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和谐教育对大学后进生转化的思考毛德波(长江大学一年级教学工作部,湖北荆州43)4023摘要:如何认识和转化后进生的问题,是一个直接涉及到这部分大学生中是否能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否能够把这部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有用人才的十分严峻问题。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构建和谐教育体系的背景与要求下,如何运用正确和有效的方法促进大学后进生转化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大学生;后进生;转化;思考ThinkingtothetransformationofUniversityUnderachieversontheharmoniouseducationbackgroundDeboMaoAbstract:HowtounderstandandtransformUniversityUnderachievers,isaproblemdirectlyrelatedtowhetherthispartoftheuniversitystudentscouldbeimplementingtheparty'seducationpolicy,whetherwecantrainthispartofthecollegestudentsintoaveryusefulpersonforthesociety.Followingtheneedandrequirementsofbuildingaharmonioussocietyandaharmoniouseducationsystem,howtousecorrectandeffectivewaytopromoteuniversityUnderachieversconversionisanurgentneedtoconsideroneoftheissues,isattractingwideattentionfromallsectorsofsociety.Keywords:harmonioussociety;harmoniouseducation;universitystudent;Underachievers;transform;thinking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让“和谐”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在此理念下,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文化传承,科技创新,思想传播的有效阵地,它同社会的经济、政治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执政理念,构建“和谐教育”,既是当前正深入研究的大学理念创新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又是构建社会主义的重要实践课题,正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谐教育的主体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确立特色鲜明与统筹兼顾的目标定位,建立刚柔刚柔相济与法德并重的制度体系,营造内外和顺与软硬结合的环境文化,实现理念提升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确保所有学生能够健康成才。大学后进生(高校后进生)是指在校园里生活学习,由于自身或者其他外界原因而导致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未能达到学校和国家对大学生要求的那部分大学生。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既具有一般大学生的普遍特性,又存在他们群体的独特性。表现在他们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大学学生群体,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业任务,不能健康积极的对待身边的事物。对比和谐教育的六点特征,这样的群体性质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立身成长,而且不利于我们将大学教育“和谐化”发展。所以,如何利用和谐教育的思想,正确处理大学后进生的转变问题是我们迫切解决和思考的问题之一。一、和谐教育思想对大学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意义大学本身蕴含着潜移默化、点地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大学作为和谐教育的重要试“验田”,其教育思想、精神理念、运行机制和文化环境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后进生群体的转化,乃至其中每一位学生的成人成才。因此,和谐教育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实现后进生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1、有利于确立和谐的工作理念。大学文化的多元性和大学主体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大学价值的多取向性,甚至相互矛盾性。大学在价值取向上的和而不同,在文化环境上的多姿多彩决定了大学生的思想不同。和谐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在办学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提出本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不能只注重成绩,更要从未来发展层面上审视和评后进生。同时,教育上就是要在统一的人才培养理念之下,又有创新和集成的工作思路,不能一味使用说教式和棍棒式教育方式,而应该用新的思路和方法打开工作局面。通过开展和谐教育,对确立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和谐的工作思路有着重要意义。2、有利于形成和谐的运行机制。我国很多大学大多移植前苏联的行政化管理体系,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专项协成为大众教育,外延式的快速发展使许多大学的运行机制不能及时跟上。同时,大学制度的行政化促使学校在大学制度上相互复制。反映到具体就是,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开展活动,文化管理上如出一辙,高度雷同。这样,学生在价值追求、个性发展等各方面的实际需要难以满足,后进生改造工作从根本上难以实施。因此,在和谐教育引导下,积极倡导机制改革,不断提出适合学生和学校发展的新政策,对后进生的教育具有很大影响。3、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正确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直接影响到后进生转化效果的关键因素。很多教师放不下架子,在作风上,“自己一套,授人一套”,态度上,“高高在上,难以亲近”,造成后进生同教师关系紧张,转化工作难以开展。所以,如何正确引导,利用和谐教育的思想理念,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二、剖析后进生形成的不和谐原因俗话说:“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需先之人。”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毫无疑问,我们要教育,要转化后进生,就必须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成长历史和人际关系等,深入剖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十分有必要的。1、不和谐的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一个孩子年幼的时候是怎么度过的,童年时代谁带路,将决定这个孩子长大以后成为怎么样的人。可是,由于家长教育方法、家庭富裕程度、家庭关系好坏等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孩子在家庭教育下结果的可变性非常大。其中,棍棒教育、父母要求不一致、放任不管和溺爱,是造成后进生家庭教育不和谐的几个突出原因。不和谐的家庭教育不仅为学生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带来了阻力,同时更会对学生的心灵和个人潜力的发挥造成重要的影响。在表现上,容易使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降低,遇到感情和人际问题往往难以承受,自甘堕落;学业和品格在不能得到正常的个性发展,并有可能在性格和精神上的分裂。2、不和谐的社会文化。社会和大学教育的环境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高等教育的环境大众化和建设一流大学的两大趋势下,一般高校普遍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压力,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日益渗入校园,各种学术腐败、教育浮夸等问题层出不穷。同时,由于大学城的建设,传统的大学校园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更加趋于开放性,容易造成社会各种不良的影响进入大学校园。同其他的影响相比,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社会影响,都因为其直观性和形象性,更加容易抓住大学生的需要,引导大学生向不宜于自身发展的方向上走。就大学和大学生的发展特点来看,社会的影响在所有不良影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如何正确运用社会,促进学生学习,同时抵制社会的不健康因素,是我们在做好大学后进生转化工作和建设和谐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所要着重思考的。3、不和谐的学校教育。大学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主要阵地。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未来,大学的教育的巨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大学领导和教师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工作作风、文化修养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长。不同的老师对同样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方法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会截然不同,这显然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育理念有关。可见,学校教育的正确与失误,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巨大。其中学校教育的不和谐因素主要包括:对学生缺乏信心;待学生有待公平;学习指导和矫治上做法欠缺;赏罚不分;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师生关系不和谐等。这些不和谐的因素,从学校层面上遏制了学生的正常发展,为后进生的转化带来了阻力。三、大学后进生转化方法浅析和谐教育体系的要点就是保证校园文化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个相互协调的状态。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作为和谐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难以适应社会市场和大学环境的变化而矛盾迭出。根据大学教育本身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结合后进生转化存在的问题和文化建设要求,我们认为,在和谐教育背景下后进生转化工作地开展需要从培养理念、制度体系、校园环境、发展方向等多个层面加强。具体来看,主要工作方向如下:首先,后进生转化重在理清四种关系。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该包括转化的宏观和谐关系和微观和谐关系的构建。宏观和谐关系主要包含后进生同外界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微观的和谐关系主要指后进生在大学内部各要素的和谐关系。当前学生干部培养的最欠缺的就是对后进生定位和关系处理的问题。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地开展,既要处理好后进生同外界环境之间的矛盾,又要从学校内部建设入手解决后进生存在的问题,要从后进生本身出发,着重理清七大关系,分别是:后进生成长和社会影响之间的和谐关系、制度治理和德育治理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转化管理的精神功能和物质功能的和谐关系。只有正确处理这四大关系,从后进生的成长出发,才会形和谐教育的良好风气。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教育必须紧跟新的形势,积极转变观念,既要注重学生的基本素养提高,同时也要认真处理学生培养其中的其中关系,不断增强培养力度,深化对后进生转化的本质、规律认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教育的使命中主动担负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其次、后进生转化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在后进生的培养和转化的研究进程中,很多学者都对于后进生转化需要正确时机这一观点表示赞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人平时都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心理定势)之中。当某种心理定势被破坏时,学生的心理就会出现不平衡。在这个时候,就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时候(最佳教育时机)。适当把握这个时机有利于我们对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一般来说,适当的实际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后进生不良思想初见端倪或不良行为的时候。这个时候防微杜渐,是杜绝后进生恶性发展的重要时期;(2)刚入学或者新学期开始,是后进生思想容易发生变化的时期,也是帮助和引导后进生树立正确目标和学习态度的时候;(3)当后进生遇到困难的时候;(4)当后进生身上出现闪光点的时候,要注意对后进生作出合适的鼓励,帮助其认识闪光点,激发学习和向上的热情和信心。只有正确把握转化时机,了解后进生发展的情况,才能帮助我们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和教育工作,做到“事半功倍”。最后,转化后进生需要夯实教育环节的个个基础。后进生转化和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人才培养更是一项循序渐进、充满艰辛的过程。做好大学后进生转化和教育工作,必须抓好以下两个个环节:1、缺点学生的正确对待是转化工作的基础。教学和教育工作是教师和学生不断沟通和不断交往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际关系的过程。在对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不能歧视和孤立后进学生。尤其是在大学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教育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意识都相对比较强,正确对待后进生的与否,是后劲大学生转化成功的关键因素。2、制度把握和矫治方法要灵活。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要注意对制度和矫治方法的灵活把握。在宏观上,要从严要求学生,把握制度尺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在细节上,要不断鼓励犯错的后进生改正错误,健康成长。同时,不断调整矫治方法,让后进生有机会展示自己,得到被激励和重塑个人信心的机会。而不能一味讲究规矩和原则,限制和扼杀后进生的发展,这对后进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深化和谐教育的背景下的大学后进生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贴近学校现实,贴近师生实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吐故纳新,才能够优化培养结构,深化培养内涵,开辟大学后进生工作新局面。后进生转化工作也必将在和谐教育构建中展现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参考文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东海县2025年初三下学期统测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徐州市六校-重点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七校联考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大学英语(5)》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八校2025年高三历史试题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河源市重点中学2025届下学期高三数学试题高考仿真考试试卷含解析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微生物生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朝鲜(韩国)语视听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海洋大学《行动学习》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碑体楷行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金乡县金育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退役锂电池清洁循环利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 交通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 夜间安全施工培训
- 零售药店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
- 道路工程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方案及保障措施
- 花粉购销合同范例
- 大学生就业规划西部计划
- 柑橘品种改良研究
- CSMS助力教师构建中职数学高效课堂的案例研究
- 银屑病门诊病历分享
- 无人值守道闸运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