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4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4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4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4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新教材通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案课标要求:1.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近五年的高考真题:命题分析:1.明清时期是传统高考的热门考点,从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认识清朝封建专制的强化和发展;2.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意义世界的变化及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备考建议:1.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清朝疆域开拓和巩固的过程及对边疆地区因地制宜的政策;清朝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表现、侧重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僵化的表现和蕴含的一定生机。2.新教材新增了明清对中国基本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在复习过程中,高度重视家国情怀主题,认识到明清疆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时空定位:阶段特征:总体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社会渐趋衰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的潮流。具体表现: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进行反侵略斗争,对外政策走向闭关自守;2.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经济总量仍居世界前列;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人头税逐渐废除;江南经济转型;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但已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3.思想文化上:(承古萌新)宋明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并存;市民文化不断发展;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逐渐落后于西方;4.民族关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各民族交融交流加强;5.对外关系上:开始受到外来侵略;从政府间的主动交往到逐步闭关,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化的大潮流。主要内容: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二、疆域的奠定三、统治危机的初显教学过程:知识点1: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一)康乾盛世1.概念: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2.原因:材料一“宪皇(雍正帝)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啸亭杂录》材料二“每军书旁午,应机只是,必揭要领……或军报到以夜分,则预饬内监,虽寝必奏,撰拟缮写,动至一二十刻。上犹秉烛待阅,不稍假寐。”——《赵翼檐曝杂记》(1)三位皇帝都以勤政著称。他们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地方具体事务,也总是不厌其烦的详加过问,君主专制得到加强。(2)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改革税收制度,促进了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行一步巩固发展,中央同地方特别是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各民族间交流的加强;(4)高产作物的推广等。(二)君主专制的强化1.奏折制度:(1)含义:清朝部分高级官员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派遣专人投送京师,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直达皇帝,形成奏折制度。始用于康熙年间,雍正以后普遍采用,乾隆年间形成固定制度。(2)特点:迅速、机密;(3)作用:①便于君主广泛、直接获取信息,加强君主专制;②提高决策效率;③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2.设立军机处:(1)原因:据材料结合所学,进行归纳材料一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的事,连皇帝都难以更改。皇权受到很大限制。——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军机处》材料三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赵翼《檐曝杂记》①直接:处理西北紧急军务;②根本:加强皇权。(2)概况:①清朝初期,保留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②康熙时,为了抑制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南书房,加上内阁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③雍正年间,为用兵西北,设立军机处,逐渐成为常设机构。(3)职能:①轮流值班,商议军情;②负责撰拟皇帝的谕旨诏令;③将诏令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政府。(4)特点:①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简);②办事效率较高(速);③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密)。(5)地位:位卑权重、跪奏笔录、上传下达。(6)性质:秉承皇帝旨意,经办一切重大政务的中枢秘书机构。(7)影响:①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③使传统政治常见的权臣、外戚、宦官、朋党、藩镇等弊端得以消除,有利于政局的稳定;④与当时世界潮流背道而驰:决策具独断性、随意性,官吏唯上是从,易出现失误。3.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1)目的: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树立统治权威,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2)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3)影响:①禁锢了人们的思想。②造成社会恐怖气氛,文化凋敝,摧残了人才,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③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转型与进步。4.秘密立储制度:(1)设立:雍正即位后,宣布秘密立储决定。(2)影响:秘密立储的制度,摆脱了“嫡长”观念的束缚,排除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由皇帝全权决定皇位继承人,是皇权强化的表现。(三)清朝的其他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选择性必修1)(1)地方行政系统: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总督、巡抚为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2)实行督抚制:职能:总督:督理军务、漕运和盐政;巡抚:安抚军民,兼理军政。演变:康熙年间,督抚成为地方行政最高长官、总掌权力的封疆大吏。意义:保证了省级重要职权行使的协调性,尤其是总督是清代实施地方要地及边区统治的重要官制设计。(3)边疆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2.赋税:“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1)内容: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推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2)意义:①有利于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②增加国家财政收入;③促进人口增长;④减轻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其他:重难点突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总体认知1.核心:皇权至上、地方服从中央。2.基础:①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②思想基础:战国和秦朝采用法家思想,西汉汉武帝开始采用儒法结合的新儒家思想。3.特点:形成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充分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皇位是终身制、世袭制;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4.评价:积极:①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②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消极:①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②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③思想上,专制统治严重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知识点2:疆域的奠定(一)民族政策:1.中央: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2.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3.特点:①因地制宜、因俗而治;②恩威并施、剿抚并用;③优待上层、稳定局势;③设置机构、颁行法律。(二)巩固疆域的措施:1.东南:治理台湾①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③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④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2.东北:反击沙俄①17世纪中叶,沙俄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②康熙时,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其同意谈判。③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3.西北:蒙古和新疆(1)军事平叛①康熙时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②乾隆时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族大小和卓叛乱;(2)设管理机构①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②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基层行政委任维吾尔族伯克(突厥语,意为“王”、“首领”等,后为维吾尔族所沿用)进行管理。4.西南:强化管理和共治西藏(1)强化管理: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基础概念:改土归流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又称土官,指由当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的宣慰使、知府、知州等职务。虽然土司承袭在形式上必须经过中央批准,并承担缴纳赋税、出兵助战等义务,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割据性。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名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共治西藏:确立册封制度①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尊号;②康熙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③1727乾隆帝: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④1793年,《钦定西藏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对西藏的管理权,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⑤金瓶掣签制度:又称为金瓶鉴别,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是清王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式设立的制度。(三)清朝的疆域:1.治理体制:内外有别(1)内地:实行督府制度设18行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形成省、府、县三级。(2)边疆:①5个将军辖区:伊犁、乌里雅苏台、盛京、吉林、黑龙江;②2个办事大臣辖区:青海、西藏。2.意义: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元朝疆域辽阔,但明朝的疆域又有明显收缩,对东北、西藏等边疆地区的控制比较薄弱。到了清朝才得以改变,当时不仅版图有所开拓,而且在边疆地区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统治。)知识归纳:专制主义的发展演变(1)过程:(2)趋势: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3)认识:①防止分裂,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②统治日益腐败,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进步,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1)过程:(2)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3)特点:①在沿袭基础上进行变革;②县始终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③一级行政区名称变动较大;知识点3:统治危机的初显(一)内忧:社会矛盾激化1.人口激增:人均资源减少,人地矛盾突出,资源危机日益显露。问题思考:清朝人口膨胀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耕地面积增加。③农业生产技术提高;④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大量种植;⑤赋税制度的变革放松了对人口的控制。(2)影响:①给清朝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遭到破坏、社会矛盾加剧。②大量人口为了生存而转向工商业领域,促进了清朝工商业的发展。2.阶级矛盾尖锐:贫富分化,农民起义,统治危机。白莲教、天理教等农民起义不断吏治腐败,统治内部危机。(二)外患:落后世界潮流1.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潜在威胁);2.愚昧自大、闭关自守(闭关锁国)①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③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注意】“海禁”与“闭关锁国”的不同(1)“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如郑和下西洋。(2)“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闭关锁国不是禁绝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问题探究: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实行的原因目的及评价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即在广东贸易者亦不仅尔英吉利一国,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徇所请?——《清高宗实录》材料二“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嘉庆帝的敕谕提示: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2.原因:①根本原因: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②外部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张,侵扰我国东南沿海。③思想原因:统治者愚昧自大。④直接原因:防止西方殖民者与沿海抗清势力结合。3.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4.评价:积极:“海禁”和闭关锁国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消极:①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科技进步;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给中国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来沉重打击;④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近代落后挨打局面。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1.主要表现:2.特点:(1)由开放走向闭关: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路线由以陆路为主转向以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以海路为主。(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丝织品传到西方,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等地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汉朝,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活跃。问题探究: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新趋势和新问题提示:1.新趋势:(1)中国开始遭到外来侵略,同时开始进行反侵略斗争。(2)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自守。清政府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2.新问题:由于封建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海外贸易,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几乎脱离了世界发展潮流、落后于西方而进一步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能力提升:清朝前期中、西方社会情况对比结论:“康乾盛世”不过是国人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而产生的一种自恋情结”;如果与同时期的欧美国家横向比较一下,所谓“盛世”便微不足道。高考真题演练:1.(2022·全国甲卷)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承续华夏传统 B.倡导疑古辨伪 C.弘扬程朱理学 D.保存历史文献正确答案:A.【解析】考点:清朝前期的统治——民族关系。清政府是少数民族政权,康熙年间注重吸纳山林隐逸、博学鸿儒,同时编修明史,修撰儒经传注,这些举措集中在文化领域,在本意在于以传承华夏文化传统自居,A项正确;疑古辨伪指的是对先前的学说存疑考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等举措和弘扬程朱理学并不一致,排除B项;保存历史文献与举荐人才不符,而且清初实行“文字狱”,对古代文献多有删改禁毁,排除D项。故选A项。2.(2022·浙江高考)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正确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古代官制的演变。清朝设置军机处,明朝设置内阁,元朝设置宣政院,秦朝实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中央有丞相和御史大夫,地方有郡守,因此①是清朝,②是秦朝,③是明朝,④是元朝,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3.(2022·湖南高考)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

)A.君主的高度集权 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C.南书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正确答案:A.【解析】考点:清朝前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中枢机构的演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书房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产物和象征,地方官员敬畏皇权而敬畏南书房行走周兴岱,他才以此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A项正确;材料没有官员俸禄入不敷出的信息,排除B项;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南书房地位下降,“嘉庆七年”与此不符,排除C项;“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是地方不是中央吏治混乱,排除D项。故选A项。4.(2021·北京高考)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至前殿,由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②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③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④引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正确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王朝的统治措施。由材料“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及所学知识可知,①中涉及的官职出现在宋朝,所以①是宋朝;由材料“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及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设立于清朝雍正帝时期,所以②是清朝;由材料“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及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的政策,所以③是西汉;由材料“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及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所以④是唐朝;所以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④①②,B项正确;因为④在①之前,排除A项;因为①在②之前,排除C项;因为③在④之前,排除D项。故选B项。5.(2020·浙江高考)史载,康熙帝北巡,行至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发现一片水草丰美、林木葱郁、动物繁多的地方,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令人“往相度地势,酌设围场”,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结合史实判断该“围场”具备了下列项中哪些功能(

)。①避暑②练兵③围猎④处理民族事务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正确答案:D.【解析】考点:清朝前期中央集权的加强。围场是北巡时设置,在地理纬度上偏北,气候温凉,适宜避暑。根据“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可知,围场有练兵的功能。根据“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可知,围场具备围猎功能。围场地点位于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此处是少数民族和汉族接壤地区,因此可以处理民族事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排除A、B、C。6.(2020·浙江高考)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D.“别黑白而定一尊”正确答案:A.【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