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人物生卒年代推求方法
“世界上最小的是历史人物的生卒时代。”他不仅说,“一个女人的生死,取决于世界的统治者和混乱,还有道德观念。一个女人,以写文章和绘画为著名的世界,以年龄和残疾为艺术进步,这也是众所周知的。”。而且因为年代是历史的尺度,有明确的年代,然后史实才有所依附,因此在学术研究、图书编目、人物传记、工具书编排等方面欲求其准确,都需要搞清历史人物的生卒年代。笔者在合作主持《河北省志·人物志》(先秦至清代)的过程中,深感人物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与历史人物生卒年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乏,很多历史人物的生卒年代已渺茫不可推求,有的推求也十分困难,同时又有许多线索可供推求。在反复推求中,笔者感到历史人物生卒年代推求方法有研究的必要。因此不揣浅陋,借鉴前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实践,稍作归纳总结,撰成此文,以请教于方家。一、史部文献有利于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离不开历史资料。没有历史资料,对于史学工作者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来说,就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广泛收集资料,就成为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的前提。历史资料种类繁多,既有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碑资料之别,又有直接史料、间接史料之分。由于研究者所处社会环境各异,文化背景研究对象不同,因此,搜集资料的方式、途径等也各具特色。举其大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收集工具书资料。《左传》襄公三十年载:“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有与疑年,使之年。”“有与疑年”者,即怀疑其年龄。老人称:“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师旷推算老人为73岁,士文伯测算为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即26060天。后人遂将前人年龄有疑问而未能确定者,称为“疑年”。清钱大昕著《疑年录》四卷,吴修撰《续疑年录》四卷,钱椒作《补疑年录》四卷,陆心源著《三续疑年录》十卷,张鸣珂撰《疑年赓录》二卷,民国姜亮夫作《六续疑年录》二十卷,并合钱、吴、钱、陆、张等之书与自己所得编为《历代名人年里碑传总表》,集其大成得一万二千余人。张惟骧撰《疑年汇编》十六卷、《疑年汇编补遗》十卷、《疑年录外编》八卷、《历代帝王疑年录》一卷。陈垣作《释氏疑年录》十二卷。1981年出版吴海林、李延沛编《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以及大批的中国历史名人辞典、人物辞典等对历史人物生卒年代有着大量的记载,诸如此类都可划入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的工具书之列,此类书汇集了关于历史人物生卒年代研究成果,为后来人继承前人成果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后来人研究的起点。收集史部文献。上面所说的前人成果,所收录的大多为文学艺术之士、文武将相之人,只是数以万计的历史人物中的佼佼者、著名者,而大批的历史人物尚需要我们利用史部文献去推求其生卒年代。史部文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十五类,其中有些人物生平履历、活动事迹的记录,可以说是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的基本资料。帝王将相是正史的主体,其生卒年代可以从正史中推求,再用其他史料加以补充即可。而大多数的中下级官吏或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武林豪杰、宗教领袖、能工巧匠等,或在正史中记载简略,或根本无记载,就需要利用正史之外的资料。如以注《资治通鉴》著名的胡三省,《宋史》、《元史》中均未立传,生平事迹堙没不彰,周祖谟根据光绪《宁海县志》卷20《文类》所载胡幼文撰墓志铭,推断胡三省生于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终年73岁,订正了各家推测之词2。不仅方志可提供比正史更为详细的资料,人物传记更是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的渊薮。如《明史》卷177卷:王复“致仕归,久之,卒。”未有卒年、享年无从推求其生卒年代,《献徵录》卷50《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王复传》载:王复“成化二十一年六月卒,年七十。”由此可推断王复生于明成祖永乐十四年(1416年)。作为记述人物的姓名表字、籍贯、生平事迹、家族世系等情况的碑记、墓志铭、行状等,往往能提供更为具体详细的生卒年代。如《明史》卷180载:屈“伸居谏垣久,持议侃侃不挠,未及迁而卒。”没有记载生卒年代,而《罗文肃公集》卷18《屈君墓志铭》有记载,可知屈伸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年),终年45岁,由此推算出其生年为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年)。这类文献很多,如清朝的《碑传集》、《续碑传集》、《碑传集补》等。还有,编年体史书,如《资治通鉴》等来源于正史,而历朝实录则是正史的来源之一,有时正史无生卒年代记录者,可用实录来补充。如明浙江钱塘人夏时,《明史》卷161本传载:夏时“年未七十,致仕归,卒。”年代记载确切,无法推求生卒年代,《明宪宗实录》卷58成化四年九月辛巳载:致仕广西右布政使夏时卒,年七十有四。由此可推算出夏时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由此可知,充分收集史部文献,是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的基础。收集集部资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分集部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五大类。总集,如《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唐诗》、《中州集》等卷帙浩繁的书中,大都有作者的小传。这个小传,对于帝王将相等有纪传的人来说,无足轻重,而对于国史无记载、方志未收录的文人等来说,则是推求其生卒年代的重要依据。在别集中,有大量的碑志、寿序、传记、行状等资料,其中的碑传,有些就成了史书的来源之一。尤其是别集中的碑记、墓志铭、行状等,在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中具有其他资料不能替代的作用。如元朝广平氵名水(治今河北威县氵名水镇)人秦起宗,在元至正《金陵志》卷6、《元史》卷176、《新元史》卷196、《元史新编》卷40、以及《明一统志》卷4、卷54和清雍正《畿辅通志》卷72、雍正《江西通志》卷62、雍正《山西通志》卷113、民国《威县志》卷10等众多的史志文献中,都没有明确记载其生卒年代,而在《道园类稿》卷43《天水郡侯秦公神道碑》中载:秦起宗“以正议大夫、兵部尚书致仕,居一年卒,得年六十有五,则至元丁丑之岁十有一月也。”据此可推知秦起宗生于元世祖至元十年癸酉(1273年),卒于元顺帝至元三年丁丑(1337年),终年65岁。很多别集中,碑传资料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苏天爵《滋溪文稿》三十卷,且不说《记》中的《金进士盖公墓记》等,《碑志》有15卷、《行状》、《传》有2卷,就占全部文稿的一半以上。固然,别集中的碑传墓志难免有谀词饰词、前后矛盾等弊病,但对生卒年代的记载之详尽是其他书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专门记述人物的传记资料有作用,就是一些笔记文集中,有时也会提供有关生卒年代的资料。如明代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陈奇瑜,《明史》卷260本传载:唐王朱“聿键自立于闽,召奇瑜为东阁大学士,道远,未闻命。卒于家。”未具体记载卒时年月。安徽省博物馆藏戴名世《忧庵集》手稿第三十一条载:清兵定山西后,陈奇瑜因出尔反尔被杀,“死在戊子年。”由此可知陈奇瑜死于清世祖顺治五年戊子(1648年)。总之,在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时,集部资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收集档案资料。档案资料是有价值的历史文件的集合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丰富性,部分档案还具有具体性和内幕性,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历史人物生卒年代的推求过程中,有时会因为一件档案资料的出现,而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作为清朝宗室的福锟和载龄,两人都在《清史稿》卷440有传,两人都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载龄卒于光绪九年(1883年),福锟则仅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疏请乞休,卒。均不知其生年,据咸丰元年(1851年)九月十二日内阁典籍厅致军纪处移会所附《清单》载:“学士、宗室福载龄,镶蓝旗满洲,年四十岁。”同治十二年(1873年)军机处奏呈的《遵旨查开王大臣年岁生日单》亦载:“尚书载龄,年六十二岁,四月十二日生。”据上述档案互相印证,可知载龄生于清仁宗嘉庆十七年四月十二日(1812年5月22日)3。同样,光绪十二年(1186年)军机大臣奏呈《遵旨查开王大臣年岁生日单》载:“协办大学士福锟,年五十三岁,十月初五生。”光绪十八年造报的《镶蓝旗满洲大臣年岁生辰册》载:“大学生、管理户部事务、宗室福锟,五十九岁,道光十四年十月初五日巳时生。”据上述档案可知福锟生于清宣宗道光十四年十月初五日(1834年11月5日)4。查找档案资料,是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最便捷可靠的办法。档案资料,经过整理有的就转化成历朝实录、大诏令集、档案汇编等等资料,直至各种史部文献资料。收集实物资料。实物资料,种类浩繁,既包括出土的金石、陶瓷、土木等器物,又包括甲骨金文、简牍帛书、文书字画等文献,也包括在世流传的文物国宝等,这些均可作为直接资料为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提供证据。如明邯郸人张国彦,官至刑部尚书,《明史》无传,仅有六处涉及其名,但《掖垣人鉴》卷14有记载,雍正《山西通志》卷90、乾隆《邯郸县志》卷9、光绪《畿辅通志》卷222、光绪《襄陵县志》卷14等都有张国彦传,记述其生平,但无年寿记载,无法推求其生卒年代。1980年邯郸市莲花冈墓地出土张国彦夫妇合葬墓志铭,不仅详细记载张国彦的生平履历、家族历史等情况,而且明确记载张国彦生于明世宗嘉靖乙酉十一月二十五日,即嘉靖四年、1525年12月9日,卒于万历戊戌十月初八,即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1月6日,终年74岁。由此可见,实物史料既可补史书之缺,又可为历史人物生卒年代提供直接资料证明。汉魏以后至于明清,虽有大批碑记墓志载于金石著述、文人别集、文章总集、地方史志等文献中,然而地下出土者也为数甚巨,诸如《千唐志斋藏志》等均属此类,有功于史学研究甚巨,为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提供证据不过是其功用之一罢了。碑记墓志,不过是实物资料中的一种,整个实物史料对历史人物生卒年代的推求所起的作用就更大了。收集资料,是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广泛地收集各方面资料,才会为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从《武纪》和《反纪》的上看广泛收集资料,为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奠定了基础,如果寻找到需要推求者的资料,有生年、卒年,抄出来就可以了。如果有卒年、享年、生年也可以推算出来,任务也就完成了。但如果既无生卒年代,又无享年时,推求起来就麻烦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利用资料,以解决生卒年代问题。纪与传结合。正史的本传,有时记述传主的生平,但不记载其生卒年月。如果传主是朝廷大臣、皇亲国戚,或是与重大事件有关者,往往在本纪中有明确的年月时间记录,把本纪与本传结合起来,有时就会推算出生卒年代。如魏孝文帝外祖父李惠,《魏书》卷83上、《北史》卷80《外戚传》载:李“惠素为文明太后所忌,诬惠将南叛,诛之。”不记诛年、享年。而《魏书》卷7上《高祖纪上》和《北史》卷3《魏本纪三》均载:太和二年十二月癸巳,诛南郡王李惠。由此可知李惠卒于魏孝文帝太和二年十二月癸巳(公元479年1月28日)。镇州(治今河北正定)人贾馥,仕后唐官至鸿胪卿,《旧五代史》卷71本传不记其卒年,而《旧五代史》卷42《唐书十八·明宗纪第八》载:长兴二年二月“辛丑,以鸿胪卿致仕贾馥卒,废朝。”由此可知贾馥卒于唐明宗长兴二年(公元931年)二月。宋太宗之子楚王赵元佐,《宋史》卷245《宗室传》有传,不记卒年,仅载:“薨,年六十二。”《宋史》卷9《仁宗纪一》载:天圣五年五月癸亥,楚王元佐薨。据此可推算出赵元佐生于宋太祖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传与表结合。表有提要纪传、补充纪传的作用,以简明的形式,包涵了丰富的内容,是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不可忽视的资料。如明朝临漳人任礼,封宁远伯,《明史》卷155有传,记述其生平后,称:“成化初卒。”而《明史》卷107《功臣世表》宁远伯任礼栏载:正统三年四月封,禄一千二百石,世袭,成化元年正月卒。追封侯,谥僖武。由此可知任礼卒于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传与纪表他传结合。纪传体史书,是综合体史书,各部分相互照应、相互补充,纪传表志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在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时,不要仅局限于本传,而是要充分地寻找纪传志表之间的联系,从而解决历史人物生卒年代问题。如汉钜鹿杨氏(今河北宁晋)人尹赏,官至执金吾,《汉书》卷90《酷吏传》记述其事迹后,称:“数年卒官。”查《汉书》卷19下《百官公卿表下》汉平帝元始二年栏载:“左辅都尉尹赏为执金吾,一年卒。”《汉书》卷97下《外戚传·孝平王皇后》载:皇太后王政君许以王莽女为皇后,遣长乐少府夏侯藩等纳彩,太师孔光、执金吾尹赏等赐皮弁素绩。此事在《汉书》卷12《平帝纪》记载:“元始三年春,诏有司为皇帝纳彩安汉公莽女。”由表的“为执金吾,一年卒。”结合《平帝纪》的元始三年春纳彩时,尹赏尚在,可以推断出尹赏卒于元始三年(公元3年)。综合运用多部正史。中国历史上,既有秦汉隋唐明清等大一统朝代,也有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诸国纷争时期。在动乱年代,有只为一个朝代效忠者,也有侍奉多君者。同时,正史中也有相互重合者,如新旧《唐书》、《五代史》,以新旧表明重合;宋齐梁陈书与《南史》、魏齐周隋书与《北史》,后者是前者的综合;《史记》与《汉书》、《三国志》与《后汉书》也多有重合。在这种情况下,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就不能仅局限于一部史书,而是要综合运用多部正史资料,互相补充,才能推求得更准确。如宋朝开封人王继忠,累迁高阳关副都部署,俄徙定州,在咸平六年(1003年)望都之战中,兵败被辽朝所俘。宋真宗闻之谓已死,优诏赠官赠赙,并官其四子。后王继忠虽奉辽朝之命与宋议和,但《宋史》卷279《王继忠传》称:“契丹主遇忠甚厚,更其姓名为耶律显忠,又更名宗信,封楚王,后不知其所终。”《辽史》卷81《王继忠传》除记载其在辽朝经历外,称:“拜枢密使,太平三年致仕,卒。”由此可知王继忠卒于辽圣宗太平三年(1023年)。与此类似情况很多,如颜之推,《梁书》卷50、《北齐书》卷45、《北史》卷83均有传;王珂则《旧唐书》卷181、《新唐书》卷187、《旧五代史》卷14、《新五代史》卷42等均有传。等等。以上所说,虽就正史而言,其实其他体裁书籍亦如此,把一部书的各部分都看到,有时就会发现相互补充的资料,以利于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如清朝蔚州(治今河北蔚县)人李振藻,光绪《畿辅通志》卷241有据熊赐履撰写的墓表改写的传,记载其为官行事,但不记生卒年代。同书卷173《古迹·陵墓》中有陈廷敬撰写的墓志铭,称:李振藻卒于康熙三十四年六月二十日,春秋六十有八。由此可推算出李振藻生于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综合运用多种资料,不仅各书内部相互补充、相互照应,而且多种书籍之间也可以互相补充。在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时,要充分利用资料,就要使各种资料互相配合成为一体,以解决问题。正史与文集相结合。如宋朝冀州人张存,累迁至礼部尚书。《宋史》卷320本传载:“卒年八十八,谥恭安。”未记卒时年月。《温国文正公集》卷77《礼部尚书张公墓志铭》载:“熙宁四年三月癸巳,礼部尚书致仕张公,年八十八,薨于冀州私第。”由此可推求出张存生于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人物传记与方志相结合。如清朝南皮人张元翰,字达生,《大清畿辅先哲传》卷35记述其去官后奉母居汴,母卒大恸,日夜悲号,遂得疾。越百余日死母柩旁,年五十三。但未记载卒年时间。民国《南皮县志》卷12《故实志上·金石》有孙葆田撰《张公元翰墓表》载:“光绪三十年九月河南试用知县张君达生居母忧以疾卒。”综合两书可推算出张元翰生于清文宗咸丰三年(1852年)。墓志与实录相结合。明穆宗时司礼监太监滕祥,《明史》、光绪《畿辅通志》均无专传,仅记述其几件小事。《献徵录》卷117有陈以勤撰《司礼监掌监事太监滕公祥墓志铭》介绍其生平经历,但未有其生卒及墓志铭撰写年代,只是说:“今年四月,上念府藏匮乏,内监局执役人多冗食可裁者,因属公。公悉心审核所汰去数千人,遂以劳瘁病,上遣中使慰问及医诊视,赐予加等,竟不起,讣闻,上深悼。”“今年”是哪一年?《明穆宗实录》卷31隆庆三年四月庚寅载:司礼监太监滕祥奉命裁革去匠役二千四百四十人。两者相比照,事件吻合,可知滕祥卒于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年)四月。纪传体、编年体、别史与集部相结合。宋仁宗时太子少傅孙,《宋史》卷431有传,记孙去世后,宋仁宗“嗟惜者久之,罢朝一日,赠左仆射,谥曰宣。”但未记卒年。《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2、《续资治通鉴》卷39将孙卒年系于明道二年(1033年)六月。然不记享年,无法推求其生年。别史类的《东都事略》卷46《孙传》、别集类的《景文集》卷58《仆射孙宣公墓志铭》卷61《孙仆射行状》等载孙卒年72岁,由此推算出孙生于宋太祖建隆三年(公元962年)。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充分利用资料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笔者体会还应注意两个问题。其一是充分利用现代检索手段。有电子计算机检索资料最好,快捷方便、全面具体。若没有,应利用书籍索引,如《史记人名索引》等专书人名索引;《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等群书人名索引;《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宋人、元人、明人《传记资料索引》;《四十七种宋代传记综合引得》等人物传记资料索引;元人、清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清代碑传文通检》等文章篇目索引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丛书综录》等书目索引等,既可开阔视野,发现资料,又可避免大海捞针之苦,还可以提高速度、效率。其二是尽量使用第一手资料或原著。如清景州(治今河北景县)人李孔嘉,光绪《畿辅通志》卷235有传,系删减张玉书撰墓志铭而成,记述李孔嘉生平履历后,称:以积勤中疾归里,逾年卒,年六十四。《大清畿辅先哲传》卷30本传也不载生卒年代。查张玉书《张文贞集》卷12《礼部精膳清吏司郎中董园李君墓志铭》原文,知李孔嘉卒于康熙三十年正月戊申,距生前戊辰五月,享年六十有四。据此可知李孔嘉生于明思宗崇祯元年戊辰(1628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年)。还应注意使用直接的原始的资料。如前面所举的明张国彦墓志铭,民国《邯郸县志》卷十四《艺文志》收录有《太子太保张国彦墓志铭》载:张国彦于“万历戊午十月初八日以疾终正寝。”万历戊午,即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1980年出土墓志铭载:“公卒距生嘉靖乙酉十一月二十五日,得寿七十有四。”嘉靖乙酉年,即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为94年,与“得寿七十有四”不和。据出土墓志铭载:张国彦“万历戊戌十月初八日以疾终正寝。”万历戊戌,即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距生嘉靖乙酉正好74年。由此可知,民国《邯郸县志》卷14《艺文志》所载墓志铭中“万历戊午”当是“万历戊戌”之误。只有使用第一手资料或著述原文,才更有助于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问题。充分利用资料,是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的关键,只要广泛地收集资料,又能从多方面充分地利用资料,就会使很多前人搞不清生卒年代的历史人物,有一个比较准确的生年或卒年、或生卒年俱全的年代,从而在历史的坐标上为他确定一个准确的点。三、德昌皇帝的安德王抓事件联系。事件与时间、地点、人物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事件发生的时间入手,可以由此破解许多人的生卒年代之谜。而事件又是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既有关系国家天下的重大事件,也有只与一家一户有关的一般事件。在这些事件发生时,与之有关系的人物,只要记载了当时的年龄,就可以推求出当事者的生卒年代。首先说与国家有联系者。《隋书》卷80《列女传》记述了郑善果母崔氏的人生经历,而没有记载其卒年、享年。但开头就说:“郑善果母者,清河崔氏之女也。年十三,出适郑诚,生善果。而诚讨尉迥,力战死于阵。母年二十而寡。”这里记录了婚龄和守寡开始的年龄,其丈夫郑诚战死于平定尉迥之乱。关于平定尉迟迥之乱,《周书》卷8《静帝纪》载: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六月,相州总管尉迟迥举兵不受代。诏发关中兵,即以韦孝宽为行军元帅,率军征讨。郑诚当于此时随军征战。八月庚午,韦孝宽破尉迟迥于邺城,迥自杀,相州平。郑诚战死于平定尉迟迥之乱中,其时郑善果母二十岁。由此可推知郑善果母生于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再说与朝廷大事有关者。《北齐书》卷21《封孝琰传》载:封孝琰“与崔季舒等以正谏同死,时年五十一。”同书卷8《后主纪》载:武平四年冬十月“辛丑,杀侍中崔季舒、张周彡虎,散骑常侍刘逖、封孝琰,黄门侍郎裴泽、郭尊。”据此可推求出封孝琰生于魏孝明帝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卒于齐后主武平四年(公元573年)。其三与封王有关者。曾在北齐生死存亡之际当过两天德昌皇帝的安德王高延宗,《北齐书》卷11《文襄六王传》记其卒年,而不记其享年,但有高“延宗幼为文宣所养,年十二,犹骑置腹上,令溺己脐中,抱之曰:‘可怜止有此一个。’问欲作何王,对曰:‘欲作冲天王。’文宣问杨忄音,忄音曰:‘天下无此郡名,愿使安于德。’于是封安德焉。”《北齐书》卷4《文宣帝纪》载:天保六年三月“丙申,帝至自晋阳。封世宗二子,孝珩为广宁王,延宗为安德王。”北齐灭亡后,迁居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被周武帝以谋反罪诛杀。据此可推算出高延宗生于魏孝静武定二年(公元544年),卒于周武帝建德六年(公元577年),终年34岁。其四与家庭有关者。明大礼寺卿田景,《明史》仅有两处涉及其名,《献徵录》卷68《大礼寺卿田景传》记载其经历未记载其生年,但记载:“成化乙巳致仕归,”其原因是“因子无行自度戒不能悛,阴使人杀之,事宀浸露,景惧,遂引疾去,时年五十九。”又载:正德元年正月卒。据其致仕年龄、时间,可推算出田景生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卒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终年80岁。其五与家庭、国家事件均有联系者。隋赵郡(治今赵县)人王子春之女王舜,《隋书》卷80本传未记其生卒年代,但有王子春与从兄王长忻不和,王长忻趁北周灭北齐之机谋杀了王子春,王舜时年7岁。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二月灭北齐,由此可推算出王舜生于齐后主武平二年(公元571年)。诸如此类事例甚多,由此既可找到线索,又可找到比较准确的生卒时间。抓科举入仕。科举是从隋朝到清朝千余年间选拔官吏的方法之一,是草野寒俊跻身将相公卿的重要途径。金榜题名为人所重视,史料中往往会留下中举人成进士的年代年龄,从而提供生卒年代的线索。清朝翰林院编修刘果实,光绪《畿辅通志》卷236、《大清畿辅先哲传》卷14均有传,但不载生卒年月,《大清畿辅先哲传》本传载:年十三补诸生,十七岁举于乡,二十一登康熙十八年进士。光绪《畿辅通志》卷236本传载:“闻圣祖升遐,撰祭表,哭临于庙,哀动乡人,致疾卒。”据此可推算出刘果实生于清世祖顺治十六年(1659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终年64岁。清文安人纪逵宜,光绪《畿辅通志》卷229、《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1均有传,但不载生卒年代。《大清畿辅先哲传》本传载:康熙五十二年举于乡,至雍正元年始成进士,时年已五十二矣。由此可推算出纪逵宜生于清圣祖康熙十一年(1672年)。有时在资料中仅有中举人成进士的年龄,未有具体年代,结合其他资料亦可推算出生卒年代。如献县人戈源,《大清畿辅先哲传》卷33载:戈源“少负奇惠,年十六,补县学生,是年即举于乡,越岁为乾隆十九年,成进士,计自童子试至释褐,不满一载。”“卒年六十三。”虽本传不记载中举年代,但光绪《畿辅通志》卷43《选举十一》载:乾隆十八年癸酉科,戈源中举人。同书卷41《选举九》载:乾隆十九年甲戌庄培因榜,戈源成进士。因举人考试于秋季,故称秋闱;进士考试于春季,故称春闱。因此“计自童子试至释褐,不满一载。”据中举人年代推算出生年,再由生年下推63年即为卒年。由此可知戈源生于清高宗乾隆三年(1738年),卒于清仁宗嘉庆五年(1800年)。有时在资料中,往往不直接记载年龄,而用一些关于年龄的术语,亦可根据这些术语,推算出大致生卒年代。如杜正藏,《隋书》、《北史》的本传均不记载其生卒年代,但《隋书》卷76载:杜正藏“弱冠举秀才,授纯州行参军。”弱冠,《礼记》卷1《曲礼上》载:“二十曰弱,冠。”孔颖达疏:“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至二十九通得名弱冠,以其血气未定故也。”后来就称男子二十岁或二十余岁的年龄为弱冠。《北史》卷26载:杜正藏“开皇十六年,举秀才。”把《隋书》的“弱冠”与《北史》的“开皇十六年”结合起来看,再加上《北史》卷26记载:杜正藏大业“九年,从驾征辽,为夫馀道行军长史。还至涿郡,卒。”参考《隋书》卷4《炀帝纪下》大业九年四月至闰九月的记载,可推算出杜正藏大约生于周武帝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卒于隋炀帝大业九年(公元613年),享年三十余岁。科举入仕,是中国古代士人人生历程的重要标志,不仅给本人重大影响,而且为社会所关注,因此记载资料较多,抓住这个关系,结合年代、年龄,可向前追溯出生年代,向后推求卒年、享年。是推求人物生卒年代方法中应当注意的关系。抓角色联系。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时,抓住人的角色联系,也会发现一些线索,进而解决问题。其一父子关系,可从父子年龄关系中找到与之有联系的生卒年代。如东汉鲁恭、鲁丕兄弟,《后汉书》卷25有传,并有卒年、享年,可推算出鲁恭生于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公元32年),卒于汉安帝永初六年(公元112年),终年81岁;鲁丕生于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卒于汉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终年75岁。而其父则无传又无生卒年,仅在《后汉书》卷25《鲁恭列传》中称:“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汉光武帝建武年号从公元25至55年,时达31年,“建武初”为何年?既知其父卒时鲁恭兄弟的年龄,由此可推算出其父的卒年是汉光武帝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其二兄弟关系。如北魏国子博士高谦之,《魏书》卷77本传未记生年,仅记“于狱赐死,时年四十二。”其弟高恭之,《魏书》卷77本传载:“后属兄谦之被害,情不自安,遂托身于庄帝。帝时为侍中,特相钦重,引居第中,深相保护。俄而,帝以兄事见出。”《魏书》卷10《孝庄纪》载:“孝庄皇帝,讳子攸。”“孝昌二年八月,进封长乐王。转侍中、中军将军。三年十月,以兄彭城王劭事,转为卫将军、左光禄大夫、中书监,实见出也。”可知高谦之之死与孝庄帝之出均在同一年,由此可推算出高谦之生于魏孝文帝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卒于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其三亲戚关系。如魏司徒冯诞与魏孝文帝元宏是表兄弟关系,《魏书》卷83上《外戚传上·冯诞》记载冯诞卒于太和十九年,但未载享年,无法推算生年。又载:冯“诞与高祖同岁,幼侍书学,仍蒙亲侍。”高祖即魏孝文帝元宏。《魏书》卷7上《高祖纪上》:高祖孝文皇帝“皇学元年八月戊申,生于平城紫宫。”由此可知冯诞亦生于魏献文帝皇兴元年(公元467年),卒于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505年),终年39岁。其四师生关系。清朝颜元弟子曹可成,《大清畿辅先哲传》卷18记载其事迹,未载其生卒年,仅称:“未几,可成卒,元哭之恸,为素服十二日。”“可成来从元学,甫岁余而卒,又一月余,而元卒。”查《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下载:“甲申,七十岁。九月二日酉时,先生卒。”甲申,即康熙四十三年,可知曹可成卒于清圣祖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七八月间。其五同年关系。古代科举考试时,同科中试者互称同年,这是古代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明香河人李泰,《明史》无专传,在《明史》卷168《万安传》中记载:万安成化“五年命兼翰林学士,入内阁参机务。同年生詹事李泰,中官永昌养子也。齿少于安,安兄事之,得其欢,自为同官,每当迁,必推安出己上。至是议简阁臣,泰复推安曰:‘子先之,我不患不至。’故安得入阁,而泰忽暴病死。”《殿阁词林记》卷6载:“李泰,字文通,顺天香河人,伯父李永昌。李泰正统戊辰进士。”“未几,进詹事,兼职如故,卒,年四十三。”万安亦是正统十三年戊辰(1448年)进士,《明史》卷168中的李泰,即顺天香河李泰,把《明史》与《殿阁词林记》合起来看,可推算出李泰生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卒于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年)。其六同岁关系。年龄相同,彼此之间生卒年代可互相推求。如汉高祖刘邦与燕王卢绾,不仅同乡里,而且同年同月同日生,生卒年代互为参照。宋冀州信都(治今河北冀州)人李氵睿,《宋史》卷258有传,略记其官位升迁,而无生卒年代,但载:“李氵睿与李宗谔同岁同月后一日生,其卒也亦后一日,众以为异。”《宋史》卷265《李宗谔传》载:李宗谔大中祥符“五年,迎真州圣相,副丁谓为迎奉使。五月,以疾卒,年四十九。”据此可推算出李氵睿生于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角色繁多,决不仅局限于上述几种,从众多角色联系中往往能发现一些关于历史人物生卒年代的蛛丝马迹,顺藤摸瓜能解决一些生卒年代的难题。抓姓名特征。姓名中往往包括着出生年月等方面的信息。如秦始皇嬴政,是因其出生于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旦日,古代政与正通,所以名政。有的是以春夏秋冬四时、或早午晚时辰、或二十四节气等来命名,这些名字对于已知其出生年代之后,细推其出生月日时辰有好处,而对推求出生年代帮助不大。有以生肖、干支来命名的,如牛、马、龙、虎等,以及庚子、甲午、丙午等,多是生逢其年,这里包含着许多生年的信息。如晚清作家丁逢甲,生年未见记载,陈玉堂从其取名,考知应为1864年,盖是年岁在甲子,而旧俗惯以此取名“逢甲”,如丘逢甲亦系是年生5。史学家陈寅恪之“寅”,亦是取生于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年)之“寅”。有以事件取名的。《风俗通义》卷2《正失》载:袁京为侍中,参加汉安帝加元服之礼,百官会贺,临严垂出而孙适生,喜其嘉会,因名曰贺,字元服。《后汉书》卷5《孝安帝纪》载:永初“三年春正月庚子,皇帝加元服。”袁贺,后官至彭城相,《后汉书》无专传,由此姓名表字,可知其生于汉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正月庚子。东汉思想家王符,《后汉书》卷49本传,未记其生卒年代,因而出现了种种有关其生卒年代的猜测,刘文英根据古代命名原理和汉代风俗习惯,结合《东观汉记·符瑞志》记载汉章帝建初七年,岐山发现形似酒樽彩色青黄的铜器和罕见的白鹿,认为王符之“符”是符瑞之“符”,由此推测王符生于汉章帝建初七年(公元82年)6。尤其近代以来命名更带有时代特色,如分田、四清、跃进等。可以说姓名是时代的镜子,反映着时代的信息,从而为推求生卒年代提供了线索。上述仅列举了事件、科举、角色、姓名等四个方面,其实与推求生卒年代有关的联系还很多,如制度、风俗习惯等。只要认真读书,细心分析,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关系,从而解决前人尚未解决的历史人物生卒年代问题。四、生、卒、第一、年月日期的计算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时,还有应注意几个问题。注意古人年龄计算以虚岁。即出生当年就算一岁,以后每逢春节就增加一岁,往往比实足年龄多一岁或两岁,与此相反现代人年龄计算多以周岁,这种古今不同是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代时必须注意的。古代记载简略,往往只记卒年、享年,后人由此而推算出生年。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只有孔子有生、卒年代的记载。并且有一年之差,其他人则无生年、卒年、享年俱全者。从《隶释》、《隶续》所收录的汉碑来看,关于生卒年代,大都是先记享年,再记卒年。如《隶释》卷11《太尉刘宽碑》载:“年六十有六,中平二年二月丁卯薨。”卷21《樊常侍碑》载:“年五十有六,永寿四年四月甲辰卒。”记载格式到南北朝时稍有变化,如《东魏司马兴龙墓志》载:“以太和十四年正月八日,薨于朔州城内舍,春秋四十。”7这种仅记载卒年、享年的格式到隋唐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以这种格式,我们无法证明古代年龄计算是以虚岁还是周岁。但当时对皇帝的生卒年代有着比官僚贵族更为详细的记载,如《三国志》卷2《魏书·文帝纪》载:魏文帝曹丕“中平四年冬,生于谯。”黄初七年五月“丁巳,帝崩于嘉福殿,时年四十。”中平四年,即公元187年,黄初七年,即公元226年,“时年四十”,就是以虚岁计算的。笔者检阅《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本纪中对皇帝生年、卒年、享年三项记载俱全的仅有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晋元帝司马睿三位而已。《宋书》、《梁书》、《陈书》、《旧唐书》、《旧五代史》本纪中关于皇帝的生、卒、享年记载俱全。《魏书》、《南齐书》、《北齐书》、《周书》、《隋书》、《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本纪中有关于皇帝的生、卒、享年三项俱全者,也有记生卒年或记卒年、享年与仅记卒年或生年者。根据生年、卒年、享年三项俱全者来推算,除去少数记载有误者外,全是以虚岁来计算的。至于官僚贵族、平民百姓的传记资料中,生年、卒年、享年三项俱全者,宋元以后渐多,如宋《陆九渊集》卷28《张公墓志》载:“公生于元符二年十有一月五日癸酉,卒于淳熙八年三月十有四日庚申,享年八十有三。”明《李开先集》中的《李中麓闲居集》卷7《太学生东楼高君墓志铭》载:“据其生弘治十三年八月二十日,殁于嘉靖二十六年四月十七日,得年四十有八。”清《望溪先生文集》卷11《通议大夫江南布政使陈公墓志铭》载:“生于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十六日,卒于乾隆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年五十有九。”上述均是以虚岁计算的。也有以周岁计算的,如明《空同集》卷43《敕赐愍节祠碑》载:霍恩于“成化庚寅六月廿九日生。”“正德七年冬十有一月,贼钞上蔡,攻其城陷,知县霍侯死之。”“死年四十二。”成化庚寅,即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正德七年,即公元1512年,以虚岁计算应为43岁,而此处称“死年四十二”,可知是以周岁计算的。据笔者在检阅史料、推求计算年龄中体验,在古代大多数生、卒、享年是以虚岁计算的,而以周岁计算则是个别的。注意年头岁尾之际的年月日期换算。由于中国帝王年号纪年与公元纪年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34课件T )
- 慢性病管理与健康干预制度
- 把句子写具体
- 福建省华安一中2024年高三第八次联考数学试题
- 2024年甘肃客运资格证应用能力试题及答案详解
-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件 2-程序测试
- 2024年固原客运驾驶员考试题库
- 2024年山东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技巧和方法
- 2024年无锡客运资格证仿真试题
- 2024年呼和浩特客运资格证考试技巧
- 基层反映类信息大汇总情况
- 经理的困惑案例分析
- 海水淡化反渗透装置检修维护说明书
- 建筑工程专业英语unitPPT课件
- 学生对教师评价表(共8页)
- 批发零售大个体 E204-3批发和零售业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商品销售和库存
- 异辛酸钠合成工艺及建设项目
- (完整版)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汇报材料(完整版)
- 西电计组课程设计报告
- 汽车买卖合同工商示范文本
- SC镀锌钢管紧定式连接施工工法(共1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