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宋代文学作品(一)11宋代文学作品(一)第课第课宋代文学作品(一)第课宋代文学作品(一)PAGE711PAGE6PAGE6课题宋代文学作品(一)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学会宋代文学作品的的鉴赏,能够体会宋代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成就(2)能够欣赏宋代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思政育人目标:通过欣赏宋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使学生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健全自身的人格;使学生体会到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宋词的鉴赏教学难点:体会宋词的艺术成就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考勤(2min)→宋词鉴赏1(15min)→宋词鉴赏2(14min)→宋词鉴赏3(14min)宋词鉴赏4(14min)→宋词鉴赏5(14min)→宋词鉴赏6(12min)→课堂小结(3min)→作业布置(2min)→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min)【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宋词鉴赏1(15min)【教师】通过PPT展示《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并进行朗读,然后讲解注释【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教师】评价学生发言,进行鉴赏分析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上片描绘了雨后清秋的傍晚,关河冷落、夕阳斜照的凄凉之景;下片抒写词人久客他乡急切的思归之情。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心理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Φ【课堂提问】提出问题:一个“渐”字,领起三句十二字,便被苏东坡叹为“不减唐人高处”,你如何理解他的赞语?Φ【学生】聆听、思考、举手回答通过对诗词进行翻译、分析,引导学生领会宋词的鉴赏方法宋词鉴赏2(14min)【教师】播放“《江城子·密州出猎》朗诵”短视频,通过PPT展示《江城子·密州出猎》诗文,然后讲解注释、诗化译文【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教师】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情景?其主旨是什么?【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教师】评价学生发言,进行鉴赏分析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谊。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宏,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Φ【课堂互动】学生讨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Φ【学生】朗读、聆听、体会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词意,培养学生读词宋词鉴赏(3)(14min)【教师】播放“《武陵春·春晚》朗诵”短视频,通过PPT展示诗文,然后讲解注释、诗化译文【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这首词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教师】评价学生发言,进行鉴赏分析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前用“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两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Φ【课堂提问】提出问题: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绪?作者是怎样写愁的?Φ【学生】聆听、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Φ【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第二节课宋词鉴赏(4)(14min)【教师】播放“《摸鱼儿·雁丘词》朗诵”短视频,通过PPT展示诗文,然后讲解注释、诗化译文【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教师】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这首词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教师】评价学生发言,进行鉴赏分析上片起句突然发问,先声夺人,似雷霆万钧,破空而来;如熔岩沸腾,奔涌而出。通过诘问引起读者深思,引发出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为下文描写大雁的殉情蓄足了笔势,也使大雁殉情的内在意义得以升华。接着-
-句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再接着二句则称大雁为“双飞客”,赋予大雁的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其中,“天南地北’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从时间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大雁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生活历程,为下文的“殉情”作出铺垫。之后三句由殉情大雁而及人间的痴情男女,其中的“痴儿女”三字饱含着词人的哀婉与同情,。结拍四句对大雁殉情前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当网罗惊破双栖梦之后,词人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但这种犹豫与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其中,“万里”和“千山”写征途之遥远,“层云”与“暮雪”状前景之艰难。
下片开头三句借对历史胜迹的追忆与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义。前一句暗含汉武帝率文武百官至汾水边巡祭后土时的煊赫,后二句则写汉武帝巡幸处如今的萧条冷落景象。古与今,盛与衰,喧嚣与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二句借《楚辞》之典反衬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之后二句写殉情大雁不会与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强调殉情大雁忠于爱情的精神不朽,反衬出大雁殉情的崇高价值,为下文的“来访雁丘”作出铺垫。最后四句从正面称赞殉情大雁,寄寓了词人对殉情大雁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词的历史跨度,使主题得以升华。【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Φ【课堂互动】挑选学生朗读《摸鱼儿·雁丘词》,使学生体会诗句韵律美Φ【学生】朗读、聆听、体会通过对诗词进行翻译、分析,引导学生领会宋词的鉴赏方法宋词鉴赏(5)(14min)【教师】通过PPT展示《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文,并进行朗读,然后讲解注释、诗化译文【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1)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2)如何理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千古名句?【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教师】评价学生发言,进行鉴赏分析(1)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是传诵千古的佳句,被誉为“天然奇偶”,对仗工整而不露痕迹,词人对此也颇为得意。“无可奈何”,表现出对落花怀着深深的叹息;“似曾相识”,表现出对归燕带着迷离的思绪,词人似乎失去了什么,又似乎拥有了什么,似虚似实,意味深长。“燕归来”与“花落去”为实笔,但经与“似曾相识”“无可奈何”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无限扩展,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义,就在这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藏着生活的哲理。【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Φ【课堂提问】提出问题:体会这首词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分别象征什么?Φ【学生】聆听、思考、举手回答宋词鉴赏(6)(12min)【教师】通过PPT展示《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诗文,并进行朗读,然后介绍作者、讲解注释,并诗化译文【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教师】评价学生发言,进行鉴赏分析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的过程,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Φ【课堂提问】提出问题:“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说说你的见解Φ【学生】聆听、思考、举手回答课堂小结(3min)【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本节课鉴赏了《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春晚》《摸鱼儿·雁丘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优秀的宋代文学作品,希望大家在课下阅读、鉴赏更多的宋代文学作品,领略宋代文学的精彩,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巩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年产5万吨无磷高效洗衣粉助洗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研究预测报告
- 圆铁线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百乐来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猪小肠精深加工出口肠衣肝素钠产业化项目可行研究报告
- 2025年绵纶长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程序调节仪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江苏中法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水表检定站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模板
- 年产1000套电梯配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建议书
- 2024-2027年中国铝锂电池壳市场规模现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卷
- GB/T 45037-2024粮油机械扒谷机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 分布式计算平台设计与实现
- 团聚体与土壤有机质转化-洞察分析
- 公务车辆定点加油服务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膝关节镜手术后康复
- 安徽工程大学《回归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专项训练卷 (一)力、运动和力(含答案)
- T-YACX 002-2024 栀子花茶团体标准
- 口腔科放射防护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