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规划-03_第1页
风景名胜区规划-03_第2页
风景名胜区规划-03_第3页
风景名胜区规划-03_第4页
风景名胜区规划-0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刘佳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方向)四年级目录第一章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规划导论第三章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第四章专项规划参考资料1、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魏民、陈战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刘骏、蒲蔚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4、风景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实施手册张国强、贾建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风景科学导论丁文魁第三章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3.1规划的程序和方法3.2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与分析评价3.3风景名胜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3.4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范围、性质与目标3.5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分区、结构与布局3.6风景名胜区的容量、人口及生态原则第三章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3.1规划的程序与方法3.1.1规划程序3.1.2规划的内容与深度一、规划的逻辑程序3.1.1规划程序系统分析与评价:根据风景名胜资源系统的组成,研究组成系统的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按照时间:历史分析、现状分析、未来趋势预测按照空间:系统内部分析、系统外部分析系统评价:资源评价、游览设施评价、社会经济评价一、规划的逻辑程序3.1.1规划程序明确问题明确风景区的组成与边界明确规划性质、规划期限及规划要求明确规划依据与指导思想明确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总目标与分目标一、规划的逻辑程序3.1.1规划程序整合系统:在系统分析与评价和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多种系统构建整合方案。系统结构需突出资源的保护特征,在保护的前提下完善旅游服务、居民调控、经济发展等个子系统间的关系。即构筑以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系统框架。方案的筛选:以“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为基本指导方针。系统的优化与完善系统的补充与调整二、规划的编制程序3.1.1规划程序调查研究阶段制定目标阶段规划部署阶段规划优化与决策阶段规划实施监管与修编阶段规划准备组建规划组资料准备拟定工作计划准备规划设备资料与数据收集野外实地踏勘现场资料收集现场访问座谈问卷调查编辑调研成果基础资料汇编现状调查报告现状图纸绘制OK调查研究阶段系统评价战略研究风景区性质风景区范围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规划目标OK制定目标阶段OK资源评价优劣势分析潜力分析系统分区系统机构系统发展构思系统布局专家评审专项规划规划成果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OK规划部署阶段OK旅游服务配套系统专家评审风景游赏主体系统居民社会管理系统规划文本规划成果修改与完善规划成果报批规划实施规划优化决策阶段规划实施阶段一、规划成果3.1.2规划的深度与内容规划文本:以法规条文的形式,直接叙述规划内容的规定性要求规划图纸:现状(包括综合)分析图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规划设计总图地理位置或区域分析风景游赏规划图旅游设施配套规划图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风景保护培育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基础工程规划图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近期发展规划图一、规划成果3.1.2规划的深度与内容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和目标解释说明规划内容一、规划成果3.1.2规划的深度与内容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自然景源、人文景源景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旅游发展现状……第三章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3.2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与分析评价3.2.1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的内容3.2.2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方法与步骤一、风景名胜资源系统调查3.2.1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的内容自然景源调查:在广泛了解风景名胜区的水文、地质、气候等自然本底条件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调查具有景观价值、科学价值的特色景源。人文景源调查:二、风景名胜区的服务设施系统调查:吃、住、行、购、娱3.2.1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的内容现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交通状况,旅游汽车、出租车、观光游船、车站、码头的数量和质量;饭店、旅馆、农舍式小屋、度假村、野营帐篷等多种住宿设施的规模、数量、档次、功能和接待能力;餐馆的规模、数量、分布情况、名特小吃与特色菜肴;零售购物、邮电通信、医疗服务等业务的分布与服务情况。三、风景名胜区的居民社会经济系统调查3.2.1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的内容风景名胜区内部及周边城镇的经济状况、接待条件、社会治安、民族团结、风土人情、宗教礼仪、物产情况等。一、准备阶段3.2.2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的方法与步骤成立调查组资料准备制定工作计划仪器设备准备二、资料和数据采集阶段3.2.2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的方法与步骤野外实地勘察现场资料收集访问座谈问卷调查三、成果编辑阶段3.2.2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的方法与步骤编写风景名胜区基础资料汇编编写现状调查报告真实反映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总结风景名胜资源的自然和历史人文特点,并对各种资源类型、特征、分布及其多重性加以分析;明确风景名胜区现状存在的问题,全面总结风景名胜区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深入分析现状问题及现状矛盾与制约因素的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及规划重点。完成现状图纸的绘制第三章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3.3风景名胜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3.3.1风景名胜资源的认识3.3.2风景名胜资源评价3.3.1风景名胜资源的认识风景名胜资源风景资源,也称景源、景观资源、风景名胜资源。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一、风景名胜资源的基本概念3.3.1风景名胜资源的认识风景名胜区资源与旅游资源一、风景名胜资源的基本概念风景资源是以景物环境为载体的,人类实践创造的、有普遍社会价值的财富。凡具有旅游价值的环境因素,称为旅游资源。凡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友好往来的客体与劳务,均可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与人文资源两大类,前者如自然风景、野生动植物等,后者如各种名胜、历史遗迹等。他们是旅游的对象物,对旅游者起吸引作用。3.3.1风景名胜资源的认识风景名胜区资源与旅游资源一、风景名胜资源的基本概念风景资源和旅游资源(观光资源)不完全一样。风景资源是全人类社会的财富;旅游资源仅对旅游者有价值,是旅游吸引物之一,是旅游商品的一种。风景资源并不完全是旅游资源;同样,旅游资源也不全部是风景资源。被旅游者利用的风景资源可以称为旅游资源,而风景资源存在的价值并不仅仅是为了旅游。3.3.1风景名胜资源的认识风景资源价值观一、风景名胜资源的基本概念浅层次:利用风景资源开展旅游,直接取得经济效益;中层次:通过对风景资源的开发,使之成为本地区对外交流的窗口,以提高地区知名度,从而振兴本地的经济和文化;深层次:保护和合理开发风景资源,使之为人类文明进步服务。二、风景名胜资源分类3.3.1风景名胜资源的认识风景名胜资源分类的原则必须具有现实意义每一类型的风景资源,必须是可以分割、计量的,即可以用多少“处”来确定各个风景资源之间有层次可比性操作应用方便具有相对稳定性要以主要的、突出的资源实体确定其分类归属二、风景名胜资源分类3.3.1风景名胜资源的认识风景名胜资源的类型自然景源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园景建筑胜迹风物(1)日月星光(2虹霞蜃景(3)风雨阴晴(4)气候景象(5)自然声象(6)云雾景观(7)冰雪霜露(8)其他天景(1)大尺度山地(2)山景(3)奇峰(4)峡谷(5)洞府(6)石林石景(7)沙景沙漠(8)火山熔岩(9)蚀余景观(10)洲岛屿礁(11)海岸景观(12)海底地形(13)地质珍迹(14)其他地景(1)泉井(2)溪流(3)江河(4)湖泊(5)潭池(6)瀑布跌水(7)沼泽滩涂(8)海湾海域(9)冰雪冰川(10)其他水景(1)森林(2)草地草原(3)古树古木(4)珍稀生物(5)植物生态类群(6)动物群栖息地(7)物候季相景观(8)其他生物景观(1)历史名园(2)现代公园(3)植物园(4)动物园(5)庭宅花园(6)专类游园(7)陵园墓园(8)其他园景(1)风景建筑(2)民居宗祠(3)文娱建筑(4)商业服务建筑(5)宫殿衙署(6)宗教建筑(7)纪念建筑(8)工交建筑(9)工程构筑物(10)其他建筑(1)遗址遗迹(2)摩崖题刻(3)石窟(4)雕塑(5)纪念地(6)科技工程(7)游娱文体场地(8)其他胜迹(1)节假庆典(2)民族民俗(3)宗教礼仪(4)神话传说(5)民间文艺(6)地方人物(7)地方物产(8)其他风物人文景源天景:(1)日月星光(2虹霞蜃景(3)风雨阴晴(4)气候景象(5)自然声象(6)云雾景观(7)冰雪霜露(8)其他天景地景:(1)大尺度山地(2)山景(3)奇峰(4)峡谷(5)洞府(6)石林石景(7)沙景沙漠(8)火山熔岩(9)蚀余景观(10)洲岛屿礁(11)海岸景观(12)海底地形(13)地质珍迹(14)其他地景水景:(1)泉井(2)溪流(3)江河(4)湖泊(5)潭池(6)瀑布跌水(7)沼泽滩涂(8)海湾海域(9)冰雪冰川(10)其他水景生景:(1)森林(2)草地草原(3)古树古木(4)珍稀生物(5)植物生态类群(6)动物群栖息地(7)物候季相景观(8)其他生物景观

园景:(1)历史名园(2)现代公园(3)植物园(4)动物园(5)庭宅花园(6)专类游园(7)陵园墓园(8)其他园景建筑:(1)风景建筑(2)民居宗祠(3)文娱建筑(4)商业服务建筑(5)宫殿衙署(6)宗教建筑(7)纪念建筑(8)工交建筑(9)工程构筑物(10)其他建筑胜迹:(1)遗址遗迹(2)摩崖题刻(3)石窟(4)雕塑(5)纪念地(6)科技工程(7)游娱文体场地(8)其他胜迹风物:(1)节假庆典(2)民族民俗(3)宗教礼仪(4)神话传说(5)民间文艺(6)地方人物(7)地方物产(8)其他风物3.3.2风景名胜资源评价一、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的必要性通过对区内各种风景名胜资源,特别是对整体风景名胜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以及保护与利用方面的评价,从强化景观整体功能出发,明确规划区域内风景名胜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特有景源在风景名胜区内的占有量和稀缺程度,揭示各种构景成分在景观结构和时空配置中的关系,从而为规划提供全面的科学依据。3.3.2风景名胜资源评价二、风景名胜资源的评价体系风景名胜资源的美学价值评价风景名胜资源的美学特征自然性:雄、奇、险、秀、幽、旷、奥人文性3.3.2风景名胜资源评价二、风景名胜资源的评价体系风景名胜资源的美学价值评价风景名胜资源的外在美及其类型形态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嗅觉、味觉、触觉美结构美功能美3.3.2风景名胜资源评价二、风景名胜资源的评价体系风景名胜资源的美学价值评价风景名胜资源美学评价方法专家学派/形式美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经验学派3.3.2风景名胜资源评价二、风景名胜资源的评价体系风景名胜资源的科学价值评价科学价值评价的内容定位:评价景源在风景名胜区中的位置以及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定性:景源本身科学属性的鉴定定量:对景源的体量、数量、面积、流量、含量等数据加以统计3.3.2风景名胜资源评价二、风景名胜资源的评价体系风景名胜资源的科学价值评价科学价值评价的指标分析多样性:对景源内在科学价值分析评价的重要依据稀有性代表性脆弱性:科学计算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的依据3.3.2风景名胜资源评价二、风景名胜资源的评价体系风景名胜资源的综合价值评价景源调查:风景资源点说明文字、影像资料,风景资源分布总图景源筛选与分类:风景资源分类列表,风景资源分类分布图景源评分与分级:风景资源评价表,风景资源评价图分析评价结论:景源等级统计表、评价分析、特征概括3.3.2风景名胜资源评价三、风景名胜资源综合评价评价的原则景源评价必须在真实资料的基础上,把现场踏勘与资料分析相结合,实事求是地进行;景源评价应采取定性概括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景源的特征;根据景源的类别及其组合特点,应选择适当的评价的单元和评价指标,对独特或濒危景源,宜作单独评价3.3.2风景名胜资源评价三、风景名胜资源综合评价评价的层次景源的结构层景源的形态层景源的种类层①景物②景点③景群④景线⑤景区⑥风景区⑦风景区域①天景②地景③水景④生景⑤园景⑥建筑⑦胜迹⑧风物①泉井②溪流③江河④湖泊⑤瀑布⑥滩涂⑦海湾⑧潭池3.3.2风景名胜资源评价三、风景名胜资源综合评价评价的层次3.3.2风景名胜资源评价三、风景名胜资源综合评价评价的层次对风景区或较大景区进行评价时,宜选用综合评价层指标;对景点或景群进行评价,宜选用项目评价层指标;对景物进行评价时,宜选用因子评价层指标。3.3.2风景名胜资源评价三、风景名胜资源综合评价景源的评价等级特级景源:应具有珍贵、独特、世界遗产价值和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一级景源:应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著名和有国际吸引力。二级景源:应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在省内外闻名和有省际吸引力。三级景源:应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相关地区的吸引力。四级景源:应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地的吸引力。3.3.2风景名胜资源评价三、风景名胜资源综合评价景源评价的结论景源等级统计表评价分析:主要评价指标的特征或结果、景源的价值;特征概括:景源的级别数量、类型特征及其综合特征;优劣势分析:与周边风景区、同类型风景区分别进行风景资源特征的横向、纵向比较,分析景观资源的优劣势。景源单元名称地点规模景观特征评价指标分值评分级别序号例:温州大罗山风景区风景资源评价与分析序号景名位置简介

1狮子山白云庵之西南仙岩古有“九狮一象”之说,从仙岩村北公路向南望可以看到一座山呈雄狮昂首扑卧之势。

2象山圣寿禅寺之南山形若卧象。

3万石山龙岗岭和蜈蚣山坡上风光岩层层叠叠,奇峰怪石星罗棋布,尤其是蜈蚣山北坡,漫山遍布天然叠石,其数难计,所以将龙岗岭和蜈蚣山并称为“万石山”。这些奇峰怪石姿态各异,似人象物,移步换形,妙趣横生,难以言状。

4香山日月香山寺西面山峰海拔626.4米。山顶上能观赏霓虹闪烁、万家灯火的温州夜景;一碧万顷、千舟劈波的茫茫东海以及瓯江归海的美景。而香山日出尤为迷人,红日从海面冉冉升起,瞬间云霞焕彩、金光万道,山、水、天、云皆被染成朱红,壮丽无比。“海曙云浮日,江遥水合天”的景象可与泰山的日出媲美。夜暮降临,明月当空,显得特别大,如水的月光洒于苍岩黛树之上,显得分外寂寥,而远近的石山忽隐忽现,使人迷惘,仿佛置身于广寒宫中。一、景源分类统计(节选)地景资源统计列表(地景部分)地景资源分布图二、景源评分与分级地景资源评价系表(单项)三、景源评分汇总序号景名等级序号景名等级序号景名等级1狮子山二级22流米岩二级43沙僧伏马三级2象山二级23喷玉矶二级44双鲤倒游三级3万石山二级24升仙岩三级45哺鸡岩三级4香山日月一级25雷门岩二级46越剑指天三级5东积翠峰三级26莲花岩二级47变形石三级6西积翠峰四级27棋台石三级48观音洞未获级7百家尖二级28漱玉壁三级地景资源评价分级表地景资源分布图四、评价分析地景资源评价分级统计表景源等级统计表景源等级总数(个)所占百分比特级20.90%一级2611.76%二级8940.27%三级8538.46%四级198.60%合计221100.00%典型景群分布图四、评价分析评价分析:风景资源的科学、审美、历史文化、环境价值;特征概括:风景资源的特征、风景资源分布特征……;优劣势分析:与浙江地区风景区比较(雁荡山、楠溪江等),其风景资源具有的优势、劣势等。第三章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3.4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范围、性质和目标3.4.1风景名胜区范围的划定3.4.2风景名胜区性质的界定3.4.3风景名胜区发展目标的确定系统评价战略研究风景区性质风景区范围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规划目标OK制定目标阶段OK资源评价优劣势分析潜力分析系统分区系统机构系统发展构思系统布局专家评审3.4.1风景名胜区范围的划定一、确定范围的原则景源特征及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二、确定范围的注意事项必须有明确的地形标志物为依托,既能在地形图上标出,又能在现场立桩标界;地形图上的标界范围,是风景区面积的计量范围;规划阶段的所有面积计算,均应以同精度的地形图投影面积为准。大罗山风景区红线图3.4.2风景名胜区性质的界定一、确定性质的依据典型景观特征游览欣赏特点、资源类型区位因素发展对策与功能选择。二、风景名胜区性质表述的内容风景特征主要功能风景名胜区级别例:山东青岛崂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性质界定是“青岛崂山风景区域”的主体组成部分,它以山海奇观和历史名山为风景特征,可供欣赏风景、游览观光、度假康复、以及开展部分科学文化活动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区。例:丹霞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性质界定以丹霞地貌为特色,自然山水为主景,历史文化名山为内涵,观光和休闲结合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区。3.4.3风景名胜区发展目标的确定一、确定风景名胜区发展目标的意义在对整个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从风景名胜区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目标,已达到风景名胜区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整体目标。同时,利用发展目标指导规划、推动规划、检验规划、使规划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行性。3.4.3风景名胜区发展目标的确定二、风景名胜区发展目标的分类风景名胜区发展的自身性基本目标(内部系统)融汇审美与生态、文化与科技价值于一体的风景区域,完善以保护为基础的风景游赏系统;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游览设施和时代活力的社会单元;独具风景区特征并能支持其自我生存或发展的经济实体。3.4.3风景名胜区发展目标的确定二、风景名胜区发展目标的分类风景名胜区发展的社会性基本目标(外部系统)保护培育国土,树立国家和地区形象的典型作用;展示自然和文化遗产,提供游憩风景胜地,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协调发展的启迪作用;促进旅游发展,振兴地方经济的催化作用。3.4.3风景名胜区发展目标的确定三、风景名胜区发展目标的特点前瞻性客观性阶段性例:山东青岛崂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发展目标典型景观使风景区成为舒适、优美、健康、丰富、独具景观特征、内涵文化渊源、充满无限魅力的风景地域。建立健全游览设施,合理组织旅游经济活动,挖掘各种山海资源潜力,发展具有风景区特征的经济实力和乡土风貌,使风景区成为旅游兴旺、各业繁荣,游人、职工、居民三者满意的经济实体。建立有效可靠的风景区管理组织系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防范和消除消极因素,保障风景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协调发展,使风景区成为永葆时代活力的社会单元。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重点投资,吸引与组织各方力量的建设方针,使风景区早日成为风景、社会、经济三者协调统一,并闪耀时代理想曙光的国家级风景区。第三章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3.5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分区、结构与布局3.5.1风景名胜区的分区3.5.2风景名胜区的结构3.5.3风景名胜区的布局系统评价战略研究风景区性质风景区范围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规划目标OK制定目标阶段OK资源评价优劣势分析潜力分析系统分区系统机构系统发展构思系统布局专家评审规划分区结构网络规划布局使众多规划对象有适当的区划关系,以便针对规划对象的属性进行细分,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实是恰当的建设强度和管理制度。把众多规划对象组织在科学的结构规律或模型关系中,以便针对规划对象的性能和作用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与配置,实施结构内各要素之间的本质性联系、调节和控制。在规划界线内,将规划构思和规划对象通过不同的规划手法和处理方式,全面系统地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使风景区成为有机整体。3.5.1风景名胜区的分区一、风景名胜区分区的意义使众多规划对象有适当的区划关系,以便针对规划对象的属性进行细分,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实施恰当的建设强度和管理制度。二、风景名胜区规划分区的依据同一区域内的规划对象的特性及其存在环境应基本一致;同一区内的规划原则、措施及其成效特点应基本一致;规划分区应保持原有的自然、人文、线性等单元界限的完整性。3.5.1风景名胜区的分区三、风景名胜区规划分区的类型当需调节控制功能特征时,应进行功能分区;当需要组织景观和游赏特征时,应进行景区划分;当需要确定保护培育特征时,应进行保护区划分;在大型或复杂的风景区中,可以几种方法协调并用。3.5.1风景名胜区的分区四、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游览区旅游接待区商业服务区文化娱乐区居民区及行政管理区休疗养区例:西湖风景区3.5.1风景名胜区的分区五、国家公园分区体系世界保护联盟(IUCN)分区模式自然性保护区(ProtectedNaturalAreas)绝对自然区(StrictNaturalAreas):严禁任何人为干扰,提供科学研究、动植物保护等基础数据与信息;治理保护区(ManagedNaturalAreas):为保护某种动植物、生物群落或地理环境特色二划定,可通过人为干预保持其适宜的生存状态;荒野区(WildnessAreas):保护区内原有动植物自然繁衍的前提下,可为少数具有野外徒步旅行能力的人提供无任何服务设施的游憩机会。3.5.1风景名胜区的分区五、国家公园分区体系世界保护联盟(IUCN)分区模式保护性人类学区(ProtectedAnthropologicalAreas)自然生活区(NaturalBioticAreas):人类仅为自然界一个因子,无大面积耕种,不严重影响野生动植物生存,原则上不准游客访问;田园景观区(CountryLandscapeAreas):为保护古代农耕所形成的景观区域,具有人类学和遗传生物学价值,可适当规划开发观光用地;特殊价值区(SiteofSpecialInterst):为保护足以证明人类进化或远古人类生存的地区而定,视其具体的保护与管理条件而定是否进行观光开发。3.5.1风景名胜区的分区五、国家公园分区体系世界保护联盟(IUCN)分区模式保护性历史或考古区(ProtectedHistoricalorArcheologicalAreas)考古区(ArcheologicalAreas):人类过去的居住地,足以反映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史迹区(HistoricalAreas):为保护近代人类活动迹象而划定的区域。3.5.1风景名胜区的分区五、国家公园分区体系美国国家公园分区模式自然区(NaturalZone)史迹区(HistoricalZone)公园发展区(ParkDevelopmentalZone)特别使用区(SpecialUseZone)3.5.2风景名胜区的结构一、风景名胜区规划结构的意义把众多规划对象组织在科学的结构规律或模型关系中,以便针对规划对象的性能和作用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与配置,实施结构内各要素之间的本质性联系、调节和控制。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结构的原则内容和项目配置应符合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并能促进风景区的自我生存和有序发展;有效调节控制点、线、面等结构要素的配置关系;解决各枢纽或生长点、走廊或通道、片区或网格之间的本质联系和约束条件。

3.5.2风景名胜区的结构三、风景名胜区的职能结构单一型职能结构:由风景游赏一个职能系统组成;复合型职能结构:由风景游赏和旅游接待设施两个职能系统复合而成;综合性职能结构:由风景游赏、旅游接待设施和居民社会等三个职能系统综合而成。3.5.2风景名胜区的结构四、风景名胜区的职能结构网络旅游辅系统风景主系统居民辅系统旅游市风景区域省辖市旅游域风景区县级城市旅游镇景区建制镇旅游村景群居民村旅游点景点居民点服务部景物居民组旅游设施配套系统风景游赏主体系统居民社会管理系统3.5.3风景名胜区的布局一、风景名胜区规划布局的意义在规划界线内,将规划构思和规划对象通过不同的规划手法和处理方式,全面系统地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使风景区成为有机整体。二、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布局模式集中型线型组团型串珠型放射型星座型(散点状)3.5.3风景名胜区的布局三、风景名胜区规划布局应当遵循的原则正确处理局部、整体、外围三层次的关系;解决规划对象的特征、作用、空间关系的有机结合问题;调控布局形态对风景区有序发展的影响,为各组成要素、各部分能共同发挥作用创造满意条件;构思新颖,体现地方和自身特色3.5.3风景名胜区的布局例:浙江温州大罗山风景区分区与总体布局一、空间结构二、综合分区三、总体布局例:浙江临海南湖风景区规划一、空间结构二、景区划分三、总体布局第三章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3.6风景名胜区的容量、人口及生态原则3.6.1游人容量3.6.2总人口容量及人口分布3.6.3风景名胜区的生态原则与生态分区3.6.1游人容量一、概念游人容量:风景名胜区能够容纳游人的数量。一次性游人容量(瞬时容量):人/次日游人容量:人次/日年游人容量:人次/年3.6.1游人容量一、概念影响游人容量的因素生态允许标准游览心理标准功能技术标准生态容量游览容量设施容量用地类型允许容人量和用地指标(人/公顷)(m2/人)(1)针叶林地

(2)阔叶林地

(3)森林公园

(4)疏林草地

(5)草地公园

(6)城镇公园

(7)专用浴场

(8)浴场水域

(9)浴场沙滩2-3

4-8

<15-20

20-25

<70

30-200

<500

1000-2000

1000-20005000-3300

2500-1250

>660-500

500-400

>140

330-50

>20

20-10

10-5部分典型生态系统允许游人密度列表3.6.1游人容量二、游人容量的计算面积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游览面积计,乘以周转率K。R面=S/S’×KR面——按面积法估算的游人容量(单位:人/天)S——游览区域面积(单位:平方米)S’——每人平均所占游览面积(单位:平方米/人)其中:主要景点50~100㎡/人、次要景点100~400㎡/人、浴场沙滩5~10㎡/人日游人容量

(人次/日)日周转率

(次)一次性容量

(人/次)计算指标

(m2/人)计算面积

(m2)游览用地

名称3.6.1游人容量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