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16区高考语文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上海市16区高考语文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上海市16区高考语文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上海市16区高考语文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上海市16区高考语文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上海市16区高考语文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练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语文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年十三,丧父,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性好学,博涉多该览。②辟司徒杨赐府。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之。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河南尹何进当迁为大将军,杨赐遣融奉谒贺进,不时通,融即夺谒还府,投劾而去。③后辟司空掾,拜中军候。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同举融为北海相。④融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讲武,驰檄飞翰,引谋州郡。贼张饶等群辈二十万众从冀州还,融逆击,为饶所败,乃收散兵保朱虚县。稍复鸠集吏民为黄巾所误者男女四万余人,更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郡人甄子然、临孝存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命配食县社。其余虽一介之善,莫不加礼焉。郡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具而敛葬之。时,黄巾复来侵暴,融乃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融逼急,乃遣东莱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备惊曰:“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邪?”即遣兵三千救之,贼乃散走。⑤时,袁、曹方盛,而融无所协附。左承祖者,称有意谋,劝融有所结纳。融知绍、操终图汉室,不欲与同,故怒而杀之。(节选自《后汉书》,有删节)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卓乃讽三府同举融为北海相(

)(2)融逆击(

)16.

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A.偏袒

B.屈从

C.阻挠

D.逢迎(2)融即夺谒还府(

)A.拜见

B.书信

C.名帖

D.请求17.

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之。18.

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融

郎19.

简析孔融在担任北海相时的治理策略。20.

小东在学校图书馆发现西晋宗室司马彪所撰《九州春秋》也记载了孔融“怒杀左承祖”这一事件,两书记载的孔融形象有差异。请结合上文第⑤段与以下《九州春秋》相关史料,帮助他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原因。孔融治郡北陲,欲附山东,外接辽东,得戎马之利,建树根本,孤立一隅,不与共也。于时,曹、袁、公孙共相首尾,战士不满数百,谷不至万斛。王子法、刘孔慈凶辨小才,信为腹心;左承祖、刘义逊清隽之士,备在坐席而已。承祖劝融自托强国,融不听而杀之,义逊弃去。【答案】15.①.

暗示,婉言告示

②.

迎,迎接

16.①.B

②.

C

17.

(孔融)暗暗地察访贪污的官僚,准备予以贬谪罢免,孔融大多检举宦官的亲族。尚书害怕得罪皇帝的宠信,召属官诘问斥责他。

18.

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

19.

①强兵固防:招募军队,收集散兵。②利用外援:联合其他州郡,向刘备求救,抗击外来侵略。③移风易俗:设置城市、学校,弘扬儒学,善待名仕。

20.

《后汉书》记载了孔融忠心汉室,怒杀左承祖的事件,塑造了他捍卫儒家君臣之道的儒者形象。《九州春秋》记载了孔融不听谋士建议,残忍杀害清俊之士的事件,塑造了一个平庸的军阀形象。其原因是后汉书是正史,宣扬儒家正统思想,孔融是孔子后人,所以多从正面塑造其形象。《九州春秋》由西晋宗室编撰,带有较多个人主观色彩,是造成孔融形象差异的主要原因。【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讽”,暗示,婉言告示。句意:董卓于是示意三府同举孔融做北海相。(2)“逆”,迎,迎接。句意:孔融迎战。【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阿挠”,屈从。句意:孔融陈述他们的罪恶,毫不屈从隐讳。故选B。(2)“谒”,名帖。句意:孔融就把名片夺回归府。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隐”,暗暗地;“核”,察访;“官僚之贪浊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贪浊之官僚者”,贪污的官僚;“贬黜”,贬谪罢免;“举”,检举;“畏迫”,畏惧;“掾属”,属官;“诘责”,诘问斥责。【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孔融每因回答所问常有纠正他不对的地方,因此触犯了董卓的意旨,调任议郎。“融每因对答”中“对答”作“融”的谓语,“融每因对答”为完整的主谓结构,“辄有匡正之言”为省略主语的完整的动宾结构作谓语,故“融每因对答”应与“辄有匡正之言”断开;“以忤卓旨”为表原因的状语,“转为议郎”为省略主语的句子,故“以忤卓旨”应与“转为议郎”断开。故第③段画线部分可加句读为: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强兵固防:由原文“融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讲武”“乃收散兵保朱虚县。稍复鸠集吏民为黄巾所误者男女四万余人”可知,孔融招募军队,收集散兵。利用外援:由原文“驰檄飞翰,引谋州郡”“融逼急,乃遣东莱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可知,孔融联合其他州郡,向刘备求救,抗击外来侵略。移风易俗:由原文“更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郡人甄子然、临孝存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命配食县社。其余虽一介之善,莫不加礼焉。郡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具而敛葬之”可知,孔融设置城市、学校,弘扬儒学,善待名仕。【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两书记载的孔融形象的差异:《后汉书》原文“时,袁、曹方盛,而融无所协附。左承祖者,称有意谋,劝融有所结纳。融知绍、操终图汉室,不欲与同,故怒而杀之”,意思是当时,袁绍、曹操势力很强盛,孔融不对谁依附。左丞祖富有谋略,劝孔融与曹操、袁绍相结纳。孔融知道袁绍、曹操最终企图篡夺汉世,不想与他们搞在一块儿,一怒之下把左丞祖杀了。《后汉书》记载了孔融忠心汉室,怒杀左承祖的事件,塑造了他捍卫儒家君臣之道的儒者形象。《九州春秋》原文“王子法、刘孔慈凶辨小才,信为腹心;左承祖、刘义逊清隽之士,备在坐席而已。承祖劝融自托强国,融不听而杀之,义逊弃去”,意思是王子法、刘孔慈都是奸邪能言之人,孔融信任他们,把他们当作心腹;左承祖、刘义逊是清高超群之人,都只是身在坐席罢了。左承祖劝孔融依托强国,孔融不听并杀了他,刘义逊离开他。《九州春秋》记载了孔融不听谋士建议,残忍杀害清俊之士的事件,塑造了一个平庸的军阀形象。其原因:《后汉书》是用正统儒家的思想来记叙历史事件,评判历史人物。作者范晔犀利地评判是非,表彰刚正,斥责奸恶而嘲笑昏君。《后汉书》是正史,宣扬儒家正统思想,孔融是孔子后人,所以多从正面塑造其形象。《九州春秋》由西晋宗室编撰,带有较多个人主观色彩,是造成孔融形象差异的主要原因。参考译文: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孔融十三岁时,死了父亲,悲痛过度,要人扶了才能站起来,州里称赞他的孝行。天性好学习,博览群书。征召司徒杨赐府。当时暗暗地察访官僚中的贪污分子,准备予以贬谪罢免,孔融检举多为宦官的亲族。尚书害怕得罪皇帝的宠信,召属官诘问斥责,孔融陈述他们的罪恶,毫不屈从隐讳。河南尹何进当升为大将军,杨赐派孔融拿着名片去祝贺何进,何进的家仆没有及时通报,孔融就把名片夺回归府,引罪自责回去了。后来被征为司空掾,授中军候。遇董卓废少帝立献帝,孔融每因回答所问常有纠正他不对的地方,因此触犯了董卓的意旨,调任议郎。当时黄巾侵犯好几个州,北海最为贼冲击的地方。董卓于是示意三府同举孔融做北海相。孔融到郡,召集士民,起兵讲武,既下檄文,又亲写书札,与州郡通声气,共同谋划。贼张饶等二十万众从冀州返,孔融迎战,被张饶打败。于是收集散兵保卫朱虚县。又慢慢集结官吏百姓被黄巾所误的男女四万多人,再设置城邑,立学校,表扬儒术,推荐贤良郑玄、彭趚、邴原等人。郡人甄子然,临孝存,有名气,死得早,孔融以没有见到为遗憾。命配食县社。其余虽然只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也没有不以礼对待的。郡人无后代及四方游士有死亡的,都做棺材埋葬。这时,黄巾又来侵扰,孔融于是出驻都昌县,被贼管亥所围。孔融非常危险,派东莱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刘备惊奇地说:“孔北海竟知道天下还有个刘备呢。”马上派兵三千救援他,贼因散乱逃走了。当时,袁绍、曹操势力很强盛,孔融不对谁依附。左丞祖富有谋略,劝孔融与曹操、袁绍相结纳。孔融知道袁绍、曹操最终企图篡夺汉世,不想与他们搞在一块儿,一怒之下把左丞祖杀了。(节选自《后汉书》,有删节)孔融治理北边边疆之地,打算依附崤山以东的地域,对外想要和辽东连接,得到其兵马的好处,建立根本,但最终不能得到援助,辽东不和他联合。在这个时候曹、袁、公孙互相联合。而孔融手下战士不足几百,粮食不到万斛。王子法、刘孔慈都是奸邪能言之人,孔融信任他们,把他们当作心腹;左承祖、刘义逊是清高超群之人,都只是身在坐席罢了。左承祖劝孔融依托强国,孔融不听并杀了他,刘义逊离开他。2023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语文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材料一①李业字巨游,广汉梓潼人也。元始中,举明经①,除为郎。②会王莽居摄②,业以病去官,杜门不应州郡之命。及公孙述僭号,素闻业贤,征之,欲以为博士,业固疾不起。数年,述羞不致之,乃使大鸿胪尹融持毒酒、奉诏命以劫业:若起,则受公侯之位;不起,赐之以药。融譬旨曰:“方今天下分崩,孰知是非?而以区区之身,试于不测之渊乎!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于今七年,四时珍御,不以忘君。宜上奉知己,下为子孙,身名俱全,不亦优乎!今数年不起,猜疑寇心,凶祸立加,非计之得者也。”业乃叹曰:“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材料二①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少为县小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②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常慕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冉长逝不顾。[注]①明了熟习儒家经典,是古代科举的考察的科目。②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义所不从(

(2)冉耻之,乃遁去(

)16.

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旷官缺位(

)A.耽误

B.空缺

C.断绝

D.荒废(2)为激诡之行(

)A.矫情立异

B.矫揉造作

C.毁誉过当

D.怪异欺诈17.

材料二的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行

宿

隔18.

把材料一的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及公孙述僭号,素闻业贤,征之,欲以为博士,业固疾不起。19.

《论语》中最适合用来评价材料中两位人物的选项是(

)A.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B.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C.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D.

贫而无怨,富而无骄。(《论语·宪问》)20.

以上两则材料均出自于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请依据选文的人物形象品质,推断“独行列传”中人物的选取标准。答案15.①.

按道义

②.

逃避

16.

(1)B

(2)A

17

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

18.

等到公孙述僭越帝号,公孙述向来听说李业的贤才之名,征召李业,欲让李业担任博士的官职,李业称身体有经久难治的病不肯赴任。

19.C

20.

《独行列传》编选人物以“义”为核心,囊括诸如李业之类的家国之义、诸如范冉之流的朋友之义等;这些人物行为方式或有偏激、特异之处,却不损其道德典范之作用。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义”,名词作状语,按道义。句意:这是道义所不允许的。(2)“遁”,逃避。句意:范冉以此为耻,于是就逃避离开了。【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旷”,空缺。句意:将官位空缺。故选B。(2)“激诡”,矫情立异,标新立异。句意:做矫情立异的事情。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路途仓促,不是说话的好地方,我们可以一起到前面的亭子休息,以叙分别之情。“行路仓卒”,意思是“路途仓促”,句式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在“卒”后断。“非……之所”,意思是“不是……的地方”,结构固定,中间不能断开,在“所”后断。“以叙分隔”中“以”是目的连词“来”的意思,表示后文的行为是前文的目的,所以在“以”前断。【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僭”,僭越,超越本分;“素”,一向,向来;“征”,征召;“固疾”,经久难愈的疾病;“不起”,不去赴任。【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A.句意:只有在文质彬彬,两者兼备的时候,然后才可以去做君子。强调君子应该具有的素质。B.句意: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强调士应当以弘扬仁道为己任。C.句意:勇于向前的人努力进取,洁身自好的人不会去做坏事!强调为人要坚守底线。D.句意:贫穷时,很难做到没有怨恨;富贵时不骄横,则相对容易做到。强调为人要谦虚谨慎。材料一中的李业,刚正不阿,不受威胁,坚守做人底线。他面对威逼利诱,毫不退却,当面拒绝尹融并饮下毒酒就义。材料二中的范冉,特立独行,行为往往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他与河内王奂交好,却不愿在王奂担任考城县令时拜见他,却在王奂升迁离开时,才和弟弟范协一起步行带着麦酒,在路旁设坛等待。面对王奂邀约,拂衣而去。两则材料都表现了人物的洁身自好,做事坚守底线的品质。所以只有C项的内容最适合用来评价材料中两位人物的。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可知,李业面对公孙述授予他公侯爵位的诱惑,不为所动;面对尹融根据公孙述旨意的劝说,也不肯屈从,最终毫不畏惧地饮下毒酒而死,表现了李业刚正不阿,不受威胁,坚守家国之义的品质。根据材料二“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冉长逝不顾”可知,范冉与河内王奂交好,却不愿在王奂担任考城县令时拜见他,却在王奂升迁离开时,才和弟弟范协一起步行带着麦酒,在路旁设坛等待。面对王奂邀约,拂衣而去。表现了范冉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坚守朋友之义的品质。两则材料都表现了人物的洁身自好,做事坚守底线的品质。这些人物行为方式或有偏激、特异之处,却不损其道德典范之作用,所以《独行列传》编选人物以“义”为核心,囊括诸如李业之类的家国之义、诸如范冉之流的朋友之义等。参考译文:材料一:李业,字巨游,广汉梓潼人。元始年间,被推举为明经,任郎官。正赶上王莽摄政代行皇帝之权(代皇帝处理政事),李业托病辞去官职,关起门来不接受州郡的任命。等到公孙述僭越帝号,公孙述向来听说李业的贤才之名,征召李业,欲让李业担任博士的官职,李业称身体有经久难治的病不肯赴任。这样过了几年,公孙述羞于不能将李业召来,就派遣大鸿胪尹融拿着毒酒、捧着诏书去威胁李业。如果李业动身,就授予他公侯的爵位;不肯动身,就赐给他毒药。尹融根据公孙述的旨意晓谕李业说:“现在天下分裂,谁知道谁对谁错,却以区区身体尝试难以预测的灾祸吗?朝廷贪求仰慕您的名声和德行,将官位空缺,到现在已有七年了,四季的珍贵用品,没有忘掉您。您应当上为侍奉了解自己的人,下为子孙考虑,身体名声都可保全,不是也很好吗!现在多年不肯动身,使对方心里起疑,灾难立刻降临,这不是妥善的办法。”李业叹了口气说:“有危险的国家不要进去,有祸乱的国家不要居住。自己亲身做不善的事情,这是道义所不允许的。君子遇到危险献出生命,为什么要用高官和很多的诱饵来加以引诱呢?”尹融见李业言辞志向不肯屈从,又说:“最好叫来您全家一起来商量此事。”李业说:“大丈夫在心中早就决定了,叫妻子儿女做什么?”于是喝毒药而死。材料二:范冉,字史云,东汉兖州陈留郡外黄县人。范冉年轻时担外黄县小吏。范冉十八岁时,县令命他去迎接督邮,范冉以此为耻,弃官而去。范冉喜欢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做矫情立异的事情。他十分仰慕梁伯鸾、闵仲叔。范冉与汉中李固、河内人王奂关系好,而鄙视贾伟节、郭林宗的为人。王奂后来担任考城县令,考城县与外黄县接壤,王奂多次写信邀请范冉,而范冉不去。后来,王奂升迁为凉州汉阳郡太守时,将要动身时,范冉才和弟弟范协一起步行带着麦酒,在路旁设坛等待。范冉看到王奂的车队浩浩荡荡的过来,他也不上前通报,而是和弟弟在路边辩论。王奂认识范冉的声音,立即下车与范冉作揖行礼。王奂说:“路途仓促,不是说话的好地方,我们可以一起到前面的亭子休息,以叙分别之情。”范冉答道:“你之前在考城县时,我也想去见你,但我想以卑微的身份还是不便与有权势的朋友交往。如今你要远行千里,后会无期,我所以特意来等候,与你诀别。我如果跟你同行,我怕将来有人会讥讽我贪图富贵。”于是,范冉起身告别,拂衣而去。王奂连看都没来得及,而范冉也不回头。2023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语文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①王溥,字齐物,并州祁人。父祚,为郡小吏,有心计。移刺商州,以奉钱募人,开大秦山岩梯路,行旅感其惠。未几,改镇颍州,州境旧有通商渠,岁久湮塞,距淮三百,祚疏导之,遂通舟楫,郡无水患。祚频领牧守,能殖货,所至有田宅,家累万金。②溥,汉乾祐中举进士甲科,为秘书郎。时李宗贞据河中,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与藩相交结语,周祖籍其名,将按之。溥谏曰:“魑魅之形,伺夜而出,日月既照,氛邪自消,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周祖从之。③世宗将亲征泽、潞,冯道力谏止,溥独赞成之。凯还,世宗从容问溥曰:“汉禁止李崧以蜡书①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溥曰:“崧为大臣,设有此谋,肯轻示外人?盖苏逢吉诬之耳。”世宗始悟,诏赠其官。④溥性宽厚美风度好汲引后进其所荐至显位者甚众。溥在相位,祚以宿州防御使家居,每公卿至,必首谒。祚置酒上寿,溥朝服趋侍左右,坐客不安席,辄引避。祚曰:“此豚犬尔,勿烦诸君起。”溥讽祚求致政②,祚意朝廷未之许也。既得请,祚大骂溥曰:“我筋力未衰,汝欲自固名位,而幽囚我。”举棍棒将击之,亲戚劝谕乃止。(节选自《宋史·王溥传》)注:①蜡书:封在蜡丸中的文书。②致政:指退休。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意思。(1)行旅感其惠

(2)能殖货

)16.

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以奉钱募人(

)A.

供养B.

同“俸”C.

拿D.

奉承17.

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一项。(2)信有之耶(

)A.

果真B.

证实C.

随意D.

相信18.

将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与藩相交结语,周祖籍其名,将按之。19.

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溥性宽厚美风度好汲引后进其所荐至显位者甚众20.

本文选自《宋史·王溥传》,而第①④段都写了其父王祚,请对此写一则评点。【答案】15.①.

来往的行人

②.

经营生财牟利(增殖)

16.B

17.A

18.

河中被平定后,(周祖)获取了叛贼的书信,里面有许多是朝中显贵与藩镇相勾结的话,周祖登记了信中的名字,准备(照名字)查处这些人。

19.

溥性宽厚/美风度/好汲引后进/其所谏至显位者甚众

20.

第①段侧重叙述王祚开山路、通河道的功绩,展现他为政能力强;第④段借助王祚对权贵的谄媚、对权力的热衷反衬王溥为人宽厚和谦卑,这样叙述有正有侧,有主有次,既刻画了王祚的正负两面,又在父子言行互动描写中使王溥形象丰满和真实。【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行旅”,来往的行人;句意:来往的行人感恩他的恩德。(2)“殖”,经营生财牟利(增殖);句意:能够经营生财牟利。【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奉”,同“俸”,俸禄;句意:用自己的俸禄招募百姓。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2)“信”,果真;句意:果真有这件事吗?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河中平”,被动句,河中被平定后;“交结”,勾结;“籍”,登记;“按”,查处。【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王溥性情宽厚,有美好的风度仪表,喜欢培养、提携年轻人,他所推荐的、官职升到显赫高位的年轻人很多。“宽厚”是“性”的谓语,所以应在“厚”后面断开;“美”是做“风度”的定语,所以应在“度”后面断开;“好”宾语为“汲引后进”,所以应在“进”后面断开。【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文章第①段说到“移刺商州,以奉钱募人,开大秦山岩梯路,行旅感其惠。未几,改镇颍州,州境旧有通商渠,岁久湮塞,距淮三百,祚疏导之,遂通舟楫,郡无水患”,侧重叙述王祚开山路、通河道的功绩,展现他为政能力强。文章第④段说到“溥在相位,祚以宿州防御使家居,每公卿至,必首谒。祚置酒上寿,溥朝服趋侍左右,坐客不安席,辄引避。祚曰:‘此豚犬尔,勿烦诸君起。’溥讽祚求致政,祚意朝廷未之许也。既得请,祚大骂溥曰:‘我筋力未衰,汝欲自固名位,而幽囚我。’举棍棒将击之,亲戚劝谕乃止”可知,写出了王祚对权贵谄媚、对权力的热衷,从而反衬王溥为人宽厚和谦卑。本文是给王溥做的传记,主人公是王溥,而对王祚的介绍,使得叙述有正有侧,有主有次,既刻画了王祚的正负两面,又在父子言行互动描写中使王溥形象丰满和真实。参考译文:①王溥,字齐物,并州祁县人。他的父亲王祚,是郡中小吏,颇有心计。王祚改任商州刺史,用自己的俸禄招募百姓,开辟大秦山岩石的梯路,来往的行人感恩他的恩德。不久,又镇守颍州,颍州境内本来就有通商渠,但是,时间长久已被湮没堵塞,距离淮水三百,王祚进行疏导,于是舟船通行,郡中没有了水患。王祚频烦地兼任地方官员,能够经营生财牟利,所任职的地方都有田宅,家产累积万金。②王溥,考中汉乾祐进士甲科,担任秘书郎。当时李宗贞据守河中,王景崇在凤翔谋反,周祖率兵讨伐他,征召王溥为从事。河中被平定后,(周祖)获取了叛贼的书信,里面有许多是朝中显贵与藩镇相勾结的话,周祖登记了信中的名字,准备(照名字)查处这些人。王溥劝谏说:“鬼魅的形状,等到夜晚才出来,日月已经普照,灾害之气自会消除,希望把文书全部焚毁,以使动荡的人心安定。”周太祖听从了他的建议。③(周)世宗将要亲征泽、潞,冯道极力进言劝阻,只有王溥赞成世宗亲征。(世宗)得胜回朝,世宗从容不迫地问王溥说:“汉禁止李崧把封在蜡丸中的文书给契丹,并且有记载的文词,果真有这件事吗?”王溥说:“李崧为汉朝大臣,假如有这样的计谋,怎么肯轻易地给别人看?大概苏逢吉诬陷他罢了。”世宗才明白,下诏赠给王溥官职。④王溥性情宽厚,有美好的风度仪表,喜欢培养、提携年轻人,他所推荐的、官职升到显赫高位的年轻人很多。王溥任宰相时,王祚以宿州防御使的身份在王溥家居住,每当公卿到王溥家,必定首先拜见王祚。王祚置办酒肴给他们敬酒,王溥穿着朝服在他们身边侍奉,客人坐立不安,(王溥)就退下回避。王祚对客人说:“他不过是我儿子罢了,无须烦劳你们起身(相送)。”王溥劝告(已经年老的)父亲王祚请求辞官,王祚以为朝廷不会准许。(但)他的请求被批准后,王祚大骂王溥说:“我筋力还没有衰老,你想稳稳地占居自己的相位,却把我幽禁在家里。”举起大棍棒要打他,亲人们劝说后才住手。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语文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①朱燮元,万历壬辰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出为苏州知府。②苏财赋甲天下,凡属邑赋应输府藏者,邑先为赢羡①,资吏干没。燮元立条程使邑自封识不关决吏手即属邑亦无名征民羡余矣。是时税使横征,课及蔬鲜。葛成等万余人擒委官,拥至中贵署,诸大吏惊惶,不知所出。时燮元已升川南道,苏人咸曰:“非朱太守,不能戡此乱!”诸大吏飞檄委之。燮元出署中臧获及牙役数百人杂入人丛中,授以意,单骑至,好言慰谕。诸臧获及牙役齐声言:“太守言是,吾辈当跪听之。”数百人先屈膝,众皆举头抢地矣。不数言,而立解散去。③四载,迁广东提学副使。铁面古执,粤中津要不敢为士子延誉②。御史某以巡按至,自贵倨,于公所录外,强以二十人檄藩司,令与省试。燮元大怒曰:“我奉命专治士,若何为者,敢挠我法!谓我难弃一官耶?”尽除其名,复榜为首者数人于市。御史恨刺骨,忮害无所得;人多直公而薄御史者,御史以事罢去。④十一年,燮元薨于黔。凡黔、蜀之民咸为罢市,行服、立祠。讣闻,天子震悼,赐祭九坛,遣官视葬。⑤燮元性极俭朴,衣必布素。生平无姬媵声伎,并无记室校书,署中惟一、二老仆,几上惟破书数帙及笔研隃麋③而已。在黔、蜀二十年,公费赎锾数十万尽籍之于朝,并不染指。(选自张岱《石匮书后集–朱燮元列传》,有删节)【乙】崇祯元年六月,复召燮元,巡抚贵州,赐尚方剑。时寇乱久,里井萧条,贵阳民不及五百家,山谷悉苗仲。燮元招流移,广开垦,募勇敢。总兵官许成名、侯良柱等遇贼十万,大破之,贼帅崇明授首。捷闻,帝大喜。以成名与良柱争功,赏久不行。崇明之死实川中诸将功,而黔将争之。燮元颇右④黔将,屡奏于朝。(选自《明史朱燮元传,有删节)[注]①羡:剩余。②延誉:这里指请托。③隃麋(yú

mí):墨的古称。④右:袒护。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凡属邑赋应输府藏者

(2)非朱太守,不能戡此乱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是时税使横征,课及蔬鲜(

)A.考核

B.督促

C.征税

D.教授(2)复榜为首者数人于市(

)A.张贴

B.题署

C.揭示

D.击打17.

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18.

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19.

甲、乙两文刻画的朱燮元形象同中有异,请作分析。20.

从叙事特点看,甲、乙两文有何区别?请简要分析。【答案】15.

(1)送,运送

(2)用武力平定,平定

16.①.C

②.

D

17.

御史(对他)恨之入骨,陷害(他)不成;人们称赞朱燮元正直公正而看不起(轻视)御史,御史因事被罢免去职。

18.

燮元立条程/使邑自封识/不关决吏手/即属邑亦无名征民羡余矣。

19.

甲乙两文都刻画了朱燮元能干(治理能力强)、受到皇帝信任。不同之处是,甲文还刻画了朱燮元爱民、智勇、刚直、俭朴、廉洁,而乙文却写了其偏袒黔将。

20.

甲文具体生动,如戡乱的细节;手法多样,如侧面描写(皇帝的称赞)。乙文概括,简略。【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1)输,输送。句意:凡是所属邑县的赋税应该运送到府库的。(2)戡,平定。句意:除了朱太守,没人能平定这次叛乱。【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1)句意:这时税使横征暴敛,征税甚至涉及蔬菜水果。课,征税。故选C。(2)句意:又在街上击打为首的几个人。榜,动词,击打。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忮害”,陷害;“多”,称赞;“直”,认为正直;“薄”,看不起,轻视。【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朱燮元设立条目,让官吏自己封好标记,不经过府吏的手,就是属邑没有理由向百姓勒索各种附加税。“燮元立条程”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句,因此后面需要断开。“使邑自封识”是“让邑……”的意思,这是“条程”的具体要求内容,其后需要断开。“不关决吏手”后是“即”,“即属邑亦无名征民羡余矣”是完整的一句,解释前文条程的要求,所以“即”前需要断开。故句子断句为:燮元立条程/使邑自封识/不关决吏手/即属邑亦无名征民羡余矣。【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不同文本中塑造人物异同的能力。相同点:甲文中描述朱燮元出任苏州知府正解决了苏州的赋税问题。乙文中描述了朱燮元镇压贼寇的军功战绩。都是其政绩显赫的表现,这一点人物形象是相同的。不同点:

甲文中的朱燮元刚正不阿,文中有“铁面古执”之形容,还把御史强塞进省试的二十人除去姓名,在街上捶打,这一点在乙文中没有体现,甚至乙文中还展示出朱变元偏袒私护的一面,他偏袒黔将,想让他拿军功。这是两文的不同之处。此外,甲文还强调了朱变元性格俭朴,不爱慕钱财,经手的钱财全部还归朝廷,自己并不染指,从第五段可以看出来,这是乙文中没有提到的。【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比较文章叙事特点的能力。甲文以时间顺序来叙事,讲述了朱燮元在不同职位中的经历,并且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件重点描述;后叙述了朱燮元死后社会、天子的表现,侧面描写朱燮元在当时的影响和威望;并在文末对朱燮元至“俭朴”进行补叙。叙事完整,点面结合,其情感褒贬的色彩也很明显,字里行间传达出对朱燮元的欣赏、赞扬。乙文重点叙述朱燮元巡抚贵州时镇压时寇事件,客观地记录了事件全部经过,也公正地记录了朱变元袒护黔将的行为。叙事较为简洁,重点明晰。叙事客观,并没有加以美化,反映出史书记载公正客观的特点。参考译文:【甲】①朱燮元,万历壬辰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大理寺评事,出任为苏州知府。②苏州财政赋税在天下是第一,凡是所属邑县的赋税应该运送到府库的,邑县首先留下剩余,官吏暗中吞没。朱燮元设立条目,让官吏自己封好标记,不经过府吏的手,是属邑没有理由向百姓勒索各种附加税。这时税使横征暴敛,征税甚至涉及蔬菜水果。葛成等一万多人捉住主管官员,簇拥着来到中贵的官署,各位官吏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这是朱燮元已经升迁到川南道,苏州的人都说:“不是朱太守,不能平定这次暴乱。”各大臣们速递檄文把这件事委托成朱燮元。朱燮元从官署中找出几百个奴婢和差役,让他们混在人群里,把自己的意思讲给他们,然后自己一人骑马来到官署,用好话安慰晓谕众人,那些奴婢和差役齐声说:“太守说的是对的,我们应当跪着听从。”这几百个人先屈膝下跪,其他人都拿头撞地。没有几句话,就立即解散离开了。③又过了四年,朱燮元升任为广东提学副使。铁面无私古板执着,广东的权贵们都不敢为孩子向他请托。某个御史因巡视检查来到广东,自认为尊贵而倨傲,除了公家所录取的人之外,他用檄文晓谕藩司强硬地把另外二十个人加进去,让他们参与省试。朱燮元大怒,说:“我奉命专门管理士人,你是干什么的,竟敢干扰我的原则!难道认为我难以丢掉一个官职吗?”于是把这二十人全都除去姓名,又在在街上捶打几个为首的人。御史(对他)恨之入骨,陷害(他)不成;人们称赞朱燮元正直公正而看不起(轻视)御史,御史因事被罢免去职。④万历十一年,朱燮元死在黔州任上。凡是黔、蜀的百姓都因为它而罢市停业,穿丧服、建祠庙。讣告传来,皇上惊愕悲悼,赏赐让他在九坛举行祭礼,派遣官员参加葬礼。⑤朱燮元本性极其俭朴,穿衣服一定是布衣素服。一生没有小妾和歌伎,也没有记室校书,官署中只有一二个老仆,案几上只有几卷破书及笔墨砚台而已。在黔、蜀二十年,几十万赎罪的银钱都登记在朝廷,一点儿也没据为己有。【乙】崇祯元年六月,又征召朱燮元,担任巡抚贵州,赐予尚方宝剑。当时贼人作乱日久,乡里日益萧条,贵阳百姓不及五百家,山谷里住的都是少数民族之人。朱燮元招抚流亡百姓,广开士地,招募勇武之人。总兵官许成名、侯良柱遇到十万贼兵,大破之,贼兵奔逃,占据山巅。贼兵首领奢崇明被杀。捷报上闻,皇帝大喜。因为许成名与侯良柱争功,赏赐很长时间没有兑现。当初,奢崇明之死,实际上是四川诸将的功劳,但是贵州将士争功。朱燮元一向偏袒贵州将领,多次上奏朝廷。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语文二模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7分)①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①。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②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③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④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新唐书·虞世南传》【注】①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1)秦王俊交辟之

(2)然疾峭正15.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妻妾被服拟王者A.模仿B.相比

C.对照

D.超过(2)宜省录累囚A.反省B.探望

C.废除

D.审查16.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17.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18.请结合全文,围绕虞世南“恳诚”这一品质进行分析。(5分)14.(1)征召

(2)嫌怨、厌恶15(1)B(2)D16.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17.皇上同意了虞世南的建议,在这种情况下派遣使者赈济灾民,申诉清查狱中案件,大多数最烦被赦免。(之,然,赈,申,赦

)18.(5分)传记记载虞世南对父尽孝对兄尽恭。淡泊名利,兄长佞敏得君日贵盛,他甘于清贫不为所动,多次辞官;虽儒雅谨慎、弱不禁风,但是他在议论政事时却能持守公道,坚守原则,直言进谏,不畏权贵,不肯附和君王;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虞世南借天有异像劝太宗给民众以恩惠。(评分说明:一点2分,二点4分)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阳曲傅先生事略(清)全祖望①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①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亦曰石道人。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先生少读书,上口数过,即成诵。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荐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②提学袁公继咸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故阉党也。先生约其同学曾公良直等诣匦使,三上书论之,不得达,乃伏阙陈情。时抚军吴公甡亦直袁,竟得雪,而先生以是名闻天下。先生少长晋中,得其山川雄深之气,思以济世自见,而不屑为空言。次年,袁公自九江羁于燕邸,以难中诗贻先生,曰:“晋士惟门下知我最深盖棺不远断不敢负知己使异日羞称友生也。”先生得书恸哭曰:“公乎,吾亦安敢负公哉!”甲午②,以连染遭刑戮,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门人有以奇计救之者,得免。然先生深自咤恨,以为不如速死之为愈,而其仰视天、俯画地者并未尝一日止。凡如是者二十年。③戊午③,天子有大科之命④,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⑤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是益都冯公⑥首过之公,公卿毕至。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许放还山。时征士中报罢而年老者,恩赐以官。益都密请以先生与杜征君紫峰,虽皆未豫试,然人望也。于是亦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益都乃诣先生曰:“思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蔚州进曰:“止、止,是即谢矣。”次日遽归,大学上以下,皆出城送之。先生叹曰:“自今以还,其脱然无累哉!”及卒,以朱衣黄冠殓。(有删减)注:①傅山:明末清初道家思想家。②甲午:清顺治十一年(1654)。③戊午:康熙十七年(1678)。④大科之命:康熙诏命开博学鸿词科,让各省举荐有学问的名士赴京应试。⑤眉:傅山之子傅眉。⑥冯公:冯博,益都人,当时任文华殿大学士。14.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三上书论之,不得达

)(2)时抚军吴公甡亦直袁

)15.

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乃伏阙陈情

)A.趴在台阶前

B.跪在宫殿前

C.隐蔽在空隙处

D.住在宫殿角(2)许放还山(

)A.流放山野

B.成为隐士

C.出家为僧

D.允许回家16.

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晋士惟门下知我最深盖棺不远断不敢负知己使异日羞称友生也17.

把第①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荐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18.

第①段中,全祖望介绍傅山“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亦曰石道人”,而官方史书《清史稿·卷五百一·列传二百八十八遗逸二》则仅“傅山,字青主,阳曲人”八字,请探究全祖望的写作意图。19.

全祖望此文为人称道,请以第③段为例,赏析作者如何将“傅山固辞”写得生动感人的。【答案】14.①.

申诉/辩护/申辩

②.

认为……正直

15.

(1)B

(2)D

16.

晋士惟门下知我最深/盖棺不远/断不敢负知己/使异日羞称友生也

17.

他看到天下将要大乱,那些所谓被称为缙绅的达官贵人,多贪腐作恶不值得称道,他非常气愤,就坚持自己的气节,一点也不肯迎合当时的社会风气。

18.

全祖望私人写作的纪传文,记述(比清史稿)更为全面,更能表现出尊敬。而清史稿作为官方史书,则有许多约束。古人字多为长辈期许,号多为自己述志、表情,傅山字青竹、青主,有不阿之气;

他在家族也是学中表率,字则取色为朱,取物为石,与下文对照,可见其怀念故国,不入新朝为官之坚如磐石;青竹、青竹、石道人等号体现的拒绝入世的情怀,也体现了傅山其人的道家思想。

19.

(1)情节一波三折:一位七十四岁的老人与皇权的多次较量,从未屈服,老人先后以儿子去世、身体有疾、卧床死拒、痛哭于城门等行为拒绝入仕清朝,而皇权则先后用有司不可、抬床而行、权臣规劝、恩赐以官等行为强行逼迫。在两者的拉锯战中,显示出显示出的傅山强大的不仕清朝的决心。(2)对比:在傅山与清朝朝廷的对抗中,傅山极弱,朝廷极强,本段在强烈对比中又强化清朝君臣“固请、固赐”之坚定、强势,也强化傅山“固辞”的坚定与决绝,一边是丧子的七十四岁老人称病、死拒、痛哭、仆地,一边是朝臣的抬床、拜访、恩赐、劝说。对比中显示出傅山沉痛的故国之思。

(3)细节描写:权臣冯博率领公卿看望傅山,傅山不迎接不送别。傅山被强行抬到午门,傅山看到故国都城城门,眼泪潸潸而下,不惧康熙不快。傅山被恩赐,不肯谢恩,被冯博强行拽掖谢恩,傅山则倒地不起。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刻画出傅山不仕清朝决心,也为傅山为故国不惧生死而感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论”,申诉,辩护,申辩。句意:多次上书为他申诉冤情,但是没能转达到皇帝手中。

(2)“直”,认为……正直。句意:当时抚军吴甡也觉得袁继咸为人正直。【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伏阙”,跪在宫殿前。句意:于是就跪到皇宫前陈述冤情。(2)“还山”,允许回家。句意:并答应放他回家。【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晋地的士人当中,只有学生你对我了解最深,我离死亡已经不远了,绝对不敢辜负了知己,使得日后人们以称我为老师而感到羞耻。“知”的宾语是“我”,“最深”作补语,在“深”后断开;“盖棺”作主语,“不远”作谓语,“不远”后应断开;“负”的宾语是“知己”,在“知己”后断开。【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且”,将要;“丧乱”,大乱;“道”,称道;“坚苦”,坚持;“媕婀”,逢迎,迎合,阿谀奉承。【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从两文的文体特点来看,本文为全祖望私人写作的纪传文,对人物介绍更加详细,记述(比清史稿)更为全面,更能表现作者对传主的尊敬。而清史稿作为官方史书,则有许多约束,应简要记事,尤其是对人物的名号记述的简略。从文化的角度看,古人字多为长辈期许,号多为自己述志、表情,传记中清楚详细的交代传主的号为“青竹、青主”,更能表现传主有不阿之气。本文中交代传主又叫“石道人”,表明他在家族也是学中表率,字则取色为朱,取物为石,与下文对照,可见其怀念故国,不入新朝为官之坚如磐石。从号体现的人物品行来看,青竹、青竹、石道人等号超凡脱俗,体现传主的拒绝入世的情怀,也体现了傅山其人的道家思想。【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从叙事角度,“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许放还山……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等内容,记述了七十四岁的傅先生与皇权的多次较量,从未屈服,老人先后以儿子去世、身体有疾、卧床死拒、痛哭于城门等行为拒绝入仕清朝,而皇权则先后用有司不可、抬床而行、权臣规劝、恩赐以官等行为强行逼迫。情节一波三折,在两者的拉锯战中,显示出显示出的傅山强大的不仕清朝的决心。从艺术手法角度,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传主形象。原文“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傅山“固辞”,“有司不可”;“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老先生“以死拒,不入城”“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老先生“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在傅山与清朝朝廷的对抗中,傅山极弱,朝廷极强,本段在强烈对比中又强化清朝君臣“固请、固赐”之坚定、强势,也强化傅山“固辞”的坚定与决绝,一边是丧子的七十四岁老人称病、死拒、痛哭、仆地,一边是朝臣的抬床、拜访、恩赐、劝说。对比中显示出傅山沉痛的故国之思。

从人物的描写角度看,本文运用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望见午门,泪涔涔下”为动作和神态描写,“则仆于地”为动作描写,“自今以还,其脱然无累哉”为语言描写,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刻画出傅山不仕清朝的决心,也为傅山为故国不惧生死而感动。参考译文:朱衣道人就是阳曲的傅山先生。最初他字青竹,不久改字为青主,也叫石道人。他家世代凭借学问高和品行好成为晋中地区的表率。先生少时读书,读几遍,就能背过。他看到天下将要大乱,那些所谓被称为缙绅的达官贵人,其实多贪腐作恶,其行为不值得称道,为此他非常气愤,就坚持自己的气节,一点也不肯迎合当时的社会风气。提学袁继咸被巡按张孙振诬陷,孙振从前是阉党之人。先生约定了他的同学曹良直等人到通政使,多次上书为他申诉冤情,但是没能转达到皇帝手中,于是就跪到皇宫前陈述冤情。当时抚军吴甡也觉得袁继咸为人正直,袁继咸的冤情终于得到平反昭雪,而先生因此名闻天下。先生从小在晋中长大,得到那里的山川雄深之气的滋养,他一心想要凭着济助世人来表现自己,而不屑于发布那些于当世无用的言论主张。第二年,袁继咸从九江被清军俘获,拘系在北京的寓所,因为身处危难之中,就写诗给先生,并说:“晋地的士人当中,只有学生你对我了解最深,我离死亡已经不远了,绝对不敢辜负了知己,使得日后人们以称我为老师而感到羞耻。”先生得到书信后恸哭说:“先生啊,我又怎么敢辜负您呢!”甲午年,先生因为受牵连受刑罚,他严厉陈辞慷慨不屈,绝食了九日,差不多死了。他有一个门生,用奇巧之计救下了他,得以免于一死。但是先生深深地感到愤恨,认为不如早早死在这件事上为好。而其仰视天、俯画地,并未曾一日停止。这样做总共有二十年。戊午年,天子发布诏令举行大考,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把先生作为优秀人才向皇上推荐。当时傅先生已经有七十四岁了,而且他的儿子傅眉也因为疾病早于他死了,因此坚决拒绝去参加考试,但是有司坚决不同意。先生于是假称自己有病,有司就命令差役抬着他的床前往,两个小孙子陪侍在身边。已经到了距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傅山先生以死来抗拒,坚决不进城参加考试。这时益都冯公首先来拜访他,然后其余的官员都来看望他。傅山先生躺在床上,并不施迎来送往的礼节。蔚州魏公就把傅山先生年迈体弱的情况禀报了皇上,皇上就下诏令,免除傅山先生参加考试,并答应放他回家,继续做道士。当时那些受征聘任而不肯受职的隐士中,没有接受职务的那些年迈体弱者,都受到恩赏赐以官职。益都密请求因为先生与杜征君紫峰,虽然都没有参加考试,然而非常有名望。于是特意加封傅山先生中书舍人的官职来表示对他的宠爱。益都就到傅先生家里拜访他说:“皇命格外恩宠,即使你生病了,希望因为我而勉强来到皇庭表示谢恩。”

先生没有答应。益都就命令其他众多宾客百余人反复劝说他,傅山先生就假称病得很厉害,于是益都就让人把傅先生抬进宫。傅先生看见宫廷的午门,眼泪潸潸而下。益都强行架着他让他谢恩,傅山先生就倒在地上不起来。蔚州走上前说:“停、停、这就算是谢恩了。”第二日,傅山先生立刻返回,大家都出城来为他送行。先生叹曰:“今天回去以后,就超脱没有牵累了!”他死后,按照道士的丧仪来安葬他。2023年上海市长宁区高三语文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孟尝君传①孟尝君名文,姓田氏。父婴卒,文代立于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②齐湣王二十五年,使入秦,昭王即以为秦相。人或说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③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谖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谖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谖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趣市朝①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节选自《史记》)【注】①市朝:即市场。14.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①舍业厚遇之(

②更封传(

)15.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

)A.

抵偿B.

抵押C.

抵达D.

干谒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遂发传出(

)A.

出示凭证B.

派出驿车C.

发出传唤D.

命令打开17.

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君独不见夫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18.

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19.

第②段叙写“狗盗”与“鸡鸣”二事,详略有别,请对此加以分析。20.

冯谖劝说孟尝君的语言很有说服力,请赏析。【答案】14.①.

对待

②.

15.D

16.A

17.

您难道没见过人们去市场的样子吗?天亮时,人们侧着肩膀争着进去;日落后,经过市场的人甩动胳膊走开,连头也不回。

18.

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

19.

写“狗盗”事,是孟尝君与众门客仔细商议,用笔较详,待有客自称能盗,再行事。写“鸡鸣”事,是仓皇危急之事,门客径自去做,等不及告明。这样的详略处理,与形势发展相合,而且叙事更显波澜,引人入胜。

20.

冯谖运用讽喻手法,以赶市集的人早晚的不同表现来说明“富贵多士,贫贱寡友”是“事有固然”的,这样说理委婉而生动;同时,对于门客在孟尝君失势后离去的行为,他十分确定地认为“物有必至,事有固然”,态度鲜明。这样劝说,刚柔并济,既易于为人理解和接受,又带有不容置疑的气势,很有说服力。【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①“遇”,对待。句意:孟尝君拿出家财厚待他们。②“更”,改变。句意:改了凭证。【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抵”,干谒,求见。句意:孟尝君派人冒昧地求见昭王的宠妾请求解救。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发传”,出示凭证。句意:于是出示凭证让孟尝君出去。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趣”,通假字,通“趋”,去;“明旦”,天亮;“过”,经过;“掉臂”,甩动胳膊;“顾”,回头。【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于是当夜钻入狗洞,进了秦宫,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乃夜为狗”,“狗”作“为”的宾语,其后应断开;“以入秦宫臧中”,“秦宫臧中”作“入”的宾语,其后应断开;“取所献狐白裘至”为连动句,中间不断开,其后应断开。【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选材特点的能力。本段中叙事的详略主要取决于情节的张弛,写“狗盗”事,由“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可知,孟尝君与众门客仔细商议在前,已经做了大量的铺垫,为“狗盗”事的发展蓄势。写“鸡鸣”事,此时“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情况紧急,在仓皇危急之中,门客径自去做,等不及告明。此处略写与紧张的情节相合,而且叙事更显波澜,引人入胜。【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风格的能力。由“君独不见夫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分析可知,冯谖运用讽喻手法,以赶市集的人早晚的不同表现来说明“富贵多士,贫贱寡友”是“事有固然”的,这样说理委婉而生动;由“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分析可知,对于门客在孟尝君失势后离去的行为,他十分确定地认为“物有必至,事有固然”,态度鲜明。这样劝说,刚柔并济,既易于为人理解和接受,又带有不容置疑的气势,很有说服力。参考译文:①孟尝君名叫文,姓田。田文的父亲田婴死后,田文在薛地继承了田婴的爵位,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有罪逃亡的人,孟尝君拿出家财厚待他们,因此天下的士人全都倾心归附。②齐湣王二十五年,孟尝君入秦,秦昭王让孟尝君担任秦国宰相。有人劝说秦王道:“孟尝君的确贤能,可他又是齐王的同宗,现在任秦国宰相,谋划事情必定是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考虑秦国,秦国可要危险了。”于是秦昭王就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职务。他把孟尝君囚禁起来,要杀掉孟尝君。孟尝君派人冒昧地去见昭王的宠妾请求解救。那个宠妾说:“我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当时孟尝君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到秦国后献给了昭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孟尝君为这件事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有一位位居末位能钻狗洞偷东西的人说:“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于是当夜钻入狗洞,进了秦宫,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宠妾得到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获释后,立即乘快车逃离,改了姓名来逃奔函谷关。夜半时分到了函谷关。昭王后悔让孟尝君出关,再寻找他,他已经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驾上传车飞奔而去追捕他。孟尝君一行到了函谷关,按照关法规定鸡叫时才让人出关,孟尝君恐怕追兵赶到,宾客中有个位居末座的人会学鸡叫,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于是就逃出函谷关。③自从齐王因受毁谤之言的蛊惑而罢免了孟尝君,那些宾客们都离开了他。后来齐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位,冯谖去迎接他。还没到京城的时候,孟尝君感叹说:“我向来喜好宾客,接待宾客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有食客三千多人,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宾客们看到我一旦被罢官,都背离我而离去,没有一个顾念我的。如今靠着先生得以恢复我的官位,那些离去的宾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如果有再见我的,我一定把口水吐到他的脸上,狠狠地羞辱他。”听了这番话后,冯谖收住缰绳,下车而行拜礼。孟尝君也下车还礼,说:“先生是替那些宾客道歉吗?”冯谖说:“并不是替宾客道歉,是因为您的话说错了。万物都有其必然的终结,世事都有其常规常理,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孟尝君说:“我不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冯谖说:“生命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生命的必然归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孟尝君连续两次下拜说:“我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了。”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①严武,中书侍郎挺之子也。弱冠以门荫策名,迁侍御史。至德初,肃宗兴师靖难,大收才杰,武杖节赴行在。宰相房琯以武名臣之子,素重之,及是,首荐才略可称,累迁给事中。既收长安,以武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以史思明阻兵不之官,优游京师,颇自矜大。出为绵州刺史,迁剑南东川节度使;入为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②与宰臣元载深相结托,冀其引在同列。事未行,求为方面,复拜成都尹,充剑南节度等使。广德二年,破吐蕃七万余众,拔当狗城。十月,取盐川城,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③前后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梓州刺史章彝初为武判官,及是小不副意,赴成都杖杀之,由是威震一方。蜀土颇饶珍产,武穷极奢靡,赏赐无度,或由一言赏至百万。蜀方闾里以征敛殆至匮竭,然蕃虏亦不敢犯境。而性本狂荡,视事多率胸臆,虽慈母言不之顾。初为剑南节度使,旧相房琯出为管内刺史,琯于武有荐导之恩,武骄倨,见琯略无朝礼,甚为时议所贬。永泰元年四月,以疾终,时年四十。(节选自《旧唐书·严武传》)乙①武幼豪爽。母裴不为挺之所答,独厚其妾英。怪问其母,母语故。武奋然以铁槌就英寝,碎其首。左右惊白挺之曰:“郎戏杀英。”武辞曰:“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儿故杀之,非戏也。”父奇之,曰:“真严挺之子!”②与元载厚相结,求宰相不遂,复节度剑南。武在蜀颇放肆,或一言之悦,赏至百万。蜀虽号富饶而峻掊亟敛闾里为空然虏亦不敢近境。梓州刺史章彝始为武判官,因小忿杀之。琯以故宰相为巡内刺史,武慢倨不为礼。最厚杜甫,然欲杀甫数矣。李白为《蜀道难》者,乃为房与杜危之也。③永泰初卒,母哭,且曰:“而今而后,吾知免为官婢矣。”(节选自《新唐书·严武传》)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肃宗兴师靖难(

(2)母裴不为挺之所答(

)16.

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视事多率胸臆(

)A.赴任

B.管理

C.视察

D.办事(2)吾知免为官婢矣(

)A.尽力

B.罢免

C.豁免

D.沦落17.

乙文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蜀虽号富饶而峻掊亟敛闾里为空然虏亦不敢近境。18.

把甲文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与宰臣元载深相结托,冀其引在同列。事未行,求为方面,复拜成都尹,充剑南节度等使。19.

结合甲乙两文,推断乙文末严母哭诉的原因,并概述依据。【答案】15.①.

平定

②.

宠爱

16.①.B

②.

D

17.

蜀虽号富饶

/而峻掊亟敛/闾里为空/然虏亦不敢近境。

18.

(严武)和宰相元载结交很深,希望元载引荐他为同级别官员。这件事没有办成,求做地方大员,朝廷再次拜授他为成都尹,充任剑南节度等使。

19.

①对恩公房琯倨傲无礼,可见其傲慢;②与宰相元载交好,便也欲为宰相,可见其贪心;③因一语而赏赐百万,因小忿而滥杀小吏,可见其放肆;④杀父小妾,可见其凶狠;⑤对百姓赋敛甚急,至闾巷皆空,可见其暴政。⑥尽管严武抵御吐蕃有功,但其在世时品行不端,故身亡后必致反对,⑦所以,其母哭诉自己将沦为官婢。【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靖,平定。句意:肃宗兴兵平难。(2)答,宠爱。句意:母亲裴氏不被严挺之宠爱。【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视事,管理。句意:处理政务往往凭感情用事。故选B。(2)免,沦落。句意:我知道将要被抄没沦落为官婢了。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属地虽然有富饶之称,但因横征暴敛,乡里为此一空,不过吐蕃也不敢逼近边境。“蜀虽号富饶”中,“蜀”为主语,“号”为谓语,“富饶”为宾语,结构完整,应在“富饶”后断开;“峻掊亟敛”与“闾里为空”为因果复句,中间断开;“然”用于句首,表转折,其前断开。【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冀”,希望;“引”,引荐;“方面”,地方大员;“拜”,授予官职;“充”,充任。【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琯于武有荐导之恩,武骄倨,见琯略无朝礼”可知,对恩公房琯倨傲无礼,可见其傲慢;②由原文“与宰臣元载深相结托,冀其引在同列”可知,与宰相元载交好,便也欲为宰相,可见其贪心;③由原文“武在蜀颇放肆,或一言之悦,赏至百万……梓州刺史章彝始为武判官,因小忿杀之”可知,因一语而赏赐百万,因小忿而滥杀小吏,可见其放肆;④由原文“武奋然以铁槌就英寝,碎其首”可知,杀父小妾,可见其凶狠;⑤由原文“蜀方闾里以征敛殆至匮竭”可知,对百姓赋敛甚急,至闾巷皆空,可见其暴政。⑥由原文“然蕃虏亦不敢犯境。而性本狂荡,视事多率胸臆,虽慈母言不之顾”可知,尽管严武抵御吐蕃有功,但其在世时品行不端,故身亡后必致反对,所以,其母哭诉自己将沦为官婢。参考译文:甲①严武是中书侍郎严挺之的儿子。二十岁因祖上的功勋做官,迁任侍御史。至德初年,肃宗兴兵平难,广收人才,严武胸怀节义,赶赴肃宗的驻跸之所。宰相房琯因为严武是名臣之子,一向器重他,这时,首先推荐他,说他有才能和谋略,逐步升迁到给事中。官军收复长安后,朝廷任命严武做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由于史思明拥兵自重而没有赴任,于是悠闲地居住在京师,颇为自负骄傲。后来离开京城做了绵州刺史,迁任剑南东川节度使。后入朝做了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②(严武)和宰相元载结交很深,希望元载引荐他为同级别官员。这件事没有办成,求做地方大员,朝廷再次拜授他为成都尹,充任剑南节度等使。广德二年,严武率领军队打败吐蕃七万多人的军队,攻占了当狗城。十月,攻取盐川城,朝廷加授他为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③(严武)前后在蜀地居住多年,随心所欲,恣意推行暴政。梓州刺史章彝起初在严武麾下任判官,到这时做事稍不合意,严武便招他回成都用杖刑打死了他。从此严武威震一方。蜀地奇珍异产很丰富,严武极其奢侈,赏赐起来没有节制,有时因为一句话而赏赐高达百万。蜀地民间因为征赋过重而几乎被搜刮殆尽,但是吐蕃也不敢侵犯边境。而严武本性狂妄放荡,处理政务往往凭感情用事,即使是慈母话的也不听。起初,严武担任剑南节度使,前宰相房琯出任管内刺史,房琯对严武有引荐之恩,但严武骄慢倨傲,见到房琯毫无朝见的礼仪,尤其受到当时舆论的贬斥。永泰元年四月,严武因病而死,时年四十岁。乙①严武年幼时性格好爽。母亲裴氏不被严挺之宠爱,只宠爱他叫“英”的小妾。严武当时才八岁,觉得奇怪就问她的母亲。母亲告诉他原因。严武奋然拿起了铁锤来到英的寝室,击碎了她的头。左右仆人惊恐地报告严挺之说:“少爷开玩笑误杀了阿英。”严武严肃地说:“哪有大臣看重小妾而轻视正妻的?儿因此杀了她,不是开玩笑。”父亲感到他与众不同,说:“真是严挺之的儿子!”②严武和元载交情深厚,想要通过他求得宰相的官职而没有成功,再次去剑南做了节度使。严武在蜀地十分放纵,花费没有限度。有时因为一句话使他高兴,赏赐高达百万。属地虽然有富饶之称,但因横征暴敛,乡里为此一空,不过吐蕃也不敢逼近边境。梓州刺史章彝起初担任严武的判官,严武却因小怒而杀了他。房琯凭借前任宰相的身份担任巡内刺史,严武却对他态度傲慢,不以礼相待。严武和杜甫交情最深,但却多次想杀掉杜甫,李白作《蜀道难》的原因,就是为房琯和杜甫的处境感到危险。”③永泰初年,严武死去,他的母亲哭泣,并且说:“从今以后,我知道将要被抄没沦落为官婢了。2023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语文二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9分)王忠夫妇墓志

〔明〕李东阳①公讳忠,字以诚,陕之西安人也。少习经史大义,尤工楷法,素孝友。父丧终慕,奉母甚谨。母好施,值邻族贫者,或倾囊给之,公极意承顺,略无靳色。母安其养,年至八十有七而卒。兄疾革,公问所欲,曰:“吾生不能给汝,今且死,敢以儿女望汝乎!”公泣曰:“吾兄之子,犹子也,某不敢负。”后抚其子政及二女,皆为婚嫁。有二姊:一嫁林氏,家中衰,衣食殡殓皆其手出;一嫁叶氏,早寡,并育其子于家。戚党俞教谕春有遗孤,亦留为娶妇。一门三姓,同爨而居,人以为难。公性本严毅,不苟合,而厚伦尚义乃如此。初事举业,夺于家政,则以付敞曰:“汝为我成之。”忽遘疾卒,年五十有二而已。②娶袁氏,甫期而卒,继娶于张,是为太恭人。夙闲礼度,奉姑外不敢与姒齿居。恒以俭勤佐家,公甚赖之。公卒,二甥者皆去,太恭人独专阃政,慈幼抚下,老不自佚。少子敔早逝,教敞尤切。敞自有禄秩,迎养京邸十有余年。太恭人每夜五鼓辄趣使入朝,与二三邻妪谈笑为乐。比其婿叶森为京卫武学训导,岁时燕会,子婿妇女举觞称寿。太恭人年益高,而动履日裕,怡然若居其乡。大夫士登堂而拜者相与叹羡至为歌诗颂之年八十有三而卒。③呜呼!王氏再世失怙,而母皆老寿以成其子之贤,至是尤显。然其培植之厚,仪型之正,于公之德不亦益可验哉!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素孝友(

(2)

太恭人每夜五鼓辄趣使入朝(

)16.结合上下文,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公极意承顺,略无靳色(

)A.阻拦B.吝惜

C.固执

D.耻笑(2)夙闲礼度,奉姑外不敢与姒齿居(

)A.悠闲B.伺候

C.娴熟

D.参与17.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兄疾革,公问所欲,曰:“吾生不能给汝,今且死,敢以儿女望汝乎!”18.对第②段画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夫士登堂而拜者/相与叹羡至/为歌诗颂之/年八十有三而卒B.大夫士登堂/而拜者相与叹羡/至为歌诗颂之年/八十有三而卒C.大夫士登堂而拜者/相与叹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