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_第1页
浅论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_第2页
浅论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_第3页
浅论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_第4页
浅论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进而感悟历史、理解历史,与历史对话,形成证据意识、历史的意识、发展的意识、多元的意识。

近几年来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教学的特点,我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强化学习动机,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使学生“想”动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它是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激发强化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创设引人入胜的历史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是历史课堂教学诱导学生学习、主动参与动机的手段之一。教学实践表明,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注意对自身情绪的调控。

由于教师与学生的阅历不同,在对教学内容理解和认知上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距离,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的情绪状态尤为重要。教师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教学情绪,让教学活动在精神饱满、情绪振奋的状态下进行,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师生在教学中形成了良好的情感心理场,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借助观察生活与历史的联系来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历史的过去性特点,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感”,历史课堂教学要消除学生的“距离感”,保持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首先得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时事、关心学生,而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闻时事、社会现实结合到历史教学中来,无疑是学生消除“距离感”、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参与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这一内容时,我给大家出示了一组大家熟悉的历史图片:唐朝鉴真东渡图,南京大屠杀图,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在旅顺大屠杀图,一位日本老兵在卢沟桥长跪不起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图;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们围绕这些问题积极讨论,甚至唇枪舌剑,课堂肯定是“活了”,而我只是适时点拨、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去思考,形成了理性认识,获得了对历史新的体验。

二、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动

现代教育是民主的,师生是平等的、互动的。我们要改变一言堂、唯师独尊的教学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质问发问,允许各抒己见,对错误和不正确的见解,在商讨中解决,并表扬他们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和积极参与的精神。教师要勇于承担责任,不歧视学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这样学生就会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动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会”了多少,更要注重学生是否“会学”,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只有学会科学的方法,学生才会自己动起来,才会对纷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去观察、分析,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发生在19世纪后半期的改革,为什么一败一成?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这两次改革从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的锻炼多了,学生就会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并应用到学习和实践中去。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言辞,无不是在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合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被喻为历史课堂教学的催生剂,它特有的声、光、色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使学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行,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这一内容时我布置了“中国古代政治重心为何不随经济重心一道南移”等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网上寻找答案,结果获取的知识是传统历史教学无法比拟的,有些学生介绍的内容甚至连教师都闻所未闻。网络教学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使历史课堂更富有吸引力,学生也乐在其中。

但是多媒体网络资源只能是课程资源中的一种,不能从根本上取代教师的地位。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为了追求课程资源的丰富、新奇而忽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2、巧编历史歌谣。

历史知识浩瀚如海,仅凭一般记忆很容易遗忘,要想记准记牢,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记忆方法。而利用历史歌谣不但能增强记忆,更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如记忆战国七雄及其位置,可编成歌谣: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3、把辩论和竞赛引入课堂教学中。

在一个单元结束之后,先由学生拟题,教师整理分类,把学生按学习水平高低平均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主持下进行竞赛,试题分抢答、必答、附加题,将试题按难度分类,以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发挥。这样做,改变了过去呆板的考试形式,灵活新颖,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还可以将辩论会引入教学中。例如在教授完秦帝国的兴亡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根据学生的意愿把学生分成正反两组,推举代表参与辩论。通过辩论,学生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明辩了是非,求得了共识,同时也开启了思维,提高了学生探究与思维的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五、联系社会现实,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爱”动

调查显示,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最厌烦的是空洞的“一言堂”,最喜欢的是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历史小论文”展评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并利用所学知识写成小论文,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写的《如何评价李鸿章》、《假如我是孙中山》等小论文,认识深刻,反映了学生的个性与不同的兴趣。

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利用家乡的古家俱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展做“小司马迁”活动。我们还组织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结合“神七问天”开展了“古今交通运输方式的演变”的调查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爱历史、爱学历史。

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将学习引向课堂之外,让思维不停止,让学习不间断,让兴趣不减退,无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诚然,如何在新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