敏感点采取上述措施,评价范围内的房屋噪声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起居室室内允许噪声级的要求及《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08)中的1类、2类及4a类标准。(4)经济补偿考虑到交通噪声的影响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营运期需进行有计划的环境监测工作;并且,本环评建议建设单位预留部分资金作为备用资金,在工程通车后进行环保竣工验收时,如验收监测结果超标,可使用备用资金对受影响村民进行安装隔声窗或经济补偿。6.2.5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加强对沿线居民的交通安全教育,增强人们交通安全的意识,防治交通意外的发生。(2)运营期间,应加强公路管理工作。土保持措施(1)道路工程:起点和终点出入口处布设车辆清洁系统各1套,沿线设置临时沉砂池48口;编织袋挡墙12035m,密目网覆盖89180m2。(2)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布设沉砂池2口。复耕1.10hm2。(3)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淄博市巡游出租汽车驾驶员区域科目考试题库及答案(供参考)
- 2025年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普通合伙合同协议书
- 隔音降噪合同范本
- 幼儿园中班建康活动策划方案五篇
- 信号工劳务合同
- 标准钢材购销合同样本
- 智能设备研发与生产合作合同
- 代理的合同范本
- 2024年数字化教育平台推广合同
-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湘潭城乡一体化发展
- 江苏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2025届高校毕业生第二次招聘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语文】第23课《“蛟龙”探海》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体员工安全意识及安全知识培训
- 2025警察公安派出所年终总结工作汇报
- 机动车检测站新换版20241124质量管理手册
- 2024年决战行测5000题言语理解与表达(培优b卷)
- 中国游戏发展史课件
- 202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指南修订解读课件
- 工程数学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