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之道《礼记》你知道以下校训是哪个大学的吗?香港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东南大学《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所编,又称
,和
、
并称“三礼”。《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46篇,其主要内容:一是介绍先秦的礼制条文,二是阐述了周礼的意义。此外,个别篇目对《仪礼》进行了解释说明。《礼记》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行教养,对社会和谐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小戴礼记》《周礼》《仪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聚麀(yōu):父子共一母麀。比喻乱伦秽行。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tuán)饭,毋放饭,毋流歠(chuò),毋咤(zhà)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tà)羹,毋絮羹,毋刺齿,毋歠醢(chuòhǎi)。客絮羹,主人辞不能亨(pēng)。客歠醢(chuòhǎi),主人辞以窭(jù)。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毋嘬炙(chuàizhì)。
大伙儿共同吃饭,要注意谦让,不可只顾自己吃饱。大伙儿共同吃饭,要注意手的卫生。不要用手把饭搓成团,不要把多取的饭再放回饭器,不要大口喝汤,以免满口汁液外流,不要吃得啧啧作响,不要啃骨头,以免弄出声响,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再放回食器,不要把骨头扔给狗,不要争着抢着吃好吃的东西,不要为了贪快而簸扬去饭中的热气,吃蒸黍的饭宜用手不要用筷子,羹汤中的菜要经过咀嚼,不可大口囫囵地吞下,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羹汤。不要当众剔牙,不要喝肉酱。客人如果调和羹汤,主人就要道歉,说不会烹调。客人如果喝到肉酱,主人就要道歉,说由于家贫以至于备办的食物不够吃。湿软的肉可以用齿咬断,干硬的肉不可以用齿咬断,就须用手擘而食之。吃烤肉不要一口吞一大块。泽手:两手互搓的意思。歠(chuò):与"辍"同音,喝的意思。咤(zhà)食:嫌弃主人做的饭菜不好吃,小声嘀咕。扬饭:用筷子搅动饭食,让它快速变凉。嚃(tà):不咀嚼菜的意思,当吃汤中的菜时,不能连汤一起喝下。絮羹:指的是自己重新调制主人做好的汤,是一种不尊重主人的行为。歠醢(chuòhǎi):不用任何食物蘸就吃的肉酱的意思。窭(jù):因为贫穷而没有礼物相送,此指备办的食物不够。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的应是儒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是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大学》来源
到了唐代,韩愈、李翱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出发,十分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论语》、《孟子》相提并论。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更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大学》《中庸》本为《礼记》中的一章南宋以前没有单独刊行过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小学: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大学:1、博学。2、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
朱子言: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就如同曾经的北大教授钱理群,他就认为中国大学培养的学生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谋取个人利益。针对此类社会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传统知识分子道德修养缺失所致,对此,你是否认同?带着此问题学习本课文。吴谢宇弑母案
复旦投毒案《大学》《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大学》提出的“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三纲八目本意指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本意指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课题解读“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
开篇的第一句。《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后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
、
、
合称为“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之道”指的是:
、
、
、
的根本原则。穷理正心修身治人阅读课文·知晓文意合作学习要求:1.参照书下注释,翻译课文。2.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含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美德,在于亲近抚爱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1.明明德:彰显美好的德行。第一个“明”,彰明。2.亲民:亲近抚爱民众。3.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木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在各种人伦关系中,都有其当行之道,这便是至善所在。《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中,“明明德”侧重于“内圣”,“亲民”侧重于“外王”,“止于至善”是最终追求。这三个纲领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如何看待“三纲”之间是的关系?从时代出发三纲它是三个境界,而这三个境界是逐渐递进的过程,每一重境界比上一重更进一步,更符合教育的规律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标就变成了口号,流于形式,达不到教育的效果甚至是适得其反。我们那么多的腐败分子,犯罪分子,精致利己主义分子,不都是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如何看待“三纲”之间的关系?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译文:
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够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够处事合宜。1.知止: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2.静:心不妄动。3.安:性情安和。4.虑:思虑精详。5.得:处事合宜。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本有末(主次),每件事情都有终结有开始。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先后次序,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探究思考
(一)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指出大学的宗旨,提出了大学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大学》对儒学作了一个高度概括,提出“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项,即宋代儒家们所说的大学“三纲领”。这一概括非常准确地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学》的主旨。(二)第一段的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八条目做准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反推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译文:推究事物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修养品性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到平民百姓,一概以修养品性作为根本。正推1.第二段重点写了“八目”,包括哪些内容?“格物”: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致知”: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求,它处在“八条目”的中枢地位。“齐家”:是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2.“八目”之间的关系如何?其核心是什么?“八目”是逐一递进的关系,其核心是“修身”3.“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三纲”是总纲领、总目标。“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知——止——定——静——安——虑——得格物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致知因果条件三纲领、八条目修身《大学》节选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内修(独善其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外治(兼济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枢纽: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内修(善其身)外治(善天下)三纲八目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
①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②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议事说理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思辨探究钱理群先生曾提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个人利益。针对此类社会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传统读书人道德修养缺失所致。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课所学加以阐释。认同观点:《大学之道》开宗明义,提出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认为教育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道德高尚的人。之后,又具体阐明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美甲产品独家代理销售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房产买卖合同物业交接范本
- 2025年度个人购房合同(含房产市场趋势分析)2篇
- 2025年度个人消费借呗贷款合同(智能还款服务升级版)4篇
- 2025年度个人二手汽车转让与二手车保险理赔服务合同
- 美容院员工2025年度劳动合同模板全新修订版4篇
- 2025年度个人对公司文化创意产业借款合同(文化创意产业扶持版)4篇
- 2025版民办学校教师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高速公路电子标牌施工及运营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购房税费减免服务合同2篇
-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 市政道路及设施零星养护服务技术方案(技术标)
- 艺术培训校长述职报告
- 选择性必修一 期末综合测试(二)(解析版)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二数学选修一
- 《论语》学而篇-第一课件
- 《写美食有方法》课件
- 学校制度改进
- 各行业智能客服占比分析报告
- 年产30万吨高钛渣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环评报告公示
- 心电监护考核标准
- (完整word版)申论写作格子纸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