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一、基础知识运用。(28分)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注意写正确、工整。这幅画的构思jīnɡqiǎo!,画面xiétiáo,富有shīqínɡhuàyì,让人nányǐzhìxìn的是,这幅画竟然出自一个13岁的小孩之手。现在这幅画收藏在jīnbìhuīhuánɡ的国家bówùɡuǎn里,每天吸引着bújìqíshù的游客来参观,大家看了都拍手chēnɡzàn。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选字组词,选出正确答案。镜匣(jiáxiá)间隔(jiānjiàn)迟(延廷)爱(幕慕)削弱(xiāoxuē)强迫(qiánɡqiǎnɡ)(消销)毁隐(蔽避)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所当然气急坏臭名远完归赵举世名天动地安居业路不拾(2)上面词语中感情色彩不同但意思相近的一对词语是、(3)上面词语中“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的一个词语是,下面与它意思相近的俗语是(填序号)A.鼻子都气歪了B.吃水不忘挖井人C.打开天窗说亮话4.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答案正确的一组是()①这巴掌大的地方住不了人。②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雨。③难道你没有一点同情心吗?④娇弱的花儿在暴雨中瑟瑟发抖。A.比喻比喻反问拟人 B.夸张比喻设问拟人C.夸张比喻反问拟人 D.比喻夸张设问拟人5.句子万花筒。(1)桂花开了,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香味。(改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鸵鸟奔跑的最大速度是七十千米每小时。(写句子,用上列数字的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诗文积累运用。(每空1分,共9分)6.诗文积累运用。(1)《将相和》主要讲了、、这三个故事。(2)虞世南的《蝉》中借“蝉”说明高洁的人凭借的是自身德行,而不是借助其他事物的诗句是“,。”(3)《示儿》一诗中“,。”写出了作者陆游至死都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林升借诗句“,。”表达自己对当朝统治者不思进取、寻欢作乐的愤怒。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①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端阳节、五月节、天中节等。②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据有关学者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部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流传最广,占据主流地位。③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也是多种多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草等。如今,端午节已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成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7.短文是从、、三个方面来介绍端午节的。8.除了端午节,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及相关风俗,选一个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内外阅读与理解。(23分)课内阅读《圆明园的毁灭》片段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9.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侵入——销毁——笼罩——10.在文中找出作者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细读短文二三句,你从“凡是”、“统统”、“任意”这三个词语中体会到。12.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朗读时要读出 的语气。13.一直以来,“要不要重建圆明园”备受社会各界的争议,有人反对也有人赞成。你的观点。理由是:。课外阅读《永不凋谢的玫瑰》片段永不凋谢的玫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1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赞不绝口: 径直:15.简要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读中品味。①文中“惊讶”一词出现两次,同学们第一次“惊讶”是因为;第二次“惊讶”是因为;我对感到惊讶,因为。②真品读第5第6自然段,想想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要把玫瑰花送给小女孩的妈妈,再把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补充在“”上。17.深层探究。①你认为题目“永不凋谢的玫瑰”是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习作天地。(30分)18.同学们,新学年、新气象,在踏入五年级的这段时间里,让你最难忘、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或许是某个人、或许是某件事、或许是某处风景、或许是某样事物……想一想,选择其中的一个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吧!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字数大46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精巧;协调;诗情画意;难以置信;金碧辉煌;博物馆;不计其数;称赞【解析】【分析】书写时要注意“协调”的“协”不要写成同音字“胁”,“金碧辉煌”的“碧”不要写成同音字“壁”,“博物馆”的“博”不要写成同音字“搏”。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精巧;协调;诗情画意;难以置信;金碧辉煌;博物馆;不计其数;称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2.【答案】xiá;jiàn;延;慕;xuē;qiǎng;毁;蔽【解析】【分析】做题时注意:“镜匣”的“匣”应读“xiá”,指盒子。“间隔”的“间”应读“jiàn”,指隔开;不连接。读“jiān”时,指方位词。中间。“削弱”的“削”应读“xuē",义同“削(xiāo)"。专用于复合词。读“xiāo”时,指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或一截。“强迫”的“强”应读“qiǎng",指勉强。读“qiáng”时,指力量大(跟“弱”相对)。迟延:耽搁拖延。故选“延”。爱慕:因为喜欢、羡慕或敬重而乐于接近。故选“慕”。销毁:烧掉;毁掉。故选“销”。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故选“蔽”。

故答案为:xiá;jiàn;延;慕;xuē;qiǎng;毁;蔽【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字形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3.【答案】(1)理;败;扬;璧;闻;惊(震);乐;遗(2)臭名远扬;举世闻名(3)气急败坏;A【解析】【分析】(1)结合日常学习和积累补充成语即可。书写时注意“完璧归赵”的“璧”不要写成了“墙壁”的“壁”;“路不拾遗”的“遗”不要写成了“贵”。

(2)“臭名远扬”:坏名声传得很远。是贬义词。“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是褒义词。两者是感情色彩不同但意思相近的词语。

(3)“气急败坏”: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与它意思相近的俗语是“鼻子都气歪了”,故选A。

故答案为:(1)理;败;扬;璧;闻;惊;乐;遗;(2)臭名远扬;举世闻名;(3)气急败坏;A。

【点评】考查了补写词语、词语的理解与辨析、近义词、词的感情色彩和俗语。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好习惯,善于积累好词佳句,日积月累,厚积薄发。4.【答案】C【解析】【分析】①从“巴掌大”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②从“像”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③从“难道.…….吗”可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

④从“瑟瑟发抖”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5.【答案】(1)桂花花开,香飘十里。(2)蔺相如对秦王说,那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他指给秦王看。(3)一只青蛙每天大约可以吃八十只害虫。【解析】【分析】(1)考查改写夸张句。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本题将“很远的地方”夸大成“十里之外”即可。

(2)考查转述句的改写,先改标点改冒号为逗号,删掉前后引号。然后改人称,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应把“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检查改标点、人称之后的句子表述是否合理,这一步必不可少。

(3)考查了说明方法。按照题目要求写一个含有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即可。

故答案为:(1)桂花花开,香飘十里。(2)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他指给秦王看。(3)一只青蛙每天大约可以吃八十只害虫。

【点评】考查了语句改写。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进行改写。改写句子要看清题干要求,一般情况下只改变句式而不改变句意,需要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6.【答案】(1)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解析】【分析】(1)《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讲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故事。完璧归赵的主要内容是蔺相如从秦王手中守护赵国国宝“和氏璧”;渑池之会的主要内容是蔺相如在渑池酒宴上不畏强权,拼死捍卫赵国尊严;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是廉颇得知自己错怪蔺相如,负荆前去蔺相如门前请罪,两人冰释前嫌。

(2)分析题干可知,借“蝉”说明高洁的人凭借的是自身德行,而不是借助其他事物的诗句是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蝉》中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分析题干可知,写出了陆游至死都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的诗句是出自他的《示儿》中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表达林升对当朝统治者不思进取、寻欢作乐的愤怒的诗句是出自他的《题临安邸》中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故答案为:(1)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本中古诗、名言、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答案】7.历史;由来;庆祝活动8.中秋节,这一天是团圆的日子,人们一般要在这一天吃月饼、赏月。【解析】【点评】本题考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字叙述的信息,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抓住文中负载信息关键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词句,从文本中筛选提取关键信息、核心信息。7.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概括填空。通过阅读可知,材料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历史和别称,第二自然段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第三自然段介绍了人们怎么过端午节的。

故答案为:端午节的历史和别称端午节的由来过端午的风俗;8.考查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实践完成即可,如:中秋节,这一天是团圆的日子,人们一般要在这一天吃月饼、赏月。

故答案为:中秋节,这一天是团圆的日子,人们一般要在这一天吃月饼、赏月。【答案】9.侵略;毁灭;笼盖10.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11.侵略者野蛮、残暴、无耻的强盗行为。12.对侵略者野蛮、残暴、强盗行为的无比痛恨;愤怒、痛恨等13.不要重建圆明园;保持被入侵者毁灭的原貌,警示国人不忘国耻,激励国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9.考查了对近义词的理解。“侵略”:侵犯掠夺。故近义词“侵犯”。“销毁”:熔化毁掉;烧掉。故近义词“毁灭”。“笼罩”:广泛覆盖的样子。故近义词“笼盖”。

故答案为:侵犯;毁掉;弥漫10.考查了短文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可知,作者用“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高度评价圆明园。

故答案为: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11.考查了词语的作用。结合内容理解,从“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可知,“凡是”意思是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统统”表示事物的所有部分。“任意”指任随其意,不受约束;没有任何条件的。这三个词语揭露了侵略者贪婪、野蛮、残暴的罪恶行径。

故答案为:侵略者野蛮、残暴、无耻的强盗行为。12.考查了对作者感情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这段文字主要揭露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残暴的罪恶行径,所以作者的感情是痛惜和愤慨,朗读时要读出愤慨、痛惜的语气。

故答案为:对侵略者野蛮、残暴、强盗行为的无比痛恨;愤怒、痛恨等。13.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内容联系实际即可,例:不要重建圆明园。保持被入侵者毁灭的原貌,警示国人不忘国耻,激励国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故答案为:不要重建圆明园;保持被入侵者毁灭的原貌,警示国人不忘国耻,激励国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答案】14.不住地称赞;文中指大家不停地称赞玫瑰花。;直接(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文中指直接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15.一个小女孩摘下校园花房里一朵最大的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得知孩子想把花送给病重的奶奶,又摘下梁朵花,一朵奖给女孩,一朵送给小女孩她奶奶。16.花又大又美;小女孩摘下了这朵最大的花;苏霍姆林斯基;摘花送给小女孩;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17.①文中永不凋谢的玫瑰指的是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②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有爱心、有同情心、有很好的教育观,懂得孩子的心的人。【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14.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联系上文“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一-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可知“赞不绝口”的意思是:不住口地称赞。文中指大家不停地称赞玫瑰花。在“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这个句子中“径直”的意思是:直接,一直朝向。文中指直接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

故答案为:①不住地称赞;文中指大家不停地称赞玫瑰花。②直接(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文中指直接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用心读①-⑥自然段,用一两句话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为:一个小女孩摘下校园花房里一朵最大的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得知孩子想把花送给病重的奶奶,又摘下两朵花,一朵奖给女孩,另一朵送给她妈妈。

故答案为:一个小女孩摘下校园花房里一朵最大的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得知孩子想把花送给病重的奶奶,又摘下两朵花,一朵奖给女孩,另一朵送给她妈妈。16.①考查了筛选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词理解苏霍林斯基对小女孩的关爱。同学们第一次“惊讶”是因为学校花房里开了一朵从没见过的最大的玫瑰;第二次“惊讶”是因为小女孩竟然在大家的注视下摘下那朵最大的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是“我”“惊讶”的原因。②认真品读五、六自然段,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要把玫瑰花送给小女孩的妈妈,是想感谢小女孩的妈妈,因为她教育出这样好的孩子。所以补充的话可以是: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故答案为:①花又大又美;小女孩摘下了这朵最大的花;苏霍姆林斯基;摘花送给小女孩;②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17.①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文章的题目是“永不凋谢的玫瑰”,文中讲述了学校美丽的像婴儿笑脸一样的玫瑰花,更是指小女孩美好的心灵,她对妈妈的关心爱护。②考查了对文中人物的评价。从关键词句“亲切地问”“这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可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善于教育他人,有同情心、有爱心的人。

故答案为:①文中永不凋谢的玫瑰指的是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②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有爱心、有同情心、有很好的教育观,懂得孩子的心的人。18.【答案】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