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课时1课件_第1页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课时1课件_第2页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课时1课件_第3页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课时1课件_第4页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课时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课记念刘和珍君(课时1)历史不会忘记把握文意,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脉络1、以鲁迅先生MV导入2、介绍作家作品与写作背景3、明确作者写作缘由4、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通过寻找关键句来理清思路。5、课堂探究与板书设计以鲁迅先生MV导入,感受鲁迅先生精神,单击播放一个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道尊敬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役之邦——郁达夫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1881-193)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事件背景

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示威大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这时数百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奉段祺瑞之命,突然向群众队伍开枪射击。随后,士兵们又手持马刀、刺刀追杀群众。群众死47人,伤200多人,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三一八”惨案视频

女,1904年生于江西南昌。1923年秋,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入女师大英语系。由于她思想进步,成绩优异,善于团结同学,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和信赖,被大家推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牺牲于1926年3月18日.年仅22岁。烈士刘和珍“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魏士毅“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杨德群《记念刘和珍君》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什么性质的什么体裁的文章?纪念性的回忆文章,属散文体裁中的记叙文立仆

寥落长歌当哭菲薄踌躇

桀骜租赁

黯然噩耗不惮

喋血尸骸干练攒射浸渍

殒身不恤

pūliáodàng

fēichóuchújiéàolìnànèhàodàndiéháigàncuánzìyǔnxù字词:理清思路:记念的缘由:一、二章记念的内容:惨案的意义:六、七章叙述遇害经过(详写)(五)回忆刘和珍其人(三)叙述得到噩耗时的惊愕(四)记念的缘由:阅读课文第一、二节,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纪念文章?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2.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3.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纪念死者;揭露罪行警醒庸人,勿忘血债激励人们,学习猛士斗争精神温和善良有责任感“欣然”爱国热忱,并非受人利用“毅然”追求进步思想“反抗”

“微笑”“温和”“黯然”、“泣下”⑷前往执政府请愿并被戕害★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温和善良而又有思想、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作者记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⑴生前爱看鲁迅文章;⑵生活艰难,毅然预定《莽原》全年⑶参加师大学潮斗争思考:作者为什么没有详细介绍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呢?

作者“记念刘和珍”不单是对一个人的纪念,而是通过对一个人的纪念,对“三一八”惨案这一历史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作者把笔触集中在惨案上面,不从刘和珍生平写起,而从追悼会引出写作缘起,实质上是展现“三一八”惨案之后方方面面的动态,表达自己对各种社会势力的评论。中间的记述,实质上正是申述段政府所杀害的是什么样的青年,他们又怎样为杀戮寻找无耻的理由,甚至进行大肆诬蔑。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在冷静的否定中总结教训,指出正确的斗争方向,在热烈的褒扬中给人们以激励、鼓舞。思考: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线索:作者情感纪念——赞颂揭露——抨击唤醒——激励“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鲁迅《无花的蔷薇之二》)“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乱如麻!”(刘半农)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文章的第一句为什么不写成“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五日”?在“那一天”前长长的定语又起什么作用呢?

“中华民国”应是人民民主的国家,而国民却被血腥地屠杀了。表明作者对执政当局的无比愤慨和讽刺。交代事情的起因,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个令人悲愤的日子,也让人们记住三月十八日这个黑暗的日子。也是哀怨长叹的表现。既然作者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为什么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

明确:①青年的血:艰于呼吸视听;②文人学者:悲哀出离愤怒。这样写既揭露了的敌人及其走狗的罪行,又表现了作家的愤怒和悲痛。

悲愤已极不欲敌人快意痛惜赞颂爱国青年愤慨抨击反动政府及文人唤起民众,激励革命者小结“不说”“说”(写作缘由)“常常微笑着,态度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