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之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1页
日记大全之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2页
日记大全之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3页
日记大全之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及《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为做好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着重梳理了目前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中存在考核机制不完善、团员意识薄弱、网络团支部建设处于探索期、班团组织一体化建设不成体系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改革发展的对策分析,为高校做好共青团改革工作献计献策。关键词:团支部考核机制班团一体化一、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现状分析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为如何做好高校群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也为推动群团工作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高校共青团是团的基层组织,青年学生即是团工作的主要建设者、管理者,也是团的工作的被管理者、服务对象和参与者、传播者,其双重性质决定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是群团工作的建设高地,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要做好群团组织建设工作必须立足一定的工作抓手和工作载体,“基层团支部”就是落实各项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团的工作成效的重要表现。因此如何将基层团支部建设成为群团工作的坚强阵地,增强群团组织的吸引力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各大高校共青团工作不断改革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基层团支部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考核机制单一化高校各学科型学院性质、学科差异、文理工医专业特点、本硕博培养方式不尽相同,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方式、活动空间、时间分配等存在明显差异。基层团支部建设必须坚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服从党和国家大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问题导向。在创新团支部建设方式应灵活主动,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才能“接地气”,才能出效果。高校共青团工作多为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校团委抓工作的整体,对学院分团委提出要求,鼓励各学院分团委结合专业和学科特点,倡导共青团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但在考评机制和考核方式上却没有体现出差异性。由统一的考评考核机制带来的比较典型问题有:(1)学科特色与团支部建设结合度不够。特别是对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而言,团的工作建设应当充分突显出文、理、工、医、农等各个学科的优势和差异性。统一的的考评指标,会导致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产生特色不足的问题。(2)对本、硕、博不同层次的要求体现不足。高校对团支部的建设要求主要体现在对本科生的要求上。应针对不同层次的青年学生团组织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博——硕——本”全面带动、引领、传承的良性循环机制。(3)特色团支部的覆盖面问题。目前各高校都相应的建设了一些特色团支部,如宿舍团支部、围合团支部、实验室团支部甚至课题组团支部。特色团支部是基于传统团支部存在活力不高,有效覆盖面不足,为形成多层覆盖,多重管理,动态调节,自我完善的团组织网络而实施的一些创新举措,是符合团组织自我发展和完善需求的,但这样的创新目前在推广和覆盖面上还不足,与考评激励机制不足是分不开的。二)班团一体化建设不充分高校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将基层团支部建设在班级上,在班委设置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岗位来开展相关工作。但存在班团关系界定不清楚的问题,通常是团支部的地位弱于班级的地位,班集体的活动从学习、生活互助、文体比赛、同学联谊等几乎全覆盖。团支部的上级领导组织和班集体的上级领导组织分化问题也存在,班级组织多为班长带领,由辅导员直接管理行使相关活动。团支部多为团的某个部门组织和管理,而团的这个组织管理部门多为分管的团委书记行使管理职权,尚未建立规范统一的班团联系机制。(三)“全员团员”下的团员意识弱化,团组织吸引力不足问题因各大高校的团支部建设主要集中在本科生阶段,且本科生进校已基本属于全员团员的情况,使同学之间差异性较小、竞争意识偏弱、团员身份的吸引力不够,同时在信息化背景下各种价值文化的冲击较大;团组织活动接地气不够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造成团组织吸引力不足。(四)网络团支部建设问题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了高校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采用新媒体技术手段,以互联网+方式重新组织团支部建设问题势在必行为此各大高校纷纷亮出各种手段,互联网+组织建设、+管理服务、+内容建设、+考评激励等方式相继推出。网络团支部的建设基本处于探索期,不管是至上而下对某app应用的推广、团的活动的网络投票、微信公众号内容建设等,通常跟团支部本身细小、具体化的工作特点形成的运作方式联系不够紧密。二、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对策分析(一)制度保障建设完善的制度建设是增强支部活力建设的基础,从组织制度、职能制度、人员制度各方面的设计都必须综合考虑团支部建设的问题,团支部建设不是团组织设计的蓝图规划,是团的群众工作落地生根的立足点。在组织架构与职能设置方面,应坚持更好联系团支部开展工作原则,综合“至下而上”的角度设计组织。高校团委职能部门的设计在扁平化发展时,不断完善直接联系各基层支部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职能,增强时效性。(二)激活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是两种工作模式的碰撞与融合,是强化基层团支部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首先应当明确班团的工作定位,合理分工,携手共建,成果共享等问题,并形成制度加以有效推广。通过建立完善的班团干部考评机制,激活学生干部的工作意识、责任意识;形成完善的班团干部培训机制,提成工作能力。把班团的思想阵地建设与支部成员的业务学习相结合,激活班团成员的自我思想意识,从而内化于心。完善辅导员在团委工作中的相关任务考评与激励,形成班团一体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三)考核评价机制改革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方向主要涉及团支部这个组织、团员干部及相应人员,对支部组织的工作考核指标应具有多元性和代表性,体现出学科性质、本硕博层次上的差异性,采用诸如分类考核的机制,最大程度激发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在团支部人员的考核上可与其年终评奖评优、第二课堂学分、推免倾向性上给予一定的肯定,■=J最大程度激发团员学生的活力。对指导老师的考评上可形成工作量■=J最(四)强化研究生支部建设及引领示范作用强本科生团支部弱研究生团支部使得从高年级向低年级开展的示范引領作用不强。根据硕博士学习、科研、生活特点,灵活建立特色团支部,如实验室团支部,加强团组织工作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借助学习层次高、学术能力强的特点对低年级业务能力的带动作用,强化思想上的带动作用,树立品学兼优的学长学姐品牌,形成榜样力量,形成传承与发扬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五)特色支部建设根据学生学习结构和组成灵活构建特色支部,是符合学生实际的。重点在于不是为了“特色”而“特色”,各类支部的设置必须有严密的内部逻辑结构,资源不浪费、工作不重复,内容不冗余。形成实验室建团、宿舍建团、网络建团等的“多种模式、多重覆盖”团建新机制,做到团员走到哪里,团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