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战略信息管理框架课件_第1页
1企业战略信息管理框架课件_第2页
1企业战略信息管理框架课件_第3页
1企业战略信息管理框架课件_第4页
1企业战略信息管理框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战略信息

管理框架1一二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整体概述三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2企业信息战略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信息技术在发达国家的部分企业中逐渐成为核心技术,信息资源管理更多地介入企业战略管理层面,信息战略开始成为一些学者的研究对象美国信息管理学者WilliamR.Synnott和WilliamH.Gruber早在1981年出版的《信息资源管理:80年代的机会与战略》一书中就探讨了信息战略问题,他们甚至罗列了多达68条信息战略(SynnottandGruber,1981)。3企业信息战略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信息战略进入企业实践领域,成为与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组织战略、研究与开发战略、生产战略和信息战略等同等重要的只能战略。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著名大学商学院出版的《企业战略管理》教材中普遍增加了“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信息系统(InformationSystem,IS)”的章节,这标志着信息战略正式成为企业战略家族的一员。

4企业信息战略的概念Aninformationstrategyisacomplexofimplicitorexplicitgoals,vision,guideline,andplanswithrespecttothesupplyanddemandofformalinformationinanorganization,sanctionedbymanagement,intendedinthelongruntosupporttheobjectivesoftheorganizationandadjustittotheenvironment.”(Poel,1995)5企业信息战略的概念

“信息战略是一组模糊的或清晰的目的、远见、方针和计划的复合体,该复合体与一个组织的正式信息的需求与供应相关,被组织高层管理者认可,目的是支持组织的长远目标并使之适应环境的变化。”6企业信息战略的概念Poel的定义包含以下要素:目的、远见、方针、计划是信息战略最重要的实质内容;识别信息供应和需求表明对信息需求(信息系统)和各种资源(信息技术)的关注;注重作为信息战略的支持和激励者的管理角色;信息战略被认为是清晰的和含蓄的目标的复合体;

信息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密切相关,或者充当引导作用或者扮演推进角色。

7企业信息战略的概念

信息战略是企业的职能管理战略之一,是企业信息功能要实现的任务、目标及实现这些任务和目标的方法、策略、措施的总称。信息战略本身还可以划分为信息技术战略、信息资源战略、电子商务战略、信息组织战略等功能或管理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战略的展开就是战略信息管理过程。

8信息与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开发和组织的信息的集合。信息资源的3层含义:(1)信息资源是信息的一部分,是信息世界中与人类需求相关的信息;(2)信息资源是可利用的信息,是当前生产力水平和研究水平下人类所开发和组织的信息;(3)信息资源是通过人类的参与而获取的信息,人类的参与在信息资源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9信息与信息资源狭义的信息资源主要是指信息内容,广义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内容以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信息技术、信息设施、信息人员等。10战略信息资源战略信息资源的界定是战略信息资源管理的逻辑起点,依据企业战略及其管理过程。战略信息资源可以认为是与企业战略相关或是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所需要及所产生的信息资源的总和,是那些决定企业命运的、为企业决策所必需的、关系到企业发展全局和远期规划的信息资源。

11战略信息资源企业战略信息资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与企业使命陈述和目标相关的信息资源。与企业战略及其管理过程相关的信息资源。与企业战略决策相关的信息资源。与企业战略部门和战略人员相关的或者说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与企业竞争优势相关的信息资源。12战略信息系统战略信息系统研究的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与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出现的时间前后相差无多。

Wiseman的SIS定义:战略信息系统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或体现企业竞争战略和企业计划,使企业获得或维持竞争优势,或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这种进攻—反攻形式表现在各种竞争力量的较量之中(如企业与供应方、配销渠道、顾客或直接对手之间为不同目的而展开的竞争),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影响平衡。13信息生命周期

本提取再生认体识论论信信息产生利用息图1-1信息生命周期认识主体认识对象14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首先发展起来然后渐次在全球传播开来的一种应用理论,是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所催生的一种新型信息管理理论。

15信息资源管理过程外信息资源管理人员部环境

信息技术基础结构信息采集信息分析需求分析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信息检索信息开发信息传递信息用户信源/信宿16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过程文本管理——信息的物理控制阶段(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50年代)公司自动化技术管理阶段(20世纪60至70年代)信息资源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

战略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7战略信息管理

美国Ernst&Young公司信息技术和战略中心的研究员JamesV.McGee和LaurencePrusak在《ManagingInformationStrategically》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战略信息管理理论。McGee和Prusak的战略信息管理理论侧重探讨了以下问题:(1)信息与战略设计。(2)战略实施:信息过程、基础结构和政治学。(3)联接设计与实施:测量、反馈和学习。18战略信息管理

信息与战略设计该部分首先从信息的角度分析了作为整体的公司战略,指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易于模仿所以不能持久,只有持续地改进信息管理才能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其次,论述了信息怎样促进传统战略的设计以及怎样为新的战略创造机会;再次,探索了电子商务领域中的竞争与合作问题。19战略信息管理

信息过程、基础结构和政治学该部分着重探讨了组织内部的信息管理怎样影响战略实施的问题,内容包括信息管理的过程、信息基础结构以及信息政治学模型。

测量、反馈和学习该部分着重论述了信息在连接设计与实施方面的中心作用,内容包括信息与管理过程、信息与组织学习等。

20战略信息管理荷兰信息管理学家Poel在《TheoryandPracticeofInformationStrategies》一书中提出了另一种战略信息管理理论。

Poel认为,信息战略从属于企业战略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两个领域,并且是连结这两个领域的纽带

21战略信息管理图1-3信息与战略管理

信息管理信息处理信息

战略业务战略信息战略22战略信息管理战略信息管理本身是一个时空统一的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是由相互关联的信息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电子商务管理三部分组成的。从历时的角度来看,这三部分是依次发展起来的,一般是先引进和发展信息技术,然后将重点转向信息资源建设,最后自然而然形成电子商务功能,这个过程也就是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从共时的角度来看,这三部分自下而上构成了一个公司的信息结构(图1-5),表征着企业的信息管理理念并体现企业在信息管理方面投入的积淀。

23CIO职责

业务流程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经济供客应SCMERPCRM商户电子商务商业智能信息技术平台

24战略信息管理

信息技术管理是战略信息管理的基础,其核心任务是设计和建立与一个公司的业务相调配的体系结构,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企业运行和管理方面的作用,重塑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25战略信息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是战略信息管理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挖掘、收集、组织、分析、传播支持企业决策的信息资源,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成功率,增加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含量,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加速企业的变革和转型;26战略信息管理

网络商务管理是战略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企业传统业务的信息化,其主要任务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能力,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或服务,创造企业在网络时代的竞争优势。

27国家信息化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过程。这个定义包括四层含义:一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四个现代化;二是国家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信息化建设;三是各个领域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四是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28国家信息化六要素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个要素: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29国家信息化六要素信息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信息化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是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国家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只有建设先进的国家信息资源,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应。信息技术应用,是指要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效益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指要发展自己的信息技术和产业,这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化建设要立足于自主技术和国产装备,这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安全的需要。信息化人才,是指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队伍,以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人才队伍对其它各个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指建立一个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环境和标准体系,规范和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保障国家信息化的快速、有序、健康发展。30信息化的作用信息化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1)促进了信息的生产、流通和消费(2)扩大了市场规模和经济总量(3)改造着经济与社会的技术基础(4)引导产业结构优化(5)引起劳动就业变化(6)影响企业的组织变革与竞争力(7)带来生活方式的一系列变化(8)塑造新的国际关系格局31企业信息化概念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的企业信息化定义:是企业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提高效益和发展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再造企业的变革过程;是信息技术从一般业务应用向业务核心渗透的过程,是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过程;是企业在基础设施、技术应用、结构调整、资源拓展、管理制度等方面向信息化转变的过程;是提高经济主体活力,提高企业效益和能力,最终在国民经济中实现人的现代化的过程。

32企业信息化的核心问题企业信息化的核心问题信息化的内容信息化的走向信息化的途径信息化的策略33企业信息化的核心问题信息化内容信息化走向信息化途径信息化策略业务信息化作业自动化与网络化信息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战略规划管理信息化管理虚拟化商业智能管理创新人的信息化学习型组织组织智能组织变革与转型34企业信息化模型

业务流程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供客应SCMERPCRM商户组织智能商业智能信息技术平台

35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2002年4月,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委托计世资讯(CCWResearch)进行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研究,开展企业信息化深层次的研究工作。

通过研究和分析,课题组搭建起包含了三级130余个要素的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体系。

36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

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解释指标数据构成1战略地位信息化重视度(分)反映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和信息化战略落实情况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的地位;首席信息官(CIO)职位的级别设置;信息化规划和预算的制定情况2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反映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力度软件、硬件、网络、信息化人力资源、通讯设备等投入3基础建设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台)反映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大、中、小型机;服务器;工作站;PC机4网络性能水平(分)反映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企业网络的出口带宽5计算机联网率(%)反映信息化协同应用的条件接入企业内部网的计算机的比例37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

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解释指标数据构成6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覆盖率(%)反映企业有效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采集政策法规、市场、销售、技术、管理、人力资源信息时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状况7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分)反映企业在网络应用基础上办公自动化状况是否实现了日程安排、发文管理、会议管理、信息发布、业务讨论、电子邮件、信息流程跟踪与监控等8应用状况决策信息化水平(分)信息技术对重大决策的支持水平是否有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方案优选系统、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9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的深广度主要业务流程的覆盖面及质量水平10企业门户网站建设水平(分)反映企业资源整合状况服务对象覆盖的范围;可提供的服务内容11网络营销应用率(%)反映企业经营信息化水平网上采购率;网上销售率12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分)反映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状况管理信息化应用覆盖率及数据整合水平38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

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解释指标数据构成13人力资源指数(分)反映企业实现信息化的总体人力资源条件大专学历以上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14人力资源信息化技能普及率(分)反映人力资源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掌握专业IT应用技术的员工的比例;非专业IT人员的信息化培训覆盖率15学习的电子化水平(分)反映企业的学习能力和文化的转变电子化学习的员工覆盖率;电子化学习中可供选择的学习领域16安全信息安全费用占全部信息化投入的比例(%)反映企业信息化安全水平用于信息安全的费用包含软件、硬件、培训、人力资源支出17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率(%)反映企业信息化安全水平信息备份、防非法侵入、防病毒、信息安全制度与安全意识培养等措施的应用状况39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

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解释指标数据构成18库存资金占用率(%)反映企业信息化效益状况库存平均占用的资金与全部流动资金的比例19效益指数资金运转效率(次/年)反映企业信息化效益状况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20企业财务决算速度(日)反映企业信息化响应水平从决算指令的发出到完成一次完整的虚拟企业决算所需的最短时间21增长指数反映企业绩效销售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40宝钢信息化案例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股份”)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世界钢铁业指南》评定宝钢股份在世界钢铁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前三名,认为也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钢铁企业。宝钢专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宝钢在国内汽车制造、家电生产、石油开采、油气输送、压力容器、集装箱用材等领域是主要钢材供应商,同时其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欧美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宝钢全部装备技术建立在当代钢铁冶炼、冷热加工、液压传感、电子控制、计算机和信息通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具有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的特点。通过引进并对其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保持着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平。41宝钢信息化案例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主要产品均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通过BSI英国标准协会ISO9001认证和复审,获美国API会标、日本JIS认可证书,通过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世界三大著名汽车厂的QS9000贯标认证,在中国冶金行业第一家通过ISO14001环境贯标认证。公司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从事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研制,为公司积聚了不竭的发展动力。比照世界最先进的钢铁企业经营业绩,公司力争至2006年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宝钢的战略目标是:至2010年,努力把宝钢建成一个跨国家、跨行业的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集产业、金融、贸易于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力争进入世界500强大型企业行列。42宝钢信息化案例公司座落于中国上海。一期工程始建于1978年12月23日,1985年9月15日建成投产;二期工程1991年6月投入正式生产;三期工程2000年底全部建成。2000年2月3日,公司创立成为股份公司,同年12月12日在中国成功上市。

43宝钢信息化案例宝钢信息化过程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在宝钢股份公司范围内初步建成四层结构的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架构和个性化的大型钢铁企业信息系统。与钢铁主业工程建设同步,宝钢的信息化建设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始建于1978年12月23日,1985年9月15日建成投产;二期工程于1988年~1989年先后投入正式生产;三期工程于1998年3月投入运行,于2000年底全部建成。

44宝钢信息化案例一期工程阶段:人工与微机加炼钢实绩收集宝钢一期的产品以钢坯为主,从日本新日铁成套引进了生产设备及其信息化设备,包括生产管理模式和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技术(炼钢、初轧的过程机系统)。85.9(1985年9月)投产前后,就把手工处理模式逐步转移到微机上去。当时宝钢引进了IBM4341软硬件平台作为数据处理机,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发了炼钢实绩收集系统,将炼钢、初轧的生产实绩批量收集,并可在微机上通过远程终端访问,实现生产调度日报的远程接收,把从85.9开始的第一炉钢的信息都收集进计算机。宝钢一期企业运作仍是手工加微机的模式,由于手工的企业运作管理和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并举,二者极不匹配,造成企业管理效率较低。45宝钢信息化案例二期工程阶段:热、冷轧区域机加人工与微机宝钢二期主导产品为冷、热轧产品,宝钢从德国蒂森钢铁公司引进了2030冷轧生产控制计算机系统L3和IBM4381作为2050热轧区域管理系统。实现了在区域管理机支持下的以钢材产品为主从连铸到热轧的一体化生产管理,由此形成了由人工、微机及局部区域管理机综合在一起的生产、质量管理模式。但由于钢铁生产的连续性,一期的孤岛式微机手工的生产管理模式与二期的区域性生产管理模式并存,大量数据不能实时共享,限制了信息集成管理的效率。在二期工程阶段,宝钢开始建设自己的主干网系统,建成了100M带宽的FDDI光纤主干网,该网络环境成为宝钢信息高速公路的“第一环”。46宝钢信息化案例三期工程阶段:整体产销系统宝钢股份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的三期工程——整体产销系统的建设是一次质的飞跃。在此期间新建的1580热轧、1420冷轧、二炼钢及电炉管坯连铸4条生产线需建立4个信息管理系统,宝钢以此为契机,将这4个单元信息系统合并在一起进行开发,为建设宝钢整体产销系统打下基础。企业决定把原来作为三期工程的二台区域机合并提升为公司级的管理机,并确定整个公司为四层计算机架构,在此环境下开发面向企业级的整体产销管理系统。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中型计算机IBM9672系统,把它作为产销系统的平台,产销系统的主体应用功能在1998年3月如期投入运行,实现了从合同签订到产品出厂的计算机全过程跟踪管理,并进而实现了产销管理与财务管理无缝连接的内部资源整合的运作模式。依靠三期整体产销系统,宝钢实现了从“以生产制造为中心”向“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的转变。为了实现从“以财务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宝钢又启动了ESI工程。47宝钢信息化案例宝钢ESI工程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按照“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战略目标,对宝钢现有业务流程实施彻底的重组、再造,提出全新的、有效的业务流程解决方案;第二层含义是依据重组后的业务流程,重建企业组织;第三层含义是为使重组再造后的新业务流程得以实现,建立相应的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必要的支持手段(见ESI模型图)。48宝钢信息化案例49宝钢信息化案例宝钢领导层的信息化认识水平宝钢企业信息化之所以成功源于企业高层领导的充分重视和积极参与。早在工程建设初期,企业高层领导就已意识到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派出以总指挥亲自带队的考察团访问新日铁。宝钢高层领导自始至终都十分关心信息化建设,在每一次重大管理改革的决策会上,总是指令IT负责人到会,一起研究管理改革中相应的信息化系统如何建设,他们明确指出没有信息化系统的支持,管理改革就无法坚持,就会走回头路。公司成立由总经理亲自挂帅的开发委员会,具体由主管生产、技术、设备的副总经理亲自抓,在开发历程中每一个重大决策都由总经理拍板。高层领导在信息化建设中还非常关心企业IT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结合,强调系统应该是业务人员的系统,而不应该是计算机人员的系统,系统应该完完全全为业务人员服务。1998年在对各个部门的系统进行集成时,企业组成了由主管生产和技术的副总经理亲自主抓的、由各生产部长牵头的团队,企业IT人员作为副组长配合工。这样的组织保障使得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理顺了头绪,充分证明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无论在资金还是其他方面没有高层领导的协调是不可能做好的。50宝钢信息化案例企业中层领导对于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也比较到位。在宝钢,项目立项、到提出需求、到最后调试这一系列过程中都由中层领导指挥业务部门自己干,IT人员只负责把生产需求变成程序、变成系统,变成良好的工具来帮助业务部门达成需求。宝钢的IT部门已充分地认识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自身的配角作用。IT部门不但要懂计算机知识,并且要精通业务部门的工作,将业务部门的需求了解清楚,并在编写程序时将其条理化和系统化。51宝钢信息化案例企业信息化机构设置宝钢的企业信息化决策机构名为开发委员会,由集团公司总经理牵头,由下属各部门的正职或主管生产管技术的副职组成。由于开发委员会汇集了集团和各部门的高层领导,因此在合理调配企业资源方面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协调能力。宝钢集团在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由规划发展部牵头,根据系统所涉及的部门和宝信公司共同组成信息化建设规划小组。规划发展部在企业信息化整个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协调作用。在宝钢经历的三期建设的庞大项目中,企业组成了一支良好的团队,团队中既有业务管理的领导和专家,又有IT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团队中由业务领导牵头,两方面相互融合、相互学习,业务人员要学会IT管理方面的知识,这样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宝钢三期建设的整体产销系统就采用了计算机技术人员与业务管理人员紧密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发,投入专职开发人员200人(包括业务管理人员),企业主管领导为项目负责人,生产部门领导与计算机部门领导共同负责具体工作。52宝钢信息化案例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基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程度宝钢早在一期工程建设时就将当时国际钢铁行业发展较好的新日铁管理体系全部搬来,结合中国国情稍作修改,但大致框架没有改变。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和机构改革程度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ERP和BPR同时进行,BPR和ERP相互促进。在实施ERP之前,客户的需求由生产部下达到一个个分厂,由于生产部不了解线下的生产,只好派出一个个小组驻扎在冷轧厂、热轧厂和炼钢厂了解情况。当产销系统建设完成后,在企业生产部的机房中就可以了解所有分厂的信息,原先派驻各厂的小组可以全部抽调回来,为此,企业将生产部与技术部合并为制造部,这样不仅减少了人员,还提高了效率,实现了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53宝钢信息化案例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基础企业信息化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程度信息化方面的规章制度也融入了企业整体管理制度之中。在企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中已规定了IT人员的正确操作、生产部门人员的正确操作、业务人员的正确操作、数据恢复方面的正确操作、系统退避的正确操作等一系列的相关制度。企业员工信息知识和技能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程度宝钢股份公司员工培训主要由宝钢教培中心实施,具体根据每年股份公司的主要项目制订培训计划,再确定员工培训的要求,分别对经营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操作维护人员实施培训工作。这一培训制度早在一期系统建成后就已开始,把所有的总经理和部门经理集中培训,在真实的系统环境中讲解系统工作原理及工作中的各种状况和问题,针对管理层员工讲解系统知识,针对生产线员工具体讲解操作过程和方法。股份公司每年还选送一批优秀员工到国内外高等院校进行短期进修、学位培养,以培养公司高层次人才。54宝钢信息化案例宝钢信息系统的构架与特点

宝钢集团企业信息系统的架构:整个网络系统分成三层网络平台:①子公司内部的主干网;②与各子公司相连通的集团网;③前端系统所依托的互联网:基于互联网上的面向客户的前端系统由信息门户系统(集团公司网站)、电子交易平台、货运与配送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等组成;基于集团网上的后端系统的核心即集团公司的数据中心;基于各子公司主干网上的以股份公司的整体产销系统为先驱的各子公司的ERP系统。55宝钢信息化案例宝钢信息系统的构架与特点宝钢集团企业信息系统的特点为:规划中各个项目的实现将融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子公司的ERP系统虽都是一个一个完整的系统,但又都是集团公司基础层的重要子系统。建筑在互联网平台上的集团信息门户、电子交易、货运与配送系统、客户服务中心等都是集团公司面向客户的前端系统;它们的后端系统,就是宝钢集团内部由数据中心与各个ERP组成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它是以集团公司的数据中心为核心,以各子公司ERP系统为主要基础,以信息门户、电子交易、货运与配送,客户服务中心等为前端平台的综合信息管理的系统群体。56宝钢信息化案例企业信息化实施方案

在集团公司本部:①为适应集团公司管理模式的要求,将尽快建立集团公司的综合管理系统(数据中心),从而整合集团公司各项业务的信息与工作流,为查询、统计、分析直至经营决策等提供有效支撑。②集团公司数据中心的主要目标是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强化统一资金管理、实施公司战略管理和提升企业的分析、统计、决策能力,重在战略、规划、计划、人力、财务、法务、安全、办公等诸业务工作流的信息化,突出整个集团的以投资、资金运作为中心的数据仓库的建设。③数据中心以全面整合下属各子公司的ERP信息与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流信息为目标,是整个公司信息系统的核心与灵魂,要逐步发展成为全面支撑公司经营决策的,提供大量数据、信息、知识的大型数据处理中心。④在企业大规模数据集成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信息化,把融于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层面中的数据,通过分类、归纳、统计、分析等有效的信息处理,提炼成便于查询的画面,各种较直观、形象化的图表及适于各方面汇总需要的各类统计报表,从而可供各个层面的管理者、经营者、决策者选择使用。与此同时,开展专题研究,进行数据仓库的挖掘,摸索技术、管理方面的内在规律,为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开拓提供信息、知识方面的有力支持,建设由大量数据、信息作为坚实基础的决策支持系统。

57宝钢信息化案例实施ERP推进计划,在业务流程重组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体产销系统,把钢管、铁区、能源、电厂、化工及所有列入计划要改造的生产线或要新建的生产线都整合进去,从而建成一个流程优化、功能完整的OLTP系统,以适应外部市场变化,提升对外响应速度,提高为客户服务的技术含量,优化管理流程,力争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按照ERP的理念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创新和再造,完善相应的系统功能,不断地由科学化、合理化向知识化和决策层发展。ESI工程的总体框架为如下六大业务流程:①以产销为主线、物流管理为特征的核心业务流程;②以大科技管理体系为特征的技术支撑业务流程;③以财务资金管理为特征的综合评价及经营决策支持业务流程;④以保全管理及低成本为特征的采购管理业务流程;⑤以设备、能源及环保管理为特征的基础保障业务流程;⑥以人力资源管理为特征的员工激励业务流程。

58宝钢信息化案例在其它钢铁子公司:①集中力量建设基于核心作业流程(销售、生产、技术、厍存、发货、财务、物资、备件等)的ERP系统,从而快速缩小与股份公司的信息化差距。②建设各子公司的主干网络,强化信息与系统功能集成,从根本上杜绝过去的“信息孤岛”,形成各子公司自己整体的信息管理系统。③借鉴股份公司建设整体产销系统的经验,结合各子公司的具体实际情况,在建设ERP的同时,对组织与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与优化,从全局出发,合理配置资源。59宝钢信息化案例构建宝钢集团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因此按供应链管理理论,运用现代化的电子商务平台,把企业内、外资源有效、合理地集成、整合,从而使供应商、生产商、客户之间快速有效运作,这将是宝钢集团实现信息化非跨不可又十分艰难的一个巨大的台阶。供应链中的电子商务、货运系统、配货中心、客户服务中心——重在整合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源以提升企业在市场运作中的综合竞争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从各相关信息系统中抽取客户个性需要的信息,体现信息服务的个性化,较大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吸引新的客户群。同时也把客户的各种需求、疑问展示给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并及时开展信息的交流与互动,促进企业全面提升为客户服务的水准。

60宝钢信息化案例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实施一期工程宝钢一期工程建设只能生产半成品,并没有产出最终的产品。一期工程设备(含信息化设备)绝大部分由日本新日铁引进,自动化系统由基础自动化和过程控制机组成,系统直接对生产线上的每个设备进行控制,采用计算机直接控制设备,即直接炼钢,直接轧钢。当时引进的设备只包含目前宝钢信息化系统的最底层的两个层次(L1和L2是同步引进的),当时并未引进管理系统。一期投产前,在没有计算机管理的情况下,日本新日铁派来了专家指导宝钢如何实现现代化管理。而指导的方式是通过在日本打印出计算机报表,然后把报表搬到中国来,指导宝钢的技术人员如何用人工方法来进行计算与制定。宝钢自行开发出数据处理机,以积累存储每天的生产数据,而这些生产数据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宝钢在1983年购买了IBM4341计算机,并自行开发软件系统。经历了近两年的开发,该系统于1985年与一期工程同步投产,它把炼钢、轧钢每天的生产数据倒入系统中进行数据处理。61宝钢信息化案例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实施宝钢一期工程取得了三大成果:①在中国首次实现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炼钢轧钢,实现了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的目标;②首次确定了集中管理的思路,与同时代其他的钢铁企业在管理理念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宝钢的管理理念是按照当时国际化标准确立的,也就是说,管理思路,管理方式,管理要求等都是按照现代化企业的标准进行的;③宝钢自行开发出以数据处理系统为代表的一些软件系统。62宝钢信息化案例二期工程宝钢信息化建设的第二个阶段开始于1985年,配合宝钢二期工程同步进行。鉴于生产需求的变化,宝钢在热轧厂和冷轧厂建设了区域管理机和生产控制计算机系统。1988年,宝钢在热轧厂引进了区域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以下三大功能:保证热轧厂的生产计划全部达到自动化、拥有质量控制系统、拥有设备维护系统。热轧厂真正开始由计算机系统来进行生产计划管理与技术质量管理。宝钢在信息化建设第二阶段遇到的最大问题在于编码的不统一。一期设备是从日本新日铁引进的,而二期工程从热轧到冷轧的设备系统是从德国蒂森钢铁公司引进的。宝钢将这一问题作为一个难点攻关,为使一期代码体系和二期代码体系接口,整整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同时完成了计算机与计算机的数据链衔接问题,这样就能更好地服务于自动化生产。63宝钢信息化案例三期工程宝钢信息化建设的第三个阶段是宝钢信息化发展史上最关键的一步,为配合宝钢三期工程建设,企业计划建设总体的产销系统,主要包括五大功能——生产计划、质量、销售、发货和财务管理,五大系统的数据相互管理集成,最后以财务系统为中心进行管理。五大功能的计算机管理全部由宝钢自行开发完成。宝钢整体产销系统的开发分两步实施,1998年3月前建立系统初步架构,同时支持宝钢三期工程生产单元投产。以后随一、二期主产单元设备及单元监控系统的改造逐步整合产销系统,同时支持宝钢其他新生产单元(高速线材厂和1550冷轧厂)投产。最终在1999年12月前完成宝钢整体产销系统的全部开发工作。

64宝钢信息化案例宝钢三期工程项目主要工作进度时间表:1996年6月~12月完成系统规划,用户需求分析;1997年1月~5月完成系统分析及设计,管理机机房竣工,整套主机安装就位;1997年6月~10月完成系统编程,三期工程光纤主干网建成;1997年10月~11月完成单体功能调试;1997年11月~1998年1月完成系统综合测试及联动测试,用户终端局域网施工完成,系统用户终端开通;1998年1月~3月完成系统投运,支持1420冷轧,250吨转炉/1450连铸等主产单元的投产。对1580热轧,电炉管坯连铸等生产单元实施新老系统切换;1998年1月~10月完成高速线材厂管理功能开发,支持高速线材厂主产单元的投产;1998年7月~1999年3月完成宝钢技术中心计算机系统建设;1998年5月~1999年10月完成2050热轧区域监控系统改造,整合2050热轧生产单元管理功能,对2050热轧生产单元实施新老系统切换;1998年5月~1999年10月完成2030冷轧区域监控系统改造,整合2030冷轧生产单元管理功能,对2030冷轧主产单元实施新老系统切换;1998年5月~1999年1月完成300吨转炉/1900连铸生产单元管理功能开发,配合300吨车炉/1900连铸生产单元的设备改造工程投入系统功能;1998年5月~1999年11月完成1550冷轧生产单元管理功能开发,支持1550冷轧生产单元的投产。65宝钢信息化案例宝钢整体产销系统的功能范围包括产品开发、接收用户订单、合同处理、计划编制、生产指令下达、主产实绩收集、质量控制、发货管理与合同结算等环节,构成了宝钢产、销、研等企业活动的计算机管理闭环。其每一环节均可做到随时跟踪,对各生产单元(包括炼钢、初轧、热轧、冷轧、高速线材等生产厂的10个生产单元)可以达到实时跟踪的程度。设计上考虑以存货系统支撑主产现场事件跟踪,其跟踪信息可细化到每一物料,并可动态反映每一用户合同的执行情况。可随时打印最新的生产报表、财务报表、质量分析统计报表,为宝钢领导层提供决策的依据。另外,可为各专业职能部门提供业务处理自动化手段,科研人员可在线利用计算机终端进行质量跟踪,新产品设计,生产设计;生产管理人员根据生产能力自动将合同分配到生产线,并编制生产效益较优的合同执行计划。可在线实时查询所需业务信息;可实时跟踪实际生产情况和用户合同执行程度,编制、下达多个作业计划;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及时调整作业计划。66宝钢信息化案例宝钢产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由7大子系统52个功能模块组成:销售管理子系统,包括5个功能模块——销售资源管理、用户合同管理、用户管理、货款管理、销售帐务管理;质量管理子系统,包括6个功能模块——产品规范管理、冶金规范管理、检化验记录管理、质量判定、质保书制作、质量统计分析;生产管理子系统,包括15个功能模块——合同处理、合同归井、合同计划、材料转用充当、材料申请、合同跟踪、准发计划、钢区作业计划、热区作业计划、冷区作业计划、产能计划、方管坯存货管理、板坯存货管理、热轧存货管理、冷轧存货管理;出厂发货管理子系统,包括10个功能模块——产成品存货管理、成品仓库发货管理、月(旬)出厂计划管理、转库计划管理、出厂环境管理、出厂资源平衡管理、洽运计划管理、发货调度管理、结算凭证管理、车船籍及费率管理;财务管理子系统,包括6个功能模块——产副品帐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厂务会计管理、普通会计管理、报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Internet子系统,包括3个模块——防火墙系统、用户管理、信息自动搜索分类下载系统;资讯作业管理子系统,主要用于整体产销系统自身管理,包括用户授权、功能上线检查、通信管理、报表管理等功能模块,支撑系统的安全管理及作业规范化管理。67宝钢信息化案例企业资源整合与优化宝钢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中核心的应用功能是企业资源整合。宝钢在系统处理中以MICLINE-BACKLOG(“MIC"全称是冶金索引码,英文“MetallurgicalIndexCode")体系为桥梁,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材料设计与生产管理等各子系统的功能紧密结合,构筑出“宝钢整体产销系统框架”,从而使订单接收、合同评审、科研开发、质量设计、生产设计、合同计划、作业计划、质量判定、质保书制作、成品发货等环节数据的加工有连贯性,并可自动检查其信息的合法性,提高了下达生产指令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了产品供货周期和加工质量。68宝钢信息化案例宝钢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指导思想进行企业业务流程的整合与优化,将不合理的部门和区域进行调整和修改,使得企业整个生产流程透明化,时时满足客户的查找需求。宝钢的业务流程优化大大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宝钢股份的企业网络已达到了集成的程度,通信环境由两个光纤主干网和大量局域网互联构成。二期工程的主干网通信机制采用TDM(时分多路)模式,三期工程的主干网通信机制采用ATM(异步传输)模式,两者实现互连。这两个主干网的集成,主干网与各办公大楼结构化布线及各厂区局域网的集成,覆盖了19平方公里的厂区,形成覆盖全宝钢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目前宝钢集团正在实施整个集团内部的网络集成工作。69宝钢信息化案例宝钢股份的四层计算机体系结构(含网络)分别为——LI(基础自动化)、L2(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L3(分厂级生产控制计算机系统)和L4(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各级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分担为:L1/L2是面向生产过程与设备的,主要实施对生产过程的检测和控制;L3是面向生产区域的,主要实施该区域生产实绩数据收集、物流跟踪、厍存的三维动态管理、工序作业计划和命令的下达和调整;L4是面向全股份公司的,是各个生产单元、各种产品的生产计划管理、产副品存货管理、技术质量管理、销售业务管理、产品运输管理、财务会计成本管理、设备综合管理等的集成。

70宝钢信息化案例宝钢信息化的成功得益于企业信息资源(规范、标准、代码、环境、制度等)的充分整合,没有信息资源的整合,企业信息化工作不可能成功。宝钢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对客户资源进行了整合,客户可以通过该平台查询宝钢生产数据,查询订单生产时间、生产进程以及交货时间等相关信息。在整合供应商资源方面,企业正在进行尝试。例如宝钢在物资采购方面计划在东方钢铁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招标,供应商在竟标后宝钢可以直接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确定。这样的操作流程对于供应商来讲投入成本降低,同样使得宝钢的物资成本有所降低。71宝钢信息化案例宝钢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在逐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宝钢及时进行了信息技术领域产业化能力的孵化培育,努力探索一条从形成技术能力(其标志是用好、管好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到形成工程能力(其标志是参与宝钢二、三期工程建设,承担信息管理系统和部分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建设),最终形成产业化能力(其标志是服务宝钢,走向社会,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可持续的赢利发展能力)的宝钢信息产业发展路子。为此,宝钢先后组建了“宝计”、“宝软”、“宝利”、“宝康”等一系列信息产业类子公司,培育了一支相当强的自动化和IT专业队伍,初步形成了产业规模。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信软件)成立于2000年4月,2001年通过整体资产置换改制成股份制上市公司,注册资金2.6亿元人民币,公司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目前员工总数759人,其中博士39名、硕士136名,并有一批专业领域专家。公司以宝钢原有的三家从事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的子公司,即宝钢计算机公司、宝钢软件公司和宝利公司为基础组建而成,在人才、技术和市场资源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公司主营业务为:ERP系统解决方案、生产控制与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智能控制技术应用、网络集成与维护、智能交通和智能楼宇、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承担系统及资源外包服务等。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达3亿多元。宝信软件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并具有科技经营、信息服务、设备维修、智能建筑等多个资质证书。72宝钢信息化案例宝钢股份的企业信息化平台完全由宝钢集团自行设计。宝钢股份服从于管理模式的需求建立起四层计算机体系结构(含网络):其中LI为基础自动化;L2为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L3为(分厂级)生产控制计算机系统;L4为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各级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分担为:L1/L2是面向生产过程与设备的,主要实施对生产过程的检测和控制。L3是面向生产区域的,主要实施该区域生产实绩数据收集、物流跟踪、厍存的三维动态管理、工序作业计划和命令的下达和调整。L4是面向全股份公司的,是各个生产单元、各种产品的生产计划管理、产副品存货管理、技术质量管理、销售业务管理、产品运输管理、财务会计成本管理、设备综合管理等的集成。这四个层次的计算机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L1与L2既要能保证生产线的过程自动控制,更要能形成生产线相应的基础数据层,要能按要求把生产信息上送与接受下达的作业命令并自动执行。L3与L4实际上是形成企业的操作管理层,整个物流管理是基础,如何按企业的管理模式来合理安置功能是关键,宝钢股份强调的是按合同组织生产,从原料进厂直到成品出厂要实行一贯制管理,整个股份公司财务是一级结算,系统架构必须服从这个管理模式,因此无论是合同接受、计划编制、质量设计、财务结算、设备维护、原材料与产成品管理等等功能都需构筑在企业的管理层面的集中的数据厍上,系统的层次划分要按这个重要原则来安排。73宝钢信息化案例宝钢的通信环境由两个光纤主干网和大量局域网互联构成。二期工程的主干网通信机制采用TDM(时分多路)模式,主干网通信速率为100Mbps,共12个节点;三期工程的主干网通信机制采用ATM(异步传输)模式,主干网通信速率为155Mbps,共19个节点,两者实现互联。这两个主干网的集成,主干网与各办公大楼结构化布线及各厂区局域网的集成,覆盖了19平方公里的厂区,形成覆盖全宝钢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主机系统采用两台IBM大型机390系列,构成双机Cross-Domain体系结构。处理器为CMOS,处理能力为39MIPS,内存为512MB,配有12条光纤通道和3条并行通道,主要外存是180GB的磁盘子系统,两套磁带机和两台91ppm激光打印机,系统同时以155Mbps的ATM接口和两个10Mbps的以太网接口与主干网相连。主机系统运行的操作系统为OS/390,开发工具采用IBMCICS环境下的COBOL,数据库采用IBMDB2,环境监控软件采用CANDLE公司的OMEGMON*,通信协议是TCP/IP。74宝钢信息化案例宝钢三期主干网络的系统结构呈现出三级层次结构:第一层,即核心层,是由4个中心网络节点构成的全网格状的拓朴结构,总带宽在1gbps以上,主要负责传输全厂范围内的数据、语音及视像信息;此外还兼有3项任务:为网络管理服务器和客户机提供连接的接口,连接当地以太网段到主干网,通过互联模块与二期主干网相连;第二层,是由3网络节点构成的全冗余的拓朴结构,负责连接距中心网络节点较远的用户,为当地用户提供了与主干相连的接口,并确保他们对主干的访问不会因单点故障而受障碍;第三层,是由分布于全厂各处的众多以太网段构成,它为最终用户提供访问主干的接口,连接方面也采用了冗余设计以减少因线路故障而对最终用户上网产生影响。目前的14台8260可以支持高达1000个以太网段,为将来网络扩展时网段的增加预留了足够的余量。主干网网络管理遵循集中管理的原则,把对所有协议及设备的管理集成于统一平台。在此基础上,采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实施分布式网络管理。

75宝钢信息化案例逻辑网络图

支撑环境开发与应用状况76宝钢信息化案例宝钢的每一个系统都有自身的支撑环境,根据每个不同系统的需要,其支撑环境也是不尽相同的。当支撑环境完备后,再根据这个支撑平台进行应用开发,在平台上面进行建设。与生产同步建设的宝钢企业内部网目前已完全实现互通互连,可以覆盖到企业的任何地方,基本与管道和设备同步发展和运行。目前宝钢依靠自身实力已建设起两个企业网站:信息门户网站主要作用是来宣传和介绍宝钢;“东方钢铁”网站专门为销售服务,能够实现销售、采购和客户服务的功用,如提供客户所需信息等。目前宝钢集团在外联网和内联网的融合应用方面正在努力进行建设,为防止黑客入侵,各企业主要的连通方法是通过一些较为复杂的途径相连接。77宝钢信息化案例宝钢整体产销系统充分考虑了共享性和安全性。系统设计体现了信息共享性和数据安全性,系统数据库设计充分考虑数据共享性,在系统内部对不同范畴的不同数据处理需求采取三种不同的数据存取方式:①数据库直接存取;②用调用子程序方式存取;③用设计“界面数据表(Table)”存取;从而保证了系统内部数据共享和安全。在网络安全方面,宝钢建立了安全策略,前端设立防火墙,进行安全检测、评估信息流、进行安全认证等一整套体系。在信息安全方面,企业内部的生产信息实行受权管理机制,不同部门权限不同,所能看到的信息也不相同;另外信息除指定部门的指定人员外,其他人员只能读取信息。除技术保障外,宝钢还建立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来保证信息安全,两相配合才能保证系统及信息的安全。78宝钢信息化案例企业信息化投入与产出宝钢整体产销系统投入运行大大加快了销售货款回收,由于成本出厂周期缩短三天,相应的销售货款回收也提前三天。按照宝钢的270亿元人民币的年销售收入计算,每年可增加银行存款利息1757.6万元((2700000万元x7.92%)/365天x3天)。79宝钢信息化案例宝钢本着“以我为主”的精神大大降低了系统开发成本

。在宝钢一期建设初期曾向新日铁ENICOM询价,其报价为1亿美元。如果按照三期整体产销系统的规模询价,报价估计将为3.04亿美元,以3亿美元这一大致数目进行计算,并扣除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系统技术支持服务费用约3千万美元,以8.3汇率计算,可节约项目投资约人民币22.41亿元。整体产销系统项目开发周期约历时4年,投入开发人员约150人,开发人员四年的工资福利支出约为3000万元。扣除本项,可节约项目投资人民向约22亿元。80宝钢信息化案例宝钢整体产销系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由于系统对产品的开发、销售、质量设计、生产计划、实绩收集、质量控制、成品出厂、货款结算等采用集中统一管理,强化了物流控制手段,加快了生产线上在制品的流动,减少了物流在库滞留时间,加快生产节奏,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如果能缩短一天,那么按1998年的计划销售收入270亿元计算,可增加收益约7,390万元。系统的使用缩短了成品出厂周期,投入运行后使成品出厂周期减少三天,比对1998年宝钢预算商品量计算,每年可节约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利息1282万元。81宝钢信息化案例宝钢三期整体产销系统的间接效益:①建立完善的软硬件开发试验环境,加快项目研究开发的进度,提高项目开发的质量;②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广泛的信息查询服务,使研发人员迅速获得各种最新的研究资源,了解各种最新的研究成果,从而加快研究开发的进度;③研究开发人员利用工作组软件来协调研究开发工作,管理开发过程中的工作流和数据流,更加有效地进行研究开发工作;④通过计算机网络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